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数学的本质,做再多题也没用。用直观的图解,让你搞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从根本上提高你的数学理解力!
本书用直观的图解,让你彻底搞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学有所用的角度出发,重新唤起你对数学的兴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解数学学习法(让抽象的数学直观起来)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数学 |
作者 | (日)畑村洋太郎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不理解数学的本质,做再多题也没用。用直观的图解,让你搞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从根本上提高你的数学理解力! 本书用直观的图解,让你彻底搞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学有所用的角度出发,重新唤起你对数学的兴趣。 内容推荐 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理论,没有令人费解的逻辑推理,也没有复杂的运算。本书用直观的图解,让你彻底搞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学有所用的角度出发,重新唤起你对数学的兴趣。 图解数学学习法,从根本上提高你的数学理解力! 目录 前言 1 找出看不见的直角三角形 知道山的高度又怎么样 怎样研究直角三角形 用长度比来表示角度 为个么要找出直角三角形 转动的棒 sin的由来 2 数字背后的意义 不可思议的“行列” 矩阵是怎么出现的 什么是矩阵 数字编组 矩阵乘法运算,为什么由 变成 矩阵活动漫画 3 改变视角,创造新数字 指数背后隐藏着什第 把大数字变成小数字 连接乘法和加法的桥梁 贷款和e 使用e很方便 4 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怪东西 合二为一 复数的好处 虚数不是幽灵 窥探高斯脑子里的想法 5 日常生活中隐藏着本质 运用生活感觉 将微分一分为二 积少成多 直观地理解微分 无法“反祖” 描绘微分和积分的关系 6 通过部分看整体 重要的事要提前交待 学微分方程学什么 微分方程的精髓 为什么微分方程不能应用 整体藏在部分之中 分离变量为什么很重要 解微分方程 7 未来被等分 附录1 直观的诀窍在于默记和心算 附录2 自己算出来 Q&A 为什么不懂数学 试读章节 人们总是异想天开,希望能预知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概率这个概念,可以说就是人们“预见未来,把握现在”的愿望在数学上的体现。 换句话说,概率只有在事件还未发生、需要预见时才有意义。 人们好像都误解了这一点。大家想一想报道台风情况的新闻。播音员会说“台风仍在蔓延中”,这很可笑。摄制新闻和播放新闻有时间差,播放时台风可能已经结束了,这时再预测完全没有意义。 概率的情况也相同,说已经发生的事“概率多少”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那么,数学上是怎么表示预知未来的概率的呢?数学是按照下面的步骤来思考的: 1.假设所有可能的结果,并一一列出来。 2.对所有的结果一视同仁,将其等量化。 3.计算每个结果与结果总数的比值。 这样算出来的概率,在未来面临选择的时候,为人们提供一个判断的依据,增加了自信。 人人都有数字信仰,不看到数字就觉得不可信。人们想通过数学精密的理论体系来预见、把握未知的将来,这才有了概率。 因此,概率思考的是还未发生的未来的事。等到事件发生以后,一切已成定局,再来谈概率就没有意义了。发生之前可以猜测概率是50%或。70%,发生以后概率不是O就是100%了。 这样看来,概率真是个“大老粗”。事物的屙l生千差万别,概率非要对它们“一视同仁”,强迫大家搞“一刀切”。不过,不这样做就无法进行预测。 我刚才说过,概率代表了人们“预知未来,把握现在”的愿望。换句话说,概率不仅是人们预测未来的工具,也是人们选择未来的判断依据。 要注意的是,概率是对未来的思考,而不是对未来的理解。 的确,概率是对未来的思考。但更为紧迫实际的是,现在该如何行动。因此,光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事还不够,还要利用预测结果,指导现在的行动。 概率在数学体系中大放异彩的原因也正在于此。概率产生于现实世界,应用于现实世界。和其他许多数学概念不同,它不是抽象世界的产物。不过,概率中有其他数学概念中没有的思维转换。 可能大家觉得上面讲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不需要废话。但是清楚地意识到概率讲的是未来的事很重要。数学有一种魔力,能把人带入它独特的抽象世界中。一旦进入这个世界,多数人就会拼命去追寻某一个问题的答案.深陷其中,再也出不来,于是忘记了自己最初为什么要学数学。 把这10张牌混在一起,然后随便抽出1张。抽出红桃、方块、黑桃、梅花的概率各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很简单。 这就是答案。 但是,知道这个答案又怎样呢?不进一步思考,就无法把握概率的本质。只知道概率的值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刚才说过,概率是指导行动的依据。