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子很生气(从于丹红现象说起)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剑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动荡喧嚣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于丹错解了庄子的生死观、是非观、名利观,学庄子不能在逃遁中寻求自我麻醉,解《庄子》不能解成个人中心主义。

本书由李剑等多位国学专家共同撰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还原了庄子精神的精神实质。本书紧扣庄子倡导的“境界”这一主题,论说了庄子如何与老子思想一脉相承,道法自然,以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从而达到正本清源、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居仁去恶的目的,以捍卫中华民族精神长城,促进社会和谐。

内容推荐

《于丹〈庄子〉心得》中很多地方错解和歪曲了《庄子》原意。

本书由李剑等多位国学专家共同撰写,旨在告诉读者什么才是庄子倡导的真正境界。是为正本清源、坚持真理、明辨是非所作。

目录

引子 我用行动来搅一搅快餐文化的胃

第一章 庄子很“生气”的三个理由

 一、生与死:屈原受委屈,庄子“气”得大笑

 二、是与非:违背庄子超越功利主义的有用与无用

 三、名与利:不懂三无又想逍遥,庄子又气又笑

第二章 我心中的庄子

第三章 黄连丛中的犬儒

第四章 境界的层次

 一、境界的混乱

 二、境界的角度

 三、境界的含义

 四、境界的基础

 五、境界的历史

 六、境界的生成

 七、境界的层次

第五章 河伯的实力

 一、“自多”的荒谬

 二、人应该如何认识事物

 三、合道的行为准则

第六章 三无才逍遥

 一、“道”在逍遥游

 二、鹏的逍遥并非真逍遥

 三、《逍遥游》的三个段子

第七章 万物平等的人道主义理想

 一、《齐物论》中的“物”

 二、《齐物论》解题

 三、《齐物论》的本质意蕴

第八章 道是无为而治的

 一、“无为”背后的道治价值观

 二、道常无为及道法自然

 三、无为而治

四、结论

第九章 鲜为人知的庄子独

一、庄子之独

二、独、孤之辨

三、老子之孤

第十章 庄子物语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见过孟子吗

三、庄子也招研究生

四、和惠施一起做题

[附]庄子对惠施的狡辩(戏拟)

附录一 先秦门派宝典

附录二 《于丹<庄子>心得》里的16个错误

试读章节

我心中的庄子

临窗而立,有微雨浸衫。这人间春色,竞仿若妇人的哀愁,一声太息,便觉魂魄欲断。回头看灯下那本尚未掩卷的《庄子》,突然记起,这正是人间春色,清明时节!我的心忽然惊颤,赶紧扭过头。窗外的寒意似乎更深,夜之将至,雨愈沉,才发现这个世界突然陷入少有的静默。

《心得》签名售书现场的火爆,汤军穿着文化衫出现在当场,上写着“庄子很生气!”庄子的悲情劲气,没有很多人知道,也许,他知道。

这个世界少有的静默,是不是在这世间清明,这个人世才会重新“翻起”那些已经远逝的记忆?冥冥之中,我居然在这个时候用我的笔去寻庄子。这文墨的造作,我突然想掷之千里之外。我本应着一身青衫,携一壶好酒,穿过这细雨烟尘。窗外就是忧伤的人间与黄泉,就是庄子的坟上之土。庄子,我本应一觞浸润到九泉,斜靠在你的天地棺椁之侧,把酒祭你的人间。问一问:那条你和惠子共同临望过的小溪,那溪水之中的鱼之乐,你可知,如今,被放逐到了哪里?

我想找一个地方,好好地想一想庄子!可现实那么嘈杂和聒噪,我无处可逃。我被裹在快乐而喧嚣的人群里,朝着那人类梦想的幸福越走越快,越走越快。我甚至来不及回望,就身不由己地与一切人,将庄子远远地抛掷在身后,任那疯长的荒草,漫过他流着清泪的双眼。我们就像扑火的飞蛾,朝着那绚烂至极的、几乎梦幻的光明前行。越接近,我们的心越被烧得滚烫;越接近,我们的心越是激动近乎疯狂。

庄子,那是我们幸福的所在吗?荒草将你的身躯漫过,将你的双眼漫过,你哀伤的目光,在我们的身后,默默注视。我们再也不会看到,谁都不会回头,每个人都在追逐着各自的“理想”,大家都那么快乐!

