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展示香港回归10年来经济发展的风云变化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书通过选取10年来最有代表性的11个重大经济事件,来展现回归10年香港人的命运与成就。
通过这11个方面的重大经济风云,能够反映香港经济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香港人民努力拼搏、建设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紫荆花开的10年——美丽、灿烂、辉煌!香港,这朵小小的紫荆花,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后,正以傲人的姿态越开越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龙腾香江(香港回归十年经济风云)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徐升国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了展示香港回归10年来经济发展的风云变化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书通过选取10年来最有代表性的11个重大经济事件,来展现回归10年香港人的命运与成就。 通过这11个方面的重大经济风云,能够反映香港经济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香港人民努力拼搏、建设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紫荆花开的10年——美丽、灿烂、辉煌!香港,这朵小小的紫荆花,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后,正以傲人的姿态越开越艳。 内容推荐 为了展示香港回归10年来经济发展的风云变化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书通过选取10年来最有代表性的11个重大经济事件,来展现回归10年香港人的命运与成就。在这11个重大事件中间,既有体现香港经济生活中的波谲云诡以及香港人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金融风暴、楼市风云、“仙股风波”、股市泡沫以及消费税事件;也有体现香港繁荣发展和取得巨大成就的新机场建设、迪斯尼乐园开园、盈富基金和领汇基金上市;另外,还选取了体现内地与香港经济互动与融合的CEPA、QDII重大政策的出台经过。 目录 第一章 金融风暴阻击战 第二章 建设香港新机场 第三章 盈富基金回股市 第四章 股市冒起大泡泡 第五章 香港楼市沉浮录 第六章 “仙股风波”起又平 第七章 CEPA拉动经济一体化 第八章 领汇基金曲折上市路 第九章 QDII热身赴香江 第十章 迪斯尼花落香江 第十一章 消费税事件起波澜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新机场建设故事多 香港新机场又被叫做香港国际机场、香港启德国际机场、香港赤喇角机场等,其前身是香港启德机场。 启德机场,以立法局议员、华人何启和区德的名字命名。最初面积不大,也曾是联系世界各地的重要航空港。每年出入境旅客近千万人次,有37家国际航空公司提供来往于香港与世界其他75个地方的定期班机服务。 1924年,何启爵士和区德先生购入位处九龙城区后来成为启德机场的土地,所以这地方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当初他们尝试把那里发展成住宅区,但在计划失败后将土地交回政府。稍后成为皇家空军的机场、飞行会和飞行员的训练中心。 1936年,首家本地航空公司在香港设立。随着客运大楼在1962年建成,启德正式命名为香港国际机场。在早期的时候,启德机场和住宅区相距很远,但随着住宅区和机场不断扩展,机场的位置和住宅区只是一条马路之隔。 原启德机场位于九龙半岛南岸,在维多利亚港之滨。机场的三面被海港外围的高山屏蔽,北面及东北面约10公里处是高达2000英尺的高山,东面的山距离跑道只有5公里,南面是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港是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由于港阔水深,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香港也因而有“东方之珠”和“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海港的夜色令人迷恋。当你置身于这人间仙境之中时,海上泛舟,这华灯、绿水,这流云、星星,天上人间,竞相辉映,自是别具韵味。 启德机场只有一条跑道,方向为135度及315度,所以名为“13跑道”及“31跑道”。跑道伸人维多利亚港内,由填海而成;曾多次加长,最终的长度为3390米。若飞机要从西面降落,会先飞越繁忙的海港,然后在建筑密集的西九龙上空低空飞过。跑道尽头的马路对面是高楼房,另外的三面则为海。 由于地理局限,启德机场的飞机起降有一定的不便。机场曾多次改良及加建,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四周已再无发展的空间。机场在90年代设计的乘客量为每年2400万,但它关闭前的实际乘客量却达到了2800万。 无论是起降时间、停机位等,启德机场都到了使用的极限,不少航班因此被迫取消。机场附近九龙区的建筑物高度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影响了土地的使用和价格。 飞机升降造成的噪音问题也非常严重。机场每天从午夜至清晨实行的升降宵禁,虽然令航道下的居民得到每天数小时的安宁,但也限制了机场的运作。所以,香港政府才决定在远离市区的大屿山赤喇角兴建新机场。 新机场于1998年启用时,启德机场同时关闭。所有需要的设备从旧启德搬迁往新机场,而启德机场的代码也转往新机场。 1998年,启德机场终于结束多年来的任务,客运大楼成为政府办公室、汽车展销厅、小型赛车场、“士碌架”场地、保龄球场、高尔夫球场及一些大型活动的举办场地等。 客运大楼最后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期间拆卸。 二、机场建设一波三折 香港是国际航运中心之一,香港启德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在其仅2.1平方公里的面积上,1996年的客、货运量分别高达2950万人次和156万吨。启德机场早已重负难当。 要保持国际航空中心地位,香港的确需要建设一个新的现代化国际机场。但1972年和1983年,港英政府曾以费用惊人为托词,先后否决了两个建设新机场的计划。而到了1989年10月,英国对香港未来的空运事业突然变得“慷慨大方”,竟提出要跨越“九七”,通过大规模填海造地,建设一个耗资巨大的新机场。 拟建的新机场核心工程包括机场铁路、高速公路、西区海底隧道、三号干线(部分)、中区及湾仔填海等10大项目,是香港历史上最大的工程,甚至超过了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欧洲隧道工程。巨大的建设资金不仅要挖空香港多年累积的财政储备,而且要大量地借债和增加税收,其结果必然加重香港居民的负担,并使特区政府一成立就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 英方资料也承认,按计划建造新机场,到1997年时,留给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仅有50亿港元。对此,英国事先没有通知中国,事后也一直不合作。半年后,中国收到英国送来的全部资料只有薄薄的9页纸。