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笔法,指斥文坛弊端,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文侠小说”!是一部以武侠笔法写文坛故事的幽默讽刺小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侠小说”。书中文功笔法妙招纷呈,奇闻怪事幽默风趣,让你读来会心一笑之余不禁掩卷深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剽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群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武侠小说笔法,指斥文坛弊端,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文侠小说”!是一部以武侠笔法写文坛故事的幽默讽刺小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侠小说”。书中文功笔法妙招纷呈,奇闻怪事幽默风趣,让你读来会心一笑之余不禁掩卷深思。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以武侠笔法写文坛故事的幽默讽刺小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侠小说”。 失意才子邂逅神奇女郎,剽界高手制造文坛闹剧:过目神通巧夺原著、百变笔法难掩绯闻、妙手研枪亦庄亦谐、桃源仙境如梦如幻……书中文功笔法妙招纷呈,奇闻怪事幽默风趣,让你读来会心一笑之余不禁掩卷深思。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奇人异事 第二章 处处玄机 第三章 文人游戏 第四章 谁是婊子 第五章 各有所钟 第六章 庐山真面 第七章 逼上梁山 第八章 桃源仙境 第九章 好戏连台 第十章 舟过无痕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1 京杭大运河蜿蜒至苏北楚淮地区拐弯北去。楚河县境内有一条支流叫涧河,曲折东流,穿过一座古镇——丰河桥。镇中有座古石桥,叫正冠桥,相传是古代文人正冠题咏的地方。那面用来正冠的大铜镜至今仍完好无损地镶嵌在桥头的石碑上,是受国家保护的文物。桥头有一块空地,几株老榆树撑起一片绿荫。镇上几位爱好诗词的退休老干部把这里当做晨练、休闲、聚会的场所,还特意竖起了一块黑板,供研诗论文之用。渐渐地,这里成了全镇文人的聚会宝地。 这天,正冠桥头摆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擂台赛。丰河桥中学“萌芽文学社”里的应试派与自由派因在校内未分胜负,特地约在此处再度交手。一个书卷气很浓的青年男子饶有兴致地站在一旁观看。 “刷刷刷——”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在黑板上笔走龙蛇,一篇短文随手而出,行文古怪,用语乖张,内容荒诞不稽,写完后环顾左右,神情颇为自得。 八九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围成一圈,正叽叽喳喳说个不休。 一个身材瘦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女孩轻蔑地一笑,不急不慢地点评道:“你这篇另类短文,乍看新奇,实则怪异,离题万里,不知所云。