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叔迦说佛(图文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周叔迦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叔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佛法普及大家,他的《法苑谈丛》,写得极其简洁、明了,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不仅为佛教僧众,也为广大普通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佛教文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的主体内容就是以《法苑谈丛》为主进行减增,按照普及佛教和佛学基本知识、有益大众的原则选取了十多万字,再按照从有形到无形顺序对选取的文字进行分类,重新编排章节。为方便读者的阅读,全书插入200多幅图片。可说是“佛教科普”中的经典。

内容推荐

《周叔迦说佛》的所有文字都从《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中选取,我们仅从编辑的角度做了如下的工作:

1.按照普及佛教和佛学基本知识、有益大众的原则选取了十多万字,再按照从有形(物化的寺院、像塑等)到无形(精神的佛法等)顺序对选取的文字进行分类,重新编排章节。

2.根据文字内容重新拟定了章节的标题。

3.根据图书的定位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节选,如《佛学答问》。

4.对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了合并和删减。如本书的《说大藏经》就是将《法苑谈丛》中的《佛教文化艺术》中的“大藏经”一节与《漫谈大藏经》合并删减成的;《说文艺》的“变文与宝卷”一节就是将《法苑谈丛》的《佛教文化艺术》中“变文宝卷”一节与《漫谈变文的起源》删减合并成的;《说佛画》也是由《法苑谈丛》的《佛教文化艺术》中的“佛画”一节与《漫谈佛画》删减合并成的,等等。

5.全书的主体内容是以《法苑谈丛》为主而又力求弥补其不足,将全集中的《佛学答问》节选一部分过来,又增加了周叔迦先生关于佛法、佛教徒方面的论著,这样,就将佛教最重要的佛、法、僧三个方面都涵括了。

6.为方便读者的阅读,全书插入200多幅图片。这些图片,有的与相对应的文字直接相关,有的则是作为背景图片,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佛教的相关背景知识。

目录

前言

佛学答问(节选)

说佛寺

 三门殿

 天王殿

 大雄宝殿

 观音殿(又名大悲坛)

 地藏殿

 伽蓝殿

 祖师殿

 罗汉堂

说像塑

 诸菩萨像

 北京香山碧云寺的雕塑

 几种造像的方法

说罗汉

 十六罗汉

 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

说名胜

 名山

 祖庭

说文物

 文物概说

 版刻

 寺塔

 石窟

 金石

说艺文

 佛曲

 变文与宝卷

说佛画

 佛画传承简说

 佛画的起源

 佛画的目的

 佛画的种类

 绘曼荼罗的轨则

说大藏经

 大藏经总说

 大藏经的流传

 汉文大藏经

 少数民族语文大藏经

说僧众

 四众弟子

 汉族僧服

 论佛教徒的修养

说佛制

 寺院制度

 管理制度

说佛事

 日常行事

 节日活动

 忏法与打七

 重要佛事

说佛法

 苦与苦谛

 白话佛法大纲

后记

试读章节

十六罗汉

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据经典说,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古代译品中如北凉道泰译的《人大乘论》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喉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守护佛法。”但是未一一列举出十六罗汉的名字。此外,西晋竺法护译(一云失译)《弥勒下生经》云:“所谓大迦叶比丘、军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东晋失译《舍利弗问经》也说:“我去世后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般叹、罗喉罗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隋智 《法华经文句》卷二即根据此说云:“佛敕四大罗汉不得灭度,待我法灭尽。由是住持于今,未得人无馀涅槃。”而唐湛然《法华文句记》解释此文却云:“准《宝云经》第七,佛记十六罗汉令持佛法,至后佛出方得人灭。彼经一一皆列住处、人名、众数等。故诸圣者皆于佛前各各誓言:我等以神力故弘护是经,不般涅槃。宾头卢、罗云在十六数,却不云迦叶。”今勘现本《宝云经》有两译,一是梁代曼罗陀仙译,一是梁代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都无此文。只是僧伽婆罗译本卷七末没有一般经典惯例的“信受奉行”的文句,或者现本的经文有所缺失.这就难以考定了。现在所有的十六罗汉的典据是依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难提密多罗,此云庆友,是佛灭后八百年时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人。

《法住记》中说:第一尊者宾度罗跋惰阁,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阁,与自誉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第四尊者苏频陀,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第五尊者诺距罗,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第六尊者跋陀罗,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第七尊者迦理迦,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伐阁罗弗多罗,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孥洲;第九尊者戍博迦,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半托迦,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罗怙罗,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 瞿洲;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因揭陀,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阿氏多,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P41-43

