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中国文明分为“传奇中国”、“事件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魅力中国”、“文明中国”、“神秘中国”、“特色中国”等八大部分,以小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中饶有趣味的知识和史料。全书基本覆盖了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此书既可以开阔视野,升华思想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又可以给生活以提示;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佳馔;既是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又是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枕边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人最应知道的1000个文化常识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丽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将中国文明分为“传奇中国”、“事件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魅力中国”、“文明中国”、“神秘中国”、“特色中国”等八大部分,以小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中饶有趣味的知识和史料。全书基本覆盖了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此书既可以开阔视野,升华思想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又可以给生活以提示;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佳馔;既是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又是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枕边书。 内容推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享誉世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需要一代—代去传承,才能启迪我们的心智,方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更辉煌的文明,才能让中华民族拥有更强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本书将中国文明分为“传奇中国”、“事件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魅力中国”、“文明中国”、“神秘中国”、“特色中困”等八大部分,以小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中饶有趣味的知识和史料,基本覆盖了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本书既可以开阔视野,升华思想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又可以给生活以提示;既是__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佳馔;既是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又是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枕边书。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传奇中国——故事与传说中的人和事 上古的美丽传说 开天辟地,盘古化万物■002 女娲娘娘,功德无量■002 黄帝部落战九黎■003 精卫虽小,志在填海■004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005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006 苍颉造字,历史传承■008 抗洪抢险,鲧神先行■008 天上三天,人间三年 禅宗少林,达摩度人■010 西藏高僧,善感动天■010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011 