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伴随增龄衰老或医学原因引起的,以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频度增大为病理特征,以骨痛、骨密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退行性、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概述、运动力学基础与骨质疏松症、运动与骨质疏松、运动治疗技术、脉冲电磁场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髋保护器防治技术等。
基础篇
第一章 骨质疏松症概述
第一节 危险因素与流行病学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主要功能障碍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四节 防治原则与基本方法
第五节 康复治疗目标与基本技术
第二章 运动力学基础与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人体的力与杠杆
第二节 骨组织的力学特性
第三节 关节 的力学特性
第四节 肌肉的力学特性
第五节 纤维组织的力学特性
第三章 骨生物力学与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骨与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骨生物力学性能
第三节 wolff定律
第四节 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第五节 骨生物力学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第六节 细胞生物力学与骨质疏松
第七节 体重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第四章 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变化规律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与衰老的关系
第五章 运动与骨质疏松
第一节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第二节 运动与骨代谢的关系
第三节 运动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第四节 运动不足与退行性骨质疏松
第六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原因
第三节 跌倒与骨质疏松性骨折
第四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影响机制
第六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
第七节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
第八节 股骨颈骨折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第七章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评定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肌力评定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肌耐力评定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关节活动度评定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平衡功能评定
第五节 日常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定
第六节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评定
治疗技术篇
第八章 运动治疗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肌力训练
第三节 肌耐力训练
第四节 有氧训练
第五节 平衡训练与协调训练
第六节 骨质疏松症的分期运动治疗
第九章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第一节 物理疗法的作用、分类与适应证
第二节 低频电疗
第三节 中频电疗
第四节 高频电疗
第五节 超声波治疗
第六节 蜡疗
第七节 磁治疗技术
第八节 光治疗技术
第十章 脉冲电磁场治疗技术
第一节 磁场与电磁辐射
第二节 脉冲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脉冲电磁场的作用
第四节 脉冲电磁场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脉冲电磁场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 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章 冲击波治疗技术
第一节 冲击波发展简史
第二节 冲击波的基本原理与特征
第三节 冲击波的治疗机理与作用
第四节 冲击波治疗程序、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五节 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 作业治疗技术
第一节 疼痛的作业治疗活动
第二节 心理的作业治疗小组活动
第三节 安全性教育
第四节 运动功能恢复的作业治疗
第五节 作业治疗自助器具的选择
第六节 其他作业活动
第十三章 康复工程技术
第一节 矫形器
第二节 助行器
第三节 临床应用
第十四章 髋保护器防治技术
第一节 髋部骨折的原因与机理
第二节 髋部保护器的作用与适应证
第三节 髋保护器的效果评价
第十五章 营养防治技术
第一节 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附录一 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研究——评定、随访总表
附录二 活动相关平衡信心量表(ABC)
附录三 跌倒效应量表(FES)—关于跌倒恐惧的问卷调查
附录四 骨质疏松康复治疗随访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