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果园/波斯经典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波斯)萨迪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波斯经典文丛》之一。  

《果园》是一部教诲性的著作,其内容涉及广泛,包含有文学、政治、经济、历史、伦理、风俗等各种学科。萨迪的《果园》并不是干巴巴地说教,而是采用讲故事、发议论的形式进行的。故事特点以叙事为主,在讲述中夹带生动的比喻,使人易于接受。故事内容则多是为宣传作者的政治主张、哲学观点以及伦理道德服务的。

内容推荐

《果园》的作者萨迪(公元1209~1292年),被誉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全名叫:谢赫·穆斯列赫丁·阿卜杜拉·萨迪·设拉子依,出生于波斯名城设拉子。其作品在当时即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果园》是与作者的《蔷薇园》齐名的哲理故事集。这部书中充满了仁爱、善良、纯洁、理想和赤诚,展现了世界应该具有的面貌。

目录

一、萨迪所处的时代

二、萨迪的一生

三、《果园)的积极意义

四、正确认识古代经典著作的时代局限性

五、《果园>的艺术特点

序诗

第一章 论正义、经略和智慧

一、骑猎豹的人

二、阿努什拉旺的临终遗言

三、对儿子的教诲(霍斯鲁国王的临终遗言之一)

四、应善待商人和游客(霍斯鲁国王的临终遗言之二)

五、国王的任免事宜(霍斯鲁国王的临终遗言之三)

六、一个旅行者被擢升为宰相的故事

七、梦见伊卜利斯恶魔--继续前面旅行者的故事

八、俭朴的国王

九、加姆士德国王的碑铭

十、达拉国王和牧人

十一、乞丐和富豪

十二、阿兹兹之子卖掉宝石戒指的故事

十三、劝阻国王退位

十四、罗马皇帝和学者

十五、隐士和暴君

十六、为饥民而忧心如焚

十七、火灾中的庆幸者

十八、两个王子 

十九、锯树的人

二十、一个骷髅的自述

二十一、恶人落井之后

二十二、哈加芝暴君

二十三、贤哲的慈训

二十四、患了线虫病的国王  

二十五、埃及国王临终前的叹息  

二十六、地势险要的堡垒

二十七、王子登基之后

二十八、贤哲为吉·盖巴德的祈祷

二十九、打残毛驴的故事

三十、哈里发和美女的故事

三十一、视死如归的圣徒

三十二、贫困的拳师的故事

三十三、一个暴君的故事

三十四、尽量争取和平,避免战争

三十五、老年人的智谋强于青年人的剑刃

三十六、古尔金在儿子出征时的教诲

三十七、亚历山大的策略

第二章 论善行

一、行善济贫,爱护孤儿

二、孤儿脚上的棘刺

三、不信仰伊斯兰教的老人

四、智者和骗子

五、乐善好施的青年

六、教长沙哈伯的忠告

七、善心的丈夫

八、敬拜真主的老人

九、进行斋戒的苏丹

十、代人受罚的善心人

十一、救犬的人

十二、苦修者和富人

十三、沙博里和一只蚂蚁

十四、牧童和绵羊的故事

十五、一只瘸腿的狐狸

十六、一个徒有其名的善人

十七、慷慨的哈帖木

十八、哈帖木与也门军官

十九、哈帖木之女向先知求情

二十、哈帖木的施舍超过所求

二十一、苏丹和赶驴人

二十二、盲人复明的故事

二十三、寻找丢失的孩童

二十四、寻找宝石的故事

二十五、父亲和儿子

二十六、一当克的善果

二十七、生前行善者在末日享福

二十八、捅黄蜂窝

二十九、挑选坐骑

 