除妖降魔,扶正除恶■012 王重阳与全真教■013 桃都山上金鸡报晓■013 天上人间任我遨游——钟馗■014 雷声隆隆,雨飘飘,雷神现■015 灶神张单■016 千里姻缘一线牵■017 土地爷大闹天宫■018 财神,财神,人我之门■018 陶神宁封子■019 蚕神■020 笑口常开的弥勒佛■020 梅葛二圣■021 观音菩萨■022 乡情浓郁拜妈祖■023 和合二仙,持荷捧盒■023 九天玄女,人首鸟形■024 顺天圣母,母子平安■025 南斗主生,北斗主死■026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026 第二辑 事件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人和事 名人小故事 郑庄公掘地见母■034 楚庄王与绝缨会■034 管仲“老马识途”■035 勾践卧薪尝胆■035 晋文公退避三舍■037 吕不韦一字千金■037 商鞅徙木为信■038 “无愁天子”高纬■039 萧何月下追韩信■040 高祖设宴论成败■041 强项令——董宣■042 汉武帝金屋藏娇■042 汉武帝立子杀母■043 东方朔偷喝长生酒■044 武则天造字■044 一笑起祸端■045 赵匡胤载书出征■046 朱元璋因“钩”杀人■046 朱元璋赏赐黄金■047 醉卧沙场君莫笑 田单“火牛阵”败燕军■048 假途灭虢之战■048 围魏救赵■049 马陵之战■050 长平之战■051 韩信破魏之战■051 官渡之战■052 诸葛亮七擒孟获■053 赤壁之战■054 皇帝轮流坐 尧舜禅让,贤者当先■056 夏桀乱政失国■057 商纣暴戾,武王伐纣■057 烽火戏诸侯,国灭有缘由■058 春秋乱世,三家分晋■060 战国七雄,互与争锋■061 秦灭六国,始皇至尊■062 楚汉之战,刘邦立汉■063 能人辈出,三国鼎立■064 李渊反隋建唐■065 陈桥兵变,赵氏建宋■066 靖康辱,北宋灭■067 元朝灭金亡宋,山河一统■068 清军人关,轻取中原■069 辛亥革命终结清王朝■069 政变的小故事 国人暴动■071 党锢之祸■072 七国之乱■072 八王之乱■073 侯景之乱■074 安史之乱■075 靖难之变■076 土木堡之变■077 三藩之乱■078 辛酉政变■079 改革的小故事 孝文帝改革■081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082 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083 汉初的刑罚改革■083 科举制度的确立■084 八股取士■085 王安石变法■085 张居正与一条鞭法■087 洋务运动■088 戊戌变法■088 外交的小故事 丝绸之路的由来■090 昭君出塞■091 文成公主人藏■093 甥舅之盟■093 澶渊之盟■094.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095 第三辑 文化中国——细说五千年中国文化 文人骚客,出口成章 老子——信言不美■098 孔子问礼■098 墨子游说,楚王息战■099 孟母教子■100 韩非评点韩昭侯■102 曹植与《七步诗》■102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103 韩愈反对迎佛骨■104 司马迁直谏入狱■105 李白把酒诗美人■106 杜甫诗交李白■108 铁齿铜牙纪晓岚■109 苏轼戏谑佛印和尚■110 好书如酒。越久越香醇 乐府双璧■111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113 元代最著名的四大南戏■116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118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124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130 文化事件 百家争鸣■133 秦始皇焚书坑儒■133 “乐府”名称的由来■13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34 古文运动■135 新乐府运动■136 文字狱——明史案■137 非常词汇 杜撰■138 目的■138 马虎■138 老皇历■139 足下■140 呕心■140 枭首■141 老婆■141 公主■142 驸马■142 两口子■143 乌纱帽■144 破天荒■144 喝墨水■145 戴高帽■145 二百五■146 结发夫妻■146 糟糠之妻■147 吃大锅饭■147 三寸金莲■148 绿林好汉■148 千金小姐■148 体无完肤■149 天涯海角■149 名下无虚士■150 快刀斩乱麻■150 千里送鹅毛■151 临时抱佛脚■152 三句话不离本行■152 大水冲了龙王庙■153 不敢越雷池一步■154 吕端大事不糊涂■154 