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甜药香神农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霍仲厚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一支部队的医疗队奉命进山,一边为山区人民巡回医疗,一边采集一些常用的中草药。于是,一群年轻的医务人员,钻入苍茫林海,闯进云雾山中,走村串巷送温暖,跋山涉水搞调研,几乎踏遍了神农架的山山水水,走过了深山沟的村村寨寨。迷人的山水、神秘的传说、艰苦的生活、难得的奇遇,演绎出一幅小人物跌宕而平凡的生活画卷……

究竟神农架里是个什么样子?那就请你翻开本书吧!本书作者清晰地记叙了他和战友们一道行进于曲折山路、钟情于名贵草药、忘怀于青山绿水、探秘于峻岭深壑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20世纪70年代初,作者随驻鄂某部医院的一支医疗队,奉命进入原始的神农架工作、生活。在陌生的神农架林区,作者与大家一道攀陡崖、钻山洞,采百草、挖样本,吃野果、喝山泉,睡木屋、住破庙,几乎走过了神农架的山山水水,踏遍了深山沟的村村寨寨。他们钻入莽莽林海,寻觅不同药材的样本;闯进云雾山中,采集各种有用的草药,历时近一年。

在多年以后的这部回忆性著作中,作者清晰记叙和战友们一道行进于曲折山路、钟情于名贵草药、忘怀于青山绿水、探秘于峻岭深壑的传奇经历,以鲜润笔墨再现了一个神秘的神农架,并对封闭的山区文化、原始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耕作农具予以生动揭示,对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谐的自然生态、朴实的自然遗产亦不乏传神描绘,读来意趣盎然。

目录

引言

第一回 江汉平原老河口 进山工作细准备

第二回 石花街上谈古今 大汤池内水涤尘

第三回 初试牛刀峡谷内 石洞如房龙山上

第四回 穿山公路止崖前 翻山越岭进神农

第五回 伐木单位石伞队 原木造就宿营地

第六回 山涧溪水育大鲵 中医中药孕奇功

第七回 初次上山缺经验 饥不择食闹笑话

第八回 立体植被有规律 海拔高度是标准

第九回 炎热夏日找金钗 不知不觉闯冰洞

第十回 山中行走遇意外 蚂蟥叮咬吓唬人

第十一回 密林深处见野熊 面对危机巧处理

第十二回 河中抓鱼用怪招 田里翻车拿水洗

第十三回 砍竹突现青竹蛇 郎中奇药帮脱险

第十四回 观赏珍稀大珙桐 目睹传奇灵芝草

第十五回 山野林间丽鸟鸣 缤纷花丛彩蝶飞

第十六回 手枪走火惹麻烦 猎人智取梅花鹿

第十七回 领导视察住林区 风声鹤唳夜站哨

第十八回 夏夜偷闲抓黄鳝 秋日助民收庄稼

第十九回 观树日行独木桥 男女夜闯险峻山

第二十回 众人静静观怪物 向导娓娓说野人

第二十一回 漆树过敏无良策 寻到“八树”解难题

第二十二回 草药怪名令人叹 夜宿庙宇更惊心

第二十三回 救护车辆爬山路 刹车失灵演惊魂

第二十四回 神农文化有奇葩 改变落后需新风

第二十五回 沧海变幻有实证 曲径通幽燕子洞

第二十六回 风云变幻恋天门 奇异习俗在柴院

第二十七回 奇峰峭拔挂清溪 峡谷美景贴红坪

第二十八回 高山流水多青苔 神秘莫测金猴岭

第二十九回 千变万化巴东垭 雄伟壮丽无名峰

第三十 回 千姿百态板壁岩 晶莹剔透残冰美

第三十一回 当阳岭上观油杉 香溪源头忆昭君

第三十二回 林海石城松香坪 深山峡谷关门河

第三十三回 山谷草地现白蛇 松树林里遇白熊

第三十四回 腊梅领春分外香 梅树果实有点酸

第三十五回 落叶枝秃果实多 天寒地冻收获大

第三十六回 中药花会方法好 药物性能记得清

第三十七回 军民同享丰收乐 老少共用饺子宴

第三十八回 互帮互助友谊多 走出神农惆帐少

第三十九回 重回故地多感慨 物是人非变化大

并非尾声 环境保护是上策 自然美景永和谐

后记

试读章节

话说在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千年古镇——老河口,驻扎着一所野战医院。担负着为荆襄大地广大官兵卫生服务的重任。