第三章 论恋爱、痴醉和狂热

一、关于两种爱情

二、乞儿和公主

三、对舞女的劝导

四、为信仰而逃跑的儿子

五、一个陷入情网的撤马尔罕恋人

六、干渴者的愿望

七、一位老人的祈愿

八、一位老人对儿子的训诫

九、对新娘的规劝

十、被卖的奴仆的讲话艺术

十一、一个貌美的医生

十二、同狮子搏斗的人

十三、表兄妹结亲

十四、爱恋者的心思

十五、蕾丽和马杰农

十六、玛赫姆德国王的宠臣

十七、阿亚兹的忠心

十八、能在水上行走的信徒

十九、当村长见到国王的随从队伍

二十、萤火虫

二十一、颂赞国王的农民

二十二、当得宠的老人被捕时

二十三、一个不幸的情人

二十四、论痴恋

二十五、吹笛的青年

二十六、灯蛾夸耀它对蜡烛的爱情

二十七、灯蛾与蜡烛的对话

第四章 论谦逊

一、一滴雨水

二、一个高尚的青年

三、当垃圾倒在巴伊兹身上

四、两个忏悔者

五、一位身穿褴褛衣服的法学家

六、修士和王子的故事

七、两个小贩的故事

八、圣徒和醉鬼

九、被野犬咬伤的人

十、一个学者和他的恶仆

十一、玛鲁夫。卡尔希与一个患病的信徒

十二、无赖和明智之人

十三、萨列赫国王与两个乞丐

十四、天文学家古史雅尔

十五、奴隶的祈祷

十六、一个学狗叫的信徒

十七、哈特木装聋

十八、圣徒和盗贼

十九、情人无心怨恨

二十、巴赫鲁勒的话

二十一、鲁格曼的故事

二十二、一条老犬

二十三、酒鬼和穆斯林

二十四、一个隐居者

二十五、阿里的故事

二十六、欧麦尔的故事

二十七、一个和善的人

二十八、贤人佐瓦农求雨

二十九、关于我自己

第五章 论乐天知命

一、论命运

二、一个勇士的一生

三、号称“铁臂”的勇士

四、医生的预言

五、农民挂起驴头避邪

六、丢失了一枚金币的故事

七、儿子和老子

八、富人和穷人

九、丑陋的妻子

十、兀鹰与乌鸦

十一、织锦的学徒

十二、幼 驼

十三、巴巴库尼的劝告

十四、孩子的斋戒

十五、从高梯上掉下来的人

第六章 论知足常乐

一、象牙梳子

二、一个贪婪者

三、一个发高烧的人

四、贪吃的人

五、一个苏非的故事

六、商人和顾客 

七、智者和阿米尔

八、自食其力

九、一只白猫的故事

十、一个见解高超的女人

十一、盖 房

十二、一个长老做了国王

十三、一个俊美少年被剃光了头

第七章 论教育

一、论说话谨慎

二、塔克什和仆从

三、一位贤者多言自失

四、一个谩骂者

五、笼中的夜莺

六、打扰了别人的家宴

七、不要干预情人幽会

八、因提到酗酒者而受到指责的故事

九、智者的规劝

十、背毁比偷盗还坏

十一、萨迪与一个嫉妒他的同伴

十二、对哈加芝的谈论

十三、一个信徒与一个少年开玩笑

十四、一个虚伪的信徒的行止

十五、对背后议论人的批评

十六、贼和奸商

十七、一个苏非不愿听别人对他的议论

十八、法里东国王与他的宰相

十九、妻 子

二十、老人的规劝

二十一、孩 子

二十二、女孩不参加晚宴的故事

二十三、一个商人与奴隶的故事

二十四、希波克拉底轶事

二十五、愚笨的奴隶

二十六、不要见人缺点而不见人长处

第八章 论感恩戴德

一、应当懂得感恩的重要

二、母亲的教诲

三、一位希腊医生治好了一个王子的病

四、对孩子的训斥

五、格拉勒国王与卫士

六、穷光蛋和坐牢者

七、一个比一个更加不幸

八、某圣徒的故事

九、一个落伍者

十、法学家和醉汉

十一、苏姆纳特偶像

十二、关于我自己

 

第九章 论忏悔和步入正道

一、回顾一生

二、老人和青年

三、医生的话

四、一个赶驼人责备萨迪  

五、一位智者的话

六、加姆之言

七、一块金锭

八、仇敌死后

九、用斧头砍土堆

十、商队向导

十一、萨迪被人骗走一个戒指

十二、养狼崽的人

十三、被送交仇敌的人

十四、一个骗子咒骂魔鬼

十五、一个沾满泥浆的人

十六、萨迪幼年时曾走失

十七、放火烧谷物的人

十八、干了丑事的人

十九、尤素福和佐里哈的故事

二十、萨迪见到埃塞俄比亚监狱

二十一、一个人用球杆打人

二十二、萨迪丧子

第十章 祈祷

一、一个教民对主的祈祷

二、人的相貌无法改变

三、达尔维士的劝告

四、跪拜偶像的老人

五、虔诚的醉汉

试读章节

十一、玛鲁夫·卡尔希与一个患病的信徒

听说从远方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患有疾病,已危在旦夕。玛鲁夫·卡尔希将他安顿好,但他一躺下便不住地痛苦呻吟,扰得其他人整夜难眠。而且他的性情还十分粗暴,难以与其他人相处。因而人们都被折磨得远远避开他。最后只剩下玛鲁夫一人将他照料。玛鲁夫日夜守护在他的床边,每一件事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有天夜里,他实在困倦,而且头昏脑胀,便稍稍地打了一个盹。那个客人便出言不逊,说道:“见鬼去吧!你算什么圣徒!不过是招摇撞骗,存心欺骗真主。你枉穿了一身干净的衣衫,其实满腹邪恶,口是心非。你大腹便便,高枕无忧,哪晓得贫苦人夜不成寐、痛苦忧愁。”

就这样,那个客人无理谩骂了玛鲁夫,责备他只管自己睡觉,没有很好地照料病人。玛鲁夫心胸开阔,毫不介意。然而他的内眷却心怀芥蒂,在暗中对玛鲁夫说:“你可听到那人说了些什么?他如果对这里不满意,可另寻他处,为何要发这么大的脾气?我们乐善好施,却不善待恶人。对于卑劣之辈,不必在他头下放上枕头,而应放上石头。树苗若种在盐碱地,就不要期待着成活。就连猫儿、狗儿还知道感恩,而他却以怨报德,血口喷人。他如此的乖张粗鲁,何必还将他关怀照顾!”

