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说明了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既包含了解除疾病的方式,也包含了导致疾病的因素,揭示中国人心身疾病的必病原因、特点和解除途径。并对儒医理论指导中国人身心健康、防治心身疾病的进一步探索和挖掘,使理论再次提升并且实用化。
引言
第一章 儒家心性理论的嬗变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及其地位
二、阴阳学说对儒家心性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 儒家心性理论的发展
一、先秦儒家心性理论
二、汉儒心性理论
三、理学与心学
第三节 从儒家心性学说到儒医理论
一、天人合一信念的瓦解和重建
二、儒医理论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儒医哲学主张的核心
第一节 儒医哲学下的生命模型——动态发展与功能平衡
一、生命对外在干预的瓦解
二、生命对功能平衡的追求
第二节 儒医哲学下的干预特征——从双向调节开始
一、生命的张力——健康问题中的两极并存现象
二、双向调节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段上
第三节 儒医哲学下的心身运动特征
一、心身运动的目标性
二、心身的自我平衡能力
三、心身的调动——从靶点式思维走出
第三章 儒医理论与代谢疾病
第一节 代谢疾病的爆发
一、肥胖和糖尿病增多的现实和药物治疗的失败
二、现代医药的追求背离了人类传统
三、健康心理学下的对生命态度的反思
第二节 代谢疾病增长与民族习惯的相关性
一、代谢疾病在不同民族中的地位差别
二、从素食走向肉蛋奶的中国人
第三节 生命习性概念的提出
一、心身统一的生命习性
二、现代社会环境下的心身冲突
第四节 关注生命的结构
一、儒医理论下的生命功能平衡
二、生命结构思维与解剖思维
第五节 代谢疾病的研究展望
一、走出用药物帮助人体代谢的误区
二、代谢疾病的心身研究
第四章 现代医学途径下的代谢疾病解析
第一节 肥胖
一、肥胖理论的发展和现状
二、肥胖与饥饿——忽视生命习性的现代理论
三、减肥努力的失败——对人类传统的忽视
第二节 糖尿病
一、糖尿病理论的发展和现状
二、高血糖与低血糖并存——忽视生命习性的现代理论
三、各种治疗措施的失败——对人类传统的忽视
第五章 儒医文化心理传统下的代谢疾病解析
第一节 机体功能提高的最有效途径
一、从生命现象的归纳
二、向代谢疾病的演绎
第二节 从文化心理传统中解析肥胖
一、肥胖人群的儒医文化变迁
二、阴在阳之内——减肥和增肥发生于同一代谢过程
三、同气相求——人体对吸收的预定
第三节 从文化传统中解析糖尿病
一、糖尿病人群的儒医文化变迁
二、《易传》思维下的激素平衡
三、对糖尿病的现代中医学解析
第六章 儒医哲学指引下的健康之路
第一节 寻求突破:儒医理论和代谢疾病
第二节 儒医哲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一、不限于直达病所的解决问题方式
二、注重心身目标的调整
三、注重民族习惯
四、注重心身适应性的改变
五、注重文化心理的作用
第三节 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及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