无颜见江东父老■155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155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156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156 一问三不知■157 杀人不眨眼■158 天衣无缝■158 生吞活剥■159 破釜沉舟■159 乐不思蜀■160 目不识丁■160 鸡鸣狗盗■161 病入膏肓■162 余音绕梁■162 鹿死谁手■163 两袖清风■163 狗尾续貂■163 桃李满天下■16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65 挂牛头卖马肉■166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66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67 此地无银三百两■167 第四辑 艺术中国——艺术殿堂里的永恒魅力 艺术大家小故事 师旷之聪■170 伯牙学琴■170 俞伯牙摔琴祭友■171 优孟谏讽■172 嵇康与《广陵散》■173 李世民与《秦王破阵乐》■174 歌舞天子李隆基■175 民间歌女张红红■176 阿炳学艺■177 梅兰芳改戏■178 书画怡情。情深隽永 钟繇痴情学书法■179 东床快婿■179 王献之苦练书法■180 隋唐名家欧阳询■181 张旭醉酒写发书■182 勤奋的草书大师怀素■182 画祖募金■184 韩干以马为师■184 “三绝”会东都■186 倪瓒与洁癖■186 徐渭迷狂,九死未遂■187 厉归真上山画虎■188 铁画大师汤天池■189 任伯年画虎■190 指画大师高其佩■191 徐悲鸿画五百壮士■192 第五辑 魅力中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节日典故与风俗 正月初一担水进财■196 春节倒贴“福”字的传说■196 吃年夜饭为什么要关门■197 除夕守岁和压岁钱的来历■198 行春的习俗■199 过年放鞭炮■200 正月十五挂红灯■201 元宵唤“汤圆”的趣闻■203 春龙节的传说■203 寒食清明荡秋千■204 清明节的传说■204 端午插艾■205 朱元璋与月饼■206 重阳节登高、饮酒、插茱萸■207 腊八节吃腊八粥■208 冬至节吃水饺■209 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210 56个民族,56朵花 傣族泼水节■211 彝族火把节■211 瑶族鸟节■212 黎族情人节■213 畲族乌饭节■214 壮族牛魂节■215 藏历七月沐浴节■216 傈僳族的“刀杆节”■217 苗族的龙船节■218 赫哲族的鹿神节■219 景颇族的新米节■220 回族宰牲过古尔邦节■22CI 哈尼族祭母的传说■221 哈尼族的苦扎扎节■222 土族纳顿节的起源■223 土家族西兰卡普的传说■224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婚姻讲究门户相对■226 抛球择偶■227 私情奔随■227 生肖搭配■229 赠帕寄情■230 陪嫁溯源■231 陪嫁的长命鸡■232 拜天地的由来■233 新娘为什么要蒙盖头■234 贴“喜喜”字的由来■234 婚礼上为什么放鞭炮、贴青龙■235 红砖压门■236 转席传袋■237 闹洞房的由来■237 第六辑 文明中国——五千年的科技与文明 救死扶伤,医药兴国 云南白药■240 何首乌■240 万金油■241 辨证施治第一人■241 张仲景坐堂■242 华佗制麻沸散■243 葛洪治狂犬病■244 法医宋慈■245 药王新法疗疾■246 孙思邈救死扶伤■247 李时珍牵线捺脉■247 千山万水验本草■248 追求真理的《医林改错》■250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252 “沧海变桑田”的发现者■253 科学家郭守敬■254 徐霞客不畏艰险探溶洞■256 祖冲之与大明历■257 郑和下西洋■258 都江堰恩泽千年■259 徐光启灭蝗■260 机械制造,名巧天下 蔡伦造纸■262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263 “天下名巧”马钧■264 毕舁有心制活字■265 第七辑 神秘中国——古老国度里的玄幻奥秘 奇妙的历史之谜 孔子的身世■268 千年不锈的越王勾践剑■269 关于西施失踪的三种说法■270 谁是兵马俑的主人■270 迷离的玄武门之变■271 北京猿人化石之谜■273 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274 观世音的性别之谜■275 少林拳法的鼻祖■276 堪舆术的“干暖”原则■277 奇山异水,闻所未闻 长白山天池水怪■278 神农架野人留悬疑■279 沙漠里的坎儿井与火焰山■280 怪泉故事多■281 顷刻间翻云覆雨的“老爷庙”■282 消失的楼兰古城■283 东方女儿国■284 “鬼城”丰都■285 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 未解的巴蜀之谜■287 