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是引发相互冲突的观点。批评家指责它们是剥削和贫困的根源。极端支持者则赞美它们是自由和繁荣的源泉。麦克米兰超越了意识形态,清楚地阐明了为什么市场既不是魔幻的也不是邪恶的,而是虽不完美但很重要的工具。它们可能会时常经历失败,但是它们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能够提升我们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
作者利用经济学研究中提出的各种或新或旧的观点,来分析那些古怪的、新兴的以及寻常的市场——某些市场有实实在在的地理位置,而其他一些则只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市场是怎样运作的?哪些事情它们能够做?哪些事情它们不能够做?这些是本书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从eBay到股票市场,再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约翰·麦克米兰引领我们进行一次市场之旅,领略以往我们并未留意的风光。从印度的骆驼贸易到每天2000万美元荷兰鲜花市场,再到抗艾滋病药物的全球贸易等等,麦克米伦用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小的和大的,简单的和复杂的,成功的和失败的,使我们将有机会看到,“是什么让市场发挥作用?它们有多么重要?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增进它们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其他领域?”。他进一步把这些市场放到一起,来说明这些市场是如何整合起来形成全球经济的。
“市场”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有人想买东西而又有人想卖东西,那么市场就出现了。字典将“市场”定义为“人们为了进行贸易,即私人的购买和出售,而会聚在一起”,或者说“这种会聚的公共场所”。可是,这样的定义还不够深刻,它没有揭示出“市场交易”有哪些主要特征。
在市场上,决策的自主性是关键的。交换的参与是自愿性质的,买者和卖者都可以拒绝任何一项交易,他们都是分立的个体。市场中的参与者控制着自己的资源,决定这些资源将如何使用,并不受制于其他任何人的命令。他们自由地做决定——买进、卖出、努力工作、投资——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他们各自的偏好。可他们的选择并不是完全没有约束的,而是受制于资源的限度和市场的规则。
如果人们失去了自主权,那么根据这个定义,他们的交易将不是“市场交易”。在存在权力关系的任何情况下,比如一方管辖着另一方,或者双方都受另一个更高的权力机构管辖时,所发生的交易都将是其他形式的交易,绝不是“市场交易”。
对于穷人来说,市场所必需的自由却是十分受限的。对那些买不起面包的人来说,“让他们吃蛋糕”的建议毫无助益。有时候,买卖双方的议价能力十分不对等。拒绝交易的权力确实可以转化为一种议价能力,但是不会太多。可无论如何,接受或者拒绝交换的选择是一种自由,某些选择的范围虽然比较狭窄,但毕竟聊胜于无。
竞争并不是市场定义中包含的特征,但它通常是存在的,并且加强了人们的自主性。竞争约束了任何参与个体的权力,而且在大多数市场中,可以阻止任何人对整体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消费者可以说:“不,我要到别的地方去买。”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就意味着这种选择余地是存在的。
因此,我对“市场交易”的定义是:自愿的交换,任何一方都能拒绝。而且(在市场的规则下)任何一方都自愿地接受交易条款。市场就是实现这种交换的场所。
除了具体的市场以外,还有抽象的市场概念,它是“市场经济”、“自由市场”或者“市场体系”的简称。抽象的市场由众多具体的市场叠加而成。在本书中,作者将用“市场”或者“集市”来代表从事商品买卖的特定的物理空间或电脑网络空间,而用“市场经济”来指抽象的概念(并且会在上下文中解释清楚)。
这种定义会把许多交易排除在市场之外,使得市场绝不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在市场主导性最显著的经济体中,很大一部分交易实际上也没有经过市场,市场的范围是有限的。以下就是三类常见的非市场活动:
第一类是无报酬的家务劳动,比如说照料家人、收拾家务以及为家人做饭。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很难估价,但有人估计,平均来说,美国的全职家庭主妇每年提供的服务按照市场价格来算大约在17000美元左右。
另一类非市场活动则是政府行为,比如说建造公路、提供教育和警察服务。在现代经济中,政府消费(即除了转移支付以外的所有政府活动)可以占到全部国民收入的1/5甚至更多。
公司内部的交易是第三类主要的非市场活动。在美国和其他类似经济体中,公司内部发生的交易要比经过市场发生的交易更多。当通用汽车公司发出一份方向盘订单时,它找到的供应商是一家独立的企业还是通用汽车公司内部的一家子公司,将会有很大的区别。商品从某公司的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所有权并不会发生改变,这和公司之间以及从公司到客户之间的转移是截然不同的。在市场交易中,当事人自主决策,服务于各自的利益。而公司内部的交易恰恰相反,决策不是通过市场而是根据公司规章来制定的,而且至少在理论上说,它并不是为了实现决策者的个体目标,而是为了整个组织的共同利益。
