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或者文化,有着物质所难以企及的功能,它有着更强的“遗传”性,经济上的优势可以在历史的瞬间失落,但文化却不会,它的根牢牢地扎在了一个民族的内心深处,像基因一样世代相传。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这样的文化基因。该书作为一部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读物,它不仅适用于个人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团体举办培训课程的教材尤其适用于作为学校相关课程的辅助材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传统美德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高路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精神或者文化,有着物质所难以企及的功能,它有着更强的“遗传”性,经济上的优势可以在历史的瞬间失落,但文化却不会,它的根牢牢地扎在了一个民族的内心深处,像基因一样世代相传。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这样的文化基因。该书作为一部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读物,它不仅适用于个人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团体举办培训课程的教材尤其适用于作为学校相关课程的辅助材料。 内容推荐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该书本书精选了20个道德规范,以中国传统典故为蓝本,并从“释字”入手,诠释了影响国人千年的关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事、治国齐家的传统美德,也由此揭示道德规范的基本意义。 目录 前言 公——背私 释“公” 公正处世 为人正直 尊礼守法 天下为公 仁——爱 释“仁” 仁德爱人 克己复礼 爱憎分明 磨炼子女 为政之道 孝——关爱父母 释“孝” 赡养父母 尊敬父母 安宁父母 孝治天下 忠——尽心尽力 释“忠” 忠于正义 忠贞报国 忠于法令 鼎力助人 热爱事业 诚——真 释“诚” 诚不自欺 诚不欺人 真诚有别 信——信守诺言 释“信” 言而有信 欺不复用 无信不立 轻诺寡信 慎——当心 释“慎” 想好再说 想好再做 少说多做 慎而不畏 勇——无所畏惧 释“勇” 武夫之勇 忠义之勇 胜已之勇 生存之勇 智——明 释“智” 知晓利害 辨明是非 知人善任 知己高明 戒——克制 释“戒” 以道制欲 不湎外物 严于律己 君子慎独 俭——爱惜资源 释“俭” 爱惜物力 爱惜人力 简化制度 俭而不吝 廉——不索取 释“廉” 有欲不贪 尽量不取 应取则取 勤——持续付出 释“勤” 奋发自强 持之以恒 劳心劳力 勤于政事 耻——羞恶 释“耻” 知耻上进 知耻改过 知耻修德 谦——有成不满 释“谦” 谦虚待人 相互谦让 谦不自满 宽——包容 释“宽” 宽待他人 以直报怨 宽容理解 恕——将心比心 释“恕” 勿施于人 己欲施人 反求诸己 义——适宜 释“义” 义在利先 坚持原则 道义至上 交友之道 礼——敬畏 释“礼” 恪守规矩 待人有礼 生存之道 和——协调 释“和” 以和为贵 和而不同 中正平和 试读章节 公正处世 典故 中牟这个地方缺少一个县令。晋国的国君晋平公问赵武:“中牟,好比是我国的大腿和胳膊,又好比是邯郸的肩胛骨和胯骨,需要一个优秀人才去治理,你看派谁去合适呢?” 赵武说:“刑伯子可以。” “他不是你的仇人吗?”晋平公惊讶地问。 赵武点点头,说:“不错。但私人的仇怨不能带到公事中来。” 晋平公看了他一会儿,又问:“内库也缺少一个掌管,派谁去好呢?” “这个职位我儿子挺合适,可以让他去。”赵武答道。 这就是所谓的“举荐人才时对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对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是一种大公无私的态度。赵武就这样先后推荐了46个人,从来不培植个人恩德。接到他去世的消息,这些人都赶来吊唁,46个人,一个都不少,整整齐齐地坐在来宾的座位上。 简议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古代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祁奚(祁黄羊)荐才”。这个故事也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比赵武的故事稍晚一些。祁奚从中军尉的职位上退下来,晋悼公向他咨询继任人选,他推荐了解狐,而这位解狐正是祁奚的仇家。