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官场钩沉/重庆旧闻录1937-1945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陈兰荪//陈嘉祥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

本书为其中一册,以历史事件为主线,重点描写国民党官场的公众案件、奇闻异事、利禄争斗等内容,并配以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

内容推荐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目录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第一个读到《八一宣言》的国民党人张冲

林森率领国府迁渝

蒋志澄平息重庆大学风波

浮图关训练“糊涂官”

吴稚晖骂汪

桂永清制造“綦江惨案”

“新太子系”出笼

组织部长朱话骅自打耳光

派往延安的联络参谋

中央日报泄密事件

郑用之厂长下令禁闭郑用之

“打滚部长”张道藩

陪都校长联名罢免教育局长

杀人魔王盛世才

“云南王”龙云调都内幕

冯玉祥组“利他社”反蒋

于佑仁与岳池新三中学校

“五四”健将罗家伦庸碌一生

杨杰被刺真相

徐继庄贪污大案

孔财神倒台

李岳阳开“凯歌归”餐厅

选灾泛滥山城

禁毒人就是贩毒人

蒋介石兼职知多少

陪都市长

重庆第一富流落巴西

陈立夫难得糊涂

试读章节

派往延安的联络参谋

国共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协议由国民党军委会派三名军事联络参谋,分别在八路军所属三个师各派一名。从1938年起至1946年止,国民政府军委会指定军令部选派。从军事角度看,联络参谋的任务是了解部队情况、作战能力、装备补给、执行命令等项任务,做到下情上达,这个人选蒋介石指定由康泽推荐。康泽在重庆当时兼了十多个职务,但在军令部却没职务,要他推荐,显然把问题搞复杂了。

康泽训练的干部在重庆没有失业的,这次要他派人去八路军担任“联参”,有点背景的人不愿去延安受苦,后来只有在失业军人的中级军官中物色。康泽要找既忠实可靠,还要懂军事,又懂政治、经济、文化,更要有过谍报训练的中级军官。这样先后选了陈宏谟、郭亚生、李克定三人为第一批,按照协议是下部队。他们身负“别动”任务到了师部搞侦察、搞挑拨、搞煽动,甚至拉拢、收买、企图窃取部队机密等等。这几个越轨不老实执行本职任务的,先后被遣送回重庆。同时针对这种情况,延安方面不让他们下部队,就留在延安陕甘宁边区交际处,住在招待所里。延安方面对联络参谋均以礼相待,做到政治上尊重、生活上优待。中央领导还亲自接待他们,每次大会还请他们坐前排,这些是希望他们为共同抗日多作贡献。

这些人接受任务到边区来工作,来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思想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自负有才而怀才不遇。他们在重庆不是失业,就是不得重用一;所以才甘愿去延安吃苦,期望以后搭上升官发财的门径。有的急于求成,想做出一点成绩来,乱说乱动讨好国民党。以后也有的看到延安一片兴旺,自然流露对共产党的钦佩,内心敬仰。有的出于本质,显露他反共狰狞面目。这批联络参谋中,在延安久一点的,如陈宏谟,他是四川内江人,是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在叶剑英部工作一段时间,后去法国留学,抗战时期他返回内江,一直没有被重用。康泽认为陈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有水平,敦促他去延安苦几年,保证他回重庆后有事可作。陈回到重庆以后在内江同乡的黄埔军校同学的帮助下,才于1947年后出任团管区司令,后升师管区司令。1946年6月以后,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到重庆后,公布几个师的番号,启用有关系的在乡军官,陈宏谟经过活动得一个师长。二野进人重庆时,陈即在内江宣布起义。1950年后进入西南军大学习。

第二批派人延安的是少将衔的徐复观和副手上校衔的郭仲容。郭是重庆荣昌人,本来是个孤儿,在伯父支持下读了小学就无法升学。因参加了教会,由传教士送他到重庆上清寺进入求精中学,高中毕业以后,投考美丰银行,在美丰当了两年行员。他对每天数钞票感到厌烦,因此报考黄埔军校六期,当过几年排长以后,升任校级政工人员,能力不是那么突出,没有背景,爬不上去了。加上嗜酒,十分消沉,颇为失意。康泽认为他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政治上可靠,升他一级,派他当联络参谋。郭认为有康泽支持,以后升官有门,明知去延安很苦,还是接受了委派,况且好不容易才升一级爬到上校。康泽一向肯提拔四川同学,对郭的情况比较熟悉,派郭作为徐复观副手,是因为觉得徐难以驾驭,所以在其身边安一副眼睛。在延安郭仲容与徐复观配合比较好,对徐一些做法还十分钦佩。1946年两人返重庆后,原来委派他们的后台康泽则奉命赴美考察。郭听此消息傻了眼,可是徐复观则是异军突起,在蒋介石身边重要起来了,还帮了郭不少的忙,使郭在青年军中当了蒋经国的政工骨干。

徐复观,名秉常,字佛观,更名为复观,1903年元月31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凤形湾徐家坳。他九岁读私塾,1915年人浠水县立高等小学,继人武昌第一师范学校,后又考入省国学馆文科深造。军长陶钧(桂系)为培养人才送他至日本留学,入明治大学学经济,两年后入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23期。