既然在家庭、企业和政府内部有很大一部分交易都是在市场之外进行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把这样的经济体称为“市场经济”呢?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市场经济”,是因为这些非市场交易发生在市场的背景之下,“市场交易”塑造了整个经济的面貌。
没有人能操纵市场——但也可以说,每个人都在操纵市场。这种分权带来了活力,市场把权力授予了每一个人。捷克剧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Vaclav Havel)在原来的共产主义体制下是位勇敢的持不同政见者,在共和国废除计划经济的时候当选总统,他有特别的资格来比较市场及其对立面。他说:“尽管我的心脏位于胸膛的左翼,但我始终明白,真正能有效运转的经济体系只有市场经济。这是唯一自然的经济,唯一合理的经济,唯一能够带来繁荣的经济,因为只有这种经济才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生活的天性是奥妙无穷的、多样化的,因此,它的外延和内涵绝不可能被任何中央机构的规划所囊括和穷及。”P.5-7
《市场演进的故事》中文版的推出,让我本人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是极大的荣耀。这是因为,在经历了持续20多年卓越的经济增长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这样的成就具有非同凡响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它使千百万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村改革,让数以亿计的人摆脱了贫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成果最显著的减贫运动。
中国出现的经济繁荣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它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迫使许多西方学者(至少是一部分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有关市场运行的理论。例如,我在本书的第8章和第15章将要谈到,学者们关于什么是市场经济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的理解,就从中国的实践经验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尽管中国缺乏非常规范的、西方式的财产权利保护制度,它的市场依然可以比较顺利地运行下去,这个现象在提醒我们,要想实现有效的财产权利保护,究竟需要哪些要素?又如,在中国人的经济生活里,“关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此前,学者们对于合同关系的正式的法律保护的认识非常简单,而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好的解释。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选择了一条渐进的、试验式的、实用主义的改革道路,它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让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重新考虑,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从无到有地建设市场经济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作为。
总之,中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体制和市场经济远比人们以前所想像的更富弹性,更具潜力,也更有意思。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的崛起,市场自身也正处在不断的演进之中。
麦克米兰
2005年11月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这是一本讨论市场经济的书。对于本来讨论的“自由市场经济”,人们的见解往往是针锋相对的。批评者斥之为榨取与贫穷之源,颂扬者称之为自由和繁荣之泉。本书作者麦克米兰教授通过一个个市场演进中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为什么一个设计良好的竞争市场可以把资源配置到最佳之处;为什么市场可以为公共部门服务。在我看来,这本书提供了专家们早已探讨和设计的制度性原则,以及背后的理论细节。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让市场制度设计得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大众福利,是有重要意义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对于想了解现代市场经济观的人来说,约翰·麦克米兰的著作无疑是绝好的入门指南。——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该书是个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它通过娓娓道来的案例和鞭辟入里的分析,给我们展示了市场的有用与滥用、优势与不足,作者对现代经济理论的造诣以及对转轨经济实践的熟谙令人赞叹。—— 肯尼思·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