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脆弱心理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颜丽媛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每个人内心的脆弱之处永远存在,严重的脆弱心理,会导致情感的压抑、工作事业受阻、人际关系紧张等。正确地处理内心深处的脆弱,让自己向勇敢强大的方面转化非常的重要。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中的很多人感到压力过大无所适从,不是因为我们承受得太多,而是因为那些真正能让我们强大的东西,我们接受得太少。
每一个脆弱的人都需要去磨炼和提升,从而建立强大的内心。而这时你需要的不是灰心丧气、瞻前顾后,而是需要让你笑对逆境、见招拆招、原地满血复活的强韧内心。
作者简介
颜丽媛 女,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高级心理咨询师,整体形象设计师,天之骄子家庭教育亲子导师。多年丰富的从业经验,接受其咨询和培训的数万人。
目录
第一章 脆弱的阴暗面
1 焦虑不安
2 患得患失
3 无力感
4 恐惧
5 消极
6 易怒
7 自卑
8 自责
9 依赖
10 脆弱的高自尊
11 抱怨和计较
第二章 包裹脆弱的坚强外衣
1 被迫坚强:笑着难过的人
2 假性独立:一个人硬扛
3 总是抢着自嘲,无非是害怕被伤害
4 “因为偏见,我不得不把抑郁藏起来”
5 你的逞强其实是自卑
6 不敢求助,仅仅是因为害怕被拒绝吗
7 报喜不报忧真的是成熟吗
第三章 脆弱的根源:心灵创伤
1 没有安全感的背后是被抛弃的创伤
2 “过度补偿心理”所带来的伤害
3 讨好型人格的根源:从小被忽视
4 遭遇校园霸凌后的脆弱和自卑
5 被性侵后一直活在阴影里
6 失去至亲,心理一度崩溃
7 被分手的最大伤害是不敢去爱
8 重复失败造成的习得性无助
第四章 真正的强大是敢于脆弱
1 鸵鸟心理:越逃避越受伤
2 内心强大的敌人是“假自我”
3 美丽困境效应
4 犯错误效应
5 允许自己丧气一下
6 放不下和不甘心
7 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
8 接纳无常,是对自己的慈悲
9 承认别人比自己厉害
10 哭泣是如何治愈我们的
第五章 改变弱者思维模式
1 受害者人设:为什么是我?
2 瓦伦达效应:越在意成功越容易失败
3 应该式思维: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你心生怨恨
4 过度概化:别把一次负面经历变成宿命
5 完美主义思维:苛求带来的挫败和沮丧
6 非黑即白:让你看不到更多可能性
7 过度反刍:停止反复咀嚼痛苦
8 情绪化推理:仅凭感觉做判断让你消极拖拉
9 灾难化思维:避免无限夸大不良后果
10 负性注意偏向:别只关注坏的一面
第六章 脆弱背后的心理防御机制
1 否认:当作没发生,来获取心理上的暂时安慰
2 移情:转移情感,把伤害降低到最小
3 文饰:减轻痛苦的精神胜利法
4 退行:保护自己的反成熟幼稚行为
5 淡化:弱化心理体验强度,顺其自然
6 升华: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7 补偿: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的挫折
第七章 发现脆弱的优势
1 生气让你鼓起勇气去行动
2 孤独让你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3 悲伤是促进深沉思考的反应
4 忌妒促使你不断成长
5 自卑让你努力超越自我
6 恐惧让你迅速做出反应避开危险
7 愤怒促使你保护自己
8 适度焦虑助你进入最佳状态
9 愧疚感让你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第八章 反脆弱:提高自我效能感
1 成功的体验越多,自我效能感越高
2 正确归因,失败的原因不只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3 巴纳姆效应:找到认识自己的魔镜
4 适当降低自我要求,从而缓解焦虑
5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原谅自己不合群
6 期待:激发潜能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7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自恋一点
第九章 疗愈脆弱,重塑坚强人格
1 森田疗法:任由哀伤顺畅地流过内心
2 暴露疗法:直接正视和面对问题
3 倾诉疗法:把你的恐惧说出来
4 冥想疗法:用正念抗击抑郁
5 OH卡疗愈:拥抱内心的感受
6 行动疗法:恢复活力的身体将你带离痛苦
7 正念疗法:觉察当下,勇敢面对
8 感恩疗法:减少内心的焦躁
9 内观疗法:发现新的自我
序言
如果将熔化的玻璃滴入
冰水之中,就会形成蝌蚪状
的“玻璃泪滴”,被称为“鲁
珀特之泪”。这种玻璃有一
种奇妙的属性,“泪珠”能够
承受巨大的压力,而稍微对
尾巴施加一点压力,整颗玻
璃泪就会瞬间粉碎。对我们
来说,每个人都是一颗“鲁
珀特之泪”,即使再强大的
人,内心都存在着脆弱的一
面。
脆弱的心理会使人们变
得异常敏感,在外界各种信
息的刺激下,众多负面情绪
汹涌而至,以至于他们无力
应对。于是,他们开始变得
焦虑不安、患得患失,因过
度的想象而感到恐惧,因封
闭自己而变得消极,因无法
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变得易怒
……这一切,都是脆弱衍生
出的消极情绪。就像电影《
华尔街之狼》所演绎的一样
,他们只是一群捕猎者,完
全丧失了一个人原本的感性
与认知,凭借着药剂、毒品
度过人生的难关。他们粗鄙
、暴躁、不知廉耻。然而,
对于这一切,他们一无所知

我们总是认为展示自己
