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河北民间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张墨瑶//李彦彬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河北省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民间艺术创造世代承传,生生不息地在发展着,在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负载着宝贵的人文精神,给人以传统的审美教育。本书介绍的是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内容推荐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远古的光与影的发现,到对图腾的崇拜;从岩画、彩陶、砖刻等原始艺术,到皮影艺术的雏形,向读者系统展示了皮影艺术诞生、发展的精彩画卷,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皮影艺术集成,体现了唐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目录

总序  杨永善

序言  张和

绪论

 一、唐山皮影是民间的艺术

 二、唐山皮影的渊源

 三、唐山地区人文概貌

 四、唐山皮影艺术独树一帜

 五、古韵流芳青春永驻

第一章皮影戏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皮影艺术起源说

一、优孟衣冠的启发

二、张良设影诱敌

三、宫女剪桐逗太子

四、方士的奇思

五、“戏”字的结构与最早的“戏”

六、一泡乌粪强化了“丑角”

七、俗讲僧的荐亡超度

八、勾栏瓦舍影戏形成

小 结

 第二节 皮影艺术的流系及分布

一、三位一体的文化现象

二、地域人文形成流系

三、皮影艺术的亚文化特征

小 结

 第三节 唐山皮影的兴起与发展

一、靖康之变南影北渐

二、明初移民社屯文化交融

三、富饶的滦河三角洲——皮影艺术的沃土

四、滦州影与乐亭影之辨

五、乐亭皮影风起云涌

六、皇朝变脸影戏弥难

七、国破家碎乱世悲音

八、同仇敌忾战斗里成长

九、新中国成立后皮影新生

十、新时期皮影的改革与创新

小 结

第二章唐山皮影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唐山皮影与宗教文化

一、深远的宗教文化影响

二、观世音宣卷的神话

三、故老相传的佛教化身

小 结

 第二节 唐山皮影与民间故事 

一、民间说唱刻下的痕迹

二、脱胎于民间故事的皮影剧本

三、影卷中宾白唱词的民间成分

四、滦河水土养育的民间艺人

小 结

 第三节 唐山皮影与民风民俗

一、草木荣枯皆有影戏

二、丰庆禳灾还愿的演出

三、宅门大院的贺号庆典

四、传统节令与庙会

五、圈粪堆上的心灵庙台

六、劝世祈福的福影

小 结

第四节 唐山皮影与民间雕绘艺术 

一、民间剪纸的特色

二、服饰冠履

三、建筑雕花

四、贴补工艺与摔花麻花

五、陶瓷绘画

小 结

 第五节 唐山皮影与方言

一、方言概况

二、方言语汇(土语)

三、乐亭方言是正宗

小 结

 第六节 唐山皮影与民歌俚曲 

一、民谣谚语

二、民歌俚曲

小 结-

 第七节 唐山皮影的行规与唇典

一、唐山皮影的行规

二、皮影艺人的唇典

小 结

 第八节 唐山皮影的著名班社与名艺人

一、清末民初问的著名皮影班社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皮影社(团)

三、唐山皮影著名艺人

小 结

 第九节 唐山皮影的影卷作家

一、著名影卷作家

二、“无名”作家更著名

小 结

第三章唐山皮影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自成一格的艺术程式

 一、皮影造型的艺术程式

 二、皮影艺术的表演程式

 三、皮影戏影卷结构的程式

 四、皮影戏音乐唱腔的艺术程式

 小 结

第二节 别具特色的剧本——影卷

 一、连台本影卷

 二、单出(枝)影卷

 三、影卷的唱词

 小 结

第三节 独特的唱法与唱腔 

 一、独特的唱法

 二、唱腔和板式

 三、声腔类别和调式的种类

 小 结

第四节 独具魅力的影人及切末造型

 一、庙堂美术与皮影人物

 二、影人的冠戴与服饰

 三、彩帘子及其他切末

 小 结

第五节 独领风韵的主乐器

 一、四根弦的构造

 二、“庆仙园”四根弦出世

 小 结

第六节 开台与闭幕的独特方法 

 一、三遍“通儿”开台

 二、影卷上窗观众四散

 三、“吹火”造势与“穿帮”

 四、充满乡情乡韵的“赶台子”

