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4世纪的欧洲被瘟疫毁灭了,世界将会怎么样?这部出类拔萃的小说构造了一个以东方为中心的世界近代史……
这是西方人的“原罪感”促使鲁宾孙用想像把西方从世界近现代史中抹掉:西方人开拓了全球的现代化时代,却必须在世界各地殖民、征服有色人种、灭绝土著文化、破坏生态。但是,在作者这部另类历史小说里,人类近现代文明的进步却是按照西洋史的轨迹: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民主运动、历史哲学思考、社会主义思潮、世界大战、妇女解放、环保运动,等等。作者只是把西方人一枝独秀的成就写成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贡献,但这反而烘托出原本这个风骚乃西方人独领……他其实在不知不觉间把对西方的看法一分为二。然则,西方“坏”的一面又投射到谁的身上呢?!
这部另类历史小说一开始,西方文明便在一次瘟疫中遭到覆灭,行军至那里的蒙古将领巴尔德未遇任何活人,就回帖木儿可汗的营帐内禀报。可汗马上下令将全军处死,可在当夜自己却遭天雷。从此故事主角之一巴尔德开始了生命的流浪,他被一位穆斯林奴隶贩卖给了中国商人。在运奴船上他遇到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可玉。到这里,两个不断轮回转世的“灵魂”便全部登场了,这两个B与K开头的灵魂们将陆续在接下的十个故事里反复出现。全书时间线索清晰,时代感鲜明。基本涵盖了人类真实历史的几个重要时期:大航海时期、莫卧尔帝国的强盛时期、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新科学的出现、历史学和哲学的变革、世界战争、原子能的应用以及战后世界组织的出现和全球化的来临。然而,西方中心变成了东方中心……
一阵恐惧袭过全身,布尔德脑子里一片空白,像洪水过后留下的一片荒原。逝去,逝去,一切都逝去。
有时,他想总有一天会走出瘟疫区,重新见到活着的人。他又翻过了一座高低错落的黑山,发现山下又有一座城镇,这座城镇比他见过的任何一座都大,成片的房顶遮盖了整个山谷,但仍旧没人居住,没有炊烟,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城中心又是一座巨大的无顶石庙高高耸立。看到这石庙,布尔德又感到一阵恐怖袭遍全身。他赶紧骑马钻进树林,不忍心再看那么多人一起死去的惨像。
布尔德当然知道他大约所在的位置。从这里往南,他最终会走到巴尔干半岛上土耳其人的领地。他将能跟土耳其人说话,他会重新回到人间,不再受帖木尔的控制。突然,有种东西在他心中升起,那是一种生的希望。
他骑马向南,但见到的仍然是片片嶙嶙白骨。他感到越来越饿,拼命打胯下的那匹母马,渴极了就再喝点马血。
一天夜里,突然传来几声嚎叫,接着一群狼咆哮着扑来。布尔德急忙割断拴马的缰绳,爬上了一棵大树。大多数狼都追赶马去了,还剩下几只坐在树下呼呼喘着粗气。布尔德在树上尽量把身体放得舒服些,准备一直等到狼走。天下起了雨,狼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已经走了。早晨,他又一次醒来,哧溜哧溜从树上爬下来,他沿着一条溪流往下游走,途中他遇到了母马的遗骸,现在只剩下了一张皮和一堆骨头。布袋驮也不见了。
他继续步行往前。
一天,他实在走不动了,就在小河边埋伏了下来。他用那些可怜的箭射死了一只鹿,生了一堆篝火把鹿烤熟,美美地吃了一顿。他饿狼一般,简直能一口吞下半只鹿腿。然后,他在远离死鹿的地方睡下。狼不会爬树,但熊会爬,所以睡到树上也没有用。他看到过一只狐狸,因为这只狐狸很久以前曾经是他妻子的纳夫斯,所以他心里感觉不那么害怕。第二天早晨,太阳照在身上,感到暖和了许多。死鹿早已经不见了,肯定是夜里被熊拖走了。吃了一肚子新鲜鹿肉,他感到身上硬朗了许多,于是迈步继续往前走。