脆弱的一面是一种怯懦的表
现。在面对他人时,为了掩
饰内心的脆弱,我们都会习
惯性地戴上一副完美的面具
。其实,一个人的笑容背后
往往是不为人知的酸楚,坚
强的外衣下藏着脆弱的心灵
。只不过,大多数人早已将
悲伤情感的表达设置成了静
音模式。被他人照顾在我们
眼中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每
个人都在尽力展示“所有问
题自己扛”的独立,却只敢
在深夜里独自体会内心的脆
弱和悲伤。我们认为“报喜
不报忧”是一种成长,殊不
知真正地接受和包容自我才
是我们该有的成熟。
一个人的内心为什么会
感到脆弱?其根源在于遭受
的苦难所留下的心理创伤。
心理学上将心理创伤分为两
种:一种是天灾人祸导致的
急性创伤;另一种是长期的
不堪经历导致的隐形创伤。
前者指的是亲人离世、性侵
、霸凌等,令人难以接受的
场景;后者指的是过往的经
历不知不觉中留下的阴影,
就像被抛弃的经历导致的缺
乏安全感、被忽视的经历形
成的取悦症、因不断失败而
出现的习得性无助等。而这
些心理创伤已经成为我们的
一部分,时刻影响我们的生
活。
如果我们想要变得真正
强大起来,就要敢于面对脆
弱,不再逃避,不再伪装,
不再为自己构建一个虚假的
自我。一个人偶尔的脆弱,
能够让别人从心理上感受到
他真实的一面,从而令他人
降低压迫感,拉近双方的心
理距离,能够赢得更多人的
喜爱。所以,我们要告诉所
有人:我们会犯错,会沮丧
,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我
们也需要用眼泪治愈心理的
创伤。有时候,当我们卸下
自己的面具,敢于展示自己
的脆弱时,他人也会因我们
的脆弱而感觉我们的真实,
也非常愿意与我们交往。
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
的行为。素黑曾说:“受害
者最大的伤口不是被伤害,
而是不肯放下受害者的角色
,宁愿浸淫在痛苦和自怜的
心理惰性中,被负面思想侵
占理智和心胸。”而这就是“
受害者思维”,也是一种典
型的“弱者思维”。当我们出
现这种思维模式时,会自觉
地将自己看成一个受害者,
通过肯定自己的无辜,推卸
责任。但是,这些弱者思维
只会让你沉浸在现实的痛苦
之中,而这个世界并不会为
你的脆弱、你难以控制的情
绪埋单。所以,只有改变你
的弱者思维,你才能坦然地
面对你的人生。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
在心理层面就会形成自己的
应对策略,这就是心理防御
机制。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
们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减轻
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然而
,脆弱背后的心理防御机制
,会将我们引人一个误区:
通过各种方式缓解因内心脆
弱而产生的压力,不仅对现
实毫无裨益,还会让我们一
叶障目,任由事端继续恶性
发展。当我们因这些心理防
御机制而感到自足时,就很
容易出现退缩、恐惧等心理
疾病。
对待脆弱,我们习惯遮
遮掩掩,殊不知正面积极的
脆弱,不仅能对相互慰藉、
加深彼此之间关系起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还能够通过内
心的脆弱而提升自己的行动
力。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可
以化生气为动力,增强我们
面对任何事情的勇气;当你
孤独的时候,你可以享受孤
独,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读
懂自己的内心从而认清自己
,在孤独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当你产生忌妒时,是因为
你察觉到了自己与对方在能
力或其他方面存在着差距,
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地努力和
完善……
也许,沮丧、绝望、无
助等体验都会在某个时刻与
自己不期而遇。只有接纳内
心的脆弱,才能真正变得强
大,承认自己的脆弱,不是
认输,更不是妥协,而是让
自己喘一口气,积蓄力量去
实现更大的目标。
导语
这是一本使你内心强大,摆脱玻璃心,提高成功概率和幸福指数的书。
本书从直面脆弱到守护心灵,面拓展自我,激发人自身的心理能量,可以帮助读者以崭新的视野看待生命,克服困难,从而走向成功,使自我不再受限。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感到无助、脆弱,本书结合实际和理论,告诉读者其实脆弱并不是软弱代名词,脆弱的感受其实是创造力和情感的核心,直面和展现脆弱真实的一面,真诚面对自己很害怕的部分,反而能激起心中的潜在的能量,从而树立自信、勇气,发掘自身才能和创造力,创其他一切的可能性。
精彩页
1 焦虑不安
我们无论处于哪一个年龄阶段,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临近毕业时,为择业和生存而焦虑;参加工作后,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而焦虑;单身时,为以后的情感生活而焦虑……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总会在无形中加重人们的焦虑感,使他们内心烦躁,无法专注于工作和生活。
温雅是一名高中学生,家境殷实。她的家人很关心她,经常到学校去看望她,给她带一大堆营养品,叮嘱她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为家族争光。