玛鲁夫却微微一笑,说道:“我的亲人啊!你无须责怪这个流浪汉出言不逊。他的无礼是因为身体不适。他是个病人,夜不成寐,痛苦焦躁,说两句牢骚话,杯算什么。我身体健康,理应帮助病人解除忧痛,怎能对这些计较?”

你若能把慷慨之树培育,

终将会吃到美名的果实。

只有把骄傲的冠冕抛弃,

福运才可能使头颅抬起。

骄傲者希望受到别人尊敬,

却不知首先须有仁爱的心胸。

请看卡拉赫有多少坟冢,

但只有玛鲁夫的最有名。

十二、无赖和明智之人

有个无赖欲算计一个正直的人的银钱,但那个正直的人恰好手头拮据,无赖无法得到。于是便竭尽污蔑之词,散布流言蜚语说:“他是一个蛇蝎样的人。看他破袍着身,实则凶残如虎豹。他就像只猫,爪子藏在身下,一见猎物,便像猎犬那样猛扑过去。他虽身在清真寺,但实际那是个黑据点。强盗劫掠过往的商旅,而他掠夺的是平民布衣。他表面慷慨,实则暗地里在积聚金银财产。他挂羊头卖狗肉,专门偷窃人家的谷物。切不要看他样子老朽,跳起舞来,比年轻人还疯癫。他外面穿的是件百衲衣,里面的衣料华贵,比得上上流社会的夫人。每吃完早餐便午睡,之后又吃佳肴美味。他肚子里装着各种食品,就像篮子里的食物五花八门。我不想再把他描述,说多了毕竟于礼不合。”

有个信徒将这无赖的话传达给了那个正直的人。这位正直者说道:“背后说人坏话不好,但是中间传话,挑拨离间更糟。就像有人向我射来一箭,没有打中落在地上,有人跑来将它捡起刺人我的肋间一样。”

这位品德高尚的人继续说:“他所讲的关于我的坏话,只不过是数落了我的缺点,其实与我的实情相差甚远,可能还不及我真正缺点的百分之一。世上除却万能的主,谁能比我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楚?而他能将我七十年的缺点一眼看穿,真遗憾相见恨晚。这使我能以此为借鉴,保证在终审日时,不会因此不能升人天堂。”

谁走在主指出的正道上,

谁就能把灾难之矢抵挡。

应当抛掉骄矜自大之冠,  而该俯首戴上真理之冕。

谦虚吧!应把虚荣之皮撕烂!

智者能将无赖的重物承担。

工匠能用黏土制成酒坛,

谩骂者却把它砸成碎片。

十三、萨列赫国王与两个乞丐

一天早晨,沙姆国王萨列赫带了仆从出宫到市内游逛。他按照阿拉伯风俗半遮着脸,以使人不能看到他的真容。在清真寺门前躺着两个乞丐。由于天寒地冻他们彻夜未眠。天亮后便企盼太阳露出笑脸。他们其中一人说道:“到终审日的那天,一切都会报应。你看当今国王贵卜个个骄奢淫逸,趾高气扬。如若他们也与贫穷的人一起升人天堂。那我宁愿永埋地底,不见天日。天堂本应只有我们才配进入,因为我们在世上受尽苦难。难道到了彼世,仍让我们继续受到折磨?那时,假若萨列赫国王敢于窥探天国的花园,看我一掌打出他的脑浆。”国王回到宫殿后,派人传唤那两个乞丐。他们进宫后,换上用香熏过的袍褂,与公卿王侯们共坐一堂。两人感动得泪如雨下,泪雨洗净了他们一夜的困乏。一个乞丐悄声问国王:“陛下啊!你乃是天下之王,为何对我们这样的乞丐如此款待?”国王微笑着说道:“我是想告诉你们,我并不自恃有殷实的财产,遇到穷人便板着面孔,不屑理睬。也请你们对待他人不要粗暴无礼,到了天堂也应谦和有礼。今天我打开这和解的大门,到了彼世也能和谐相处。”

