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式父教
分类
作者 东子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用生动的文笔告诉每一位父亲,父亲不仅仅只是个家庭角色,更是重要的教育者,其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母亲。可惜很多家庭忽略了这一点,因些家庭教育中很难找到父亲的身影。“父亲”回归,成为教育的期盼……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父亲的角色就赋予了很多义务和责任。尽一个家长的所能去爱他,去抚育他,不仅仅只是母亲的事情,更需要每一个做父亲的以男人的角度去思考去实施……

内容推荐

这是记录最新型理念的家庭教育著作。在这里作者全面分析了父亲不信仅只是个家庭角色,更是极其重要的教育者,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会导致孩子丧失坚强、勇敢、自信、刚毅等诸多良好品质,父亲是一个人终生的职业……

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父教缺失的著作,被称为“传奇教父”东子的倾力之作。

目录

开篇:呼唤“父亲”回归

 “父亲”干啥去了

 “父亲”缺失是种痛

 给“父教”表表功

 母教不可取代父教

 “父亲”是你终生的职业

上篇:家庭角色——家长

 ·家长的自我塑造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改掉你的不良习惯

  强化你的男人品质

  不能忽视身体力行

  让自己的心理保持健康

 ·家长的责任义务

  让孩子感受你的父爱

  帮孩子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

  培养孩子正确的性别意识

  呵护孩子的心灵世界

 ·别有这样的观念

  孩子就是要听父亲的话

  孩子不能对父亲有隐瞒

  孩子将来一定要比自己强

  母亲唱红脸父亲就得唱黑脸

  孩子小时父亲就是“天”

 ·别做这样的家长

  唠叨如母亲

  溺爱无原则

  粗暴无耐心

  放任不干预

中篇:终生角色——老师

 ·启蒙之师

  确定“启蒙之师”的角色

  放手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

  培养孩子玩耍的能力

  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生活之师

  教会孩子劳动

  苦辣都要品尝

  鼓励孩子去冒险

  要孩子于困境中自救

  生活中的挫折教育

 ·学习之师

  传授孩子学习方法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教会孩子利用网络

 ·终生之师

  做孩子的偶像和榜样

  给孩子良好的品质

  教孩子人生的哲理

  引导孩子树立理想

  教孩子做懂得爱的人

下篇:社会角色——朋友

 ·“志同道合”的朋友

  把自己当成孩子

  一起玩经典游戏

  和孩子一起锻炼

  参与孩子的活动

  让交流更“投机”

 ·理解尊重的朋友

  经常换位思考

  大道理要小讲

  不要总把他当孩子

  要保护孩子的自尊

 ·信任关爱的朋友

  让孩子信赖你

  做认真的倾听者

  接受孩子的朋友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位多年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对我说,她组织的家长会。每次来的家长中,妈妈总是比爸爸多得多,在她眼里,“家长会”称为“母亲会”更贴切些。家访的时候,她也很少能和学生的父亲交流,大多时候是母亲接待她。和她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时候她接连几年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家长会开了无数次,家访也有多次,但很多学生的父亲始终未曾和她谋面。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儿童心声”的课题,调查表明,孩子们在被问及“最想把心里话说给谁听”时,选择父亲的只有7%,而选择母亲的比例高达61%。而类似的问题:“如果有了心事,你愿意向谁倾诉?”在辽宁省鞍山市200名中学生中进行提问,58%的学生表示愿意将心事最先告诉好朋友,18.9%的学生选择告诉母亲,而只有4%的学生选择向父亲倾诉。同样是在鞍山,也有人向幼儿园家长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对孩子教育负主要责任的家长是谁?”其中一个有41名孩子的班级抽查显示:选“爸爸负责任”的有6个,选“祖辈”的有5个,选“其他”的有1个,其余都选“妈妈负主要责任”。

2006年2月13日,鞍山市首个家长俱乐部成立。50个受邀家长代表参加当日活动,但其中只有9个爸爸参加,而且他们在现场表现得很拘谨,很少说话。大部分时间是那些妈妈们在提问。

由此我们可以粗略地统计,在各类家长会、亲子活动、家访接待或家庭教育讲座中,爸爸参加活动的最多不超过家长人数的三成。

父亲干啥去了?莫不是只在家里管教孩子,出席各种活动则交给了母亲?

