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没有出路的情况太多。下岗了,失业了,高考落榜了,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毕业后求职却四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又很不理想,在工作岗位上怎样努力也不被领导看好,升职无望,致富无门,跳槽无路,人际关系紧张,干什么都不成功,生产出的产品滞销,做生意谈判陷入僵局,办企业不死不活,搞创业又拿不出项目,人生、事业面临危机……上述这些不愉快,你、我、他都可能碰到,今天、明天、后天都可能碰到。没有出路就必须找出路,凭什么去找呢?虽然离不开自信、毅力、能力,但是更需要思路,具有灵活、辩证的思路,才能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找到出路。
本书将帮助您找路、换路、开路。本书重点分析了思路与出路,思路与财路之间的关系,思路为什么能决定出路,思路如何决定出路,我们朝什么方向转换思路才能决定出路。
本书的写作要旨是帮助您找路、换路、开路。既然如此,那就要研究“路”,什么样的路会走不通,什么样的路容易走通;那就要研究“人”,什么样的人总是感到没出路,总是下岗,人际关系总是理不顺,企业总是不景气。本书重点分析了思路与出路,思路与财路之间的关系,思路为什么能决定出路,思路如何决定出路,我们朝什么方向转换思路才能决定出路。
断路,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确实走不通了,另一种情况是虽有路,却是悬崖硝壁,你不可为之。断路面前,莫逞“英雄”气概,迅速离开走不通的路。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次一次地头撞南墙不回头。
古罗马有一则寓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洞,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说:“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另一条河则说:“不如退回去再等机会吧,如果前进,我们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干涸了。”结果一条河执著地前进,干涸在沙漠里,另一条河则回到源头,另外择路,流向了大海。
我们赞扬对事业的执著,但有些时候执著将导致失败,而放弃则走向成功,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再执著了,该放手时就放手。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业,放弃与锲而不舍并不矛盾。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见异思迁,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整个人生从此黯淡无光。人应当拿得起,人也应当放得下。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只有果断放弃,才能将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只有果断离开断路,才能及早重打锣鼓另开张,及早把损失的时间补过来。
走不通的断路又有两种,一种是真没路了,另一种是断了一段路,想方设法度过这一段,前方又出现了路,所以,断路面前要认真分析,看看是真断了还是假断了。真断了,打道回府;假断了,就要在败棋中寻找胜招。
美国弗吉尼亚州有一位农夫,出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不久便发现自己的出路断了。原来这是一块既不适合种植果树,又不适合放牧的贫瘠山坡地。它除了拥有用途不大的白杨树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响尾蛇。
农夫为白白耗尽自己毕生挣来的钱而痛苦,感到自己的出路已断。后来农夫认识到:“不应当把宝贵的人生都耗费在痛苦之中,不应当被已成事实的损失击垮,而应当寻求如何把眼前的不利因素巧妙地转化为有利因素,并创造性地从损失中获得利益。”后来,他想了一个好主意:既然满山遍野都有响尾蛇出没,那就干脆把响尾蛇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把这块贫瘠山坡建设成一个响尾蛇的生产基地。于是,他有计划地捕捉、繁殖响尾蛇,从中提取以毒攻毒的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制药。还把响尾蛇的肉做成罐头,销往各地。
由于农夫独到的眼光,仅仅几年光景,生意越做越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每年到他的农场考察、参观的有几万人次。他所在的村子,后来也改名为响尾蛇村。
这位农夫的人生出路并没有断完,也就是暂时有一段坎坷,倘若农夫认为断了出路,那可就名副其实地成了断路,这就如同医学上有一种假死,形虽如同真死一般,却还有救。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听说虢国太子病逝,虢国正为太子办丧事。扁鹊问了一些细节,觉得是否真死了还很可疑;又听说太子死去还不到半天,于是急忙进宫察看太子的尸体。扁鹊用“四诊法”这么一“闻”一“切”,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而是患了昏厥症。扁鹊用针灸、汤药、热敷等方法把太子救活了。倘若没有扁鹊识出此乃“假死”,太子岂不活活人棺。如果断路只是一段坎坷,那么仍然有路可行。因为坎坷的前面可能有新路,损失中可能隐藏着盈利,黑暗中可能孕育着光亮,灾难中可能隐藏着商机,柔弱中可能孕育着刚强。
松下公司有一个附设电锅厂,由于经营不善,几乎要关门,厂长甚至想引咎自杀。当时,松下幸之助对这位想自杀的厂长又是安慰,又是教育、出谋划策。三年以后,这家工厂没“死”,产量和销量反而直线上升,电锅产量占据全国生产总量的50%,跃居全国第一位,厂长高兴得特意召开了庆祝会。会上,松下讲了一段话,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广岛、长崎受到了原子弹的袭击,损失惨重,全世界不希望再有这类事情发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促进了这两个城市新的成长。战后日本各地的发展速度,首推广岛、长崎。松下以广岛、长崎为例,说明灾难并非绝对的断路。人,或者企业,或者国家,不可能始终在顺境中生存,不可能一路顺风,一路坦途,灾难能激发积极向前的动力,甚至创造良好的进取之路。
倘若你遇到的真的是断路,不必留恋你过去所付出的努力,早撤比晚撤好。形成断路的原因很多,大多是外部原因,你个人单方面的力量无能为力。例如:天时、潮流、趋势,你挡得住吗?
