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共收入论文22篇,它们反映了作者在各阶段的研究兴趣和学习心得。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文集分为5编。探讨了意义的本质和形式语义学的一些相关问题;着眼于语言的交际功能,并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应用于语用研究;展示了作者对韩礼德的主位和述位概念的看法以及对语篇连贯性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批评语篇分析的最新研究;包括了作者笔者对交际教学法所做的介绍和进行的反思。
该文集共收入论文22篇,它们反映了作者在各阶段的研究兴趣和学习心得。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文集分为5编。第一编,“真理和意义”,旨在探讨意义的本质和形式语义学的一些相关问题。第二编,“语用、语境与对话”,着眼于语言的交际功能,并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应用于语用研究。第三编,“主位、主题与连贯”,展示了作者对韩礼德的主位和述位概念的看法以及对语篇连贯性的探讨。第四编,“批评语篇分析”,收录的几篇论文反映了作者对批评语篇分析的最新研究。近年来作者对批评语篇分析倾注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发表的论文中大部分内容已包含在2005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中。最后一编“语言理论与外语教学”,主要包括了作者笔者对交际教学法所做的介绍和进行的反思。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真理和意义
1. 定指短语的存在命题与话语的真实性
2. Tarski的真理定义和语句真值的推导
3. 意义的客观论与主观论
4. 论理解的历史性和解释的客观性
5. 互文性、非稳定意义和稳定意义
第二编 语用学与对话论
6. 巴赫金论语用: 言语、对话、语境
7. 当代语言研究中的游戏论
8. 言语行为、交际意图和预示语列
9. 语篇的对话性分析初探
第三编 主位、主题与连贯
10. 主位与主题: 兼评Halliday的主位概念
11. 英语语篇的主题连贯性刍议
12. 词汇重复与语篇连贯
13. 话题与连贯
第四编 批评语篇分析
14. 语言和意识形态(一)
15. 语言和意识形态(二)
16. 福柯的权力观与批评性语篇分析
17. 关于批评性语篇分析中几个概念的讨论
18. 报纸新闻中直接引语的形式与功能
19.《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
第五编 语言理论与外语教学
20. 言语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
21. 交际教学法和意念教学大纲
22. 交际教学法: 问题与思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