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香港驻军十年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苏玉光//节延华//陈道阔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香港,这块近代史上的黑色洼地,因为外患,因为内讧,因为贫穷,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的种种,因为……东方的灾难血泪淙淙汇聚,一个个顽强的年轻生命,在阴暗的地狱里燃烧出灿烂的光华。人类最为精华部分的东、西方文化板块,在这里訇然碰撞,隆起一座雄视天下的精神高峰——这就是香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香港,香港文化,香港族群,香港现象,香港模式,香港情结,让我们为之骄傲、赞美,也让我们沉思和悲叹……

在这里,在香港,在这个历史时空,向全人类展示真正的文明之师。

军事科学、军事文化、数千年人类军事活动史,因香港驻军的成功范式,翻开了军事活动崭新的一页。

内容推荐

1997年7月1日黎明,雷雨暴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同时入关,进驻香港,行使主权。天大亮了,有如洗礼一般,风和日丽,明空晴好,天洁地净,维多利亚港湾波澜不惊。一面面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迎风招展。天空展翼飞翔的麻鹰,俯瞰人寰,会有山河易色之感吗?没有。“马照跑,股照炒。”一切如昨。  人类军事活动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宗旨作为东方政治的特殊现象,她的丰功伟业永载史册并泽及后世。但与50年前解放上海蜷臣南京路、进军西藏百万农奴载歌载舞迥异霄壤,这次进驻香港,并不全是鲜花拥道。香港人民以中华赤子之情欢呼回归,不仅有“翻身解放”的庆幸,更不乏陈年积诟、毁誉交错的陌生目光。

目录

前言 人类军事活动史上的奇迹

第一章 那个神圣时刻

 一夜之间

 中国结

 天亮了

 五年磨枪

 “米”字旗就是这样降下来的

第二章 最美的军人

 美的景观

 美的烦恼

 美的碰撞

第三章 如履薄冰

 小事大事

 好事坏事

 没事找事

第四章 十方丛林

 大千世界

 青春无悔

 心灵有约

第五章 血浓于水

 “明星”和“票友”

 青春的歌

 另一道风景线

第六章 美的巅峰

 一石击起千层浪

 背十字架的当代信徒

 石岗军营风情画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和平

 颤抖的地球和惊喜的香港

 鲜为人知的轶事

第七章 “大学生”们的“留学”世界

 “法学”世界

 “外军”世界

 “港语”世界

第八章 根·深圳河的这边

 新的军语

 只因太优秀

 流动的彩虹

第九章 情满香江

 军旅情

 儿女情

 天伦情

 不了情

后记

试读章节

“使命”,似乎是个见仁见智的软指标,但“形象”的美丑妍媸之别是一眼可辨的了。

前些天,这里站哨的是英军。他们头戴缀个红绒球的黑色军帽,穿着苏格兰裙服长袜,来回自由走动,当然可以抓耳挠腮,更像公司的门卫。香港市民与他们百年一日,近在密弥,像手臂上的一个瘊子,无关疼痒,见怪不怪。只要不出太“搞笑”的洋相,香港传媒也不大答理他们。

对驻港部队就不一样了。种种历史误会,香港部分市民和传媒对驻军部队的误读误解,实乃情理之中的事。

于是,在这数千军人集体“亮相”之际,14个军营的哨位,就成了一个个展示“形象”的表演“舞台”。

洁白的手套,笔挺的夏常服,铮铮闪亮的皮鞋,双目炯炯,下巴微收,身板挺直,豪俊英风咄咄逼人——所有哨位的哨兵,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

香港利海国际船务公司总经理王先生和从美国归来的太太、女儿乘车途经石岗北营门口时,放慢了车速。眼前的哨兵让他们不觉怦然心动:好靓好威严的军人!王先生让司机掉过车头,自个下车向哨兵小韦走过来,满眼惊慕。

“先生,”小韦一个标准地“向右转”,立正敬礼,公事公办,“请问您有什么事?”