天时,是一个高度抽象、内涵丰富的概念。天时既包括自然界时空流转、气象万千,也包括诸多社会因素、政治气候、发展规律、前进趋势。天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天时,既可以为人们开辟许多新路,又可以使人们原先走得好好的一些路成为断路。在天时面前,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天时,犹如浩瀚大海。面对波涛汹涌,你个人的自主能力是有限的,选择的余地少得可怜。为了避免灭顶之灾,你要拼命地游,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大海。在天时面前,人们能够做到并且应当做到的是,顺应天时,走顺天时之路,离开逆天时之路,因为“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逆天时之路才是真正的断路。
P7-9
人生路上,有时候走着走着就发现路走不通了。“走不通了”,对于一个人这辈子是经常性的;对于众人而言,又是普遍性的。为什么路会走不通呢?有的路本来走得好好的,可是由于外界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路断了,只好想办法找路、换路;有的路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费好大劲往路上挤,却挪不动一步,好耽误事;有的路是短路,欲速却不达;有的路是别人的路,却不是自己的路,不适合自己,结果半途而废;有的人目标太散,东走西走迷了路。所以,要走好人生路,先得研究你的路,分析你的路。
人生在世,没有出路的情况太多。下岗了,失业了,高考落榜了,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毕业后求职却四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又很不理想,在工作岗位上怎样努力也不被领导看好,升职无望,致富无门,跳槽无路,人际关系紧张,干什么都不成功,生产出的产品滞销,做生意谈判陷入僵局,办企业不死不活,搞创业又拿不出项目,人生、事业面临危机……上述这些不愉快,你、我、他都可能碰到,今天、明天、后天都可能碰到。
没有出路就必须找出路,凭什么去找呢?虽然离不开自信、毅力、能力,但是更需要思路,具有灵活、辩证的思路,才能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找到出路。人的头脑非常灵活,思路也很多。例如交谈,当人们觉得这样说不妥当时,就会换另一种说法,而且一换,往往变得更巧妙、更精彩。换一种说法,实际上就是换一种思路。既然能够换一种方式说话,那么同样可以换一种思路做人、做事。当我们用旧的方法、旧的习惯行不通时,就要考虑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说不定这么一换,就换出一条阳光大道。换一种思路海阔天空。
做任何事,当我们无能为力时,当我们感到没有出路时,不能总是按老规矩、老观念、老习惯、老脑筋去办,而是要“变”,变则通,不变则永远不通。要多考虑考虑,能不能从另一面入手,能不能换一种思路,能不能改变一下固有的做法。变一次不行,只要不通,就须再变,思路的变化是永恒的。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酿造人生转机。你不妨想想那位刘玄德,弟兄几个东杀西拼,辛辛苦苦忙乎了半辈子,竟无立锥之地,眼看着路快走到尽头了,刘备的思路开窍了,找出了久病的病因,请来了诸葛亮,于是形势大好,而且一天比一天好。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使你找到并发挥你的优势,避开你的劣势。你不妨想想那位杨振宁,杨振宁最初很想搞实验物理,但是他的长处是理论研究而并非实验操作,杨振宁及时转变思路,改换人生跑道,避开劣势之路,致力于理论物理的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是生存之路。你不妨想想那位司马懿,诸葛亮布下空城计,司马懿焉能不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不是不敢进西城,而是根本就不想进西城。司马懿的思路是长谋远见。在朝内政敌众多,自己又是刚刚重新被起用,阵脚不稳,保护了竞争对手就是保护了自己。生存下来,才有日后的发展和晋朝的建立。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也决定你的财路。终营者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差异并不大,差异大的是每个人的思路。财富装在你的脑袋里,思考才能致富。有的人可以点石成金,有的人却抱着金碗讨饭;有的人搞营销订货单如雪片般飞来,有的人跑断双腿却无功而返;有的人求异生财,有的人却以僵化思维自断出路;有的人出奇制胜占商机,与“市”无争也占商机,有的人却连近在身边的商机也看不到。赚钱的新行当千姿百态,思维僵化的人找不到,盲目从众的人找不到,找借口而不找方法的人找不到,财商低的人找不到,只有有灵气,有悟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找到。思路有多少,财路就有多少。勤劳致富,此言千真万确;智慧致富,更是至理名言。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使你眼光独特找到新路,思路使你发现路的旁边还是路,思路使你迅速离开走不通的路,思路使你创出一条自己的路。路是走出来的,路更是识出来、找出来的。世上的路千万条,你可以自己设条跑道,怎么跑都是第一,车路不通你可以走马路,大路堵塞你可以走小路,走错了的路也许是另一条路。在找出路时,讲究以变应变,岂能“以不变应万变”。
本书的写作要旨是帮助您找路、换路、开路。既然如此,那就要研究“路”,什么样的路会走不通,什么样的路容易走通;那就要研究“人”,什么样的人总是感到没出路,总是下岗,人际关系总是理不顺,企业总是不景气。本书重点分析了思路与出路,思路与财路之间的关系,思路为什么能决定出路,思路如何决定出路,我们朝什么方向转换思路才能决定出路。
不研究明天就没有明天的路,“伟大的设计需要慎重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