国君接受了这个建议,但不想解狐突然死了,又再次咨询祁奚,这回他推荐的是自己的儿子。刚好他原来的副手也去世了,国君接着问他谁可以接任这个职务,他又推荐了这个副手的儿子。这件事太典型了,载入了史册,《春秋左传》说:“祁奚确实是一个能够推举人才的人。称赞他的仇人,不是谄媚;安排他的儿子,不是营私;推举他的副手,也不是结党。” 在私人场合,仇人就是仇人,儿子就是儿子,没什么可说的;但在公事的场合,就没有仇人和儿子了,只有国家的利益,赵武和祁奚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根据职位要求所确定的标准来选拔最合适的人才。由于他们把私人的好恶、恩怨和亲疏远近等个人因素统统抛在一边,所以能做到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这就是客观公正。所以,人们时常把公正与无私联系在一起,是谓“公正无私”。 要做到公正或许比做到公心更难。后者克服的是私心,前者克服的是私习,心是有意识的,而习惯则是下意识的,难以察觉到。 为人正直 典故 自从楚文王得到一种名叫茹黄的猎狗和系着丝绳的短箭,便跑到云梦一带去打猎,三个月不归。自从得到丹阳的女子,便沉溺于美色,一年不上朝听政。当时的太保姓申,他说:“先王曾经占卜,任用臣为太保将会带来吉利。如今大王得到猎狗和短箭,到外面去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了丹阳女子,纵情美色,一年都不上朝。大王的罪名应该受到笞刑的惩罚。” 楚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列位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罚吧,不要让我受笞刑。” 太保申说:“臣继承先王的法令不敢违背。大王如果不受到笞刑,就是改变先王法令。臣宁可得罪大王,也不敢得罪先王。” 楚王只好说:“那好吧。” 太保申便把席子拉过来,请楚王趴在上面。他把五十根荆条捆成一束,跪下身子,把荆条放到楚王的背上,接着又重复了一次,然后对楚王说:“起来吧!” 楚王说:“既然我已经背上了笞刑的名声,你就动手打吧!” 太保申说:“臣听说,对君子要让他感到心灵的耻辱,对小人要让他感到皮肉的疼痛。如果耻辱仍旧不能使他改正,疼痛又能带来什么益处?”说完,就快步出宫了,把自己流放到深渊之畔,并请楚王治他的死罪。 楚王说:“这本是我的过错,太保申何罪之有?”于是,楚王改正了错误,召回太保申,杀了猎狗,折断短箭,放还丹阳之女。后来楚国兼并了三十九个小国,国家疆域扩大到如此规模,有太保申一份功劳,是他进行忠言直谏的结果。 简议 什么是正直的品性,看看太保申就清楚了。 在古代,君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对臣民的生杀予夺大权。面对楚文王的过失,太保申没有沉默,没有听之任之,更没有曲意逢迎,而是挺身而出给予指责,并以笞刑进行惩罚,这就是正。在楚王面前,他没有吞吞吐吐,言不由衷,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直。所谓正,就是站在道理一边,天下没有什么比道理更大的了,所以正为大。所谓直,就是没有藏着掖着的,一切都摆在桌面上,所以直为光明。太保申是正直的人,是光明正大的人。 那么,太保申为什么具有正直的品性呢?因为他心中无私,装的只是国家,没有任何个人目的,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所以他底气很足,心中坦然得很,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坦荡荡”。无私者无畏,他把个人的一切包括生命在内都抛到了一边,没有什么可怕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正因为如此。他能以一个弱小的臣子的身份战胜强大的君王。 尊礼守法 典故1 李离是晋国掌管刑狱的官员。因为听信下属的一面之词而错杀了人,便判决自己拘禁并定为死罪。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对他说:“官吏有上下级之分,惩罚有轻重之别。这个过错是你下面的官吏造成的,责任不在于你。” 李离说:“管刑狱的官员中数我最大,不把权位让给下属;拿的俸禄数我最多,不把钱财分给大家。如今偏听偏信杀错了人,就把罪过推给下面,这样的事我还没听说过。”不肯接受国君的命令。 晋文公皱了皱眉,“照你的说法,这件事寡人岂不是也要担当罪名?” 李离摇摇头,“不然。刑狱官有法律管着,刑律上出了问题必须受到刑律的惩罚,错杀了人必须以生命来相抵。大王因为我能够明察秋毫,断决疑案,才任命我掌管刑狱,如今错杀了人,按照法律,罪该当死。”于是,便伏剑自尽了。 典故2 春秋末期,晋国的权臣互相开战,智伯瑶率军将赵襄子围困在晋阳城中。围困解除后,赵襄子论功行赏,奖励了五个家臣,高赦名列第一。张孟谈不服,问:“晋阳的战事,高赦并没有大功,却名列赏赐的头一个,这是为什么?” 