王先生笑得脸上一朵花,赞叹道:“没什么没什么,只是想看看你!以前在电影上看过解放军,赤脚草鞋大老粗,乡巴佬土得不得了!想不到解放军变得这么漂亮了!”

变了吗?变了!当年解放军进军上海夜卧南京路,给灯红酒绿的旧上海风气一新。《霓虹灯下的哨兵》里,叼个大烟斗、披着大补丁衣服的老炊事班长和“喜新厌旧”的陈喜排长,是那个历史画廊中“红”与“黑”、一美一丑的经典人物。时过境迁。《激情燃烧的岁月》告诉我们,若不能改变那陈旧古老的价值观,就可能被滚滚东去的历史潮流所淘汰。

小韦报以感激地一笑。王先生看解放军挺和蔼可亲的,“得寸进尺”了,提出想与小韦照一张合影相。小韦礼貌地说:“对不起,先生,我在执行勤务,是不能照相的!”

“那,”王先生一想也对,退而求其次,恳切地说,“我们以哨位为背景照相可以吗?”

小韦颔首微笑道:“可以。”他说罢“向左转”,脚后跟碰出脆响,回到他那哨兵的威严状态。

王先生的太太和女儿拥上来,一家三口以执勤的小韦为“靠山”,一张笑眯眯的“全家福”,成为这个香港家庭最为赏心悦目的温馨彩照。

驻港部队军官是在全军范围内严格挑选的。他们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政治上过硬,必须是共产党员;二是思想道德纯洁,不能受过任何处分;三是文化素质高,必须是军队院校毕业,大专以上学历;四是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身高1.72米以上……士兵的挑选与军官相同,略微低一点的标准是:政治上要求是团员,文化高中以上。身体、五官、身高比干部卡得还要紧点,是带兵的干部一个个“审阅”过了的,所以,香港市民眼里看到的全是“靓仔”。

如果说维多利亚港湾的美是“人定胜天”的奇迹,可与之媲美的就是驻港部队哨所哨兵的美了——他们并不全是“选美”选出来的缘故,他们同样凝聚着美的创造性劳动和追求。

能想象吗?为了养成身板挺直地站姿,驻港部队官兵大多没有了睡枕头的习惯;英军移交的营区全是柔软的弹簧床褥,驻港部队一律改睡硬板床。香港传媒说“解放军比英军有‘腰骨’”。其实,睡硬板床还是为了保持身材的直挺。驻港部队的生活内容乃至军事装备都与内地部队有了明显的差异。请看:

熄灯前三分钟,皮鞋过油;早餐前五分钟,擦皮鞋。驻港部队整个营区,就这两个时间一声哨响,进行着这两个“共同课目”。星期天上午,没人敢睡懒觉。这个上午的课目是:熨衣服。上衣熨得平平地,裤缝熨得挺挺地。有的战士心细手巧,成了熨衣服“专家”,时不时到各班“传经送宝”。

习惯成自然。这些“课目”成了不成文的俗成规定,与部队点名、擦枪、看《新闻联播》等固定时间的操课内容一同并重,雷打不动。

于是,鞋刷、鞋油、擦鞋布,成了驻港官兵的生活必需品,放置在专门的位置;熨衣服的电熨斗、熨衣架,则成了各班列入移交的“军事装备”。

各营门口的哨兵和宪兵,其职责也增加了新的内容:严整军容风纪。

出营门的车辆没有冲洗干净,卡车的篷布有破损,出不了营门;

官兵的军容只要有分毫的破绽,会被哨兵和纠察严厉斥责。

驻港部队总部营门前,一位将军因急务匆匆出营。适值警卫连上等兵小郑以宪兵执行纠察任务,他发现这位将军的一颗扣子没有扣好,大喝道:“首长,请停下!”

这位将军一愣,站住了。

小郑敬个礼,冷言厉色地说:“您的一颗扣没有扣好,请扣好!”