要利用概率来指导行动,需要进行思维的转换。 概率是按照下图中的步骤求出来的。 但是,光求出概率的值还不够。还要问一问,求出了结果又怎样?求出概率的值并不是目的。 那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是“猜中抽出的是什么牌”。以“猜牌”为目的,就需要把刚才的步骤倒过来。 人都是功利主义者,为了达到目的,不管怎么偷换概念都无所谓。例如,在刚才扑克牌的例子中,本来概率是多次抽扑克牌得出的结果,我们却把它当成了红桃、方块、黑桃、梅花本来就具有的性质。 但是,只有这样做才能“猜出扑克牌”。也就是说,认为抽出红桃的概率是■,抽出方块的概率是■,抽出黑桃的概率是■,抽出梅花的概率是■,就能据此判断抽出的牌是什么牌面。 人是先思考再行动的动物。正因为如此,人才需要概率。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际生活中概率是怎样应用的。 我们最熟悉的概率,就是棒球的打率。 就像前面说过的,打率是把已知的结果数字化,所以可能有些人认为不能算是概率。确实如此,不过,打率还有一个特点,承认这个特点,才能承认它也是概率。 这个特点就是,打率是根据过去的成绩来猜测现在和未来的情况。 击球员站在打席上打出安打的可能性,可以通过过去的成绩(打出安打的打席数/总打席数)推测出来,这就是打率,是根据过去的情况预测将要发生的事。 这里请大家注意,我们默认了过去、现在、未来有相同的可能性。 这就是前面说到的概率等分原则,也就是“一刀切”。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过去发生的事和将要发生的事有相同的可能性。 击球手面临的状况随比赛进行不断变化。对方的投手是谁,跑垒员的上垒情况,自己的情况等。严格来说,每个打席、每个球,情况都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完全无视这些差别,假设“不论何时、不论哪个打席都一样”。这个假设是打率成立的根本所在。如果不承认这一点,一切就都不成立。 重要的是,承认过去和未来的连续性。要预知未来,只有参考已经发生的事。 以西雅图水手队的铃木一郎的打率为例,他和亚历桑那州响尾蛇队的兰迪·约翰逊的比赛成绩是多少?和波士顿红袜子队的贝德洛·马鲁奇内斯的比赛成绩又是多少?像这样,先把过去所有打席的情况理清楚,得出铃木一郎的安打占总打席数的31.6%。于是,铃木一郎站在1号击球区的位置,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打出安打的可能性都一样。有了这个前提,31.6%就可以看做是“铃木一郎在这个打席上打出安打的概率(打率)”。 不过,有时这种假设并不成立,比如说经济预测。社会经济状况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这时,过去和未来的连续性就无法保证。当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各种相关因素也发生巨大改变时,就不可能再根据过去的成绩预测未来。因此,经济预测都靠不住。P127-134 序言 40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要写一本这样的书”,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这个念头最初萌芽于我19岁刚上大学的时候。当时,我怎么也听不懂数学课,我想:“大概是我太笨了,脑子好使的人应该早就听懂了。” 不过,好歹我也考上了东京大学,还算是个高材生,经过努力,终于跟上了课程的进度。但是,我心里还是不舒服,觉得有些地方没彻底弄明白。“为什么心里觉得不舒服呢?”我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原来我会解数学题,却不了解数学的本质。 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很想买一本清楚地揭示数学本质的书。但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最后,我觉悟到只能靠自己的头脑去理解和揣摩数学的本质。 从此以后,我开始了艰苦的征途。我像一只筋疲力尽的狗,流着大汗,汪汪哀号,为探究数学的本质而战斗。即使成了机械工程学方面的专家,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直到60岁即将退休的时候,我才稍微有了点自信,觉得自己总算把握了数学的本质。 可是,或许什么时候我两眼一闭,辛苦得来的成果就会被带进棺材里去。所以我决定,等到退休后有了时间,一定要将我的心得写成一本书。我一直在为此努力。2001年,我退休了,终于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好不容易才得以面世的书,是写给下面这些人的: 1.数学很差,但想学好的人,特别是想尽早找到窍门的人。 2.刚开始学数学的高中生,希望进行深入思考、理解数学的本质。 3.学过数学,现在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虽然工作中不一定要用到数学。 4.至今还没有厌倦数学的人。 5.正在学习数学的大学生。 6.教授数学或是工程技术的老师。 7.希望把握数学本质的人。 本书和普通的数学书完全不同。它讲的是高等数学,但不是教科书,不会教你怎么解数学题。所以,不要把它当成考大学的参考书。不过,我保证读了这本书,你就能轻松地把握数学的本质。 抓不住思想和概念的本质,就像是穿着借来的衣服,总觉得不舒服。在本书中,我尝试挖掘出数学中隐藏着的思想和概念。书中的讲解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追根究底,挖掘出上位概念。