所谓‘荒诞笔法’,我看叫‘荒唐笔法’还差不多。” 男孩涨红了脸,递过粉笔,道:“好好好,就请你这个古典才女展示你的‘古风笔法’。” 那女孩却不接,轻轻一甩秀发,曼声吟哦,竟然出口成诗,虽嫌稚嫩,也算急才。 男孩挑剔道:“你这诗过于艰涩,形式僵化,内容陈旧,一点现代气息都没有。什么‘古风笔法’,不如叫‘古董笔法’。” “你们‘自由派’招式太散漫,不能适应考试。” “你们‘应试派’套路太僵化,过于束缚思想。” …… 八九个学生立刻分成两派,相持不下。显然,女孩是应试派的领袖,男孩是自由派的掌门。二人各施绝技,已斗多时。从局面上看,女孩已占上风。 男孩急了,将声音提高八度:“你别瞧不起我这路笔法,去年网上举办‘神枪手杯名家文风模仿秀’,我表姑就靠这一路笔法,被‘文坛魔女’封为‘银枪’。如今被一家文化公司收录旗下,在书市上非常活跃,已经成了有名的畅销书作家了。” 那青年男子心中一动,就想上前打听。女孩已经问出了口:“哦——你表姑是哪位大作家啊?” 男孩怒道:“你连‘银枪’丛一凤都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她的言情系列《你不可不知》《你不可不买》《你不可不爱》……” 女孩不屑道:“我既不知,也不买,更不爱!”她的话尾接得妙,引起一阵笑声。 青年男子心道:原来‘银枪’丛一凤还是出自我们楚河县。 男孩挑衅道:“文坛有句谚语,‘能诗不能文,到老也不成。’你不就会写两句顺口溜吗?” 女孩反唇相讥:“你怎么忘了后面还有一句,‘能文不能诗,一生难成事。”’ 男孩被激不过,道:“谁说我能文不能诗?我让你见识见识。”拿起粉笔,不假思索,“刷刷刷”写了下去。还是那天马行空的笔法,刚写了两句,青年男子心中就道:“坏了!”微微为他惋惜。 男孩又写了十余行,抬头看了一眼女孩。只见女孩嘴角泛起一丝幸灾乐祸的笑意,急忙回过头去观看,这才发现起旬太满,中间承接散漫,下面又转得太开,结尾想要收合,已是断线的风筝——离题(地)万里了。众目睽睽之下,势必不能重新写过。这一急顿时慌了神,傻站着不知所措了。 这当儿,一个秀气得有点女性化的瘦高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好像喝多了酒,醉意朦胧地撞进人群。学生们“哇——”的一声尖叫,像看见怪物一般,四散开来。只有那正在写诗的男孩胆子大点,没挪动,叫道:“赵老师!” 瘦高个冲他一笑,道:“哟——你这是哪家笔法呀,使歪了吧?”他有点女人性格,说话之前总要来个长长的发语词“哟——”人称“嗲秀才”。 男孩红了脸,道:“一不留神,跑题了。” “嗲秀才”踉跄着从男孩手中抢过粉笔,道:“哟——我替你把它拉回来。”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青年男子闪在一旁仔细打量姓赵的瘦高个。只见瘦高个拿起笔朝诗中左一勾、右一圈,这里划一下、那里添一笔,顿时文采斐然,全诗意境立时高了起来。围观者中有通文墨的,不禁喝彩:“‘嗲秀才’到底是老师出身!可惜——” 那青年男子微微一笑,心道:“难得赵北方还记得这套妙诀。瞧他这模样,不像是精神有毛病呀。” 见“嗲秀才’’赵北方并无异状,学生们渐渐围拢了过来。刚才那女孩道:“赵老师,听说你有一手‘考场死文救活九字诀’,能在考场上起死回生,能不能教一教我们?” 赵北方“嘿嘿”一笑:“哟——这可是当年一位文章高手留给我的秘诀,怎能轻易传授,现在我可不是你们的老师了。” 学生们嘴甜,纷纷叫道:“赵老师,你永远是我们的好老师!教教我们吧。” 赵北方道:“哟——好吨,可我有一个条件。” 学生们道:“好好好,赵老9币,您说!” 赵北方道:“哟——你们每人抽我一记耳光,唾我一口唾沫好不好?” 学生们霎时变了脸色,面面相觑,两只脚又慢慢向外移去。围观的路人“啧啧”连声,皆叹可惜。那青年男子心中“咯噔”一下,紧张地望着他。 