将军看一下扣子,果然没有扣好。他当即扣好了衣扣,立正给小许一个标准的军礼:“谢谢你,宪兵同志!”P36-P39

序言

一个着短裙的妙龄少女,高捧着一颗硕大的珍珠,婀娜袅袅,洋溢着无限的青春秀色。晚霞悄悄退去,夜幕轻轻降临,温馨柔润的海风吹拂,维多利亚港湾波光明灭,绸缎般的海浪沉重地起伏。一个挨一个的摄影棚前,鳞次栉比地挂着一幅幅以港岛为背景的彩照,招徕熙熙攘攘的过客。

啊,大自然的美是上帝的杰作。如果说真的有“人定胜天”的奇迹,那就是香港:每一个履迹香港的游人,此时此刻注目这个现代都市的夜景,怎不被她的美所深深地震撼?

耸入云天的高楼,横无际涯的灯火,万斛珍珠,一堆翡翠,天星海影,贝阙珠宫,璀璨辉煌。

那久远的岁月,福耶祸耶,马可波罗真真假假的《游记》煽动起人欲的贪婪。航海家的时髦是人类近代史的开篇也是东方的祸水。“八国联军”的炮火无情地调侃了“天朝中心”的智慧和神话。《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这片蛮荒的天涯海陬,镶在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皇冠。

新界959平方公里,大帽山957米海拔高度,东方的“金字塔”之谜吗?当初仅仅2000多本土居民,忽忽100多年间,膨胀成了700多万人口的繁华都会。

百年屈辱,那是人主昏庸无能的屈辱;百年辉煌,那是港人血汗凝聚的辉煌。

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客家人将汉唐文化的精髓在滚滚南迁中传承下来,高扬海外;香港,这块近代史上的黑色洼地,因为外患,因为内讧,因为贫穷,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的种种,因为……东方的灾难血泪淙淙汇聚,一个个顽强的年轻生命,在阴暗的地狱里燃烧出灿烂的光华。人类最为精华部分的东、西方文化板块,在这里訇然碰撞,隆起一座雄视天下的精神高峰——这就是香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香港,香港文化,香港族群,香港现象,香港模式,香港情结,让我们为之骄傲、赞美,也让我们沉思和悲叹……

1997年7月1日黎明,雷雨暴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同时入关,进驻香港,行使主权。天大亮了,有如洗礼一般,风和日丽,明空晴好,天洁地净,维多利亚港湾波澜不惊。一面面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迎风招展。

天空展翼飞翔的麻鹰,俯瞰人寰,会有山河易色之感吗?没有。“马照跑,股照炒。”一切如昨。

人类军事活动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宗旨作为东方政治的特殊现象,她的丰功伟业将永载史册并泽及后世。但与50年前解放上海蜷卧南京路、进军西藏百万农奴载歌载舞迥异霄壤,这次进驻香港,并不全是鲜花拥道。香港人民以中华赤子之情欢呼回归,不仅有“翻身解放”的庆幸,更不乏陈年积诟、毁誉交错的陌生目光。

这是特殊的土地、特殊的人民、特殊的政治文化情结。

非洲的氏族矛盾和西亚的宗教敌对,战争依然是军人的职守并且有千万个理由血洗异端;柏林墙的倒塌、欧洲货币的统一和一体化的进程,地球村的预言有望成为现实。非常幸运,我们终于告别了“斗争哲学”,高扬起“和谐”的大纛,和人民共同分享太平盛世的金色年华。驻港部队“国之利器”,在这里成了亲善和平的使者。