假如你踏上幸福的道路,

切勿忘记对达尔维士匡助。

假如今天不播下善的种子,

明天便采不到“土比”的果实。

不行善事,便不会得到福运,

成功之球,依靠怜悯的曲棍。P111-115

序言

在欧洲曾出现过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但是当进入中世纪后,封建势力和教会势力如两块巨大的磐石,把文化的幼苗压得难以舒展。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整个欧洲社会空气窒闷,文化园地萧条,没有产生值得骄傲的大文学家,也没有什么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问世。然而在10至15世纪,在欧洲的东方——波斯,尽管接二连三地遭受到外来民族的侵略、蹂躏和奴役,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被抛进纷乱的战火之中,却顽强地继承并大大发扬了阿士康尼王朝(公元前250~公元226年)和萨桑尼王朝(224~652年)时期的历史文明,建造出一座光彩夺目的文学殿堂。它引得世界,尤其是欧洲的嫉羡。歌德在晚年的诗作《西东合集》中曾模仿波斯“柔巴依”诗体写道:

谁要真正了解诗歌,

应当去诗国里徜徉;

谁要真正理解诗人,

应当前去诗人之邦。

这里的“诗国”、“诗人之邦”即指波斯。在歌德之后,波斯文学受到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欢迎,竞相译介,蔚然成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在这“诗国”中,萨迪以他的《果园》(韵文形式)和《花园》(散文夹杂诗歌形式)及一千多首各种诗体的诗歌,奠定了他在波斯文学家中的崇高地位,成为波斯文学殿堂的“四大支柱”(另外三位是菲尔杜西、莫拉维和哈菲兹)之一。

随着萨迪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他的名字也逐渐为世人所知。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萨迪写作《花园》700周年之际,把他列为世界名人。1984年,在萨迪诞生800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萨迪的故乡——伊朗设拉子举行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而联合国则以他的表现人类应当以慈爱为怀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宗旨:

阿丹的子孙犹如同一个肌体,

在造物之初就彼此相连一起。

这肌体的任何器官一旦染疾,

其他器官也都相应不振萎靡。

谁若对他人的苦痛漠不关心,

他便没有资格被称之为“人”。

本书是一部由萨迪的诗集——《果园》加以改编的“故事集”,但就其内容来说,终归与中国的现代社会距离较大。因而,笔者欲利用此序对萨迪本人及其作品,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做个概括的介绍。笔者相信:读者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会有益于更深刻地理解这部“故事集”的内容。

一、萨迪所处的时代

萨迪的幼年时代生活在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到他十六岁时,即1220年,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统帅下,就像突然袭来的山洪,攻陷了一个个昔日繁荣的城市,之后掠夺财物,屠戮百姓,火焚全城。凡是他们的铁蹄所经之处,宫殿房舍变成堆堆废墟,兴旺昌盛变成荒凉萧条,举目所见,横尸遍野,草覆良田,景象凄惨。所幸的是,蒙古人所占城市和地区仅限于波斯北部,即艾特拉勒、布哈拉、撒马尔罕、木鹿、赫拉特、土斯、内沙布尔、列依、哈马丹等城及阿塞拜疆一带。他们没有进占波斯南部,一是由于那里的统治者,如位于法尔斯省的阿塔别克王朝早已被成吉思汗的铁骑吓得胆战心惊,已经带着大批宝物去纳贡称臣了。二是成吉思汗这次进袭,并非为了永久的占领,而意在大规模的破坏和掠夺。所以它似骤起的旋风而来,四年后,即1224年,又率众返回西伯利亚南部和蒙古草原。

成吉思汗对波斯的征服和蹂躏,对青年萨迪的影响,无疑是极为深刻的。他悲叹祖国的命运,同情人民的遭遇。几百年来,异族轮番式的侵略和占领,使昔日的波斯帝国成为他人争夺的一块肥肉,不能不引起诗人深刻的反思。  7世纪后的几百年时间里,波斯就历经了数次外族的入侵和统治。  

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高举着圣战的旗帜,用火和剑血洗了波斯,相继建立了倭马亚王朝(661~750年)和阿拔斯王朝(750~1055年)。

突厥人在伽兹尼(位于阿富汗)建都后,趁波斯国弱内乱之机。进占波斯大部土地,建立伽色尼王朝(997~1040年)。

之后,土库曼内的另一支突厥部落(称古兹人)兴起,进驻波斯,取代伽色尼王朝,建立塞尔柱王朝(1037~1157年)。

之后,另一支突厥部落在波斯中、北部又建立起另一个帝国——花刺子模(1077~1331年)。

从上面的简述中可以看到波斯人民在长达几个世纪中,如何接连不断地受到外族的侵略和奴役。但是有压迫就有反抗,他们怎能长期俯首帖耳任人宰割呢?人民斗争的烽火此起彼伏从未停止过。这些起义和反抗大大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