赵北方瞟了一眼人群,忽然神情凝重起来,跨过铜镜的护栏,对镜而立,定定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然后“呸——”的一声,一口唾沫唾在镜子上。 那青年男子从后面看去,唾沫在镜子里那张白净的脸上慢慢地往下淌,立时觉得胃中难受,恶心欲呕。 赵北方却神色不变,又从口袋里取出一对小巧玲珑的不锈钢斧凿,轻轻地在石碑上磨来荡去,口中低声哼唱,竟是半点娘娘腔的影子也没了。仔细辨听,似乎是香港电视连续剧《新鸳鸯蝴蝶梦》主题歌的旋律,却又含混不清。 围观的人不觉朝后退了退,骇异地望着赵北方,不知所措。 曲子哼完了,斧头凿子也磨完了,赵北方尖起手指试了试锋口,喃喃道:“不快啊不快。”抬头看了看满脸惶恐的学生们,突然用小斧头向榆树旁那青年男子一指,笑道:“他就是当年那位传我秘诀的文章高手——文亦凡文大侠。” 文,亦凡冷不防吓了一跳,不知赵北方什么时候发现他的。当年在丰河桥中学代课时,他发现学生临场作文或解错题意;或因开头有惊人之笔,中间无精彩之章,文末成续貂狗尾;或因时间不够,来不及按原有构思完稿,成了“死文”。他总结“死文”救活之道,得九字诀:缩、并、化、推、删、抽、合、转、提,意即“缩短篇幅、局部合并、长句化短、推陈出新、删宾留主、抽筋拔骨、多项合一、转换文旨、提炼升华”。譬如武功,一招一式,明白无误,因而很受应届毕业生的欢迎。有此秘诀,本班的升学率高出别班许多。后来外出闯荡时,就把这“九字诀”传予了同事赵北方。 文亦凡看上去二十七八岁年纪,中等身材,四方脸,眉宇之间隐隐有孤傲之气,一看就知是个文人气很重的清高之士。他前天从上海回来,听姐姐说丰河桥出了一桩异事: 一位中学教师突然辞去公职,闭门不出。每天早晚饭前要自家女人朝他脸上唾口水,抽耳光。起初女人以为男人逗自己开心,朝他呸了一口,又在他脸上轻轻扇了两记。谁知此人大不满意,便对着穿衣镜自唾其面,自抽耳光,嘴里哼哼唧唧,念念叨叨,似说似唱,十分古怪。日日如此,女人这才发现男人的怪异,惊恐不已。问他缘由,始终不答。见男人又买来一对精致小巧的不锈钢斧头凿子,每晚磨之。女人吓坏了,恐其伤害,要把六岁的儿子送回娘家,男人却又不准。这事就传将出来,越传越奇,有人说他是看武侠小说走火入魔,弃文习武,闭关练功;有人说他是有了外遇,故意回来糟践,逼女人离婚的……遂成了远近三乡的奇谈。 文亦凡怎么也不相信这个人真的是有点娘娘腔的赵北方,便想来探个究竟,没想到在这里遇着了。 P3-6 序言 “文坛是什么?” “文坛就是写作人的江湖。” “江湖?有意思。既是江湖,也有功夫门派喽?” “当然有。诸如豪放笔法、婉约笔法、幽默笔法、荒诞笔法、另类笔法之类,历来为高手妙招,春秋笔法更是圣人绝学。什么京派海派乡土派,朦胧抽象意识流,新新人类后现代……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文坛都有些什么样的人呢?” “什么样的人都有,名家、大师、婊子、嫖客、痞子、流氓、文化掮客、空空妙手,但更多的是无名小卒。” “你算什么样的人?” “险些迷失在里面的人。” “迷失?” “对,我险些误入歧途,因为里面有太多的诱惑。” “都有哪些诱惑?” “名誉、金钱、地位、美女……什么都有!” “那你的故事一定很传奇?” “当然,我险些成为天下第一高手。” “嘿嘿,又非‘华山论剑’,哪来‘天下第一’?你是痴人说梦吧!” “似梦又非梦,人醒梦依稀。奇闻何处有,从头说君知——” 后记 关于“文侠小说” 好多年前,我就酝酿一种与武侠小说相对称的新型小说体裁,几经探索、试验,总是写不出想象中的样子。后来把诗与武侠结合起来,创作了一种“武侠诗”,出了一本专集,太薄、太轻,没能引起多少读者注意,但却给我的尝试拓开了一条路,我便开始着手创作“文侠小说”。 