我仿佛也很快乐,可当这个世界偶尔静默下来的时候,就像现在,我的心突然变得那么不安。我在拥挤的人群中回望,旷野之上,一片一片疯长的荒草,我在寻找那个身影,我在为我的不安寻找慰藉。什么都没有!这个世界真的一无所有了,除了这身后旷世的静默和那远地的“光明”。我们都在那么快乐地张扬着自己,可谁会知道,一旦我们静下来,这个世界原来到处都是沉默,弥漫着庄子的悲情劲气。P11-13

序言

孔子讲礼、义必坚持“仁”的精神。仁就是“泛爱众”,“为仁之方”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白了,行仁的方法就是自己想活得好,也要让别人活得好;将心比心,把人当人看,不要强加于人。

礼是正式规则,是实现仁的手段,礼要为实现仁这个目的服务。抛弃“仁”而只利用“礼”这个手段,或者,把“礼”当成目的本身,礼就会变得与仁无关。鲁迅先生对古代中国“礼教杀人”的现象,曾有精辟的论断,他的见解也非常深刻。

讲“义”若不讲“仁”,就会变成哥们儿义气,变成拉帮结派的“小义”,不利于“泛爱众”。

所以,一切手段都要合乎其本来目的,否则就会变成手段的滥用。

讲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只讲其只言片语,却不顾其主张背后的价值观,就不是一个“求真”的讲法,会造成对经典的误读和对听者的误导。孔子讲仁、义、礼、智、信,他以“仁”的价值取向统率义、礼、智、信诸德,说的就是要博爱大众,将心比心,让天下苍生人人都过上舒心的太平日子。孔子面对他那个时代无道的社会,以天下为己任,为建立一个有道的社会奔波了一生;所以,孔学讲的是当时为政者的正己之学,《论语》决不是传播快乐技巧的书。

就快乐而言,不仁不义、寡廉鲜耻的小人也会从邪恶的行为中获得“快乐”。讲快乐而不讲博爱大众和将心比心的“仁”,就与孔学无关了。

千百年来,孔学博爱大众,将心比心(把人当人看)的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中的优秀分子铁肩担道义,肩负起民族兴亡。

对孔子的研究,书中各个作者或从经典著作的文本,或从古代中国专制政治下被扭曲了的孔学(也就是辜鸿铭所称的“良民宗教”),或从孔子的“人生故事”等角度来研究真实的孔学、真实的孔子,这些努力有利于全面解读孔学和孔子。

老子、庄子都是讲“道法自然”及人类的行为要顺任而然的。他们讲的道理都可归结为为政者的修养和政治哲学。他们也主要是针对为政者和读书人讲的,这是研究老、庄者事先就要搞清楚的。

行仁是需要有境界的。颜回为实现修齐治平之道(仁政)而有至乐。孔学的境界是以“天下为公”为至美,为天下黎民百姓得到福祉而苦心孤诣、上下求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庄子对所在的世道绝望时,生发出的是一种悲情劲气,他没有奴颜媚骨,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达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做到了“无己”、“无功”、“无名”,与万物齐一;因为处在永恒变化中的万物,由道而生,其本根相同,齐一而物化,生命才自由自在。

道生万物,使万物自由自在,这是道的无为。

为政者践行仁德,顺应百姓的自由自在,这就是老庄的无为而治。

孔子、庄子的学说,体现的是刚健的公共精神和人文关怀,决不是快乐技巧或者“心灵鸡汤”;对孔学和庄学的这种曲解,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负责任。《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这两本书就是为了正本清源,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捍卫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中国国学经典中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尚待发掘。这些“瑰宝”被古代专制制度掩埋了几千年。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我们相信,国学将为中国的现代转型做出伟大的贡献。

国学经典文约意丰,普通读者都觉得自己能明白,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容易。非有扎实的学术功力才可以讲授国学。在学问上,不搞学问的人们很难当裁判。

中国社会正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应抓住机遇,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仁”和“顺其自然”等古代优秀的文化思想。  正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时期,学者对国学的研究和大众对国学的关注才盛况空前。当下正是开放式研究国学的黄金时代。让这种势头保持下去,用孔子天下为公、把人当人看、将心比心的真精神来滋润我们的民族,来支撑我们的民族精神,用庄子的悲情劲气来涵养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正是我们所真诚期望的。

让我们共勉!

李剑 鄢圣华

2007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