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之一,由余秋雨教授专序推荐!
这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文人为描写重点,全面深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弊端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品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世态的生动描绘,使《儒林外史》达到中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高峰,并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林外史/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清)吴敬梓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之一,由余秋雨教授专序推荐! 这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文人为描写重点,全面深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弊端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品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世态的生动描绘,使《儒林外史》达到中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高峰,并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内容推荐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诸多方面。 《儒林外史》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还有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土地,霸占寡妇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国讽刺文学中最早出现、最具影响的艺术典型。《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如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等,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形象、生动、准确、精炼,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改编本由五十五章组成,每章之间既有联系,又可单独存在。这种特殊的长篇结构,对后人颇有影响。 目录 第1章 说楔子敷陈六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2章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同蒙师蔷年登上第 第3章 同学遵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4章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第5章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6章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7章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8章 王道台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9章 娄公子捐金赎明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第10章 鲁翰林怜才择婿 蘧公孙富室招亲 第11章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第12章 名士六宴莺豆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13章 蘧公孙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第14章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15章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16章 六柳庄孝子事亲 乐请县贤宰爱士 第17章 匡秀才重游10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18章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明友书店会潘三 第19章 匡超人幸得良明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20章 匡超人高兴长守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第21章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第22章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窖 第23章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第24章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第25章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第26章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喜 第27章 王太太夫害反目 倪廷珠冠弟相逢 第28章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第29章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第30章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第31章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第32章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第33章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第34章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第35章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第36章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第37章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第38章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第39章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第40章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第41章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第42章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 第43章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第44章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第45章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第46章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第47章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第48章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第49章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 第50章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第51章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第52章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 第53章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 第54章 稿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第55章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试读章节 第1章 说楔子敷陈六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元朝末年,出了一个奇人。此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居住;七岁时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线活赚钱,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到十岁时,母亲实在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他只得到隔壁秦老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每日的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抽个空,买几本旧书,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那日,一阵大雨过后,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画到三个月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他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都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王冕不再在秦家放牛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但他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一日,王冕正和隔壁老秦坐着,诸暨县一个姓翟的头役走了进来,说是要请王冕画二十四幅册页,县令要用来送上司。因秦老的儿子拜在这头役名下,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画了二十四副花卉,题了诗在上面。那知县时仁将册页送与刚从京城回乡的老师危素,作问候之礼。危素听说故乡有如此贤士,便要时知县约来会一会。时知县差翟头役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王冕不肯去。最后还是秦老好说歹说,让翟头役回去说王冕病了。 知县心想:“想是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不如自己下乡去拜访他。”次早传齐轿夫,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一直下乡来。王冕又借故躲出去了。后王冕恐危素恼羞成怒,和他计较,于是把母亲托付给秦老,收拾了行李,次日五更就离家走了。 他径直来到山东济南府,租了个小庵门面屋,每日问卜卖画。 过了半年光景,黄河水灾,山东饥民遍野。王冕见此光景,仍旧回家。入了浙江境,才打听到危素已经还朝,时知县也升任去了。 又过了六年,母亲老病卧床,王冕百方延医调治,总不见效,归天去了。 到了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满期)之后,不过一年有余,天下就大乱了。太祖皇帝起兵滁阳,得了金陵,立为吴王,乃是王者之师:提兵破了方国珍,号令全浙,乡村都市,并无骚扰。 一日,王冕正从母亲坟上拜扫回来,只见十几骑马竟投他村里来。原来是刚平了方国珍的吴王朱元璋慕名来访。寒暄之后。吴王道:“今来拜访,要先生指示:浙人久反之后,何以能服其心?”王冕道:“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岂但浙江?”吴王点头称善!两人促膝谈到日暮。 不数年间,吴王削平祸乱,天下统一,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到了洪武四年,秦老从城里带了一本邸钞(京城里发行的类似报刊的印刷物)回来。王冕看了,才晓得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王冕指与秦老看道:“这个法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此时正是初夏,天气乍热。王冕与秦老两人小饮。王冕指着天上的星星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睁眼看时,只见天上有百十个小星,都纷纷坠向东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 自此以后,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初时不在意,后来渐渐说得多了,王冕连夜逃往会稽山中。后来得病去世,山邻敛些钱财,葬于会稽山下。 这不过是个楔子,后面还有正文。 第2章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同蒙师蔷年登上第 话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乡村,叫薛家集,都是务农为业。 村口一个观音庵,只有一个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新年正月初八,集上人约齐了,都到村口观音庵里来议“闹龙灯”之事。议完了,申祥甫又说起请先生的事,夏总甲就推荐了原在衙门里顾老相公家的一位先生。说这位叫做周进的先生虽不曾中过学,却让顾家公子中了学。 次日,夏总甲果然向周先生说了,每年酬金12两银子,约定正月二十开馆。到了十六日,先生要来了。众人将份子送到申祥甫家备酒饭,请了集上新进学的梅三相做陪客。周进进来,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周进谦让,不肯让梅玖作揖。梅玖回过头来向众人道:“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的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那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称为“小友”。 众人序齿坐下,斟上酒来。周进接酒在手,向众人谢了谢,一饮而尽,却一筷也不曾下,说他是长斋。梅玖道:“我因先生吃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有个做先生的一字至七字诗。”便念道:“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 念罢说道:“像我这周长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的了?”周进不好意思,脸上羞得红一块,白一块。开馆那日,申祥甫陪着众人,领了学生来。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每日淘气得不得了,周进只得耐着性子教导。一日,周进开了后门出来,只见河上游处一只船冒雨而来,船到岸边,舱中一人带领从人,走上岸来。观音庵里的一个和尚忙走了出来,向周进道:“这是前科新中的王大爷。”周进陪那王举人坐了。一个学生送仿来批,王举人一眼看见那名字是苟玫,脸上做出许多怪样,就问起这小学生来。说他梦见看会试榜,除自己中了,那第三名就叫做苟玫。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做得不准!” 自这一番之后,薛家集的人都晓得荀家孩子是县里王举人的同年进士,传为笑话。申祥甫背地里又说是周进看见荀家有几个钱,所以捏造出这话来奉承他。众人都不喜欢,将就混了一年,终被辞了。周进姊丈金有余在省城做买卖,差一个记账的人,劝他一同去了。来到省城,周进要到贡院去看看。金有余和一伙客人,也都同了去看。周进一进了号房,见两块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地不省人事。欲知周进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P1-6 序言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诸多方面。 《儒林外史》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还有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土地,霸占寡妇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国讽刺文学中最早出现、最具影响的艺术典型。《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如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等,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形象、生动、准确、精炼,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改编本由五十五章组成,每章之间既有联系,又可单独存在。这种特殊的长篇结构,对后人颇有影响。 作者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他生活在康、乾年问。字敏轩,一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他反对封建科举制度,憎恶热衷功名富贵寡廉鲜耻的知识分子。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他以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吴敬梓善于诗赋,尤以小说著称。 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