如8世纪中叶在中亚发生的阿布·穆斯林领导的浓民起义,之后扩展到整个波斯,甚至波及到伊拉克和叙利亚广大地区。它促使了倭马亚王朝的覆灭。

在阿拔斯王朝时期,从8世纪最后二十五年起,一百五十年内,在阿塞拜疆、吉兰和马赞德兰地区经常发生暴动。最大的一次是公元816年阿塞拜疆手工业者巴别克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扩展到波斯西部,直到哈马丹城。起义虽遭失败,但却动摇和削弱了阿拔斯王朝的根基。在此之后,波斯的一些贵族才有可能同阿拉伯人统治的王朝分庭抗礼,成立了许多事实上独立的国家。

就是在成吉思汗的恐怖统治时期,波斯人民也没有被吓倒。花刺子模王子曾率众拼死抵抗,虽屡遭挫折,却始终没有屈服,几次拉起队伍与之对垒。

统治阶级的暴虐和残酷,必然引起人民的反抗,这个严酷的历史事实,不能不对年轻的萨迪产生巨大的影响。

波斯为什么会屡遭外族的侵略呢?在阿拉伯统治削弱之后,伊朗贵族也曾成立一些地方政权,如兹雅尔王朝(821~873年)、萨法尔王朝(861~900年)、白益王朝(945~1055年)、萨曼王朝(875~999年)等,为什么这些王朝就不能有效地抗击外来侵略呢?这不能不归咎于波斯贵族阶级的只图一时享乐,不思国家兴衰,在外敌侵袭面前,不思解民之苦,率众抵抗,反而继续高压盘剥,横征暴敛,与人民为敌。萨桑尼王朝被阿拉伯人所灭源于此,兹雅尔等几个小王朝不能长久支撑与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萨曼王朝到晚期,王子们整日沉溺于花天酒地、歌舞筵席,把军事大权委于突厥人阿勒巴金。结果养虎遗患,阿勒巴金在势力强大后,在伽兹尼建立独立政权,继而灭掉了萨曼王朝。

萨迪在外游荡三十年之久,耳闻目睹无不是外族侵略、战火连绵、贵族腐败、民不聊生的种种现象,这些不能不直接反映到他的作品中。了解了萨迪生活的时代,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作品的价值。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他个人一生的总结,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他所处时代的历史的总结,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

二、萨迪的一生

萨迪的全名叫玛什拉法丁·穆萨拉赫·本·阿卜杜勒·萨迪,约1204年生于现在伊朗法尔斯省的省府设拉子城。

设拉于是一座十分优美的城市。每到新春时节,清风拂来,大地复苏,黄莺啭鸣,蝶舞蜂闹,怡人性情。无怪乎波斯古代王朝把政治、文化中心设在这里。它的郊区至今仍遗存着大流士大帝(公元前522~公元前485年)时期修建的波斯玻利斯宫殿的巨大基石和残垣断壁,不时引来许多好奇的游客观赏。到萨迪时期,由于波斯北方的文化城市大多毁于蒙古人的兵燹,许多文化人迁至设拉子,而设拉子此时正值政治上相对稳定的时期,因而逐渐发展成为波斯新的文化中心。

萨迪的祖辈是伊斯兰教神职人员。他父亲的职业也同祖辈一样是个传教士。萨迪在年幼时生活较富裕,受到父母的宠爱。他曾回忆,当他人睡时,家人常常守在他的身边,不让一个苍蝇落到他的身上。父亲不仅让他吃好穿好,还给他一个金戒指戴着玩。父亲很重视对他的教育,在他稍稍懂事后,便为他准备好石板和笔,教他习文识字,读诗诵经,还常带他出去游玩,开阔眼界。萨迪在回忆这些往事时,充满了幸福感--甚至,他用金戒指换了一个椰枣吃、一次娱乐活动、一次走失等等,也都成为他儿时美好的回忆。

但是好景不长,在他十三四岁时父亲去世了。生活也随之由殷富变得拮据起来。这个突变使他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体会到人间的悲苦,人生的艰难。在他十六七岁时,为了进一步求学,只身来到巴格达。这里是塞尔柱王朝的首府和文化中心。他由于成绩优异,以公费生资格进入涅扎米耶学院。这所学院是由塞尔柱王朝著名宰相内扎姆。莫勒克建立的。它已具备了现代高等学府的雏形,给后来欧洲高等学府的组织形式以很大启发。萨迪在这个学院里不仅精读了《古兰经》,通晓了伊斯兰的教义和教律,而且还较系统地学习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各种知识,熟悉了阿拉伯文化。这时他的文学才华也崭露头角,能同时用波斯语、阿拉伯语及一些地方语写出诗歌。