在这里,在香港,在这个历史时空,向全人类展示真正的文明之师。

军事科学、军事文化、数千年人类军事活动史,因香港驻军的成功范式,翻开了军事活动崭新的一页。

今年元月3日,《香港虎报》以《10年后,“待在幕后”的解放军依然形象光辉》为题载文说,“最近由香港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次民调结果表明,在香港回归近10年后,公众对解放军驻港部队继续抱有积极看法……有58.6%的香港人称他们对驻港部队感到满意,而只有2.7%的人说不满。这两个数字与先前几次民调结果基本一致,满意率数年来保持在约60%上下……”在香港这块民意透明的土地,60:2.7,对任何一个感觉良好的政治构造来说,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中环、赤柱、昂船洲、石岗、新围、枪会山……14处军营,每一个军营的哨位,已成了香港旅游“观光”的景点。香港市民都爱以军营的哨位为背景,将自己浮贴在最为赏心悦目的人文景观。一次次军营开放,驻军官兵与香港市民水乳交融,两个文明体系亲密互动,互相欣赏,使最为枯燥的社交活动,演化为盛大节日的喜庆狂欢。

一个没落的王朝割痛了母亲的胸膛

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签下了百年的沧桑

回归的路上走来苦涩而又芬芳的香港

历史终结的并非仅仅是屈辱与悲怆

一支军队的进驻象征着主权的尊严

一种使命的延伸展示着和平的分量

十年的紫荆花开了还在开

今夜的太平山灯头更辉煌

后记

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去年国庆节前夕,应解放军出版社之约,采写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10周年的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光荣任务。

我军进驻香港为全世界所瞩目,已见诸于报刊的文章和出版的佳作很多。张智猛、饶新建、刘笑伟的鸿篇巨著《震撼世界的和平进驻》和广州军区政治部编印的《走向神圣的时刻》,将1997年7月1日那个非凡的时日,凝固在历史的钟漏。

2004年“八一”大阅兵,记者云集,妙笔纷呈。驻香港部队政治部编印的《大阅兵》,撷芳荟萃,聚秀凝香,让我们时隔三四年之后,有幸回看那曾经发生在九龙半岛的恢宏画卷,龙虎风云,历历在目。

这些年来,不断有才情高卓的大手笔爪泥驻港部队,满怀深情地将驻港部队的美丽风采昭示人间。《往来香港的军车》(陈杰、苗长水)、《佩戴紫荆花臂章的军人》(陈惜辉)、《军中五年》(徐春)等文学作品,让我们含英咀华,获益匪浅。

驻港部队一年一次轮换。驻港军官定时“交流”的特殊规律,频繁的流动冲击着以时间为单元的精神文化财富积累。所幸的是,驻港部队政治部门以爱港敬业的雅抱和赶海积沙的艰辛,不遗余力地汇聚着驻港部队日渐散佚的浩繁文书,为我们采写这部报告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正因为他们这种认真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文学画廊里,驻港部队的艺术形象会更加完美、更加丰富、更加动人!

当这部书稿即将完成的时候,我们除了满怀欣喜,更多的是真诚的衔恩思报的感激之情。没有前面那么多记者、作家们的艰苦劳动,没有驻港部队政治部为我们提供的金山银海般的宝贵资料,没有那么多追赶美丽、发现美丽、升华美丽的摄影师,就不会有这本书的成功。

在采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驻港部队首长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司令员王继堂中将、政治委员张汝成中将于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除了娓娓述说驻港部队的有趣故事,还为我们的写作出思想,提建议,见解精辟,慧眼独具。政治部饶新建主任、陈家静副主任为我们的顺利采写从行程安排到文章旨趣,全程操作,无微不至。宣传处时尽岭处长、赵卫国、张娟、陈栋梁干事,步兵旅政治部陈海峰干事,深圳基地政治部马军利干事等,与我们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地保障。

深圳基地在承受繁重接待任务的压力下,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写作条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港澳驻军事务办公室和广州军区港澳驻军事务办公室的同志对我们完成这本书的任务,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热情帮助。

驻港部队深圳基地、步兵旅、驻港部队政治部法律处、舰艇大队政治处、航空兵团政治处等单位的同志,对本书的修改和完善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精心斧正,大量的真知灼见慧光满眼,情透纸背,实在感人至深!

还有许多许多的领导和同志们,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此,我们深深地感谢你们!

2007年3月28日初稿于深圳基地

2007年4月22日改于广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3: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