我写的第一本“文侠小说”叫《诗侠》,说江湖上传言有一本《奇门兵器》,谁能得到它,就可无敌于天下,人人都当是一本武功秘籍,而实际上那是一位诗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我把诗从旧体到新体如何演变的过程,用武侠小说的方式写了出来,但写成后发现仍然不是我想象中的“文侠小说”。我为此大伤脑筋,便将它束之高阁。2000年,作家出版社推出新千年第一本书叫《智圣东方朔》,作者自称为“文侠小说”。我闻讯欣喜若狂,谁知一读之下,大失所望——不是说书写得不好,而是它并非我想象中的“文侠小说”。说实在的,那不过是一本历史题材的小说,硬要归个新类型的话,叫“智谋小说”或许比较恰当。若拍成电视剧,我想至多与《宰相刘罗锅》《铁嘴铜牙纪晓岚》《天涯怪客》之类相似,谈不上创新。那是作者成书之后硬炒出来的一个新名词。既非所求,我便继续自己的探索。 我们那个地方,对写文章的人一向是比较崇敬的。本书中所写的“挎花篮”的传说实有其事,确实像武林中人打擂台、踢场子。许多故事从老人口中用村言俚语说出来,更是充满玄幻神秘的色彩。有一次回家探亲,听说一桩奇事:邻乡有个隐居在家专靠投稿发财的文人,家中有八九个文学青年一边帮忙,一边学“手艺”,备受乡人钦羡。邻乡文化站长讥之为“文贼”,他亦欣然领受,并引以为荣。据说这人只有小学文化,当兵时曾得过高人指点,剽窃功夫十分了得。他自立山门,择徒授艺,颇有讲究。根据各人天资,分别传授初级、中级和高级剽功,一如武功的传授。我经朋友介绍,曾经专门走访过他,眼见为实,当真名不虚传。十余年间,不仅日进斗金,富甲一方,还在我们那个地方培养出一大批大大小小的“文贼”来。据说,后来有一名女弟子学到他的全部本事后,反出师门,四处扬言要压倒他,令他伤心透顶,从此便关闭山门,不再收徒。 我的灵感就是那时闪现的:文坛岂非就是一个大江湖。 其时文坛、学界关于剽窃的丑闻不绝于耳,我也早就想对这样的文风、学风好好规劝一番,便尝试用武侠小说的笔法来写文坛故事,以期达到讽喻的效果,于是就有了这部“文侠小说”。 武侠小说中,江湖人物的动手过招可以写得花团锦簇,十分好看,“文侠小说”最难的就在于如何处理文人过招的问题。这是我这本书写作这么长时间,数易其稿,始终不太满意的根本原因。既是初创新体,又缺乏金庸前辈的神功。限于才力,远没有达到自己希望的境界。我想,这也只好慢慢修炼了。 我无意和谁争什么“‘文侠小说’创始人”之类的噱头,仅以此书抛砖引玉,祈望有人写出更正宗、更好看的“文侠小说”来! 孙群 2006年6月15日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小说构思独特新奇,文字亦庄亦谐,故事似假还真,“凡庄重处皆游戏之笔,而荒诞处又写得一本正经”。辛辣的嘲讽中不乏善意的规劝,于轻松幽默中让你领悟作者的良苦用心。 ——文学理论家、 上海大学教授 葛红兵 《剽界》故事调侃诙谐,最热闹的莫过于“妙手研枪”:一帮身怀“绝技”的中外“剽客”会聚妙手岛,比笔法、赛剽功、排座次,争夺“天下第一”的名头,颇具讽刺喜剧的色彩,读来妙趣横生,是另一种的“华山论剑”! ——网络作家 李寻欢 文坛亦如江湖:亦正亦邪的文人、眼花缭乱的笔法、奇幻莫测的剽功……用武侠小说的笔法写文坛故事是个创举,青年作家孙群做了很好的尝试! ——作家、文学批评家 汪义生 读了《剽界》,会心一笑之余,使我生出另一种感悟:文学精神不只是靠几个文学大腕在支撑,更多的是要依赖生活在普通阶层的普通作者,他们是文学的朝圣者,更是文学的中坚力量。 ——作家、复旦大学教授 王宏图 “文坛三功”,神乎其技。功夫无正邪,修炼在个人。既是文侠小说,更是文坛寓言,天下剽客读到此书当汗颜! ——作家 王月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