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随机致富的傻瓜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纳西姆·塔勒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财富》杂志力推的商务人士必读75本图书之一,是一部关于股票投资的经典著作。这也是一本实用的书,股市的随机现象最为典型,大起大落只是发生在须臾之间,但是借鉴塔勒布的操作手法,您将能有效避免风险。并在黑天鹅出现时大赚一笔。股票交易者应该人手一册本书。

内容推荐

当还是股市中的一位菜鸟级别的交易员时,作者塔勒布曾成功地在一次股灾中得以幸免,他潜心研究这场风暴达半年之久,认为他的逃脱并不是有比其他人高明之处,完全是运气所致——运气在金融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却总是过低地估计了随机作用。忍不住想对事物做出自己的解释.这就形成了种种迷信。由此他写作了这样一部关于运气——随机性的书。

塔勒布指出:在基因上。我们仍和未开化的土著人很接近。我们信念的形成。充满着迷信—一即使现今也不例外(或许必须说,尤以今天为甚)。某一天,原始部落的某个人抓了鼻子之后不久,雨开始下了.于是他煞费苦,厶发展出一套抓鼻子祈雨的方法。同样的。我们会把经济的繁荣归功于联邦储备委员会降低利率;或者一家公司经营成功,竟和新总裁“走马上任”有关。类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屡屡被我们扯上联系,并导致我们在人生的重要抉择关头步步踏错,先机尽失。

生活中随机性无处不在。即使是专业的数学家,并精于概率的计算.也往往会被随机性所捉弄,塔勒布最后建言:我们虽然无法避免随机性,但我们可以学着接受它。

这也是一本实用的书,股市的随机现象最为典型,大起大落只是发生在须臾之间,但是借鉴塔勒布的操作手法(这也是不少操盘手正在做的),您将能有效避免风险。并在黑天鹅出现时大赚一笔。说股票交易者应该人手一册本书绝对不过分。

目录

本书阅读路线图

自序 任何人都会买卖

前言 云中的清真寺

第一篇 梭伦的警语

  ——偏态、不对称、归纳法

第一章 如果你这么有钱,为什么没那么聪明?

塔利波的怀疑论

高收益交易员约翰

酷热的夏季

你的牙医很有钱,非常有钱

第二章 奇特的结算方法

俄罗斯转盘

惺惺相惜的同伴

有违直觉的真理

第三章 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历史

欧洲花花公子的数学

阁楼中的乐趣

个人数字助理的蒸馏后想法

蒙特卡罗中的菲洛斯特拉托斯

第四章 随机性、胡言乱语、科学知识分子

随机性与动词

蒙特卡罗诗之美

第五章 最不适者生存——进化可能被随机性愚弄吗?

新兴市场高手卡洛斯

高收益交易员约翰

不懂随机常态的市场傻瓜

天真的进化理论

第六章 偏态与不对称

中位数不能传达什么

牛与熊

稀有事件的谬论

第七章 归纳法的问题

从培根到休谟

波普尔的宣传代理人

谢谢你,梭伦

第二篇 打字机前的猴子

  ——存活者偏差及其他

第八章 太多“下一个富翁”

如何消除失败之痛

双重存活者偏差

大师的高见

第九章 买卖证券比煎蛋容易

被数字愚弄

无巧不成书

我没有结论好下

第十章 输家全拿——生活中的非线性现象

沙堆效应

真实世界里外的数学

遇雨则倾盆

第十一章 随机性和我们的大脑——我们是概率盲

巴黎或巴哈马

建筑上的一些考虑

从心理学到神经生物学

我们的自然栖息地

概率与新闻媒体

第三篇 耳中塞蜡

  ——活在随机世界中

第十二章 赌徒的迷信和笼中的鸽子

出租车英语与因果关系

斯金纳的鸽子实验

再谈菲洛斯特拉托斯

第十三章 卡涅阿德斯到罗马——概率与怀疑论

卡涅阿德斯到罗马

德诺波先生的意见

计算而不思考

从一场葬礼赶往另一场葬礼

第十四章 酒神放弃安东尼

杰奎琳的葬礼

随机现象与个人的优雅行为

后 记 梭伦早就说过

试读章节

神志一时清明

和一见钟情不同的是,在芝加哥看到的那一幕所引起的迷恋,持续了约15年。塔利波信誓旦旦地说,这个时代的合法行业里,只有当交易员才不那么无聊乏味。此外,虽然他不曾出海当过海盗,却深信就连海盗那一行也比交易员单调无趣。

塔利波的言谈举止时而像宗教历史学家,时而像粗俗的芝加哥场内交易员(pit trader),难以捉摸。他可以眼睛眨都不眨、想都不想一下,就投入数亿美元去操作一笔交易,但上馆子时却对菜单上的两种开胃菜犹疑不决,连最有耐性的侍者都会觉得不耐烦。