医院就坐落在汉水江的北岸,离江边200米左右。院内矗立着四排100多米长的房屋。所有的房屋,都是用木头做框架,以茅草编织为墙,里外都是用黄泥糊起来的,而屋顶则全部用茅草铺就,实在是简陋的很。这些排列整齐的简陋大房屋,在内部分成一间间的小房屋,看上去倒是很简洁,前两排房屋的不同小间里有一些简单的医疗设备,那就是工作用房;后两排房屋的一些小问里放的就是床铺,那是生活用房。房屋的前面是一片很大的露天广场,上面长着绿绿的小草。

医院周围没有其他建筑,视野开阔,从丹江口水库顺流而下的汉水江里,只见滔滔绿水翻白滚;广袤的田野上,片片绿树成浓荫。微风吹过,可闻到一种淡淡的叶绿素的清香味,确实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霍东升就是这所野战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的生活,是典型的1970年代的军人生活。阶级斗争为是非标准,准备打仗是最高要求,紧急集合算家常便饭,野营拉练是必训课目。确实是纪律严明,要求严格,生活俭朴,真的很艰苦。但是,也有丰富的娱乐生活,快乐的休闲时问,有限的个人空间,那才叫黄连木做笛子——苦中作乐。当时,民间有一段非常调侃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战士上装无口袋,衣服不用布票买;帆布罩衣硬如塑,夏天帽子吹起晒;绿色胶鞋谁都穿,黄色被子两面盖;互帮互助一对红,两个小伙谈恋爱。”

就在公元1971年的春天,这所野战医院里,发生了一件关乎全院工作人员调整的大事。

这一天,所有人员都接到通知,很快就集合在医院的露天广场上,听取袁兵院长和钟华政委的有关报告。钟政委首先宣布了医院党委关于医院组建医疗队的通知,袁院长接着作动员报告。

袁院长说:“我们全院人员,都要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最高指示,严格按照上级关于组建医疗队的通知要求,把到神农架巡回医疗和采药的工作做好,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上级的指示。”

“我们医院要组建一个20~30人的医疗队,进入陌生的环境,到从来没有去过的神农架山区,为老乡送医送药。考虑到现在药品非常短缺,还需要在当地采集一些中草药,尽量为山区老乡和部队提供较好的卫勤保障。在外面的时间,大约一年左右。院里要抽调骨干力量来做这件事,参加人员的条件是:要年轻力壮、精通业务、乐于奉献。希望大家踊跃报名,由院党委审核,报上级审批后执行。”

“希望被选中的同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做到为革命工作勇于献身,为山区老乡服务不讲条件,不怕辛劳,坚决完成医疗队的各项工作。”

全院人员当时听了袁院长的动员报告,都感到热血沸腾,都认为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名医务人员,应该积极参加医疗队的工作,为山区老乡和广大指战员服务。于是,凡是符合条件的人员,很快就都报了名。

经科室推荐、医院审核,最终批下来的第一批采药队人员是25名,并且是清一色的男同胞。分组名单如下:队长:药世靖;一组:蔡援朝、王云飞、朱元军、尹玉生、陈志文、冉一辉;二组:霍东升、杨德明、李国之、何正文、边宝贝、王新权;三组:关秉中、曹建伟、徐乾坤、付正义、王良财、李大祥;四组:刘岩山、莫小涛、李小林、毕守信、吴保真、韩天虎。

考虑到人员较多、独立在外执行任务,医院党委决定成立临时党支部,由药房的药剂师药世靖为队长兼书记,蔡援朝、霍东升为副队长。莫小涛兼做随队医生,主要负责巡回医疗工作。

药队长,是医院的主管药师,南京药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是药学方面的专家,在这一带可是“窗户口吹喇叭——名声在外”。他个子不高,宽阔的脸庞,眼睛不大,戴着一副秀琅架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满身书生气。说起话来略带苏北口音,经常是咬文嚼字、慢条斯理,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样子。但是说起话来倒是很幽默,令人一听他说话的声音就想笑。

药队长接受任务后,立即召开了出发前的准备会。面对临时组合起来的医疗队人员,药队长一字一顿地说:“为了革命的目标,大家走到一起来了,从今以后那就是一个小集体了。反正是‘瘫子掉井里——捞起也是坐’,大家就横下一条心,跟着我好好干吧。那么,从现在起,要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做好长期作战的打算。”

他将有关工作做了具体分工:“刘岩山同志负责衣、食、住、行的各项工作,现在天气比较凉,可以着冬装出发,还要带上夏装。粮食可以带一个月的,蔬菜不用带,有罐头就行了。各种炊具要带齐,油、盐、酱、醋等必需品,一样都不能少。”

“关秉中同志负责采药工作,相应的工具,制作标本的材料,收集标本的用具,还有采药工作的计划、要求,以及向上级汇报的方案,都要切实准备好。”

“蔡援朝同志负责管理,要认真清点人数,仔细核对物资,防止物资遗漏,制定日常作息时间表,一定要科学,不要出什么乱子。”