赵襄子说:“晋阳之战,我的封地告急,社稷危在旦夕,我深为忧虑。此时,我的家臣中没有不对我傲然轻慢的,只有高赦没有忽视君臣之间的礼仪,所以他应该首先获得奖赏。”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评论道:“赵襄子可以说是善于运用赏赐的人了。他奖励了一个人,天下那些当臣子的就没有敢于失礼的了。” 简议 这两个故事,一个讲的是守法,一个讲的是遵礼,二者体现的都是公。为什么这么说呢? 韩非曾经说过,国家之所以设立法律政令,就是为了废止私家的活动;又说,法律不偏袒地位高贵的人(“法不阿贵”)。这就意味着,法律是为了国家的,为了众人的,因此法律具有公的性质。礼与法有所不同,覆盖面更广,有些地方少了一些强制性,它起源于早先的民间习俗,而习俗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而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长期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后来被制度化了,就成为礼,它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因此也就具有公的性质。所以,人们时常把守法、尊礼与公相提并论,是谓“奉公守法”、“克己复礼”。P4-8 序言 一个民族的伟大,不只在于它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还在于它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近代开始,中华民族在经济上迅速落伍了,但在列强的挤压下仍然坚韧地生存下来,并大踏步地迎头赶上,就是由于民族精神的火种没有熄灭。这也表明,精神或者说文化,有着物质所难以企及的功能,它有着更强的“遗传”性,经济上的优势可以在历史的瞬间失落,但文化却不会,它的根牢牢地扎在了一个民族的内心深处,像基因一样世代相传。 这就是说,道德包含着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道德当然要受到社会经济形态的制约,人们经济活动的方式改变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也一定要发生相应变化,但并不是对以往的全盘否定,而是将其中合理的因素保留下来。这不是一个主观意愿问题,而是一个客观规律问题。 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这样的文化基因。在我们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传统美德不是是否应该继承的问题,而是如何自觉弘扬的问题。本书的写作,就是为了给广大青年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提供一个便利条件。 本书特点有三: 其一,全面性。本书所选择的20个道德规范,是传统美德最重要的规范,基本上反映了传统美德的总体构架,同时,在对每一规范的论述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它的各个方面的含义,所以,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全面把握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其二,通俗性。本书在叙述上采取历史故事与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这就避免了枯燥的论证和空洞的说教,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其三,生动性。本书论述从“释字”入手,由此揭示道德规范的基本意义。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存在方式,汉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文化底蕴最丰富、意义最深刻、形式最生动的文字,其历史价值、认识价值、美学价值都是无以伦比的。此外,本书还配置了一些图像,分古人的线描图和画像石两大类。线描图中的一些画是清代大画师徐渭长的作品,画像石是古人在石头和砖上面凿刻出来的,鲁迅先生对这种艺术形式评价极高。 本书深入浅出,行文流畅,通俗易懂,符合当前的社会需要,是一部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读物,不仅适用于个人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团体举办培训课程的教材,尤其适用于作为学校相关课程的辅助材料。 高路 2007年9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