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假账与反假账实务与案例大全/新编财务与会计培训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雷建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总结了前人反假账的实际经验,结合当前会计造假行为的新特点、新手段和新形式,透过会计报表看财务数据本质,揭秘上市公司违规造假的黑幕,识破内幕人员操纵股市的阴谋,提出了比较有效的预防和反假账的手法,揭开了虚假财务报告神秘的“面纱”,帮助广大投资者、股民、财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士认识假账、了解假账、分析和研究假账,从而达到防范和根治假账的目的,揭穿混淆视听的“会计魔术”,还会计信息使用者一片明朗的天空。

内容推荐

本书结合最新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全面分析和总结了我国一般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段与特点,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反假账方法和技巧,并用大量实例全面揭示了我国当前许多企业的会计造假与舞弊行为,以此提高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领导或负责人。企业投资决策者、股市分析人员、个人炒股者识别会计假账的能力,为广大读者的各种经济决策保驾护航。

目录

第1章 假账与反假账形势

1.1屡禁不止的造假

1.2上市公司做假账手段揭秘

1.3投资者如何识破上市公司欺诈之术

1.4假账是否是股市下跌的导火索

1.5不做假账真的很难么

1.6会计业能否走出假账的阴影

1.7会计人员要不要对假账说“不”

1.8会计假账的成因与防范

1.9不做假账——萨班斯法

第2章 从整体经营状况看会计造假

2.1从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2.2从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2.3从企业内部情况分析

2.4从企业经营业务分析

2.5从审查报告意见分析

第3章 从企业内部控制看会计造假

3.1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问题

3.2企业内部控制的威胁因素

3.3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3.4企业控制程序检验

3.5检验企业的内部控制

第4章 从企业财务报告看会计造假虚假财务报告的概念

4.1会计魔术与利益相关者特点分析

4.2企业会计报表造假的主要手段及识别方法

4.3企业财务比率分析

4.4企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分析

4.5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4.6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分析

4.7特殊经济交易假账的识别

第5章 会计资料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5.1会计凭证的假账手法与反假账对策

5.2会计账簿的假账手法与反假账对策

5.3 财务报表的假账手法与反假账对策

【案例回放】

案例1:出纳员多次复写,屡次贪污公款

案例2:涂改发票,贪污现金

案例3:会计故意多汇总,以此贪污公款

案例4:偷梁换柱,贪污现金

第6章 资产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6.1货币资金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6.2应收及预付款项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6.3存货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6.4固定资产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6.5无形资产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6.6投资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案例回放】

案例1:用白条抵库,现金收支业务人账不及时

案例2:两头不见面,收支不入账

案例3:购销货单位财务人员合谋贪污货款

案例4:出纳员审核不严,冒领公款得逞

案例5:由白条顶库发展到公款私分

案例6:摘要模糊,易有违规行为

案例7:借用银行账户,违反财经制度

案例8:会计、出纳合谋,银行存款不入账

案例9:收到货款后,会计侵吞折扣款

案例10:私设“小金库”,隐瞒收入

案例1l:出租账户,非法套取现金

案例12:转移收入,侵吞国家财产

案例13:利用黑户隐瞒收入,建立内部账户

案例14:为少纳税金,采用假退款

案例15:为贪污现金,出纳人员虚存虚报

案例16:为了完成年度承包指标,虚增销售收入

案例17:虚设销售业务,多留利润,少纳税

案例18:承包人为套取承包奖,虚增当期利润

案例19:虚设应收账款明细账,私分销货款

案例20: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易出现的问题

案例21:利用职权,贪污货款

案例22:利用“预付账款”隐瞒销售收入

案例23:利用“预付账款”截留收入、少交税款

案例24:多付预付款,谋取个人私利

案例25:为了完成利润指标,故意少提坏账准备

案例26:“材料采购”科目,成本构成不明确

案例27:为完成年度利润指标,购人、发出货物不入账

案例28:保险公司赔偿不入账,资金流入“小金库”