太极图里暗藏玄机■287 女书之谜■288 明代北京的“双龙”布局■289 龙的起源■290 缠足的起源■291 你的生肖,你的命运 生肖之首——鼠■293 勤勉踏实——牛■294 威武阳刚——虎■294 机敏娴静——兔■295 祥昭太平——龙■297 神秘莫测——蛇■298 激情奔放——马■299 温和善良——羊■299 七十二变——猴■300 迎春唱晓——鸡■301 勇敢忠义——狗■302 憨厚公正——猪■303 第八辑 特色中国——特色饮食、娱乐、名胜 民以食为天 东来顺的故事■306 全聚德烤鸭■307 天福号肘子■307 狗不理包子■308 游龙戏凤■308 百鸟朝凤■309 游龙戏金钱■310 红棉虾团■311 龙凤配■311 琵琶鸡■313 葫芦头■313 东坡肉■314 全副銮驾■315 龙女斛珠■316 鲤鱼跳龙门■317 罗汉菜■317 洛阳“水席”■318 龙凤金团■319 珍珠翡翠白玉汤■320 全家福■320 红娘自配■321 宫保鸡■322 龙虎斗■323 佛跳墙■324 茶中自有茶中道 御茶一龙井茶■326 九曲乌龙茶■326 碧螺春的传说■327 闻名于世的祁门红茶■328 铁观音的由来■329 茶中之王——大红袍■330 水金龟茶的传说■331 茉莉花茶的由来■332 冻顶乌龙茶■333 虎狮茶的来历■334 诸葛亮与普洱茶■335 鲜为人知的女子茶■336 擂茶的传说■337 把酒问青天 滴滴香醇的竹叶青酒■338 东湖柳,西凤酒,妇人手■338 状元及第状元红■339 严嵩与六必居■340 秦穆公酒送盗马人■340 高阳酒徒的故事■341 萧规曹随,醉酒又何妨■342 曹操煮酒论英雄■343 三杯杜康醉三年■344 阮籍醉酒自保■346 苻生昏醉丧国■347 陶渊明饮酒作诗■348 李白自称酒中仙■349 苏舜钦汉书下酒■350 曹雪芹佩刀质酒■350 古代娱乐 麻将趣闻■352 围棋天下■354 中国象棋■357 “驴”行天下 武汉黄鹤楼■360 九江浔阳楼■361 山东蓬莱阁■362 苏州沧浪亭■363 潮州广济桥■364 苏州无字碑■365 君山柳毅井■365 胭脂井■366 甘肃酒泉■367 临潼华清池温泉■368 苍山蝴蝶泉■368 济南趵突泉■369 金陵莫愁湖■370 试读章节 灶神张单 很早以前,有个叫张单的农人,他有个好妻子和6个可爱的女儿,但却没有儿子。 一天晚上,张单与妻子闲着没事,便玩起排豆子的游戏。本来只是个游戏,却因为输赢,两人吵了起来。张单就开始责怪妻子没给他生儿子,还说了些很难听的话。妻子忍不下这口气,就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离家而去。张单眼见妻子离去,却倔强得不愿好言挽留。 张单之妻离家后没处可去,便找一间破旧的茅屋借住。张妻看到屋子主人是一位亲切的老太太,便把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老太婆听了便留张妻一起同住,还认她为干女儿。没过几年,原本贫苦的老太婆一家人,竟成了富有人家。此时的张妻仍然深深思念着她的家人,好几次派人打听他们的下落,却只得到他们已搬走的消息。原来,张单自从妻子离家后,田里与家中根本就无法兼顾,很快就成了难民。 这一天,张单和女儿们来到妻子所住的镇上。听其他难民提起,说镇上有户富有人家,每天都会煮好几桶饭布施穷人。张单听了好高兴,打算第二天早点去排队。 那天,张妻站在一旁,正看着仆人分送饭食。虽然张单已憔悴不堪,但妻子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妻子见丈夫和女儿们沦落到这步田地,立刻暗地吩咐仆人带他们进了厨房,准备饭菜让他们吃,避开不相认。后来,张单发现女主人竟是自己的妻子,又羞又愧,一时想不开,竟冲向炉灶,当场撞死。 据说,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后,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于是,便派他当灶神,让他掌管查报每一户人家言行善恶的事务。 因为张单撞死的日期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因此,每年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准备好菜拜他之外,还准备年糕、汤圆等黏稠的甜食。希望他吃了这些甜食后,嘴巴会被黏住,等他在二十四日凌晨上天汇报每家的言行善恶时,就会说不出话了。 这便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由来。 知识点:“寿星头”的传说 关于寿星的特号大脑门,还有一则这样的传说。 寿星母亲怀上寿星9年,尚不能分娩。母亲十分着急,就问肚子中的孩子:“儿啊,你为什么还不出来?”寿星在娘胎中说:“如果家门口的石狮双眼出血,我就要出生了。”这话被隔壁的屠夫听到了,就用猪血涂在石狮的双眼中。此时,寿星便急忙从他母亲腋下钻了出来。因为未足年份,寿星的头就变得长而隆起了。 千里姻缘一线牵 唐代人韦固经过宋城时,看到一位老人在月光下倚囊而坐,翻阅书卷。韦固十分好奇,上前问老人翻阅什么书。