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总结南海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历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南海区海洋渔业的特点和当代海洋渔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在南海区发展负责任渔业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发展思路、区域发展和渔村城镇化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对策和措施等。
第一章 南海海洋渔业资源/1
第一节 南海渔业环境/1
一、地理位置/1
二、地形/4
三、气象水文/7
第二节 渔业资源/12
一、海洋初级生产力/12
二、叶绿素a/13
三、浮游植物/14
四、浮游动物/15
五、饵料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分布与季节变化/15
六、底栖生物/16
七、渔业资源的类群与分布/17
八、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性/20
九、渔业资源评估/21
第三节 主要渔场分布/23
一、按地理位置和作业习惯划分/23
二、按水深划分/31
参考文献/32
参考资料/32
第二章 南海海洋渔业发展沿革/33
第一节 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1949—1957年)/40
一、渔业生产有所发展/40
二、发展风帆木质渔船/42
三、渔具渔法初步改进/45
四、水产品加工保鲜起步/47
五、渔民生活有所改善/48
第二节 曲折缓慢发展时期(1958—1987年)/49
一、海洋捕捞产量波折上升/51
二、渔船向机动化发展/53
三、国有海洋捕捞企业兴衰/57
四、渔具革新和推广/67
五、海水养殖缓慢发展/73
六、水产品保鲜加工得到改进/75
七、渔民生活较大改善/76
第三节 稳步快速发展时期(1988—2003年)/79
一、捕捞渔业稳步发展/80
二、海水养殖迅猛发展/94
三、水产品加工多样化发展/97
参考文献/103
参考资料/103
第三章 南海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05
第一节 充满活力的南海海洋渔业/105
一、海洋捕捞业/105
二、海水养殖业/114
三、水产品加工业/124
四、水产品流通业/131
五、休闲渔业/136
第二节 南海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139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海洋渔业经济体制改革/139
二、落实浅海滩涂养殖使用权,确立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143
三、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实行渔业产业化经营/144
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147
五、增加投入,加强管理,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49
第三节 不容乐观的南海海洋渔业现状/154
一、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154
二、开发无序,利用无度,人为破坏海洋渔业资源/160
三、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困难/165
四、渔业科技含量偏低,管理有待加强/167
参考文献/169
参考资料/169
第四章 当代海洋渔业发展趋势/171
第一节 世界海洋渔业的发展趋势/171
一、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172
二、加强渔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增殖/174
三、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引起高度重视/177
四、水产养殖继续发展,产量比重不断增加/178
五、加强渔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海洋渔业科技含量/183
六、制定海洋渔业发展与科技规划/189
七、发展渔业数字化和渔业信息技术/192
八、休闲渔业的崛起/198
第二节 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趋势/200
一、渔业生物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200
二、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发展远洋渔业/207
三、发展海水养殖/212
四、发展渔业信息化/221
参考文献/227
参考资料/227
第五章 发展负责任的南海海洋渔业/228
第一节 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228
第二节 负责任渔业对海洋渔业的要求/231
一、对捕捞渔业的要求/231
二、对养殖渔业的要求/235
第三节 发展负责任的南海海洋渔业/241
一、指导思想/241
二、发展原则/242
三、战略定位/246
四、发展目标/248
五、重点产业发展思路261
六、区域发展和渔村城镇化建设/269
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271
八、主要对策和措施/277
参考文献/285
参考资料/285
附录/286
一、1996年全国水产品产量新旧标准折算系数/286
二、1949—2004年南海三省(区)海洋渔业产量(×10 4t)/287
三、1953—2004年南海三省1(区)海洋捕捞渔船数量(艘)
与功率(kW)情况/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