![]()
内容推荐 本书属于“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该文库纵古今,跨经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译文,列出每位译者的译事年表,该文库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收录了中国近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奠基人王国维的代表性译文。 全书包括三大部分:导言、代表性译文和译事年表。 第一部分·导言包括王国维的生平传略、翻译思想、译著辑要,以及翻译或译作对后世的影响等。 第二部分·代表性译文收录了《哲学概论》(节录)、《辨学》(节录)、《伦理学》(节录)、《势力不灭论》、《观堂译稿》等作品。 第三部分·译事年表 本书主要围绕王国维的生平传略、翻译思想及影响、代表性译著以及译事年表维度,呈现王国维治学及翻译实践轨迹的实在景观,也为今后王国维翻译思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文献资源。 目录 导言 上编 一 哲学概论(节录) 1 第一章 序论 2 第二章哲学之定义 二 辨学(节录) 1 第一篇 绪论 2 第二篇 名辞 三 伦理学(节录) 1 伦理学序 2 第一编伦理学总论 3 第二编心之分解 四 西洋伦理学史要(节录) 1 第一篇伦理学之概观 2 第四篇 近世之伦理学 五 心理学(节录) 1 第一编 2 第二编 感觉 六 心理学概论(节录) 1 第一篇 心理之对象及方法 七 法学通论(节录) 1 绪论 2 本论 八 教育学(节录) 1 总论 2 第一编教育之精神 3 第二编教育之原质 九 教育学教科书(节录) 1 总论 2 本论 十 法兰西之教育 1 一、总说 2 二、初等教育 十一 教育心理学(节录) 1 第一篇 绪言 2 第二篇 精神现象之分类 3 第三篇 4 第四篇 中编 一 势力不灭论 二 观堂译稿 1 中亚细亚探检谈 2 近日东方古言语学上及史学之发明与其结论 3 室韦考 4 辽代乌古敌烈考 下编 一 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 二 译本《琵琶记》序 三 论新学语之输入 四 论近年之学术界 五 书叔本华《遗传说》后 【附】叔本华氏之《遗传说》 王国维译事年表 序言 王国维(1877—1927)是 中国近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奠 基人之一,在哲学、文学以 及国学等方面贡献卓越,在 翻译领域的成就亦是令人叹 服,其翻译思想或主张是中 国特色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本书主要围绕王 国维的生平传略、翻译思想 及影响、代表性译著以及译 事年表维度,呈现王国维治 学及翻译实践轨迹的实在景 观,也为今后王国维翻译思 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文献资 源。 一、王国维的生平传略 王国维集历史学家、语 言文字学家、文学家、美学 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 翻译理论家于一身,是我国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文化先 行者。1877年12月3日,王 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城内双 仁巷,初名国祯,后改国维 ,字静安,又字伯隅,初号 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 。与第一任妻子莫氏生有三 个儿子,与第二任妻子潘丽 正生有三子二女。 王国维天资聪慧,7岁人 邻塾读书,深受父亲王乃誉 ①的影响。1892年7月,王 国维参加海宁州②岁试,中 秀才,与陈守谦、叶宜春、 诸嘉猷一起被誉为“海宁四 才子”。1894年,王国维考 入崇文书院,而后对史学、 新学等方面颇感兴趣。甲午 战争后,西学东渐愈演愈烈 ,新思想、新文化在国内迅 速传播,王国维渴望走出国 门学习新学。1898年,王 国维赴上海求学,进入罗振 玉①创办的东文学社,后与 罗振玉熟识,在东文学社师 从日本教师藤田丰八、田冈 佐代治,学习日文之余,兼 学英文及数理。这一时期, 王国维研究西洋哲学的念头 也愈发强烈。 1900年,撰写《(欧罗巴 通史)序》,翻译《势力不 灭论》(On the Iteraction of Natural Forces)②及《农事 会要》。是年12月,在罗振 玉的资助及藤田、田冈两位 日本教师的协助下,王国维 到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 1901年夏,因病回国后, 王国维在罗振玉主编的《教 育世界》发表了大量译作, 撰写了《崇正讲舍碑记略》 ,翻译了《教育学》《日本 地理志》《算术条目及教授 法》,向国人介绍了大量近 代西方学人及国外科学、哲 学、教育学、美学、文学等 领域的先进思想。1902年 ,王国维开始研读社会学、 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的著作 ,翻译了元良勇次郎的《心 理学》《伦理学》、桑木严 翼的《哲学概论》、牧濑五 一郎的《教育学教科书》以 及矶谷幸次郎的《法学通论 》。1903年,经罗振玉推 荐,王国维任南通通州师范 学校心理学、伦理学教员; 同年,通读了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 作,编写了《哲学辨惑》《 论教育之宗旨》《叔本华像 赞》等著作,翻译了西额惟 克(Henry Sidgwick)的《西 洋伦理学史要》,介绍了苏 格拉底(Socrates)、康德、 叔本华、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等学者的欧洲伦 理学说。1904年,王国维 代罗振玉为《教育世界》主 编;同年8月,赴苏州的江 苏师范学堂任教,仍痴迷于 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思想, 并结合先秦诸子学说及宋代 理学,又攻西方伦理学、心 理学、美学、逻辑学、教育 学等;同年,撰写了《孔子 之美育主义》《尼采之教育 观》《书叔本华(遗传说)后 》《红楼梦评论》《叔本华 与尼采》《释理》《人间词 》等著作,翻译了叔本华的 《叔本华氏之(遗传说)》、 桑木严翼的《尼采氏之学说 》《荀子之名学说》、高桥 正雄的《管子之伦理学说》 以及蟹江义丸的《孔子之学 说》。其中,《红楼梦评论 》是我国第一篇融合西方文 艺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的文学专论。由此,王国维 开启了中西贯通的治学之路 。 1905年,王国维翻译了 托尔斯泰的《枕戈记》、叔 本华的《叔本华之思索论》 、模阿海特(John Muirhead)的《伦理学概论 》等著作。 …… “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家 代表性译文库”之《王国维 卷》的内容即选自《王国维 全集》。其中,译著选自该 书第16、17、18、19卷。 除译著外,《王国维卷》也 收录了《王国维全集》第1 卷及第14卷中能够体现王国 维翻译思想的名篇:《书辜 氏汤生英译(中庸)后》《译 本(琵琶记)序》《论新学语 之输入》《论近年之学术界 》《书叔本华(遗传说)后》 。 在选择篇目过程中,翻 阅《王国维全集》,深感震 撼,在叹服国学大师王国维 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之际, 从其编校说明、题解以及细 微之处的注释等亦可感受到 参编者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这为后续的研究,尤其是 “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家代 表性译文库”之《王国维卷 》的编写提供了权威与准确 的素材来源,节省了编者大 量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在此 ,十分感谢《王国维全集》 编辑委员会做出的卓越贡献 。 王国维学无专师,却能 自辟户牖,在文学、教育学 、哲学、考古学等领域筑起 一座又一座的学术里程碑, 更为后人翻译了大量学术著 作,实乃功德无量。正如郭 沫若所评价的,“留给我们 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 像是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 千年的旧学城堡里,灿然放 出一段异样的光辉”①。王 国维的译著包罗甚广,卷帙 浩繁,译学思想散见于各类 著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