案例29:人为调增成本,利润虚减280万元

案例30:违反会计原则,随意变更计价方法

案例3l:私分商品,虚减利润、少交税

案例32:领用材料计入期间费用,增加成本减少利润

案例33:名为对外短期投资,实为串换物资

案例34:利用宣告发放股利虚增投资、虚增利润

第7章 负债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7.1 流动负债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7.2长期负债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案例回放】

案例1:占用短期借款,增加企业财务费用

案例2:为方便资金使用,有意拖欠借款

案例3:为了少缴所得税,预提借款利息上做文章

案例4:虚设技改项目,从银行套取资金用于投资

案例5:待摊费用长期挂账,造成了公司潜亏

案例6:调出人员工资不注销,冒领多次未被发现

案例7:利用“应付工资”账户掩饰业务费

案例8:随意挤占费用、隐瞒利润

案例9:重复计提工资

案例10:离退休人员工资,超规计提福利费

案例11:违反财务规定,以福利费发放奖金

案例12:利用“应付账款”账户隐匿收入

案例13:因商品质量问题,应付账款长期挂账

案例14:应上缴承包费,当作福利费

案例15:以车间修理为名,虚列劳务费用

案例16:少计收入,偷逃税款

案例17:多计商品销售成本,偷漏所得税

案例18:单位违反规定私自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案例19:少摊销债券溢价,造成利润总额虚减

案例20:没有摊销债券折价,虚增了当年利润

第8章 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8.1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8.2利润及利润分配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案例回放】

案例1:认缴份额未缴足,生产经营出困难

案例2:为分得一份利润,以抵押物对外投资

案例3:以超过国家规定的比例投资无形资产

案例4:投资者随意抽回投资,影响债权人的利益

案例5:为增加自有资金,转移收入

案例6:混淆注册资本与资本公积关系,漏记资本公积

案例7:为调节利润,错记资本公积业务

案例8:接受无偿赠送材料,计入当年利润

案例9:赠送设备记入“制造费用”

案例10:资产重估增值记人“营业外收入”

案例1l:违规核算,随意转增资本

案例12:利用“资本公积”账户支付职工福利费

案例13:无法支付的负债,列入盈余公积

案例14:违规运用未分配利润发放职工奖金

案例15:为少交税,用“应付账款”隐匿收入

案例16:虚列支出,虚减当期利润少交税

案例17:弄虚作假、虚盈实亏

案例18:为保证本年股利发放,人为调高当年利润

案例19:利润分配不符合规定程序,造成错账

案例20:未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案例21:股东捐赠股利,归入企业“小金库”

案例22:未能保证优先股利益,少发放优先股l万元

第9章 成本费用和收入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9.1企业生产成本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9.2企业期间费用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9.3企业收入方面的假账与反假账

【案例回放】

案例1:为少纳所得税和增值税,加大产品成本

案例2:为缩小年度利润,虚列成本费用

案例3:虚增材料费用,减少当年利润

案例4:为调节利润,产品成本成为调节器

案例5:为提高完工产品成本,降低原各项定额成本

案例6:为降低当年的利润,多计完工产品生产成本

案例7:利用时间性差异,延缓所得税上缴时间

案例8:为减缓利润增长指标,故意加大产品成本

案例9:为减少利润,虚列成本费用

案例10:为少交所得税,安装费充当修理费

案例11:为了少交所得税,将业务招待费计入成本

案例12:为减少福利开支,福利费列入制造费用

案例13:为了保盈隐亏,运输费挂在其他账户内

案例14:被没收的财产损失列入管理费用

案例15:乱摊费用,虚减利润

案例16:转移工程借款利息,调节当年损益

案例17:为少交税,利用“应付账款”隐匿收入

案例18:商品销售入账金额不正确

案例19:以货易货的形式销售产品,应视同销售

案例20:为完成本年度销售计划,虚减上年度销售收人

案例2l:销售折让款应列入哪个科目

案例22:为控制利润的实现数额,做假账隐瞒销售收人

案例23:为缓解资金困难,工程用料上做手脚

案例24:错计包装物销售成本,人为调增了本年度利润

案例25:为达到偷税目的,以低税率计税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3 投资者如何识破上市公司欺诈之术

