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论述了投保人欺诈,还论述了代理人欺诈及被多数人所忽略的保险人欺诈;国内相关论著对保险欺诈问题的阐述大多仅限于定性描述,鲜见将保险欺诈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而本书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将繁杂的保险欺诈现象抽象成用符号描述的博弈模型,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隐藏在保险欺诈现象背后的真实利益主体间的斗争。因此,本书的出版将为保险欺诈这一研究领域增添一抹“数理分析”的亮色。
本书独辟蹊径,以保险市场三大类参与人在保险经营四环节(展业、核保、理赔与防灾防损)中的欺诈现象为分析视角。特别要指出的是,伴随着分析角度钧不同,本书对三类保险欺诈研究的着眼点也不同,如对投保人欺诈,着眼于保险人对投保人核查的成本;对代理人欺诈,着眼于保险人对代理人的激励设计;对保险人欺诈,着眼于政府对其监管的问题。
本书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保险欺诈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对投保人欺诈、代理人欺诈与保险人欺诈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第二章为保险欺诈与信息不对称,系统论述与保险欺诈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保险欺诈的重要原因,保险欺诈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及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保险经营各环节中的纰漏。
第三章为投保人欺诈博弈分析,重点针对医疗保险市场中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进行相关博弈分析。特别是对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又按照完全信息静态、完全信息动态、不完全信息静态、不完全信息动态四种形式,分别建立了相关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又将投保人欺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保险公司认为审核成本太高未核查出的欺诈行为;另一种是因投保人想方设法阻挠,使得保险公司没能察觉的欺诈行为,并探讨了在这两类欺诈情况下的最优均衡保单设计问题。
第四章为代理人欺诈博弈分析,重点对车险市场中代理入与保险人在展业环节的博弈活动进行分析,指出造成代理人欺诈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现行对代理人进行激励的制度不合理。这一章在借鉴当前较为成熟的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因素,对现行“前重后轻”的代理人佣金制度加以改造,建立起考虑佣金计提时间且涵盖保险代理人签单数量、保费收入等显性因素及保险代理人从业信誉、对老客户的售后服务质量等隐性因素的激励模型,从而得出了一个促进代理人积极诚信展业,促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且必须将更多精力放到提高工作质量上来的薪酬制度。
第五章为保险人欺诈博弈分析,重点是对寿险公司在扩大业务量时所采取的欺诈行为及由此可能造成的市场失灵与偿付能力不足的现象进行分析。一方面提出,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人的约束还需通过保险法的规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对保险入监管博弈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讨论,特别指出政府应当对保险人进行适度监管而非简单的严格监管。对保险人进行适度监管的目标不是要杜绝所有的保险人欺诈行为,而是要将保险入的欺诈行为控制在一定的程度或范围之内,此外,保险监管还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第六章为保险欺诈案例与防范对策,通过精选部分现实生活中已经并经常发生的保险欺诈典型案例,警示公众保险欺诈就在我们身边,要提高防范意识。同时,在给出国外反保险欺诈的对策与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第三、四、五章的分析结论,对国内防范保险欺诈的措施与手段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