萨迪在涅扎米耶学院学习数年后,约在1225年便开始了漫游生活。他的足迹踏遍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黎巴嫩、突尼斯、也门、土耳其、阿塞拜疆、土库曼、阿富汗、印度西北部。据说还到过我国新疆的喀什等地。他曾十三次去麦加朝觐。他身无一文长期在外漫游,其艰难可想而知。他常常随着商队,沿路化缘。有时夜间过于疲惫,一觉睡去,黎明醒来,商队已无踪影,便孤身留在荒野,十分可怜。在有些地方,若能找到宣教讲经的机会,收入较稳定,他便可以做较长时间的驻留了。比如在埃及他还雇过一个小仆人。但是大多数时间,他因生活飘荡不定,经常受到饥渴寒暑的威胁。他在旅途中历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如有一次他离开大马士革,来到耶路撒冷郊野隐居,当时險遇十字军攻陷该城,欧洲人俘虏了他,让他和犹太人一起在的黎波里挖壕沟。后来幸好同一个过去相识的阿勒颇贵族邂逅,那人十分同情他,便赎出了他,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萨迪在外游荡了三十年之久,到1255年,他五十多岁时,返回了家乡--设拉子,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也使他有了总结一生经历和见闻的机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写出了一部长达四千“别特”(联句)、由许多故事组成的教诲性的诗集——《萨迪书》。萨迪认为自己这时正值人生的秋天--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他这棵智慧之树上结满了累累硕果,而这部《萨迪书》正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内容丰富,琳琅满目,就像一座果园,因而他又为这部诗集取了个较为含蓄的书名——《果园》。

萨迪把果园》献给了建都设拉子的阿塔别克王朝的国王阿布·巴克尔·本·萨德·赞基(1226~1269年)以后,得到国王的垂青和恩赏。在饱尝艰辛之后,突然变游荡为安定,变贫穷为富裕,变被人鄙视为受人景仰,他感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他的生活充满幸福和欢欣。人们都汇聚来听他讲旅途中的见闻,聆听他的教诲。他如一个睿智的哲人徜徉在生机盎然的花园中。在他的这个花园中,盛开着蔷薇、罗勒、风信子、紫苏等各种各样的鲜花。自然的花园有凋败之时,而他智慧的花园将永存世间。在这种心境下,他写出了另外一部教诲性的著作,并命名为《花园》。这部著作是散文体,但其中夹杂有许多诗歌。

虽然在135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军来到伊朗,并在其西北部的大不里士建立了伊儿汗(意为各族人民的统治者)王朝。但是鞭长莫及,北方的战乱并未影响到平静的设拉子,并未打破萨迪此时安定的生活。他在完成两部成名作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嘎扎勒”(抒情诗)、“柔巴依”(四行诗)、“卡斯台”(颂赞诗)等诗歌体裁的创作上来。他的这些诗歌数量很大,有一千多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嘎扎勒”体抒情诗。其诗情真意切、韵味缠绵、绮丽清新、动人心弦,大大发展了“嘎扎勒’,诗体,对当时及后代的“嘎扎勒”诗人影响很大,在波斯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当时的诗人们都把他的诗歌视为典范,竞相模仿。他的“嘎扎勒”不仅对波斯,而且对周围国家如印度,也有相当的影响,甚至有个名叫哈桑。德赫拉维(?~1374年)的诗人,因为很会模仿萨迪的诗歌,而被誉为“印度的萨迪”。

萨迪在约1291年,八十多岁时,在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精神财富后,告别了世间,被葬于设拉子城郊。萨迪是伊朗人民值得骄傲的伟大诗人。1952年他的陵园重新修复,每年都吸引大批游人来瞻仰。

三、《果园》的积极意义

到萨迪生活的13世纪,伊斯兰教已在波斯传播了6个世纪,在人民中间深深地扎下根来,成为了国教。萨迪的祖辈都是神职人员,他的父亲也想让他继承此业,在他还幼小时,就以伊斯兰教义教育和影响他。后来他到巴格达进修,更加精通了经学。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总是以《古兰经》作为自己的思想准则。无怪乎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是文艺化的古兰经呢!

当然,伊斯兰教不是凝滞不动、铁板一块,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在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教派。那么,在当时的波斯盛行着哪一个教派呢?

波斯在10至15世纪最为盛行的是苏非教派。苏非,是阿拉伯语Sufi的音译,原意为羊毛。因为该派成员身着粗毛织衣以示俭朴,而得其名。也有人认为是由清静(Safa)或高位(Saff,指在安拉处有高位)等词而得名。这个教派开始于7世纪末期,主要特征为守贫、苦行和禁欲,以示对倭马亚王朝宫廷奢侈腐化和世俗倾向的不满和消极反抗,后来发展成为神秘主义教派。11世纪传到伊朗后,苏非派发展得十分迅速。这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渴求安定的生活,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因而便期望精神上能超越凡尘俗世,而苏非派恰險强调的是个人修行,认为真主就在自己的心中。它把修炼过程比拟为“道路”,称隐修者为“旅行者”,行善叫准备旅途中的“干粮”。它不注重宗教仪礼,而强调忏悔、虔修等。这些思想都较易为当时的波斯人民所接受。同样,萨迪也接受了这个教派的思想。

萨迪在作品中不仅歌颂了达尔维士(西方又译作托钵僧或苦行僧)还常常以此自诩,而达尔维士恰是人们对苏非派成员的称呼。萨迪笔下的达尔维士多是生活俭朴、品行高洁的虔诚教徒,他们虽然漫游求食,却聪慧睿智,他们即使避世隐修,也不忘行善助人。萨迪常常把对待达尔维士的态度,看成政治是否清明的试金石。不难看出,在这之中是有他自己的影子的。

萨迪生于乱世,那么他是怎样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反映这个现实社会的呢?