但出乎港英政府意料的是,各方投资者因考虑到工程将跨越“九七”,在得不到中方允诺的情况下都裹足不前,工程的融资遇到困难。 在此尴尬情况下,英方不得不求助中方公开表态支持香港新机场项目。 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此高度重视,亲自召集会议研究,认为从保持香港的稳定繁荣和维护中英两国关系考虑,对兴建新机场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同时,应以此问题为契机,参与处理跨越1997年的香港事务。 1990年10月,中英双方正式就香港新机场问题展开谈判。经过历时9个月的艰难谈判,双方终于妥善地解决了新机场建设的财务安排,于1991年6月30日由中国国务院港懊办主任鲁平和英国首相外事顾问柯利达草签了《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1991年9月3日,中英双方达成协议,英国首相梅杰和中国总理李鹏签署了《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备忘录》,英国被迫承诺新机场预算总成本不超过1000亿港元,在1997年撤退时留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储备不少于250亿港元。P21-23 后记 1997年7月1日零点,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刻举世瞩目,这一刻祖国大陆人民满怀喜悦.而香港民众的心情在喜悦之中却掺杂着隐隐的迷茫与担忧,不知“一国两制”对香港到底意味着什么。 2007年7月1日,香港特区第三届政府宣誓就职,举国欢庆香港回归10周年,这时的香港人们对未来充满自信,满怀期望。10年很短,香港回归的喜悦还没散尽,10年就过去了;10年对香港人民来说又很长,回归10年来,香港走得步履蹒跚、艰难异常。但是,香港终于走过了回归初期的迷茫,从一个刚在“一国两制”下诞生的新生命成长为历经风雨的矫健雄鹰! 1995年,美国时代华纳传媒集团旗下的《财富》杂志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12年后的2007年,同为时代集团的《时代》杂志却用25页篇幅肯定香港回归10年来的发展成就;10年前西方社会普遍唱衰香港,到今天国际社会却一致高度评价;10年前香港民众爆发移民潮,到如今,30万移民返港,香港民众充满作为香港人的自豪与认同感。种种现象,体现出回归10年来,香港人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不平凡。 1997年香港还未从回归的喜悦中平静下来,亚洲金融风暴即扑面而来。与国际投机资本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终于挺过金融风暴的香港人民还来不及喘息,紧接着又将迎接一次又一次的风暴。禽流感、楼市泡沫破灭、SARs等,每次风暴都考验着香港特区政府的执政能力,冲击着香港人民对未来的信心。虽然艰难异常,但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人民靠他们特有的智慧与坚韧,百折不挠,愈挫愈强,他们的脚步越走越稳,他们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广。 10年中,新机场投入使用、迪斯尼乐园开业、财富论坛在香港举办,尤其是与大陆签署(2EPA合作协议,香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数字可以说明一切:香港已连续第十三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整体竞争力在全球位列三甲;作为国际贸易中心,香港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体;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在过去15年里一直位居世界前两位;2006年,香港的新股集资额超越纽约,位居全球第二位;来港设机构的海外公司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家,并已有3900多家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2006年,香港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创纪录的27466美元;2004年以来,香港经济平均增长7%以上。 面对如此辉煌的成就,香港人民有理由骄傲,但香港人民也清楚,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人民的支持与帮助。在这10年里,不管行进的道路多么坎坷,在香港的背后,始终有来自祖国的强大力量在支持着她、守护着她。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承诺有效地帮助香港特区政府捍卫了联系汇率制度,击败了国际炒家;SARS肆虐,内地人民“雪中送炭”,共渡难关;香港经济衰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香港注入动力;市场低迷,失业率高居不下,内地开通居民香港“自由行”,为香港送去蓬勃商机…… 紫荆花开的10年——美丽、灿烂、辉煌!香港,这朵小小的紫荆花,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后,正以傲人的姿态越开越艳。她用她的蓬勃生机和繁荣稳定大声昭示世人,她一路走来的步伐异常稳健,我们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期盼紫荆花开年年、与祖国共同繁荣强大。 为了展示回归10年来香港经济发展的风云变化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特编写本书,通过选取10年来最有代表性的11个重大经济事件,来展现回归10年香港人的命运与成就。在这11个重大事件中间,既有体现香港经济生活中的波谲云诡以及香港人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金融风暴、楼市风云、“仙股风波”、股市泡沫以及消费税事件;也有体现香港繁荣发展和取得巨大成就的新机场建设、迪斯尼乐园开园、盈富基金和领汇基金上市;另外,还选取了体现内地与香港经济互动与融合的CEPA、QDⅡ重大政策的出台经过。窥一管而知全豹,我们相信,通过这11个方面的重大经济风云,能够反映香港经济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香港人民努力拼搏、建设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本书的策划编写,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参与本书编撰的人员分别为:廖彦撰写了第一、二章,徐湘湘撰写了第三、四章,陈国瑞撰写了第五章,李敬撰写了第六、七章,张鹏撰写了第八、九章,廖茜撰写了第十、十一章。全书由徐升国统稿。 本书所采用的照片,除小部分由黄艳、张鹏、廖思国、杨世飞等提供外,其他大部分图片均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图片网(www.cnsphoto.com)授权使用。因为摄影作者人数众多,无法一一列出,在此特向各位摄影作者致谢! 在本书的策划和撰写过程中,四川人民出版社王定宇编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的编写时间比较仓促,其中难免有失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谅解。 编者 2007年7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