老人回答说:“是写天下男女婚约的书。”韦固又问囊中红丝线有何用处。老人说:“红线用来拴住夫妻的脚。尽管男女两家有深仇大恨,贫贱富贵悬殊,远隔天涯海角,只要这红线一拴住双方的脚,最终必会结成姻缘,谁也挣脱不了。” 韦固忙问:“我的妻子在何方?”老人说:“就是在菜市卖菜的陈大妈的女儿。”韦固想见见,老人答应带他去。第二天早晨,韦固跟随老人来到菜市,有一个瞎老太太抱着一个3岁女孩走过来,衣服褴褛不堪。老人指着那个小女孩说:“这就是你的妻子。”韦固一听大怒,想杀小女孩。老人说:“这个女孩命里注定是大富大贵,你怎么能杀她呢?”说完,老人便不见了。韦固不愿意娶这个小女孩为妻。他左思右想,便想出一个下策,花钱让他的仆人去刺杀小女孩。仆人听命而去,上去就是一刀,一下子就刺伤了小女孩的眉心。 过了14年,一直四处求亲不成的韦固投靠父亲的熟人,当了相州参军。刺史王泰觉得他能干,便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刺史的女儿年纪十六七岁,花容月貌,令韦固称心如意。但他发现她眉间总是贴着花钿从不摘下来,便好奇相问。妻子告诉他缘由:“我是刺史的侄女。当年我父亲在宋城当县令,不幸病故,母亲和兄长又先后去世,我与奶娘相依为命,以卖菜为生,不幸被狂徒刺伤,所以用花钿遮盖伤疤。”韦固听罢惊讶不已,才知天意不可违,遂将自己遇到月下老人并指使仆人行刺之事和盘托出。夫妻两人认为缘分天定,更加情深意笃、相敬如宾。 知识点:媒神 媒神,古称高媒,为主宰人间爱情婚姻的神祗。 上古最早的媒神,就是大名鼎鼎的人类始祖神女娲。女娲捏土造出了人类,为了让人类永远繁衍生存,又创建了婚姻制度,自己做了人类最早的媒人。正因为女娲首先撮合婚姻,故而后世之人尊奉她为媒神,并加以隆重祭祀。 土地爷大闹天宫 土地,俗称土地爷,其妻称为土地奶奶。这种崇拜是由社神崇拜转变而来的。据《孝经纬》记载,社指的是土地之神,因为土地广博,不可遍祭,所以封土为社,以报其功。《通俗篇》中说:今凡社神,俱呼土地。可见土地是后世人对社神的一种俗称。 据说有一次土地爷上天朝见玉帝,走到南天门时被把守南天门的众神将拦阻,不放他进天宫,对他还很不礼貌。土地爷怒上心头,提起龙头拐一通乱打,连玉皇大帝的南天门都打破了。玉皇大怒,发天兵下界来捉土地。土地见事不妙,往地里一钻就不见了。众天兵天将掘地三尺,要把土地揪出来,可是没有找到土地,却挖出不少金银财宝。当大家正为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时,金银财宝却突然都变成了水,把众天兵冲得七零八落。最后,土地把大水撤去,天兵天将就都陷在泥淖中难以自拔,个个狼狈不堪。 知识点:土地爷地位低下 按我们通常的观点,土地爷似乎是神仙中最不争气的一位。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一点法术,就都可以把他拘来听令。不管是神仙还是法师,甚至是妖精,都可以拿土地来出气。就是人间的大官也比土地有地位。《夷坚志》里记载,一位土地曾向当地的录事参军何生托梦,说郡守总是经过他的庙前,郡守官比他大,他当小官的理应回避,这使他很为难,所以求何生为他的庙门口挂一道帘子。《子不语》中还提到钱塘的土地经常要忍饥挨饿。 财神,财神,人我之门 范蠡因为善于聚财致富而又乐于施财济众,所以被世人奉为财神。 范蠡最初是楚国的一介平民,后来做了越王勾践的大臣。他有建邦立业的宏才伟略,在越王最落魄的时候来到越王身边。他辅佐越王励精图治,雪会稽之耻,最后终成霸业。范蠡后来功成身退,舍弃高官厚禄,不辞而别。因为他知道越王可以共患难不可共欢乐,退隐方能自保。 范蠡逃离越国后,先是在齐国的海边更名换姓开荒种地。由于勤劳俭朴、善于经营,几年后他便家财万贯,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富豪。齐王知道范蠡其人,便封他为宰相。后来,范蠡交还了相印,把财产全部散发给乡邻好友,带着一家人悄悄离开了。 据说,后来范蠡来到了山东定陶县,更名陶朱公,从事商业贸易。过了几年,他便聚财亿万,成为天下巨富。陶朱公便自此成为富人的代称。 知识点:财神 财神,一般认为有“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财神是“正财神”赵公明。 知识点:拜财神 财神是中国民问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要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 陶神宁封子 陶神是传说中的宁封子。他是黄帝的陶正,即专门管理与烧制陶器的官员。 据说宁封子心灵手巧,技艺高超,很会烧制陶器。一天,他正在烧陶,有个过路人说愿意帮他烧火,于是宁封子就让他帮助烧火。没想到此人烧的火,出现了五色烟焰,烧制出来的陶器大为美观,比宁封子烧的还要好。宁封子惊奇之中连忙跪倒在地要拜此人为师。所以,传说中宁封子受到高人的指点,得到了其真传。 传说黄帝和蚩尤大战,但屡战不下。黄帝就问他的手下官员,谁有办法可以打败蚩尤。宁封子就把师傅传授他的《龙跷经》授予黄帝。黄帝得了真经,得以驾云龙,最终大败蚩尤。 知识点:唐三彩 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三”在古汉语中又有“多”之意。