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学管理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申明//柯琳娟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道、术结合为宗旨,从思想、实践、制度三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国学管理精深微妙的管理艺术,以求为管理者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供理论和工具两方面的帮助。具体包括:经世致用的儒家管理思想、“道法自然”的道家管理思想、“法、术、势”的法家管理思想、道、天、地、法、将的兵家管理思想、其他学派的管理思想等内容。

内容推荐

为了帮助管理者系统地了解国学,了解国学管理,我们特别编写了此书。本书以道、术结合为宗旨,从思想、实践、制度三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国学管理精深微妙的管理艺术,以求为管理者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供理论和工具两方面的帮助。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国学管理思想篇

 第一章 经世致用的儒家管理思想

第一节 儒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学派概述及其理想管理目标

 儒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儒家思想的现代应用

第二节 “内圣外王”的儒家管理主张

 “民贵君轻”的王道管理理念

 德刑兼用的控制管理原则  

 选贤任贤的人才测评系统

第三节 “修齐治平”的儒家管理模式

 “权变中庸”的儒家管理模式

 “人皆有四端”的人性管理模式

 ”德治”“仁政”的管理方法

 第二章 “道法自然”的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节 道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道家学派概述及其理想管理目标

 道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道家思想的现代应用

第二节 “无为而治”的道家管理主张

 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的自然管理理念

 致虚极,守静笃的领导修为品质

 “不知有之”的隐}生控制模式

第三节 海涵宽容的道家无极管理模式

 曲直随形的无模式管理

 有无相生的无边界组织

 第三章 “法、术、势”的法家管理思想

第一节 法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法家学派概述及其理想管理目标

 法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法家思想的现代应用

第二节 “法”为“天下之程式”的法家管理主张

 刑治主义的功能取向

 “刑无等级”的平等适用性

 礼德为体,刑法为用的管理逻辑

第三节 执法、抱术、处势的法家管理模式

 因“人情利害”而治的管弹原则dQ

 “循名责实”的基本管理途径

 “七术”、“六微”,最有效的治奸术

 法、术、势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第四章 道、天、地、法、将的兵家管理思想

第一节 兵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兵家学派概述及其理想管理目标

 兵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兵家思想的现代应用

第二节 全胜的兵家管理主张

 道——可能性谋略

 天——时机谋略

 地——杠杆谋略

 法——精湛谋略

 将——领导谋略

第三节 “杂于利害”的兵家管理模式

 知己知彼的谋略总方针

 奇正相生的变通原则

 “践墨随敌”的调控原则

 善之善者的优选原则

 第五章 其他学派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兼爱、集权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尚同,墨家管理思想的根本宗旨

 尚贤、节用,墨家管理思想的两个基本点

 厚德、博术、辩言、不厌不倦的领导素质

第三节“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管理思想的现代应用

 杂家思想概述

 《吕氏春秋》中的观人法对现,pc.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淮南子》中的激励谋略在现代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篇 国学管理实践篇 