 小 结

第七节 奇妙的操纵技巧

一、“拿”与“贴”的分工

二、影人的一般操纵技巧

三、特技的操纵方法

四、虚拟夸张妙寓其中

小 结

 第八节 土而奇的棚帐与影台 

一、特式的棚帐

二、土而奇的影台

小 结

第四章唐山皮影影人和切末的制作

 第一节 材料的选择与加工

一、净膜工艺

二、影皮的加工

小 结

 第二节 画样与雕刻

一、奇妙的画样

二、奇巧的刀工

三、施色和罩油

四、装订和镇压

小 结

第五章唐山皮影艺术的文化影响

 第一节 通俗的人文历史讲义

 第二节 生动的安身立命教化 

 第三节 雅俗相融考风问俗的升华

一、超级班社的财势,延请了众多知识分子

二、生员编影卷,是皮影进一步的融合、升华

三、政府派员化俗移风

四、皮影影卷大量出版,皮影唱盘热销 

第四节 与时俱进 古韵流芳 

第五节 皮影艺术的子剧种

一、唐剧的诞生

二、乐亭影调的尝试

三、评剧唱腔的皮影成分

 第六节 地域文化大放异彩

一、土疙瘩滚成金绣球

二、驴皮雕刻秀中之秀

三、唐山皮影的文化交流

小 结

农民卢福增情系皮影雕刻  韩廷栋 曹亚丽

烟霞铸瘦容——缀于骥尾  墨 瑶

试读章节

一、优孟衣冠的启发

如今,人们都知道伶优这个词,它是戏曲演员的泛称。实际上它是由古代两个人名组合而成的。

传说黄帝的时候,命令伶伦造音乐,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懈谷,生其窍而均者,断为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载《风俗通》)。自此之后,伶伦就成了乐官的代称,叫做伶官。

优孟是春秋时楚国人,他口齿灵利,幽默风趣,楚庄王便把他留在宫中讲故事、做滑稽表演,以取其乐,并戏称他“俳优”。

有一个大臣孙叔敖,对楚国的建立有很大的功劳。他有一个儿子,没有安排做官。孙叔敖临死前,很担心儿子将来的生活,便把优孟叫到床前,嘱咐了一番,然后对他的儿子说,我死后如果庄王不照顾你,生活上有了困难,你可去找优孟想办法。

孙叔敖死后,楚庄王果然把他的儿子忘在脑后,致使孙叔敖的儿子衣食无着,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话,便去找优孟。优孟见状很是伤心,便对他说,好吧,你回家等着吧。第二天夜里,优孟穿戴上孙叔敖的衣冠,并模仿孙叔敖的声音,在暗影里说唱起来。声音惊动了楚庄王,以为孙叔敖再生,出来观看,不禁思念起孙叔敖生前对楚国的功劳,深深动情。优孟出来见楚庄王,楚庄王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就把孙叔敖的儿子封了官。这个故事可见《史记·滑稽列传》。

后世之人便把假装演事称作优孟衣冠了。

优孟是讲故事做滑稽状的人,他却为了帮助孙叔敖的儿子,假扮孙叔敖教化楚庄王,使之幡然醒悟。他以假扮真演了一场戏,这就是他给后世的启发:影子能帮假人演戏。演戏是教化人的一种方法。

二、张良设影诱敌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彭城(今徐州),有一场激战。刘邦和谋臣张良守在彭城,彭城之外全是项羽的兵马,双方激战多日没分胜败。眼见城破,刘邦很是着急,便让张良想办法。张良说,当今之计,只有逃离彭城。刘邦说,城外全被楚军包围怎么能逃离呢?张良说,以假当真迷惑敌人,我们便可将兵马撒出,悄悄逃走。

第二天夜里,张良在四门城墙之上设上布帐,城门下燃起熊熊大火。他把用马革做的皮人贴在布帐之上,稳稳地站着,手持兵器,现出很威武很平静的样子。到了深夜,城内战鼓响起,东西两门大开,城内一片喊杀之声。

城外项羽的兵马以为刘邦从东西方向突围,便调动兵力,齐集东西两门,进行阻挡。不多时楚军攻进城来,大吃一惊。击鼓呐喊的全是彭城的老百姓,不见一个刘邦的军卒。项羽抓到老百姓问,刘邦的军队哪里去了?老百姓们说,他们早都走了,我们是在娱乐呢。项羽问,做什么娱乐?老百姓们说,大王你看见城门上那些马革影人了吗?我们打鼓,它们喊呢!

项羽抬头看见马革影人,知道自己上了当。原来刘邦和张良的人马,早在混战时,悄悄地从南北两门逃走了。

事过之后,彭城的老百姓齐赞张良的智谋:影人守城就糊弄了楚霸王。

三、宫女剪桐逗太子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因为不是长子没有被封为太子,汉高祖死后,他的大儿子刘盈当了皇上,七年后便死了。这时候太后吕氏专权,没有让刘盈的儿子继位,而是找了一个她喜爱的人做了皇上。大臣们为了反对吕氏专权,才迎接逃跑在外的刘恒当了皇上,史称汉文帝。