家人的期望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她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经常担心如果自己考不上大学,丢尽家人的脸。于是,为了顺利考上大学,她整天都在为如何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而焦虑不安。她每天除了争分夺秒地学习,晚上还要躲在被子里看书。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她的休息,导致白天昏昏沉沉,课堂效率极低。而她舍不得休息,因为,在她看来,休息会耽误自己的时间而使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
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在考试的时候尤为明显,她总是担心自己会比别人考得差。正因为这种焦虑,她在考试中的紧张感不断增加,导致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而这使得她更加焦虑不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太过在意外界的评价、内心的完美主义、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等。然而,从深层次考虑,其实焦虑源于一个因素:内心的脆弱。
当一个人太过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就会让这些评价成为无形的枷锁,而无法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比如,一个女孩特别喜欢物理,考试成绩也经常名列前茅,可当她听到老师说“男孩子的逻辑思维一般要优于女孩子,等以后女孩子学到更为复杂的知识后,就会落后于男孩子”时,这句话就像魔咒一样每天萦绕在耳边,以至于她在继续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时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下降,从而焦虑不安。她不敢真正地审视自己,反而渴望通过他人的认可与赞美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这正是内心的脆弱所导致的结果。
完美主义导致的焦虑也是如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尽善尽美。当你无法驾驭完美主义的思想时,它就会反过来驾驭你。社会心理学家谢洛姆·施瓦茨曾以价值观为标准,将人分为最佳选择者和知足者。最佳选择者会拼尽全力,以获得一个最好的结果;知足者只要选择一个能够达到标准的结果,就会觉得满足。最佳选择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的结果要远远优于知足者,然而,他们时常对自己获得的结果感到不满意,从而焦虑不安。与在意他人评价的人不同的是,外界的信息刺激虽然不能对完美主义者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他们需要通过近乎完美的成就或人格才能认可自己,而这种心态往往更容易导致焦虑,甚至是抑郁。
考试、面试等事情经常会令人产生焦虑情绪,这是因为,对于那些不确定的事情,我们往往会在脑海中不断猜想可能发生的后果,担心自己不能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担心明天,又会在明天担心后天,以至于不断焦虑下去。然而,明天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你根本就不知道明天究竟会发生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与其一直因为未发生的事情焦虑,让自己活得如此之累,不如就好好地活在今天。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内心的脆弱,焦虑不安的情绪就很容易使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引起身体不适等生理病症,走向极端的自残、自杀行为等。一位焦虑的家长,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自身的焦虑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一旦孩子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就会遭到家长的指责和批评,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一位焦虑的员工,会深陷“焦虑一自责一失败一焦虑”的恶性循环中,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员工很容易被打乱正常的工作节奏,增加挫败感;一位焦虑的恋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将这种负面情绪传染给另一半,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忽冷忽热中变得脆弱不堪。
所以,当我们出现焦虑情绪后,不要让自己深陷在与焦虑的纠结与对抗中,要学会正确看待焦虑,直面内心的脆弱。如果不敢直面问题,又何谈去解决问题呢?在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焦虑情绪时,我们应该放松自己的身心,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让脆弱的心灵不至于被突如其来的压力打倒。坚强一点,你才不会被生活击败。只有内心坚强和笃定,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