 第六章 中国式的创业类型

 励精图治,艰难夺取天下政权

第二节唐王朝的变现型创业

 将社会名声变现为政治资本,家世显赫积累威德

 制度化跟进,冯太后的仿汉制改革

 全面汉化跟进,孝文帝拓跋宏的去胡化进程

第二节 超限型变革:北宋王安石变法

 褒贬不一的改革措施

 “走在时代前列”,并非走得越前越好

第三节 深潜型改革:明代张居正改革

 寻得深度支持,改革工作准备就绪

 全面除弊政,成就“宰相之杰”张居正

 第八章 中国成功领导者的守业模式

第一节 唐王朝的宽泛型守业模式

 宽泛化用人,收罗天下人杰整编精悍智囊团

 内外皆修,唐王朝怀柔宽泛守业成

第二节 明朝的内向防御型守业模式

 向内防御,明太祖用特务机构控驭下属

 陆疆海域齐设防,边关九镇驻藩王

第三节 清朝的双驱型守业模式

 顺治康熙大力破除满习,满汉一家始见雏形

 乾隆汉化也保持满习,双驱模式发展成熟

 本土化历史的比较,元清两代守业得失谈

 第九章 亡国之君的历史教训,

第一节 过度控制: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尚法家之术,残酷方法控制大秦

 攻守势变政未变:主动扩张难守业

第二节  臆断决策:勤勉崇祯的厄运

 主断臆断,崇祯草率行事自毁长城

 刚愎自用,节俭崇祯遭厄运

第三节 短期投资:隋炀帝的悲剧

 雄才君主作茧自缚,隋炀帝客死扬州

 短期投资引发社会动荡,大隋二世而亡

第四节 “圈子”政治:元朝的覆灭

 王位之争凸显“圈子矛盾”,亡国已现端倪

 “圈子”势力相互制约,无休止内耗昭示大元气数已尽

 第十章 治国安邦的管理智慧

第一节 中国式的领导表情

 著诚去伪。无欺无隐

 内方外圆,和而不同

 居敬行简,正心修身

第二节 中国式的权力节奏

 当机立断,进退坚决

 以退为进,以逸待劳

 强弱有序,欲取故予

第三节  中国式的激励魔方

 义利兼顾,引导明晰

 率身励众,榜样激励

 爱设于先,威立于后

第四节 中国式的人才战略

 房谋杜断,合理搭配

 能者多权,将能君不御

 见微知著,察人于细

第五节  中国式的决策艺术

 前馈决策,防患于未然

 收集信息,多闻慎行

 利中取大,害中取小

第三篇 国学管理制度篇

 第十一章 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秦汉的丞相与三公九卿制,

 万石之官:丞相与三公

 九卿,主要的政府官员

第二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集体宰相制

 三省六部制,严密分工之始

 集体宰相制度,相权走向式微

 九寺五监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 宋代的二府三司制

 二府三司制的基本内容

 二府三司制的弊端

第四节 明清的内阁六部制

 内阁六部制:中国君权独裁的成熟期

 设立军机处,清朝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

 第十二章 监察制度与控制管理体制

第一节 监察制度的发展与特征

 中国监察制度的萌芽发展

 中国监察制度的特征利弊

第二节 御史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秦汉御史制度的设置与控制作用

 隋唐御史制度的完善与变迁

 宋代御史“风闻言事”的盛衰

 明代为何取消御史制度,设置都察院

 清朝的密折奏事,“风闻言事”的极端化

第三节 谏官与封驳制度的设立与作用

 谏官,帮你控制你自己

 封驳制度:宽阔胸襟的衍生

 第十三章 任吏与考核制度

第一节 传统选拔方式

 先秦的世卿世禄制

 由曹魏政权开始的九品中正制

 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第二节 考核奖惩制度

 官员的考核内容与标准

 官员的考核方式

 官员的考核与奖惩

 传统考核制度的效用与局限

 第十四章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第一节 地方行政制度的由来:从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

 “天下一国一家”的封建制

 由先秦而始的郡县制

第二节 历代地方行政组织变革:上下相维,轻重相制

 行政区划与地方行政组织层级的三次循环

 地方行政组织变迁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管理制度

 秦汉时的道

 唐宋时的羁縻州郡

 明清的土司制度及改土归流行动

附录 中国古代管理高手经验谈

 现代名人谈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比较中西文化开辟价值领域

三,“杜先生在‘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一文中,有时甚至拒绝使用‘科学’和‘民主’等来自西方文化的范畴去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不正是‘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规定为科学和民主同构的因素’么?杜先生所反对的,却又是他不得不去做的,这难道仅仅是思维过程中的掉以轻心?”

在学术界从事文史哲工作的,特别是致力于比较中西文化课题的,同道对用西方文明的范畴来‘格义”中国传统学术所造成的困难和混乱一定知之甚多,就是一般关切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的知识人士对以《荷马史诗》、希腊哲学、基督宗教、罗马律法或现代西方的科学民主为典范来评断中国文学、思想、政治或社会的实例也必然耳熟能详。我提醒大家注意,不能用体现当代西方文明精华的价值,如科学和民主,来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绝不是一种情绪反应而已。

时序倒置的历史判断是学术界常犯的错误,这不仅是强古人之所难(逝者已矣,他们当然不会突然显灵申辩),而且是暴露今人的肤浅。记得一位来访的学人曾一本正经地表示要从卫生设备来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这是他研究价值取向的口味不容我置喙,但是当他表示当今美国的抽水马桶可以溯源到欧洲的中世纪而毛坑则是古往今来中国独具的文明特色我就忍不住要表示抗议了。在我学术交流的经验中,以欧洲中古的抽水马桶和大陆当今的毛坑为证据来评断中西文化优劣的例子虽然绝无仅有,但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来说明中国文化不仅后天不足而且是先天失调的例证可以说俯拾即是。

