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国良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明清时代新儒学研究的理论专著,内容包括朱熹思想体系与儒学核心价值的形成、王阳明良知学说与儒学核心价值的继承与突破、王阳明良知学说与儒学核心价值的继承与突破、人性的重建与自由意识的进展、天理与人欲的价值转换等,适合儒学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内容推荐

以朱熹为集大成的理学体系昭垂绵延,影响世道人心至深至久,其流风余绪至近代尚未绝响。明清时期,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具体表现为理学核心价值的转换与解构。考察明清时期儒学(理学)核心价值的转换与解构过程(解构包含有转换、颠倒、颠覆的涵义),注意吸收其理论思维教训,并由此观察中国文化的发展动向,对于中华文化全新价值体系的创建,无疑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学的产生是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发生转折的结果。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原旨有两大目标:一是解决“积贫积弱”的社会经济政治危机,为推进社会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回应佛教道教对儒学的挑战,在理论上战胜佛道二教,解决文化危机。李觏、王安石的思想是当时改革派理论的代表。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最初提倡、支持改革,但由于反对王安石改革的具体政策进而反对改革本身,再进而反对“荆公新学”,他们把李觏、王安石的改革理论概括为“求利”,是坏人心术,因此提倡义利之辨,反对求利。由此发展出一套反对改革、阻碍社会进步的人性价值观。理学代表人物周敦颐、张载、二程继承了儒学复兴运动中批判克服佛教道教的任务,继续推进了儒释道三教的融合统一。天理(伦理)的本体化是融摄儒释道与反对改革理论的奇妙统一,这是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发生转折的产物,但不是中断。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总结和集大成者,朱熹的理论体系标志理学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理学最主要的核心价值就是:天理与人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道心与人心、公与私、义与利、王道与霸道。其中天理、天地之性、道心、公、义、王道具有内在统一性,属于形而上层次,是居于主导、积极、正面意义的价值;人欲、气质之性、人心、私、利、霸道也具有内在统一性,属于形而下层次,是居于从属、消极、负面或应被消灭的价值,比如存天理、灭人欲、存义去利。也就是说;形而上层次的价值总是统治、遏制形而下层次的价值。

程朱理学把“仁”解释为“生生”,把仁学与“生生之谓易”的《易传》传统结合起来,以仁释理,以仁作为天人合一的本体,这是理学的创新和积极之处。但理学家在解释自然(天)的本质时,把仁释为生生,在解释人韵本质时,却把仁解释为“爱之理”,由爱之理转变为纲常伦哩,并没有把人的本质解释为生生。仁一词二用,没有真正实现天人合一。

明代的王阳明继承朱熹理论的心学成,建立良知心学体系。王学在强调儒学的核心价值方面与程朱印合一致,但王学同时强调自尊独立,不仅在客观上、而且在主观主也成为思想解放的转折点:一是王学把人们从理学的姨琐训诂中解放出来;二是提倡“是非审之于己”的思想自由之风;三是提倡豪杰、狂者人格;四是提倡“满街都是圣人”的平等精神。

王阳明给明代学界带来一股“狂”风,这股狂风在王门后学中变成冲决罗网的异端和抗议精神、王畿、王艮、罗汝芳、李贽等思想家逐渐以自然生生解释人的本性,使人性本体从天理向人欲转换,继续开拓思想自由之风,逐渐脱离理学的框架’,发展出新的思想系统。从王阳明开始到戴震的明清时期,是理学的核心价值逐渐发生转换的时期。大多数思想家对转换理学的核心价值作了不同程度的努力。明清之际的易代政治变动也没有中断这一过程。不论是气学派还是心学派,都逐渐肯定人欲、气质之性、人心、私、功利的存在价值,把原来居于从属、消极、负面地位的人欲、气质之性、人心、私、利提升到主导、积极、正面的地位,消解了天理、天地之性、道心、公、义的主导优先地位,实现天理与人欲的统一,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统一,道心与人心的统一,公与私的统一,义与利的统一,颠覆了理学核心价值的霸权话语系统,使儒学重新成为顺应改革、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理论,从总体上又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原旨衔接起来。价值转换代表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前进方向。

理学家以生生释“仁”,把儒学的核心概念“仁”与“生生不息”的大易传统结合起来,是理学的创新。明清时期思想家继承这一创新,重新肯定人的自然本性,把人的本质解释为“生生”,使“仁”的内涵在天人方面得到统一,克服了宋儒天人不合一的矛盾,为人欲、气质之性等价值、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正当的理论依据,使“生生不息”成为中国哲学第一原理。

目录

序            周继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研究之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前人研究综述

 第三节 主题创新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朱熹思想体系与儒学核心价值的形成

 导言 北宋以前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大势

 第一节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转折与理学的产生

 第二节 朱熹集大成的理学体系

 第三节 朱熹理学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 理学体系天人不合一的内在矛盾

第三章 王阳明良知学说与儒学核心价值的继承与突破

 导言  宋末、元、明初中国思想发展大势

 第一节 王阳明的良知学说体系

 第二节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核心价值的印合

 第三节 王阳明心学与思想解放

第四章 人性的重建与自由意识的进展

 第一节 王畿的真性流行之学

 第二节 王艮的自尊独立造命之学

 第三节 李贽的童心说与自由解放

第五章 天理与人欲的价值转换

 第一节 明中后期天理与人欲的价值转换

 第二节 明清之际天理与人欲的价值转换

 第三节 戴震对天理与人欲的价值转换

第六章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道心与人心的价值转换

 第一节 清代以前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价值转换

 第二节 颜元、唐甄、戴震的人性论

 第三节 道心与人心的价值转换

第七章 公与私、义与利的价值转换

 第一节 明以前公私、义利的价值转换

 第二节 明清之际公私、义利价值观的转换

第八章 结语

 一、价值转换是以发挥原始儒学的名义超越儒学

 二、价值转换是以对立面统一的方式进行

 三、价值转换代表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前进方向

附录

 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

引用书目与参考文献

后记

重印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