汉文帝因为自己的教训,早早地便把自己心爱的儿子刘启立为太子,十分宠爱,可以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有的大臣说高处可以乘露,对孩子成长有利。汉文帝便下令造露台。有的大臣谏言花销太重。汉文帝问,需用多少金子?大臣说,需百金。汉文帝笑笑说,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何以台比?汉文帝便把露台建起来了。宫女每天晨起抱着太子上露台乘露。  当时朝中有一个黄头发的小官叫邓通,此人很会阿谀奉承,深得汉文帝喜爱。建露台的主意就是他出的。曾有一个善于相面的人指着邓通的背影说,此人当贫死街头。有人把这个话传给汉文帝,汉文帝说,使他能通富的人在我,怎能贫死?于是汉文帝把一座铜山赐给邓通,允许他自己铸钱。自此,邓通更加被汉文帝宠信,言听计从。

刘启娇惯成性,成天撒泼打滚,哭哭闹闹,宫女们因此常常挨打,有的甚至被杀。面对儿子的胡闹,汉文帝实在没有办法,就问邓通,如何把太子逗乐了。邓通便说,等我看看,自然有办法。

自此之后,邓通便随着宫女观看太子的情形。的确,不论宫女们怎样哄逗,太子就是闷闷不乐。立秋的那一天,一个宫女抱着太子望着窗外,窗外的梧桐树叶被风刮得一片片落下来。不知为什么,太子望着落叶嘎嘎地笑起来。

邓通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沉思片刻,告诉宫女一个巧妙的办法。到了晚上,邓通领着宫女们来到汉文帝的明光宫。汉文帝便将儿子抱在怀中。两个宫女将一个纱窗展开,其他的宫女便拿着剪好的梧桐叶子,在纱窗上舞动起来。这些桐叶有的被剪成人形,有的被剪成马形,有的被剪成花草形,人骑在马上奔跑,马蹄把花草踢得纷纷扬起。

太子望着纱窗上被剪成各种图样的影子逗得拍掌大笑起来。汉文帝一见连连称妙。邓通自此又高升一步。

梧桐叶子被剪成人马和花草,舞于纱窗之上,虽是汉宫中的骄奢,却给后来的影戏找到了根据。

P1-3

序言

墨瑶先生所著《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付梓问世,这是唐山文化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喜事,殊为可贺!

皮影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皮影把民问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唐山皮影原称“滦州影戏”,出现于宋、金时代,流传于唐山市滦县(古称滦州)、乐亭等地,后播至周边及更远省区。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唐山皮影已经成为具有精美雕刻工艺、灵巧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与评剧、乐亭大鼓享有“冀东三枝花”之美誉。2003年唐山皮影被河北省列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遗产。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一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远古的光与影的发现,到对图腾的崇拜;从岩画、彩陶、砖刻等原始艺术,到皮影艺术的雏形,向读者系统展示了皮影艺术诞生、发展的精彩画卷,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皮影艺术集成,体现了唐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l世纪是知识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地域文化的珍视和开掘,正是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当今,唐山正以其雄健的步伐,向现代化沿海大城市迈进。挖掘整理唐山这片文化艺术的沃野,发扬光大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艺术瑰宝,将这座城市最美丽的、最具个性的一面展现给世人,将会使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更具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弘扬唐山优秀乡土文化,已成为唐山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必将成为推动唐山更快更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是为序。

张 和

2005年8月19日

后记

烟霞铸瘦窨

   ——缀于骥尾

半生笔墨为活,每于书稿杀青,自有一番欣悦,如释重负,如饮清泉。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乃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联谊之作,纳入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整套书中。

唐山皮影艺术是我走向文化殿堂的引路者。京东的乡风民俗是哺育我的乳汁。

刚谙世事,接触的便是包括皮影、大鼓、民歌俚曲、评戏等地域文化。七八岁时追着看影、听说书,深夜归来,兴致盎然。十几岁上到处搜集唱词、影卷,油灯之下抱卷不疲,孜孜以求。刚刚有了工作,拿了微薄收入,便有了购买书卷之资。昌滦乐地面,小摊书肆,是我常去之处。偶尔听说谁家老先生有唱词、影卷,便登门观看。1962年发大水,我凫过滦河,到昌黎泥井去买书,回渡滦河,差点顺了汪洋。

后来写些文学类作品,这些作品的生活底蕴大多以京东风情为载体。因为我是滦河流域的烟霞所铸就的,自然流露而已。

写成这本书,首先有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刘向权、葛恒等人的支持,后又得到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李彦彬主任和杨文会院长的帮助。在他们的指导下,几经修改而成。

北京人艺原院长、中国戏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刘锦云是我好友,在我写作时亦多有交流,高屋建瓴之训,受益匪浅。

河北省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和同志,出于对文化的关重,百忙中为该书作序,是对我的支持与厚爱,在此深表谢忱。

唐山皮影雕刻艺术家卢福增,也是在撰写该书时认识的人。他确是一个有成就的行家。关于他的情况,有文附后,不另多语。

感谢家乡,感谢文友,感谢领导,是我三呼之声。

墨 谣

2005年8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