西方学人,包括痛恨奴隶制度的波普和宣扬传统精神的伽德默,对柏拉图都采取敬之如神明的虔诚态度来进行哲学反思。波普以开放社会的理想深斥柏拉图的专制倾向,而伽德默则从解释学的方法重新体认柏拉图的睿智,诠释的进路不同结论也迥异,但是把柏拉图当作定义西方哲学的巨人,把柏拉图哲学当作理性主义的重大泉源则是大家的共识。可是,在美国学术界有时和柏拉图相提并论的孟子,在中国哲学界却被“矮化”、‘丑化”成主观唯心主义的老祖宗;更糟的是,对孟子未尝卒读一过的知识分子(在这里用知识分子一词并无讥讽的意味,其实欧美知识分子中对柏拉图一窍不通的也大有人在)也公然在大庭广众面前抨击孟子的保守、落伍和封建!

我拒绝用体现当代西方文明精华的价值来评介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情绪反应,而是基于对比较文化研究如何“调适上遂”的考虑。我以为今天海内外中国学术界最严肃的课题之一是如何站在知识分子自我认识的立场自觉地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儒家传统,但不排斥其他精神资源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以丰富知识分子群体的“文化传统”。值得忧虑的是,目前在海内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文化传统”中传统文化几成绝响,而鸦片战争以来在文化心理深层中由屈辱、悲愤和自责自咎等感情纠结所造成的声浪则震耳欲聋,但是我们不仅要听自己当下的心声,也要像李二曲一样,“精神凝聚,斯气象凝,穆凝凝凝”地设法听传统文化的声音。这种以开放的心胸重新认识传统的努力不仅要落实到气功、调息、静坐、导引等“保身”的工夫也要提升到哲学反思的层次。我相信通过认识、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华来进行彻底扬弃封建遗毒的文化事业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我是西方文明的受惠者,一向主张要深人地引进体现西方精华的价值。科学和民主是光辉灿烂的西方价值,正是中国必须深入引进的,这是“五四”诸公的公议,我完全同意。不过,值得重视的是,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民主制度的普及完备(当然还应当包括市场经济的活跃繁荣)和理性、自由、人权、隐私权、财产权、人格尊严、宗教信仰、司法独立以及个人的创业精神等,更根本的西方价值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价值又都植根于源远流长的西方传统文化之中,我不赞成‘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规定为科学和民主同构的因素”是基于如何避免文化人类学中所谓的强人政策,也就是以甲文化之所长为标准来评断乙文化之所短的考虑,但我在述说儒家传统中的民本思想虽然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式民主制度的助缘但绝不能认定在儒家传统中已出现过代表西方文化特色的民主是基于如何深入引进西方价值的考虑。这两种考虑不仅毫不冲突而且相辅相成:对和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儒家传统的利弊得失有高度的自知之明是深入引进西方价值的前提(不是逻辑推理意义上的判断而是发生程序中的先决条件);通过深入引进西方的价值,可以使我们对儒家传统的特色有更精切的掌握。P276-278

序言

  时下,国学的热潮正涌动于媒体鲜亮的版面、大学的讲堂,甚至小学和幼儿园的“诵经”声中。顶级名校如北大、清华、复旦及中山等都面向管理者和企业家开出了自己的国学速成课程,并且都报出了天价学费;而一些小学也翻出了尘封已久的《三字经》《弟子规》之类蒙学读物,在全球化声浪甚嚣尘上的今天大声诵读起来。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今日之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复归的热情。