徐回国后在桂系三巨头之一的黄绍蚍的保安司令部任少校、中校科长。他一度曾上前线抗日,参加娘子关战役,以后任荆宜团管区司令。该区撤销后,调至重庆在中训团兵役班任教官。徐随桂系多年,感到不受重用,认为当道者为蒋介石,那才是可以依靠的大树,便趁在中训团之际,与蒋的亲信康泽拉上关系,从此改换门庭。

康泽推举徐为驻延安少将级(并报军委会铨叙)正参谋联络官。

打着联络的旗号。实际上是以公开的身份,在延安搜集解放区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在延安时他常表现出自己是个“党性很强的国民党人”,凡遇到有批评国民党和对蒋介石不满的言论,都故作强硬姿态,对延安政府提出抗议等。

徐复观处事老到,回重庆后写了一本有关延安内容的书。书中攻击共产党的东西并不多,而是以“己不如人”的角度说了不少共产党的长处、优点,如“万万不可轻视延安的政治、军事及民众工作”。更使蒋介石满意的是“如何对付共产党”,其中主张国民党应学习延安的一些做法,如整风运动,特别强调整顿组织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徐复观赞扬延安,他说:“仿佛是大革命时代的黄埔”,“令人敬佩”。

他回到重庆,被捧成“中共问题专家”、“延安通”,得到老蒋的赏识。他写的那本书,还被以“机密文件”的形式下发,规定国民党的党政人员“必读”。蒋介石派徐复观到侍从室第六组作秘书,以后又派他到蒋介石亲自控制的“党政军联席会”为副秘书长。抗战胜利后老蒋发动内战,这期间“联席会”便成了反共的决策机构。联席会的秘书处,成了反共反人民,执行各种镇压活动的最高指挥机关。

P41-43

序言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蓝锡麟  《溯游抗战重庆丛书》出版发行后,不少人对其中昕披露的,以往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颇感兴趣,建议拓宽层面,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一些。重庆出版集团与之心气相通,于是,催生了这套《重庆旧闻录1937-1945》。

所谓旧闻,是与新闻相对而言。按照现代传播学解释,举凡新闻,都是最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由此推远开去,旧闻就不是泛指一切口耳纸笔传衍之闻,而是以往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这套丛书选择的以往,特指抗日战争时期,但前伸后续的时段也未限制得太死。正如《溯游抗战重庆丛书》业已提到的,从1937年11月20日到1946年5月5日,“重庆有史以来第一次,迄今仍是唯一次成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抗战中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平台,并且还是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战区的指挥部所在地。当时的重庆,与苏联的莫斯科、英国的伦敦、美国的华盛顿并列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四大名都,创造出了震烁当世、彪炳千秋的抗战名都文化,有传播价值的事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经过岁月磨洗就变成了旧闻。那套丛书收录的无疑都属于旧闻,这套丛书取名《重庆旧闻录1937-1945》,可以视作它的续编。

不过,二者也有区别。那套丛书尽管涉及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文学界、电影界和市井生活,但主要的切人层面在于国共两党,以及美国和日本两股力量,相关事实要么已纳入史籍,要么也在大貌上不时为人所关注。而这套丛书,

尽管也涉及到了那一时期的政界、军界,却将主要的注意视向转移到了多年以来较少被人所扫描的工商界、教育界、新闻界、美术界、戏曲界、帮会组织和“下江人”群体,乃至抗战重庆报刊上的“笑林”和“百闻”,而且切入角度多在个例述闻的谱系,一般不会不加概括地纳入历史。若与古代书籍作比较,其中有的近似于《大唐新语》,有的近似于稗官野史,有的还可以收入笑闻广记。一概归之为旧闻,只依据一条共性,就是都有事实根基,都具传播价值,决非胡编乱造。

人们常说往事如烟。那是因为,往事从来有大小之别,重轻之分,任何同时代人都不可能无论大小重轻_应亲历亲知;亲历亲知者也不一定都能认知,都能记住,逝去时间一久大家都淡漠了,后来人自然更难想象了。然而,并不是未人史籍的事,全都不值得记忆传衍。抗日战争及其稍前略后时期的重庆,既然确已产生出抗战名都文化,那么,这一文化的丰赡涵蕴,就决不是概括性的任何史籍能穷尽的。好比史籍可以壮长江绘三峡,未必顾及得到海棠溪或南温泉一样,海棠溪和南温泉势必需要另外的描述加以传播。《重庆旧闻录1937—1945》正是做了这种事。虽然其问述及的往事,并非全都壮怀激烈,业已汇人那段历史的时代主潮,甚至还有一些史实与主潮相背离,但历史就是那样错综复杂,那样丰富多彩,那样变化多端,少了哪一个层面都不完整。因此,不让如斯往事尽都如烟消逝,对今人,对后人,起码会有一些认知上的价值。

我应约主编《重庆旧闻录1937-1945》,文稿次第都读过了。我要负责任地说,全套丛书这么多分册,所有编撰者在价值取向上都是相通的,撰文和选图全都据事取材,奉实立言,力求做到一要诚信,二要可读,三要值得收藏。但各人经历不尽相同,判断亦有差异,因而同一人事见之于不同分册,详略分寸并不全一样。好在旧闻以事实为重,庞观在宇,微观在握,读者尽可以重事轻译,自作取合。

2005年12月21日于重庆淡水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