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延续近代史所历年青年学术论坛的特点,着重对近代史上的一些新领域、新问题、新材料进行了探讨,创新是其最大的特点。本卷所收文章内容涉及政治史、外交史、学术史、社会史等领域,或对学术史上的重大问题直陈已见,或对学界迄未控及的层面力行开拓,或对以往研究中有欠准确的结论辩驳修正,皆可称为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本书对于推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对于扩大人们的研究视野,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
嘉庆朝山阳冒赈案始末
清代两淮盐政改革论纲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关于善后防务的
认识、讨论与决策——兼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未能起步的原因
赫德与中英滇案交涉
“丁戊奇荒”对江南的冲击及地方社会之反应——兼论光绪二年江南士绅苏北赈灾行动的性质
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的琉球策略
戊戌时期维新报刊对变革婚姻陋俗问题的探讨
清末新式学务团体和教育界的形成:以江苏省为中心
论清末“皇族内阁”出台的前因后果——侧重清廷高层政治权力运作的探讨
经学教育的淡出与近代知识体系的转移——以修身和国语教科书为中心的分析
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
试论中国近代海关的行政管理制度(1854-1869年)
华夷天下的崩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
从教育风潮看教育自由——以《现代评论》 的相关讨论为中心
北洋时期基层司法权配置的法规研究:审判、检察与行政
太平洋国际学会与1929-1937年间的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以金陵大学中国土地利用调查为中心
中同共产党和济南惨案后的反日运动
陈铭枢与蒋介石关系初探——以宁粤对峙初期为中心的考察
“矛盾政策”中找寻出路:四届五中全会前后的胡汉民与西南时局
丁文江科学思想研究论纲
华北沦陷区棉花的生产与流通
战后中英商约流产论析
洗脸——1946-1948年农村土改中的干部整改
他山之石——民国社会学者的历史研究
战后台湾农会的制度改革(1950-1954)
“台湾民族论”与台湾史论述——以王育德《台湾·苦闷的历史》为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