“他爸爸根本不管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我在操心孩子的事情。”这是一个13岁孩子的母亲对我说的话。而这代表了绝大多数家庭的状况。也就是说,爸爸们在家里也是很少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的。

一个读初三的男孩子告诉我,他爸爸工作很忙,多年来总是晚上他睡着了爸爸才回家,而早晨他去上学的时候,爸爸还没有起床。就是周末,他也很少见到爸爸在家里。所以,从上学那天起,学习上的事情需要家长的时候,他都是找妈妈。其他事情,也都是跟妈妈说。男孩子说到最后,对我发了一句感慨: “你说,我要个爸爸有什么用?就跟没有一样!”

“爸爸不管孩子”,在中国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爸爸们为什么这么不“热衷”对孩子的教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分析:

第一,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一句话说了很多年,那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即便现在女人和男人一样在外打拼,但是回到家,家里的一切依旧是由女的来打理和主持,包括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因此,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管孩子是母亲的事,父亲的主要责任就是挣钱养家,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长环境,给孩子安排好成长中的大事,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男人有这样的观点,不会主动去关照孩子;而女人有这样的观点,会阻拦男人来管孩子,而是催促男人去干“大事”、“正事”。

我为此调查过很多家庭,从男人的角度来看:很多做了爸爸的人就是觉得养育孩子本来就是女人的事情,所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统统推给了孩子他妈。有一次我和一个下了班总不回家的男人聊天,我问他下了班为什么不回家?他说,家里有个3岁小顽童。淘气到能上房揭瓦,回家嫌闹得慌。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回家照看他,或者和孩子一起玩?他则很不解地反问:“陪孩子是老婆的事,怎么能让我一个大男人回家陪孩子玩呢?”“可是,孩子也需要父爱啊。”“我没有不爱他啊,我给他的父爱一点也不少啊!不照看他不陪他玩,不等于不爱他啊。我有我当父亲的责任啊!”

我还和一个出租车司机有过这样的交流。那天我打车到一所学校去给学生家长作家教报告,因为时间有些紧张,我催促司机在安全范围内稍微加快速度。他问我,这么着急赶着做什么去,我告诉他,去给家长讲教育孩子问题。他很纳闷地看了我一眼:“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给家长讲教育孩子问题?”我回答:“我是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没想到,他哈哈大笑起来:“一个大老爷们干点什么不好,研究什么家庭教育?教育孩子那是老娘们操心的事情。”我很严肃地纠正他的观点,并诚恳地邀请他有时间去听听我的报告,还可以和我面对面好好交流这个问题。他面带不屑地摇摇头:“我没有工夫啊,我要出车挣钱养家啊!”

从女人的角度来看呢,从孕育生命那天起,很多女人就习惯了一个人抚育孩子,她们不愿意丈夫插手孩子的事情,有意无意间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揽到自己头上。我曾经和一位先生讨论家庭教育问题,发现他对某些教育问题很有见地。于是鼓励他有时间写一点教育方面的文章,把自己的见解公示于更多父母。可这位先生皱了皱眉头说:“唉,我瞎说一气,没有什么意义的。我的这些见解在家里都没有人重视,还能得到外人的重视?”我感到奇怪,他解释说,在家里,妻子从不让他管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候他想说两句,妻子根本就不让他开口。他自嘲地说:“在管教孩子方面,我在我们家纯粹是书架上落灰的书一摆设。老婆还送我一句更贴切的比喻:河里冒泡——多鱼(余)。”

第二,受生理特点的影响。在养育孩子方面,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注定女人要比男人多付出。把时间拉远一点,从孩子尚在母腹中开始算起,似乎就没有爸爸什么事。母亲十月怀胎,辛苦孕育生命,当爸爸的该工作工作,该娱乐娱乐。有心情了在空闲时间趴在妻子的肚皮上听一听宝宝的动静,摸一摸妻子圆滚滚的大肚子感受一下宝宝的温情,没心情了完全可以把有关孩子的事情放在一边。P3-5

序言

“听着你的叮嘱/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看到了爱心……”这是一首吟唱父亲的歌。

曾几何时,父亲的肩膀是我们最有力的依靠;曾几何时,父亲那深邃的眼神让我们不再慌张,父亲是座山,是我们永远的依靠!