识别会计造假的最好办法是依赖其审计报告,但如果审计报告也不可信,那我们就被动了。下面介绍几种比较简单的识别方法。

1.关注单位外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状况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比较而言,如果该单位处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那么它的会计报告可信度就高一些,如果处于一个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地区,那么它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如果单位没有什么压力,那么其财务报告就没有粉饰的必要,如果单位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竞争激烈、业绩滑坡、考核指标完成困难等,那么其财务报告就容易被二次加工。

有一大型国有企业,连续两年巨额亏损,上级部门主要领导负责扭亏工作。该企业内部明确提出一定要扭亏,否则大家都没好日子过。该企业上半年亏损近2亿元,从7月份起经营没有任何改观仅仅经过账务“处理”就神奇般的盈利了,年底果然实现扭亏为盈,上级领导发来了贺电。还有某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下达了很高的考核指标,并且规定个人收入与考核挂钩,结果是不可能完成的指标月月超额完成,单位领导赞不绝口,下属单位兴高采烈,两年后该企业却倒闭了。

内部控制状况包括领导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准,公司的治理结构、经营理念以及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如果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董事责任心强,法律意识浓厚,内部控制程序合理有效,其财务报告可信度就高。

2.关注单位外部财务特征

如果某单位存在以下特征,就应当注意其财务报告的质量:财务预测持续不准确,大规模收购扩张,外界对其评级下调,四处筹措资金,财务报告不能按期报出,经营和资金过渡依赖某单位,财务高管人员突然辞职,财务人员流动频繁等。

3.直观分析报表钩稽关系

如果一个公司账务做得非常完美,一个污点都没有,那就得小心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账存在;如果一个单位整天筹措资金,而财务报告却十分完美,那也要小心了;如果某企业收入和费用大幅度变化,经营效益明显区别同行业其他单位,财务报告数据明显与事实不符,就应当重点关注。如世通公司的资本投资收益率比业界其他公司高得多;银广夏销售收入成倍增加,但仓储费、运输费等却分文没有增加;某金融企业,贷款总额为20亿元,当时国家规定贷款利率为月10.98%。,年利息收入达4亿元,令人困惑,深究原因,原来是该企业贷款期限很短,逼迫客户逾期,从而收取高额逾期利息,同时该企业为了提高报表质量,期末又为客户展期几天,降低逾期率。再如,有很多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财务费用直接引用财务费用科目数,事实上现金流量表中的财务费用不包括手续费和贴现利息等经营活动费用,由此可分析该企业财务报告的严谨度。

4.区分报表类型,关注报表附注内容

如某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属下有十几家子公司,一直编制的是汇总报表,但其对外提供和宣传的数据却借用了合并报表的概念。其每年生产不到10万辆车,平均每辆车销售价格约为4万元,报表却显示销售收入100多亿元。

会计报表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大量重要信息向报表附注转移。大家应当关注其会计政策的选择,从中判断管理层的态度;关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内容;关注其关联交易,合理评判其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发挥。例如某集团公司大量资产为对外投资,其中相当比例的投资是采用成本法核算,事实上这些被投资企业早已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

5.留意审计报告性质

目前很多审计报告带有一定的隐蔽性,事实要比审计报告所披露的严重,如果该单位审计报告不是无保留意见,应当提高警惕,即使带有说明段的也不可掉以轻心。

1.4假账是否是股市下跌的导火索

股市,通常被称为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如今的中国股市,却担当不了这一称谓。股市走势与宏观经济形势背道而驰。中国经济近几年一路高歌,但股市整体偏软,从2001年6月牛市终结,股市的风光便不再,连续三年半的熊市,随后市场稍有起色,但时至今日,股市仍然疲软,大盘指数仍未达到当年指数,大量中小投资者在观望,不敢人市。