塔利波拥有剑桥大学的古代文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其后攻读芝加哥大学统计学博士,但在完成必修学分和大部分论文研究后,竟然转到哲学系。他说,转系是“神志一时清明”的结果。此举叫论文指导老师大吃一惊,警告他敬哲学家而远之,而且预言他会重回老本行。他完成了哲学论文,但不是德里达(De而da)那种深奥难懂的欧陆哲学——事实上,德里达对于他们圈子以外的人而言,包括我在内,都是深奥难懂的。他的论文主题是统计推论应用于社会科学上的方法学。其实他的论文和数理统计论文没两样,只是考虑的东西多了一点,文章长了一倍。

人们常说,哲学养不活哲学家,但这不是塔利波离开哲学的原因。他离开是因为哲学没办法愉悦研究哲学的人。首先,哲学开始看起来一无用处,他回想起以前的论文指导老师的警告。其次,他厌倦于一再撰写文章去引申解释过去所写文章的晦涩难解之处,于是放弃了学界。他觉得学界的论辩烦人之至,尤其是不断在为细枝末节争执不下。塔利波要的是起而行,但他的问题出在当初选择踏入学界,是为了逃避职场生涯的单调乏味和卑躬屈膝。

崭露头角

自从看到一位交易员好似被老虎追赶的那一幕后,塔利波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找到一份见习的工作。这座大型交易所里,交易员是靠拼命喊叫和做手势来进行交易。塔利波在一位名气非常响亮但行事古怪的场内自营交易员(10caJ)底下工作。他教导塔利波学习芝加哥式的交易,交换条件是塔利波帮他解数学方程式。场内飞扬的活力与干劲深深鼓舞着塔利波,他很快就跻身为独当一面的交易员。后来,他又厌倦于成天站着挤在人群中,叫哑了嗓子,于是决定“更上一层楼”,在交易台操作。他搬到纽约区,在一家投资公司找到工作。

塔利波专精于计量金融商品,很早就崭露头角,打响知名度且炙手可热。纽约和伦敦的许多投资公司抢着以高额红利邀他过去工作。两年的时间内,塔利波来回于纽约和伦敦之间,穿着昂贵的西装,参加重要的“会议”。但是没多久塔利波就躲了起来,他因为过不惯华尔街星光闪耀的日子而隐身幕后。想要继续当个“红牌交易员”,必须怀有在组织中层层上爬的野心和权力欲望,但他很庆幸自己没有这些包袱。他到那里纯粹是为了好玩,而所谓的好玩并不包括行政管理工作。他讨厌会议室中沉闷窒息的气氛,也不擅长和企业人士交谈,尤其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企业人士。塔利波非常讨厌商场用语,理由不光是有欠优雅而已。“解决对策”、“财务底线”、“如何从这里到那里”、“我们提供解决方案给客户”、“我们的使命”之类的话,以及占满会议的其他平庸陈腐的表达方式,既不精确,也缺乏他想听到的那种特色。他不知道人们是为了打破沉默而讲出空洞无物的话,还是这种会议真有其价值,总之,他不想再待下去了。

其实塔利波广阔的人际关系中,几乎没有半个企业人士。如果有人以粗鲁无礼的态度向我炫耀什么东西,我会很恼火,塔利波却不同,他对这种情形总是淡然处之。

塔利波转换部门到所谓的自营交易,负责自营交易的交易员自成一个独立单位,公司提供内部资金让他们操作运用。他们爱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只要成果令高层主管满意就可以。自营一词的由来,在于他们是拿公司本身的钱去操作,到了年底结算,他们可以从自营业务利润中抽7%~12%当奖金。自营交易员享有自己当家做主的所有好处,却不必去管业务经营上恼人的琐碎事务。他爱什么时候工作就什么时候工作,只要兴起随时可以外出旅行,或投注在个人的嗜好上。对塔利波这种不喜欢劳力工作、喜欢随时沉迷于冥思的知识分子来说,这里犹如天堂。

为什么没有赚更多钱?

来谈谈塔利波的工作方法。在他那一行,他是相当保守的交易员。以前有过好年头和没有那么好的年头,但他几乎不曾碰过“坏”年头。这些年来,靠着每年30万~250万美元之间的收入,他慢慢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老本。平均来说,缴完税后他每年能存50万美元(平均收入约100万美元),这些钱全都直接存到储蓄户头里。1993年他表现平平,公司的做法令他很不舒服,其他交易员表现比他好得多,所以他能够自由运用的资金大为缩水,因此觉得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到另一家比较友善的公司,找到一份工作环境相当的同类工作。1994年秋,由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随意紧缩银根,导致全球债券市场崩跌,以至于一直钩心斗角、争取优异绩效的交易员集体“炸毁”。他们现在都被扫地出门,另寻其他工作。这一行的死亡率倒是挺高的。

塔利波为什么没有赚到更多钱?原因出在他的交易风格,或者他的个性上。他极其厌恶风险。塔利波的目标不是赚取最高的利润,以免“交易”这个十分有趣的赚钱机器离他而去。万一“炸毁”,他就得回去过那无聊透顶的学院生活或者和其他与金融交易无关的生活。每当他承受的风险升高,就会想起大学里空无一人的走道、漫长的早晨埋首书案批改论文、喝着苦涩的咖啡以保持头脑清醒。不,他不想再到严肃可怕的大学图书馆,那会叫人无聊至死。他经常告诉自己:“在这一行,我非得长命百岁不可。”