山,深沉稳重;山,刚直伟岸。

父亲是座山,站着是一座峰,躺着就是一道岭。

父亲是座山,孩子就是山上的一棵小树。

父亲是座山,一座可以遮风避雨,可以依靠并且作为人生楷模的高山。

然而,这座山离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远……

在今日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身影难觅。

如果您稍微留心一点,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书店里,家庭教育图书专柜前,在专心挑选书籍的,大多是母亲;家庭教育报告会场上,在专心听报告的,也大多是母亲;学校家长会上,围着老师询问孩子学习状况的,也多为母亲;学校门口,放学的时候在那里等候接孩子的,也是母亲的身影居多,放学接孩子回家几乎成了妈妈们的“专利”……

在东子十几年做过的近千场家庭教育报告中,现场听众的男女比例,大多时候是2:8;而在家教咨询中,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几乎可以数得过来,绝大多数是母亲打来电话,或充满迷惑或满是焦虑地谈及孩子的各种问题……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国是一个以母教为主的国家。母教是指主要施教者是女性,在家里是妈妈、奶奶、姥姥,在学校是女性教师。

“养不教,父之过。”早已被“盂母三迁”、“岳母刺”字、”等伟大母教所淹没。

现在的中国,“母亲教育”正以其强大的气势吞噬“父亲教育”!

近些年,母教中心、母教研究所、母亲学堂等母教机构和母教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关于母教的书刊也是琳琅满目。与母教的繁荣遥相呼应的是,由全国妇联联合15家权威媒体主办的,每年一届的“中国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活动,总是热火朝天……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同为家庭教育实施者的父亲却暗淡无光。

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父亲们只有靠边站,父亲们就这样悄悄地退出了本来就不愿坚守的“阵地”。由此导致“父亲教育”在中国的进一步缺失。

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正由此,由传统的“严父慈母型”向“严母慈父型”转变,更多的家庭是父亲不管不问,凡事母亲一手包办。结果我们就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柔弱、独立性差、不自信、不勇敢、不坚强,爱使小性子、爱发脾气……

而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却正在日渐丧失。在我接触的咨询对象中,男孩子哭哭啼啼地讲述被女同学欺负。女孩子嚷嚷闹闹、大哭小叫的都不乏其人。

其实,相对母亲来讲,父亲心胸更开阔一些,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对比较理智,看得长远,而且成熟的父亲应变能力也较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教有其特殊的价值。

父亲一般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但易暴躁:而母亲则稳重、温柔、服从、忍耐但易焦虑和自卑。因为男性和女性的气质特点是互相补充的,有优秀的一面,又都有缺憾的一面。

所以说,父教有父教的意义,母教有母教的价值,二者可以形成互补,却不可互相替代。二者的互补作用还表现在,父亲的理性和母亲的感性互补:父亲的粗线条和母亲的细腻互补;父亲的宏观和母亲的微观互补;父亲的外向引导和母亲的内向照顾互补……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是一片绿草地,那么父亲就是一棵大树。绿草地尽力做好大树无法做到的事情,而大树同样努力把绿草地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展示给孩子,两者如空气和水一样,合力为孩子创造一片和谐的成长空间。这样,孩子体验到的是两种榜样两份力量,两种方式的爱,体验到的是合力的教育,是和谐的张弛有度、刚柔相济的教育……

哥伦布曾经说过:“世界是勇敢者的天下。”因为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需要勇气,而这份勇气也来源于从小自信心的培养。而自信心大多来自父亲,因此,必须重视父亲教育。

孩子是父亲最大的事业,男性的性格优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母爱很伟大,母教很重要,这一点不是我等可以颠覆的,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家庭教育的发展,树立效仿的榜样本无可厚非。可东子不明白的是:我们很多的父亲同样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珍爱家庭、潜心育子,崇尚科学、奋发有为,在推动家庭文明和社会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可为什么总是被遗忘?