国学一词由来已久,在古代是指国家一级的学校。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已经设有国学,那时的国学为贵族子弟开设,分为大学与小学。《礼记·王制》中曾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日辟雍,诸侯日泮宫。”天子的国学是设有圆形池子的广场,广场正中为圆形平台,平台周围是外方内圆的水池,因水“壅绕如璧(古字通“辟”)”,所以得名,象征教化不息。只有天子的学校才可以设置圆形池子,地方诸侯的学校只能设半圆形的水池。春秋前期,鲁僖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7年在位)为了兴学养士,在鲁都城(今曲阜城东北)泮水岸边(今东护城河畔文献泉池旁)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这是周代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宫。随之,各诸侯国争相仿效,也在国内修筑泮宫,开凿泮池。从此,“泮宫”就成了诸侯国大学的代名词。小学有两种:一种是设在宫廷附近的贵胄小学;一种是远离宫殿的一般贵族子弟的小学。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其内涵与外延,质的规定性,学界至今尚无统一意见。普遍看法是其包括四大类:义理、考据、辞章及曾国藩在此基础上添加的经世之学。其中,义理之学是国学的主体,举凡政治思想、道德人伦、宗教思想等影响国人思维的学说都属于义理之学,包括儒释道、诸子学说及历代思想家的主张。考据之学包括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校勘学、考古学、金石学、历史学等学问。辞章之学是对文学艺术的概括,包括历代文学著作及其研究。经世之学即经世致用的学问,其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医学、历算学等实用科学。一般认为国学就是指中国独有的传统学术;它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后,西方思想传人中国。当时,包括政府官员、知识界、士绅以及商人在内的人士,几乎普遍地确认,向西方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反对西式教育的人几乎不见了。国学日益成为旧学的代名词,被视为无用之物。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反传统就是一种传统。有些极端的学者甚至主张将线装书扔到茅厕30年。这种剧变,使得部分知识人哀叹国学式微,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

从晚清至今,国学沉浮不定的命运一直在中华大地上演。建国后由于各种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学家的价值才被重提。这也应了季羡林先生对文化现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判断。  国学热在21世纪再次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建构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体,以什么作为共同体的公共认同和联系纽带等,是全球化语境中各个民族国家依照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所作出的不同选择。在现代社会以前,欧洲中世纪建立的是以上帝为中心的基督教共同体,而在中国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文化秩序的天下共同体。正是文化认同维系着广袤土地上不同民族和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人民。也正因为此,国学才在过去的百年中起起伏伏。在中国这个历史文化从未中断的大国中,光靠政治和外来文化无法完成民族国家的重建,从晚清到民国,趋新和守旧的人士都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国家认同的资源。这种努力在建国后一度被打断。但今天国学的复兴,则是承接前人未完成的事业,为整个民族国家寻找一条根植于本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其二,正如英国人庄士敦说的:“当我们欧洲人开始惊异地发现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中国的道德伦理、中国的艺术和文学都有崇高价值的时候,中国人自己却开始学着把他们文化中这些伟大的产物加以不耐烦地鄙视……这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对经济发展的过度强调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道德水平下滑、社会信誉度下降、人际关系冷漠,一切向钱看,用财富的多少作为“幸福指数”来衡量一切;独生子女在家不懂得尊重父母,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到了社会上不懂得尊重他人。这是积累了两三代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光靠经济发展不能解决,必须转向传统,接续中华民族礼乐文化。

其三,国学的主干儒学,传达着国人生活的常道,代表着最基本最稳定的日常生活伦理和价值观。新儒学代表人物杜维明教授指出,儒家的恕道和仁道可以作为全球伦理的基本原则。儒家的恕道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仁道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并不仅仅是杜教授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在2001年人类文明对话年,由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组织的一个世界知名人士小组提出的。儒家的核心价值就是——仁、义、礼、智、信。另外,佛教和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 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和道教思想安慰着 失意文人的心灵,也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带来精神上的寄托。

可以说,正是国学的现代性促使了国学的复兴,国学的复兴是国人f的一种文化自觉。所以,中山大学桑兵教授认为,近代国学并非传统学。术的简单延续,而是中国学术在近代西学影响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形态。

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的,文化也许不是经济的最终决定因素,但必然是重要影响力量,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文化的意志力的支持。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一个企业中,文化、道德、宗教和心理层面的因素能对企业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正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人的集体(Community),所以它永远以人性为课题,永远探究着善与恶。而我作为管理咨询者所领悟到的神学,要远远超过先前受过的宗教教育。”这也正是国学对中式企业经营管理气质的现代性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企业的强大与基业长青,需要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从本国固有的文化汲取智慧,找出适宜的管理原则,已成为许多本土成功企业家的共识。中国首富李嘉诚奉行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恪守的“上下同欲者胜”等显然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说:“我的思考使我相信,中国古代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一定有许多可供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只从国外引进管理知识,我们必须发掘中国古人的管理智慧,不仅要洋为中用,而且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为了帮助管理者系统地了解国学,了解国学管理,我们特别编写了此书。本书以道、术结合为宗旨,从思想、实践、制度三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国学管理精深微妙的管理艺术,以求为管理者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供理论和工具两方面的帮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