P6-9

序言

            任何人都会买卖

10年来,谈论人类面对随机性时所持的偏见(不管是后天习得或与生俱来)的论著已相当多。写这本书时,我根据的原则是避免讨论我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或不是我独自发展出来的东西;以及我还没有吸收消化完全,没办法不费吹灰之力写出来的东西。只要有一点上述问题的材料我都弃而不用。我也删除了一些内容,包括频频提及的研究者名字,以免看起来像是到图书馆抄来的。不是从我记忆中自然涌出的文句,我不会引用;不是这些年来我熟读的作者写的话,也不援用。我讨厌随机滥用别人的智慧,书内还会谈得更多。只有在所说的话比保持沉默有价值时,我才说出来。

我尽量不谈个人身为数学型交易员的专业经验。市场只是随机陷阱的一个特例,我讨论它们时仿佛是在晚餐桌上和求知欲强烈的心脏病专家聊天一样。

首先我要感谢一些朋友,他们其实可说是本书共同的作者。感谢纽约学者及随机性专家乔纳斯(stan Jonas)大半辈子像个初学者那般,兴高采烈地谈论和概率有关的所有课题。感谢我那概率通朋友杰曼(Don Geman)热心支持我写这本书;由于他,我才了解概率论者是天生的,不是后天造就的——许多数学家会算概率,但不了解概率,在判断概率问题时,他们不比一般人好。

催生本书的真正动力,是1987年夏天与博学多闻的朋友巴兹(Jamil Baz)彻夜长谈的结果。他谈到各个财团“新”、“旧”财富形成的问题。我那时还是新进交易员,他却对身边傲慢自大的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的交易员嗤之以鼻,后来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他告诉我,应该极力反省这辈子的种种表现,也引起我写这本书的念头。我们两人后来都拿到博士学位,攻读的主题几乎完全相同。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周游纽约、伦敦、巴黎时,也把许多人“拖下水”,我和他们讨论这本书的一些内容,例如已故的鲍尔斯(Jimmy Powers),他一再强调“任何人都会买卖”,很早以前就影响了我的交易风格;或者有如一部百科全书,精通文学、数学和闪语的朋友巴斯泰尔(David Pastel);我也常找娴熟波普尔(Karl Popper)观念的同行魏克斯曼(Jonathan Waxman),探讨如何将波普尔的观念融人我们的交易中。

本书是在我成立安皮瑞卡公司(Empiriea)之后撰写完成的。“安皮瑞卡营”位于康涅狄格州偏远的格林威治森林中,依我的品位而设计,是我兴趣所在。它结合了应用概率研究室、体育夏令营,以及危机搜寻避险基金营运中心于一体。写下这几行字时,我又回想起专业生涯中最美好的那些时光。感谢曾在那里共聚一堂,对我启发良多的志同道合之士。

后记

             梭伦早就说过

塔利波步步小心,但终究是逃不过命运的翻云覆雨手。

小心伦敦的交通阻塞

自从带点幸灾乐祸的心情看着约翰抽烟后,过了两年,塔利波怀疑自己不可能治不好癌症,因此终有所获,他战胜了那28%的概率,已经完全痊愈。同时,他于私于公都一帆风顺。他的财富不只更上一层楼,而且在其他华尔街红人变穷之际,可以赚得更多财富——如果他想要的话,可以很高的折扣买到他们拥有的商品。但他买得很少,而且当然不买华尔街人通常会买的那些东西。不过塔利波确实偶尔会纵容自己。

塔利波开始花更多时间待在伦敦,但伦敦周五下午的交通十分吓人。他对交通阻塞非常厌恶。有一天,他花了5个小时才从市区的办公室往西开到科兹沃(Cotswolds)的别墅;大部分周末,他都在那里度过。交通问题令他苦恼,于是他到剑桥郡(Cambridgeshire)上速成班,取得直升机飞行执照。他晓得,搭火车离开市区可能是更简单的方法,但他觉得应该纵容自己一下。

塔利波在自己的专业上非常重视概率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将之充分运用到个人生命所冒的风险上。一个风大的日子里,塔利波驾直升机准备降落巴特西公园(Battersea)附近时坠毁,机上只有他一人。黑天鹅终究还是大发神威。

书评(媒体评论)

人的本性经常低估随机现象,我们很需要这样的书。妙趣横生、清新隽永且独具一格,令人玩味无穷。

             罗伯特·希勒畅销书《非理性繁荣》作者

本书除了合乎数学原理,读来也趣味盎然、信息丰富,适合一般读者。作者以生花妙笔向不是专家的读者解说,为什么数学重要,以及数学是什么。

           多纳德·杰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概率论教授

本书常识性知识俯拾即是。如果你是交易员、科学家,或者哈佛毕业的律师,本书必读。

             保罗·威尔莫特《衍生性金融商品》作者

简单一句话:这本书让人看得入迷。埋首其中,你对生命(以及你的钱财)的了解将大为增进,这可不是随机性的结果。

                伯恩斯坦彼得·伯恩斯坦公司总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