布尔德向南一连走了几天。他尽量沿着山梁走,山里既没有人居住,也没有森林,脚底下被洪水冲刷得只剩了石头,在烈日的烘烤下白惨惨的一片。早晨,他在山谷里寻找雌狐的踪影,渴了就喝些泉水,并时常到村子里搜寻些食物。但是,这些东西后来也越来越不容易找到了,他只得嚼食马具上的皮革,这还是当年在草原上的一次战役中学会的本领,不过,在这被太阳烤焦的山梁上,这一招似乎也不像在草原的时候那么灵了。
一天傍晚,他在废墟中像猴子一样找了些食物——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的生活,然后来到一个小树林,想在那里生一堆篝火。突然,他惊异地发现,树林里有一堆火正在上下窜动,一旁有个人正在照看着火苗。
那人个头不高,跟布尔德不相上下,头发红得像枫叶一般,浓密的胡须也红得像火,皮肤苍白,布满斑点。起初,布尔德以为他得了病,就在远处看着他。那人一双蓝色的眼睛十分明亮,样子十分胆怯,似乎暗中已经做好了应付一切的准备。他们俩就这样在小树林一片空地的两头静静地对视着。
过了一会儿,那人对着篝火用手比划了一阵。布尔德点点头,然后小心翼翼地走进了空地。
那人在火上烤了两条鱼。布尔德从怀里掏出那天早晨打死的野兔,用刀剥了皮,清理出内脏。那人眼巴巴地在一旁盯着看,每看到布尔德做一个他熟悉的动作,他都点点头。他把火堆上的鱼翻了个个儿,倒个地方让布尔德把野兔放下。布尔德把野兔用一根木棒叉住,然后放进火里。
肉烤好了。他们分头坐在一块木头的两端,默默地吃起来。两个人的眼睛都盯着火焰,偶尔瞥对方一眼,各自心存警戒。直到把手上的食物吃完,两个人也不知道应该向对方说些什么。
终于,那人先开口说话了。开始有些吞吞吐吐,后来一连说了好多。有时他说出的某个字布尔德听着有点耳熟,但感觉还是不如他对着火比划的手势意思明白。任凭那人使出浑身解数,布尔德还是一点也听不懂。
布尔德试着说了几句话,感觉嘴里吐出的每个字都硬硬的,像一个个鹅卵石。他的伙伴侧耳听着,瘦削的脸苍白而肮脏,两只眼睛在火光中闪着柔柔的光芒,但从中却看不到听懂布尔德的迹象。他甚至听不懂布尔德用蒙古语、藏语、汉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查加语打的招呼,也听不懂布尔德多年来在草原上奔波中学来的各种语言的问候语。
没等布尔德把所有语种的问候语背完,那个人的脸一阵抽搐,哭了起来。然后,他擦干眼泪,脸上划着一道道泪痕,站到布尔德面前,说了些什么,同时不停地做着手势。他用手指了指布尔德,好像是生气的样子,然后向后退了一步,坐在木头上,开始做划船的姿势,或许这只是布尔德的猜测。他面朝后,倒坐着划,就像里海的渔民划船的样子。他做捕鱼的动作,后来又重复做捉鱼的动作,做清洗鱼内脏、烹饪的动作,以及拿鱼喂孩子的动作。他的手势,使他想起了他喂过的所有的人:他的孩子,妻子,还有他的邻居们。
P12-14
一部西方人缺席的世界近代史。 ——《亚洲周刊》 这部涵盖真实世界近650年的另类历史小说,是一位拥有历史学博士头衔的巫师用幽默感作为透镜,放射出来的。 ——《书单》罗宾森创造了一部集合哲学、神学和科学理论在内的灵性之作。 ——《出版者周刊》一流的讲述和充满想象力的另类历史建构,造就了这部出类拔萃的小说,极力推荐这本所有科幻及成人小说中的头等佳作。 ——《图书馆杂志》罗宾森带领我们追寻了一段近7个世纪的故事,在那个另类的世界里,只有伊斯兰教与佛教成了占支配地位的两个信仰。 ——《轨迹》如果14世纪时那场曾灭绝三分之一欧洲人的黑死病毁灭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欧陆居民,世界将变成怎样?罗宾森用这部长达658页的小说回答了这个问题。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