只有理解了上位概念,才能真正理解。把握了概念的本质,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才不会一知半解、糊里糊涂。 数学学习中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情绪。高中分为文科、理科,有些人就是因为不想学数学而选择了文科。 但是,数学真的那么招人厌吗?的确,现在这种教学方法,让人无法不讨厌数学。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数学。 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厌倦才怪。没人想去理解自己讨厌的东西。因此,理解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数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老师会解释这些定义、定理的证明过程,这本来没有错。但是,很多学生觉得证明过程和自己无关。为什么呢?因为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身在两个世界里,老师们在数学的抽象世界里,自己则在现实世界中。老师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在现实世界中却显得不可理喻。找不到两个世界的交集点,就无法相互沟通。 但是,等等。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的抽象世界是紧密相连的。例如,微分、积分和产业界紧密相关。生产量与社会整体活动成比例增长的机械制造业被称为“微分型产业”;现有生产量决定商业规模大小的维修业被称为“积分型产业”。 也就是说,数学老师只进行了抽象的解释,却没有向我们指明从现实世界进入抽象世界的路径。数学本来是人人都懂的东西。只要把日常生活和抽象世界紧紧联系起来,就能理解数学。 那么,怎样才算“理解”呢?理解就是外界的事物和头脑中原有的“模板”相符合。在本书最后的“Q&A”中我们还要详细谈到这个问题,请大家留意。总之,外界事物和头脑中的模板完全吻合,人们就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一事物。也就是说,理解是大脑中瞬间发生的、对对象的确认动作。换句话说,理解是一种直观感受。 有些人思想顽固,认为直观地理解是不科学的,这些人没有认真地·思考什么是理解。我认为,要弄清楚什么是理解,必须参考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脑科学研究证明,理解时,在大脑中浮现出事物的形象十分重要。从一个平面上来理解数学是不行的。数学是三维,甚至是多维的立体事物。本书中的每一章,都揭示了这个多维体的一个侧面。我的目标是把“难懂的数学”变成“易懂的数学”,再从“易懂的数学”变成“可以运用的数学”。理解了数学却不能运用,也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在进入正文之前,我想谈一谈本书的出版经过。2001年3月我从东京大学退休,最后一节课上讲道:“我想变成蝉。”30多年来,我一直埋首于大学这片“土壤”中,研究和教授工程学,过得很充实。但是,退休以后我却想像蝉一样爬出地面,在众人面前大声发表自己的言论。我想把自己一直以来的所思所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节课结束时,我说:“从今以后,我要专心著书,比如我构思了40年的数学书。从今天开始,我正式退休了,我一定要写成这本书。” 岩波书店编辑部的永沼浩一听了我的最后一堂课,他一直记住了我的话。一年以后,他打电话来问:“老师,那本书写得怎么样了?”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出这本书。我退休后一直在工学院大学工作,我对学生们说:“我要写一本书,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们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把他们叫来,开了一个“烟村数学私塾”。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上3个小时的课,坚持了几十次。他们向我倾诉了对数学的不满以及存在的疑问。永沼先生旁听并记录了我们讨论的主要内容。他还为我写了草稿,建议我采用合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他的帮忙,这本书才得以完成。我向永沼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 另外,还要感谢长尾高明老师在百忙之中认真读完了我的书稿,提出了恳切的意见。 就这样,本书面世了。除了这本书,我还想写一系列书,主要是针对工科和理科的,如热力学、复变函数论、矢量张量、振动学等。全部完成大概要花上二三十年,我得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争取多活几年了。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读者一些启发,从新颖有趣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能这样的话,我将万分欣慰。 烟村洋太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