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传颂久远的励志经典。《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中国大陆唯一授权作品。
海伦·凯勒,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87年不见光明、了无声息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伟大女性。她以一颗不屈不挠的心灵倘然接受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生活的困难,在黑暗中找寻着人生的光明,然后又以生命的全部奉献给残疾人慈善事业。
《我的生活》是海伦·凯勒的处女作,作者以真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人生之初21年的生活,本书是了解海伦·凯勒人生奇迹的必读作品,也是一本传颂久远的励志经典,书中人物所展现出的品质、意志、爱和勇气强烈的震撼着我们,对于生活在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当今中国的读者来说,海伦·凯勒的故事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直面生活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就从她的《我的生活》开始吧。
本书是美国兰登书屋独家授权的1903年版复原版,是中国大陆唯一授权版本。
海伦·凯勒是20世纪美国的传奇人物。她在世间生活了八十八年,有八十七年的光阴被幽闭在黑暗的世界里,却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了生命的神话。她的自传《我的生活》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译本超过百余种,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传记,是丘吉尔、马克。吐温推荐的励志经典。
阅读它,您的人生将由此而改变。
我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书写我生活的历史的。在我整个的童年时代,生活犹如笼罩在我身边的一团金色雾霭。冥冥之中,我是懵懂而迟疑地揭开生活的迷帐的。每当我试图分辨孩童时期记忆的进候,我就会发现,往昔的时光美好而真实,它如同一条纽带,同此时此刻的我紧紧相连。女人们通常会以富于想象力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童年经历。虽然,那些鲜活而生动的记忆来自我生命的最初时光,但是,“牢房一般的阴暗将伴随着我的余生”。此外,童年时代的欢乐和悲伤大都成为往事前尘,它们已然失去了当时的锋芒;在我接受早期教育过程中的那些重大事件,已经随着更加激动人心的伟大发现而被淡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我生活中那些至关重要的章节做一个全盘性的勾勒,于我倒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工作。
我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叫做图斯康比亚的小镇。
我父亲家的先人是来自瑞士的卡斯帕·凯勒家族,他们最初定居在马里兰州。在我的瑞士祖先中,有一个人曾是苏黎世聋哑学校的首位教师,他曾写过一本有关教学生涯的书——这似乎具有某种一脉相承的偶然性;尽管在他的祖先中没有王者①,也不曾豢养过一个奴隶,而且,在早期先民之中,也没有奴隶曾隶属于一位王者。
我的祖父,卡斯帕·凯勒家族之子,“进入”了亚拉巴马州这片广袤的土地并最终在此定居。我后来得知,曾经有那么一年,祖父骑马从图斯康比亚前往费城,为的是给种植园添置一些耕作用具。在我姑妈寄来的许多家信中,曾对祖父的这些旅行有过生动而清晰的记述。
我的祖母凯勒是拉法耶特将军①一个侍从武官的女儿,那名军官叫亚历山大·穆尔;祖母也是亚历山大·斯鲍茨伍德的孙女,这位斯鲍茨伍德先生曾是弗吉尼亚州最早的殖民总督。此外,祖母也是罗伯特·E.李②将军的二表妹。
我的父亲,亚瑟·H.凯勒是联邦军队③中的一个上尉,而我的母亲凯特·亚当斯是他的第二个妻子,两人年龄相差悬殊。母亲的祖父是本杰明·亚当斯,他娶了苏姗娜·E.古德休为妻,他们在马萨诸塞州的纽伯里住了很多年。他们的儿子查尔斯·亚当斯就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纽伯里波特,后来他搬到了阿肯色州的海伦娜。当时正值南北战争爆发,他代表南军参战,后来官至准将军衔。他娶了露西·海伦·埃弗里特为妻,露西同爱德华·埃弗里特④和爱德华·埃弗里特·黑尔博士⑤同宗同门。战争结束后,夫妻俩搬到了田纳西州的孟菲斯。
