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中长期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分为七卷,前六卷按历史朝代分编,起于先秦,迄于清末,每卷详述一个时期的诗学状况;另设《词学》一卷 ,综述词学的发展历程。本卷为其中的隋唐五代卷。
本书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中长期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分为七卷,前六卷按历史朝代分编,起于先秦,迄于清末,每卷详述一个时期的诗学状况;另设《词学》一卷 ,综述词学的发展历程。本书以诗歌理论的演进为经,以诗歌的种类活动为纬,将诗学观念与接受主体、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在阅读、批评、写作诸环节的展现相结合,建立起一种以诗歌的接受史为视角,用接受范式来整合多元材料的论述模式,进而架构起历史与逻辑相互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隋唐五代诗学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隋唐五代诗学的岁月特征及其流变历程
第三节 隋唐五代诗学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 隋及唐前期诗学(上)
第一节 复古与新变并行的隋代诗学
第二节 略具通变意识的唐初诗学
第三节 上官仪、元兢等人的新变诗学
第四节 复古与通变并存的四杰诗论
第三章 隋及唐前期诗学(下)
第一节 以复古为通变的陈子昂诗论
第二节 崔融、张说对宫廷诗学的沿革
第三节 盛唐通变诗学的实践与理论
第四节 唐前期诗学理论形态的成熟——王昌龄《诗格》
第四章 唐中期诗学(上)
第一节 集大成与开风气——杜甫的诗学思想
第二节 独倡“风雅”——元结的诗学观
第三节 清新淡雅的大历诗风与诗学观念
第四节 主情主意诗学的理论融会和导引
第五章 唐中期诗学(下)
第一节 心性与造化——韩孟诗派诗学观
第二节 兴寄、通俗的融会——元白诗派诗学观
第三节 儒佛之间
——刘柳诗学观
第四节 清思与苦吟
——贾岛、姚合的诗学观
第六章 晚唐五代诗学
第一节 对中唐诗学的反拨
第二节 缘情侧艳与诗词一源
第三节 感事写意的嗣响与诗学思想的多元化
第四节 “思与境偕”与“象外之象”
第五节 诗歌批评形态的多样化
第七章 唐人选唐诗
第一节 唐人选唐诗的酝酿期
第二节 唐人选唐诗的自立期
第三节 唐人选唐诗的转化期
第四节 唐人选唐诗的总结期
第五节 唐人选唐诗的类型及其功能
第六节 唐人选唐诗的意义
主要引用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