萨迪长期的旅行生涯,耳闻目睹了外族军队的烧杀掳掠、蹂躏破坏,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骄奢淫逸,人民生活的艰辛悲苦,因此对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萨迪在自己的作品中,一方面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用自己所闻所见的实例,向统治者说明:若能善待人民才可能使自己的统治长久;如果恶待人民,必定得到可耻的下场。他在作品中告诫统治者们,残暴者的结局必然是自身的覆亡,而世界却会永远屹立。统治者如欲维护自己的政权,该怎么办呢?萨迪给他们开了个药方,即要行善。 萨迪为了劝诫统治者要对黎民百姓行善,作过两个比喻。一个比喻是:他把国王和人民的关系比喻为牧童和羊群。他写道:

不要为区区小事而折磨子民.

国王应如牧人,子民则是羊群。

萨迪的另一个比喻是把国王比作大树,把人民比作树根:

假若国王是树,子民便是根;    孩子啊!树若无根,便难生存。

还需说明的是,萨迪虽然主张善待人,但并不是要对一切人都善待。他认为对于恶人不能纵容和怜悯,否则他们会更加为非作歹,而有害于人民。

此外,萨迪的有关道德修养的诗歌也有现实价值。

《果园》是一部宣传道德原则的警世性的作品。这些道德原则从根本上说没有脱离当时社会的局限。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涉及萨迪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和阶级地位,而就某些诗句和故事进行研究时,仍很耐人寻味,并有现实价值。这方面的故事和诗句很多,就诗句而言,比如:

识广学深者有谦逊美德,

繁枝垂地是因挂满硕果。

温柔能把仇敌的皮剥下,

粗暴却能把朋友变作仇敌。

不论说话做事都要有分寸,

不到不行,而逾越也不行。

要把秘密在心的城中关闭,

无论何时也别把城门开启。

才智之士总是沉默寡言,

蜡烛之舌是烧身的根源。

谁若在两人间燃起一把火,

这火最终会把自己吞没。

在《果园》中类似的教诲故事和诗句比比皆是,大都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正确认识古代经典著作的时代局限性

《果园》是一部波斯文学经典。一般来说,经典著作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它达到了当时文学领域的高峰。这些作品能通过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成为人们了解历史,学习文学写作技巧的典范。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也都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历史是发展的,但经典著作却凝固在了某一历史时期。因此,如果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某些思想与现代生活已不相适应。比如:在萨迪的作品中有明显的宿命论思想。在《果园》中萨迪专设了一章论乐天知命(第五章)。他曾写了一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富人叫巴赫蒂亚尔。穷人的老婆对她的丈夫讲:“你看人家何等阔气,而你却一贫如洗。”于是穷人便说:

我生不逢时,命运不济,

人与命运争斗毫无裨益。

命运注定,我一筹莫展,

怎能与巴赫蒂亚尔相比?

这种宿命论显然与现代高速发展、千变万化的社会很不相适应。现代社会中,一个贫穷的孩子,若能受到教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样,一个富有家庭的子弟也会因整日嬉戏,变得沉沦、颓废,以致把家产荡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意识形态,对每个人都有约束作用,但同时承认每个人也都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这种努力和改变,不能脱离现实社会,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刻苦学习和工作,并且能够抓住机遇。萨迪的思想,所缺少的恰恰是这样一点。

再比如,在中世纪,由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的限制,都是男子在外活动,妇女只做家务。这种情况逐渐发展成为生产关系中的一种定式。因此,在萨迪的作品中,虽然也有表现女人英雄行为的篇章,如《哈帖木之女向先知求情》一节,但大多都是把女人比喻为软弱的象征,如“手执钢刀的兵士临阵像个女人”、“歌女误国,女流中岂有英雄丈夫”等等。但是到了现代,由于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的推行,家务劳动的逐步机械化,使得大批妇女开始走出家庭,在社会中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地位,因而像萨迪的那些比喻显然就不合适了。

对于读者来说,应当像蜜蜂采集花粉那样,采集各种知识,而阅读中外的经典著作,是充实自己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生活需要。蜜蜂到鲜花中采集的是花粉,而不理睬落在鲜花上的尘埃。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如此,要通过学习中外历代经典,使自己获得广博的知识,与此同时,剔除其中的杂质。