像将聋哑女儿培育成了留美博士的父亲周弘。将6个孩子中的5个培养成博士的父亲蔡笑晚,将两个“差生”送入重点大学的父亲库金会,将3个女儿都培养成博士的父亲陈克正……当然,还有使女儿“玩过小学”,综合能力超群,被誉为中国最阳光最快乐的女孩范姜国一的父亲东子。这些人完全可以成为“杰出父亲”呀。

可是,这些热闹父亲们是凑不上的,因为”父亲教育”在中国尚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

“父教”的缺失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受“女主内,男主外”和女人本该“相夫教子”的思想影响;客观因素,一是父亲们大都肩负养家创业的重任,二是社会大环境忽视“父亲教育”的重要性。

父教的缺失是一种痛,对孩子的成长是终身难以弥补的痛!

为了我们的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的父亲们去履行职责吧,我们的社会多给予父亲们一点掌声吧!

作为父亲并积极倡导父教的东子和所有的孩子给您鞠躬了!

父教回归,高山耸立,孩子灿烂,未来有望。

东子

2007年岁尾于沈阳

后记

随着2008年即将来临,《中国式父教》、《中国式身教》这两本书与您见面了。这是东子的第18部教育专著,也是时隔7年后,东子第二次与吉林人民出版社握手。近二十几年间,东子游走四方,新世纪之初东子足落故里长春时,蒙家乡最大的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的不弃,推出了东子的第一套心理咨询手记丛书——《打开心窗》、《真爱无阻》、《亲子天空》。

此后,东子继续远游,并不时有拙作出版,但是未曾有与家乡社再续前缘的机会。我虽人不在家乡了,但心却与家乡人紧密相连,尤其是新闻界和出版界的朋友。这其中就有在家乡出版界较有名气的、吉林人民出版社编审谷艳秋老师。

我与艳秋老师神交已久。我们既是老乡又是同行,略有不同的是,我主要工作是写书,她主要工作是编书,但如此说来我们还是一条流水线上的“战友”:都是为读者奉献精神大餐的。所以,几年来我们一直保持沟通与交流。即便是在日本研修学习时,她也不忘关注我的新著。并多次流露出.能够再次与他们合作的愿望。

在艳秋老师的真诚与热情感召下,我终于有了与家乡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再度合作的机会。

您能阅读本书,首先要感谢的是责任编辑谷艳秋编审和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掌门人——社长胡维革教授。是他们给东子与读者架设了一座桥梁.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东子愿通过这平台,与读者朋友相互交流育子之道。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

在这里,东子还要向为这两本书出版付出辛劳的。沈阳大学副教授柳桂荣老师、大连市第102中学教师滕华老师、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学生凌人众同学及我的助手柳丹等师友表达真诚的谢意。

同时,还要向“东子教育”的真诚合作者,也是第一个受益者、我的女儿——范姜国一表示感谢。因为没有她,我就没有资格在这里说长论短;没有她,我就不会拥有“父亲”和“家长”这样神圣的角色……

我与女儿共同成长了11年,是她教会了我怎样做个父亲;是她赋予了我“家长”的真正含义;是她给我带来无数欢乐,使我充满激情地奋战在家庭教育第一线……

借此我要深情地说声:谢谢你——我的孩子!

《中国式父教》、《中国式身教》摆在您面前了,如果此书能够对您教子有所感悟,那将是东子莫大的欣慰。同时欢迎您批评、指正,同为家长的东子愿与您商榷。

您可以选择以下您方便的方式和东子联系:

①电子信箱:dongzi2058@163.com

②东子网站:www.laodongzi.com

③东子博客:dongzifayan.blog.sohu.com

④范姜国一博客:fanjiangguoyi.blog.sohu.com

东子

2007年岁尾于沈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