“霍东升同志负责秘书工作,有什么事就先代我指挥,重要的事情再汇报,凡是队里与院里的文书往来,也一律由他负责。”

药队长还要求:“由于汽车的载重量有限,东西不能带的太多,只要够用就行了;每个人要注意身体健康,不要在临走前又生病了,影响不好,这也是个很大的政治问题。最后,我强调一下合作精神,俗话说,再好的理发师也不能给自己理发,所以,大家必须团结一致才行。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现在散会。”由此,队员们也就开始了紧张的出发前准备工作。P4-P8

序言

在中国的中原大地,在长江与汉水之间,在鄂西北,有一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它就是原始苍莽的神农架。

大约10亿年前,神农架还是一片汪洋大海。7亿年前到5亿年前,上升为浅海,有大量的低等生物繁衍。2亿年前,发生了剧烈的印支造山运动,秦岭拱出了地壳,神农架跃出了海面。又经过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催化,神农架上升为“华中屋脊”从此植物在山里生长,动物在山里繁衍。在地质年代第三纪冰期之后,因地形的阻滞作用,第四纪冰川未能到达该区的许多地方,使第三纪的许多古老动植物种属,如珙桐树、连香树、香果树和小熊猫等保存了下来,成为十分珍贵稀有的物种,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变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自然生态乐园,堪称我国的自然博物馆。

据考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早在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可能就有远古人类的活动。相传,中国有三皇五帝,虽然说法不一,但通常以伏羲、神农、轩辕为三皇;以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为五帝。大约5000年前,这里是原始部落首领、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定居耕田,遍尝草药和医治疾病的地方。由于山势高峻,峭壁林立,即使神通广大的神农氏也只能搭架而上,架木为梯借助攀悬崖,垒木为屋借以避风寒,为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治疾病的药草。看到还有更多的药草需尝试时,就把江山托付给了别人,继续找草药,后来修成了“五谷神”和“药物神”。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药、创农耕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片连绵高山、茫茫林海之地,取名为“神农架”。

公元1世纪,借名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成书,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书中提到主治病症170余种,如黄连治痢,常山截疟,麻黄治喘,海藻治瘿瘤,水银治疥疮等。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学专著。

周灭殷时,颛顼的末裔——罗国,被迫南下房县定居;这个以狩猎为生的部族,被楚所灭;由先秦至宋代,为君王的流放之地;宋、元、明为移民商贾的寄居地;清、民国期间,这里兵匪猖獗,土地荒芜;新中国成立后,神农架才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展。

神农架东至江汉平原,西邻巴蜀山地,南接长江三峡,北依武当山脉。这里峰峦峻峭、峡谷纵横、溪流密布、林海苍莽、洞穴奇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非常突出。

神农架就像一座巨大的“绿色金字塔”,以巍巍主峰为中心,郁郁群山为衬托,莽莽林海为基础,生产着大量的纯自然的绿色动植物产品;发源的几百条河流在它绿色的胸膛上,荡漾着绿波向四面八方流淌,滋润着流经的绿色大地,养育着沿河的炎黄子孙,传播着神秘的千古传奇,执著地流向汉水,奔向长江,直到汇入东海,融入太平洋。

在这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里,在这植被丰富的林间草地中,有约2000多种动、植物类药物资源,称得上是中原屋脊的“天然中草药王国”。

20世纪70年代,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设备极其简陋,药品非常匮乏,“一根银针、一把草药”就可以用来防病治病。因此,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偏、单、验方,还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有一支部队的医疗队奉命进山,一边为山区人民巡回医疗,一边采集一些常用的中草药。于是,一群年轻的医务人员,钻入苍茫林海,闯进云雾山中,走村串巷送温暖,跋山涉水搞调研,几乎踏遍了神农架的山山水水,走过了深山沟的村村寨寨。迷人的山水、神秘的传说、艰苦的生活、难得的奇遇,演绎出一幅小人物跌宕而平凡的生活画卷……

究竟神农架里是个什么样子,以上表白,只不过是个“引子”,下面还有正文。

后记

掩卷之余,感到心头的一块石头已经落地。走出神农架以后,一直想在当时日记的基础上,能够写一篇东西,断断续续的写了许多年。这一次总算完成了夙愿,几十年的神农架情结,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本书从旅游者的角度,真实地描述了神农架的美丽风光,可供游人一览;从医药学的角度,科学地记录了神农架的名贵中草药,可供医药学人员阅研;从年轻人成长的角度,客观地再现了在艰苦条件下,如何生活与生存的场景,可供青少年借鉴。

在这一段的经历中,有许多人关心和帮助过我。陪同我到神农架故地重游的人,有我的夫人齐秀云,助理员程旭东、杨军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2007年8月1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