中国股市难以担任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角色,究其根源,是股市暴露出的上市公司造假、会计师事务所失信、市场各主体对“政策市”习惯依赖、法制不配套等诸多要改进的弊端。

上市公司假账问题一直困扰着股市。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虽有1 000多家,但还远远缺乏一批十分具有值得投资价值的公司,上市公司质量堪忧,诚信度差,公司年报造假屡屡发生,随之引发的会计师事务所诚信问题使股民对股市失望。而市场行情不好,反过来影响到大型优秀企业,它们竞相远赴海外上市,又造成国内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得不到改善,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股市的核心是上市公司质量问题,上市公司质量不行,股市发展无望。而上市公司一旦做假账,则上市公司的质量无从保证,股民对其不信任,引发恐慌性抛售,马太效应下,引起整个股市行情应声下挫。亿安科技案、中科创业案、基金黑幕、银广夏造假案及蓝田造假案的先后曝光,引发了市场的一次又一次下跌,从而造成了三年半的大熊市.虽然有“政策市”的原因,但集中暴露出这么多的上市公司造假,无疑是市场下跌的导火索,从而导致投资者信心动摇,演化成连绵不断的跌势。

美国股市在本世纪初的大跌,可以说是严重的信心危机所导致的。首先,美国大公司的假账丑闻不断,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致命打击。安然破产案发生后,安达信、施乐、世界通信公司和默克公司等假账丑闻频出,市场已笼罩在极度恐慌之中,利空消息的作用要比利好因素的作用大得多。稍有风吹草动,投资者多不计成本狂抛股票,而不再敢轻易购买任何股票。

1.5不做假账真的很难么

如果要评选2001年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流行语,“诚信”无疑是最为热门的候选之一。在2001年的证券市场上,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造假公司的曝光,扯出了相关的中天勤、华鹏、华伦等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对诚信问题的极大关注。一时间,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似乎成为众矢之的。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发生过一系列绩优神话破灭的故事,投资者的信心备受摧残。也许正应了那句“一颗老鼠屎搅了一锅粥”的俗话,随之而来的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素质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中国CPA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前任总理朱镕基曾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尽管这四个字只是CPA最起码的操守底线,但有时却显得分量很重。

那么,不做假账真的那么难吗?或者说,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做假呢?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麦科特事件。……13-16

序言

假账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假账不仅在中国有,在美国有,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而且越来越隐蔽、复杂、严重。假账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肌体”中的一个难以治愈的“毒瘤”。

对于做假账问题,前总理朱镕基曾要求所有会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破例地先后3次为中国新成立的3所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同样“不做假账”的校训。这原本是会计行业职业操守的“底线”,却很少有人做得到。相反,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评价合格会计的标准竟然是“能做假账”,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在财务造假,骗取投资者信任方面,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赴后继,连绵不绝。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这些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造假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那么,如何防范与根治假账呢?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透彻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假账与反假账实务与案例大全》这本书,结合最新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全面分析和总结了我国一般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段与特点,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反假账方法和技巧,并用大量实例全面揭示了我国当前许多企业的会计造假与舞弊行为,以此提高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领导或负责人、企业投资决策者、股市分析人员、个人炒股者识别会计假账的能力,为广大读者的各种经济决策保驾护航。

本书总结了前人反假账的实际经验,结合当前会计造假行为的新特点、新手段和新形式,提出了比较有效的预防和反假账的手法,揭开了虚假财务报告神秘的“面纱”,让广大读者透过会计报告的外象看清企业财务数据的本质,还会计信息使用者一片明朗的天空。总的来说,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丰富全面。语言通俗易懂;

二、见解透彻深刻。层次由浅入深;

三、角度独到创新,案例包罗万象;

四、方法典型实用。效果立竿见影。

囿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编 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