 五、《果园》的艺术特点

《果园》是一部教诲性的著作。写这类著作在波斯文学中是有传统的。它又有两种形式:散文和韵文。散文形式的著作以昂苏尔·玛阿里(1021~1101年)的《卡布斯教诲录》、内扎姆·莫勒克(1019~1092年)的《治国安民》、萨迪的《花园》、贾米(1414~1492年)的《春园》等最为著名。这种形式虽是散文,但也夹有不少诗歌。韵文形式的主要著作有:萨纳依(1072~1141年)的《真知园》、涅扎米·甘加维(1141~1209年)的《秘密宝库》、莫拉维(1203~1273年)的《玛斯纳维》、萨迪的《果园》等。不论散文或韵文形式大都是采取记一个故事,发一段议论,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这些著作的内容往往涉猎很广,包含有文学、政治、经济、历史、伦理、风俗、哲学、宗教、教育,有的甚至还涉及军事、天文、医学、畜牧等各种学科。在这些著作中,萨迪的《果园》是影响较大,也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因此,对它的了解和研究,也就大体能了解韵文形式的波斯教诲性著作的一般特点。

首先,萨迪写《果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诤谏和教诫。但他并不是干巴巴地说教,而是采用讲故事、发议论的形式进行的。他的故事特点是以叙事为主,而不注重人物的刻画,只是在讲述中时常夹有生动的比喻,使人易于接受。故事的内容则多是为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哲学观点以及伦理道德等服务的。

其次,《果园》虽是向国王阿布。巴克尔·本·萨德·萨基进谏的作品,却是以诗歌的形式写出的。在古波斯,吟诗如同唱歌,两者往往合而为一。为了便于歌唱,诗歌的韵律都较严格。 棵园》整部都是采取押随韵--即aa、bb、cc、dd、ee……的韵脚形式写成的。在波斯文学中,这叫做“玛斯纳维”诗体。由于一般叙事诗都得采用这种形式,因而可以称它为“叙事诗体”。

第三,《果园》的整体结构十分完整而严密。它包含了大、小故事198个,另有个人经历、颂赞、祈祷、谏言、劝诫、哲理等约190个。这样复杂、丰富的内容,萨迪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先写序诗、在序诗中交代出写这部著作的目的,之后分十章铺陈开来。他在每一章中集中阐述一个问题。对这十章,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各占什么地位,哪一章讲哪些故事,说明那些问题,做哪些诤谏和规劝,都有精密的考虑。就每一章来说,也层次井然。比如第二章《沦善行》,他先论述善行的意义,之后用各种事实(故事和经历)说明什么叫善行,劝诫人们要善待他人最后则讲清善行的范围,不能对坏人去行善。使人看后清晰了然,杂而不乱。

第四,《果园》的语言凝练朴实、自然流畅。说它朴实是指不论是在讲述故事,或是阐发哲理、进行劝诫,都循循善诱、娓娓动听,词藻虽不华丽,却无枯燥晦涩之感;说它流畅,是指韵调铿锵,抑扬顿挫,读起来绝无佶屈聱牙之感。

《果园》是以波斯诗歌形式写成的,不论其形式是如何朴实、自然,但这是对伊朗读者而言,如果译成中文,不论译的诗文多么精美,也很难表达出原诗的语言风格。此外,中国的读者与伊朗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有很大不同。伊朗读者对于诗歌,尤其叙事诗十分喜爱,而现代中国读者却不大读叙事诗。现在中国每年的出版物极多,以近五年为例,共出版了数十万种图书,恐怕从中找不到几部叙事诗集。就是文学刊物、报纸副刊,几乎也看不到叙事诗。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一个如何使中国一般读者能够欣赏与学习像萨迪《果园》这样重要的世界名著的问题。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面对《果园》这样的教诲性叙事诗集,若欲向中国一般读者介绍,就需解决一个矛盾:一方面中国读者喜爱这类作品中教诲性的故事及警语,另一方面又不习惯这类作品所采取的叙事诗歌形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消除中国一般读者了解世界名著——《果园》中的内容的障碍,笔者便产生了将果园》中的诗歌改编为散文形式的想法。由于中国读者比较喜爱萨迪《花园》的散文夹杂诗歌的形式,笔者的编译也就以此作为参照。在编译过程中参考了伊朗文化艺术部1977年出版的哈比伯阿拉.阿兹卡尔编撰的《果园中的花朵》(依据萨迪《果园》改编)和张鸿年所译的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果园》。

张晖

2007年2月

写于北京香山月地云居

书评(媒体评论)

英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这样评价萨迪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萨迪是对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人们发言的,他的作品像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蒙田的作品一样永不过时,万古长青。”

——《纪念萨迪诞生8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波斯文)第一卷P.20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6: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