我一直住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面,直到疾病令我丧失了视觉和听觉。当时的家园是由一个巨大的四方形房间和一个小房间构成的,仆人们都睡在那个小房间里。这源自南方人的习俗,挨着宅第建一座附属的小房子,以备不时之需。宅第是我父亲在内战结束后建造的,在娶了我母亲后,他们就在此定居了。房子完全被葡萄藤、攀爬的蔷薇和金银花覆盖了,从花园望去,那里就像一个巨大的凉亭。而那个小门廊则被满眼的黄玫瑰和南方天冬草所遮蔽。因此这里就变成了蜂雀和蜜蜂最常出没的地方。
凯勒家的宅第距我们家的玫瑰小凉亭只有几步之遥。这里也被叫做“常春藤绿地”,因为房子和周围的树丛及篱笆被美丽的英格兰常春藤所缠绕覆盖。这个老式的花园正是我童年时代的天堂。
直到我的老师出现之前,我一直习惯于沿着正方形的黄杨木树篱摸索前行。嗅觉是我的向导,通过它,我发现了生命中的第一株紫罗兰花和百合花。正是在这个小花园里,在经历了暴躁情绪的发作之后,我继续寻找令我舒适的感觉,我把自己温热的脸埋进凉飕飕的树叶和草丛之中。将自己迷失在花丛中是如此地令人愉悦,从一个地方寻觅到又一个地方也带给我其乐无穷的快感。就在探寻的过程中,我会突然碰到一枝美丽的藤蔓,我会通过它的叶子和花蕾来辨别其形状,而且我知道,这就是那株覆盖着摇摇欲坠的凉亭,远在花园尽头的葡萄藤!在我身边,还有触手可及的铁线莲,垂落于枝叶间的茉莉花,以及一些叫做蝴蝶百合的稀有花卉,这种花的花瓣因其形似蝴蝶那对脆弱易折的翅膀而得名。而玫瑰,则是花园中最傲人的花魁。我从来没有在北方的温室里见过长势如此繁茂的玫瑰,花朵沿着门廊形成了一道长长的花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芳香,那种清醇的味道丝毫不沾染泥土的浊气。每天早晨,在露水的沐浴中,玫瑰娇柔淳美,这时我就会禁不住展开神思遐想,这些花儿是不是很像上帝花园中的常春花呢?P43-45
本书分为三卷。头两卷,主要是凯勒小姐自己的故事及其私人信件的汇编,这些翔实的文字是她对个人生活的一次全面总结。不过,凯勒小姐并没有对自己接受教育的过程做过多的说明,由于这个过程对我们理解她的文字至关重要,因此,她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苏立文的(教学)报告和信件就成了对凯勒小姐自传的最好补充。或许,用这些额外的材料来证明凯勒小姐的人格和成就纯属多余,但是,这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凯勒小姐的性格特征,以及师生两人的日常所为。
本书的卷三,则完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当然,这要归功于真实可信的资料和苏立文小姐的建议。
本书编者很想表达他的谢意,这份谢意不仅是献给凯勒小姐和苏立文小姐的,也是献给《女士之家》杂志社的编辑们的。爱德华.伯克先生和威廉。V.亚历山大先生——正是由于他们的古道热肠,那些曾经在杂志上刊载的照片才得以在本书中出现。此外,本书编者还要感谢凯勒小姐的亲朋好友们,他们所提供的往来信件弥足珍贵;尤其是劳伦斯·赫顿夫人,她为编者提供了大量的信笺笔记和趣闻逸事;编者还要感谢约翰·黑茨先生,作为伏特科研院的负责人,他始终致力于为聋哑人谋福利的科学研究工作;还有索菲娅·霍普金斯夫人,正是通过苏立文小姐写给她的那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信件,我们才得以完整地了解苏立文小姐的教学方法,在此前出版的任何一本读物中,我们是看不到这些内容的。
我们要感谢霍克顿先生和米福林(出版)公司,有了他们的热忱相助,凯勒小姐写给霍尔姆斯博士的信件(刊登在《超越茶杯》一书中),以及惠蒂尔写给凯勒小姐的一封信才得以重现;我还要感谢S.T.皮卡德先生,作为惠蒂尔文字作品的遗嘱执行人,他热情地寄来了凯勒小姐写给惠蒂尔的一封信件的原件。
约翰·阿尔伯特·麦西
马萨诸塞,剑桥,1903年2月1日
虽然我的眼睛无法看到美丽的事物,但是我的内心能看到所有的一切,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
——海伦·凯勒
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女性。
——温斯顿·丘吉尔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