这种陶塑因色彩丰富,有翠绿、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其称作“唐三彩”。 蚕神 传说一个姑娘的父亲因征战远走,女儿在家思念父亲,不吃不喝。母亲见了很心疼,就对邻里们立誓说:“有哪位能把我老伴找寻回来,我就把女儿嫁给他。”家中一匹骏马听到此言,扬蹄速跑出了家门。几天后,骏马驮着老父回来,母女高兴无比。但接下来几天,骏马悲呜不已,不肯饮食。父亲很奇怪地问为什么,母亲就将向众人立誓的话告诉了他。父亲大怒说:“哪有让女儿嫁畜类的道理!”便将马射死,把马皮晾在院中。哪知道姑娘经过时,马皮忽然蹶然而起,卷起她飞得无影无踪。 过些时日,姑娘和骏马尽化为蚕,开始在树上吐丝。附近有个妇人把它带回家养殖,得到的蚕丝是平常蚕丝的数倍。从此以后,百姓开始养殖这种蚕,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桑蚕。此后,百姓据此为之塑像,奉他们为蚕神。 杭州一带还有一个“蚕花娘娘”的传说。相传从前杭州一带有个姑娘,深冬腊月上山去割茅草。后来她被一只白头颈鸟儿所吸引,便来到一个山坳。在那里她碰见一位白衣姑姑,并被留下来同她一起在矮树林里采集嫩叶,喂养一种叫做“天虫”的小虫儿。这种矮树叫“桑”,天虫吐出的亮晶晶的细线叫“丝”,这是专门给天上的织女织云锦,给天帝绣龙衣用的。后来这个姑娘因思念自己的弟弟,就带着几条小天虫回到了家。从此,她便在自家林子里种桑养天虫。今天的“蚕”字就是当初“天虫”两字合并而成的。 知识点:样蚕是中国人发明的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浙江省吴兴的郊外,曾发现5000年前人类遗留的东西,其中就有古代的丝织品。 当中国人制造的丝织品传到欧洲,当时的欧洲人还不会养蚕抽丝,不知道这么美丽的布料是怎么做出来的。由于欧洲人很喜欢买丝织品,商人要运送很多丝织品到欧洲,于是就开辟出了一条运送丝织品到欧洲的路,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 P16-20 序言 从远古到今朝,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出现了4个自成体系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其中,植根于东亚大陆一片广袤土地之上的古中国,更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历经千年沧桑,享誉世界。 在蜿蜒奔腾五千年的中国文明,进入第6个千年之时,当今的人们争着去寻找、擦拭黯淡的瓦砾、残砖,却唯独遗落了最为璀璨耀眼的珍珠、宝玉。身为中国人,我们是否知道“商鞅徙木为信”的故事?我们是否了解“乐府双璧”?我们是否明白“黎民百姓”是怎么来的?我们这些所谓的拥有五千年文明的炎黄子孙,又有多少人能回答得出来呢?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更像是一座宏伟的殿堂,里面装载了太多的让人惊叹、让人兴奋的东西。但是,文明之光的散布天下却是有条件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承,才能启迪我们的心智,才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更辉煌的文明,才能让中华民族拥有更强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本书将中国文明分为“传奇中国”、“事件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魅力中国”、“文明中国”、“神秘中国”、“特色中国”等八大部分,以小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中饶有趣味的知识和史料。全书基本覆盖了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此书既可以开阔视野,升华思想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又可以给生活以提示;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佳馔;既是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又是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枕边书。 在选编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可能还有许多知识点被遗漏,本书中也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和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