序言

普及佛法的大名家周叔迦先生

白化文

周叔迦先生(1899-1970),原名明夔,以字行。又字志和。笔名有云音、演济等,室名最上云音室。原籍安徽省东至县,长期生活在北京市与天津市。1918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工科肄业。此后,在青岛起始研究佛学,遍读汉文经、律、论,旁及其他文种经书,并受菩萨戒为居士。1930年后,在北京、天津一带地区以弘法为务。据我闻知,在解放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当时的北平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义务劳动,全面查考将出版的《敦煌劫馀录》,考出其中有差误的、未著录出原名称的和“俟考”的共五十多种。对于此项工作,王重民先生在《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后记》中曾给予极高的评价。周先生还曾为北平图书馆早期馆藏的西夏文等佛经残卷的书名声(经名)辨识与著录作了许多工作,这些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业绩。

二是,大体上从1930年起,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民国大学等校教职,讲授“中国佛教史”、“佛教文选”、“因明学”、“唯识学”、“成实论”等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周先生无论是在图书馆工作,还是在大学授课,均以“布施”为宗旨。既不接受专任聘书,也不要讲课费,纯粹义务劳动。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法施”,又对学校作了“财施”,“布施”的两面都有了。当时的北京大学只对专任教师发“教授”“讲师”两种聘书(个别的理科新归国博士发专任“副教授”聘书,极少),周先生既不接受专任邀请,又不要讲课费,格于成例,只可发“兼任讲师聘书”,但是,每年的“教职员名录”和“年鉴”中,周先生的履历、照片照登不误,以示借重。其他各校就没有这种规定,一概聘为教授,但也并非专任,这是周先生提出的特殊要求,一贯如此的,并非学校作梗。深恐后世的人不明此理,反以为周先生不够专任资格,特别是不够北大专任教授资格,故不嫌辞费,说明史实如上。

三是,在寺院中领导弘法工作,重点有二:一为组织并亲自编纂各种佛学书刊;二为培养僧材,并导致后来创办“中国佛教学院”,自任副院长。这也是倒赔家财的大大的“布施”。

抗战胜利后以至解放前这一阶段,周先生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在自己领导的佛教学院内陈列进步书刊,如《论联合政府》《大众哲学》《晋察冀日报》《解放》《文萃》等,开放供群众阅览。一时观者云集。周先生还经常在各种书刊上发表抨击反动政府的言论,爱国反蒋,伸张正义,极受各大学师生注意与欢迎。

解放后,周先生出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组织创立中国佛学院并任副院长兼教务长,积极协助赵朴初先生,做了许多日常事务教务工作。特别是实际主持了《房山石经》的拓印(共拓七份),印制成书的事,则在改革开放后由先生的哲嗣周绍良先生继续完成。党和人民也给予周先生极大的信任与荣誉。周先生曾担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尼泊尔友好协会副会长。1956年被印度摩诃菩提会推举为终身会员。

周先生研究佛学有自己的显著特色。兹举出其中的两点:

一点是,周先生研究佛典,以广泛地精研读透原典为主。几乎对读过的大部分经典都在读透后写有提要。这就使得他的学习基础异常宽厚,并能融会贯通,能以通俗的语言文字向初学转达。

 又一点是,周先生结合在大学和寺院中的教学实践,着意使初入门者既能清楚地理解佛典的内涵,又能了解寺院的实际。他深深地懂得,研究佛教而不深入寺院,就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因此,他把自己长期生活于寺院中的观察与研究所得,尽可能地用浅显的文字写下来,供初学者学习,让群众知道寺院里有什么及其蕴含的真义。

综合以上两点,周先生在近代佛学大师中,堪称独一无二的“佛教科普大家”。他写的文章中,有一大部分是为初学指路的。笔者就是通过周先生这些著作的指引,并在寺院中不断观摩体会,才初步地步入佛教殿堂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大发展,介绍佛寺、佛像等等的图书如雨后春笋,拙作数种也羼杂其中。照我看,大体上都是从周先生大著脱化而成,也不过是周先生的徒子徒孙罢了。

时移世易,周先生的“佛教科普”已成经典。读者众多。此次中华书局又将先生的这方面的相关著作结集出版,可见社会上读者群还有迫切需求。我十分赞成此事,并为此一合集的以崭新面貌面世而欢喜赞叹。责任编辑命我写一引言,以师门所自,不敢辞。爰述读后感如上。

2005年9月19日,星期一,紫霄园

后记

周叔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佛法普及大家,他的《法苑谈丛》,写得极其简洁、明了,出版过好多版本,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不仅为佛教僧众,也为广大普通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佛教文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周叔迦先生在佛学方面的涉猎面非常广,20世fi~90年代中华书局虽然结集出版过《周叔迦佛学论著集》,但是周先生的很多著作仍然没有收录进来。2005年初,恰逢中华书局历史哲学编辑室策划出版《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而且稿子已经收集完毕,达300万字之多。我们想这300多万字之中是否还有很多与《法苑谈丛》的文字风格类似的佛教普及著作呢?拿到全集的稿子后,果然发现了很多很好的佛教普及著作,如在20世纪30年代在《佛学月刊》上连载的《佛学答问》就非常好,还有《白话佛法大纲》等等,真是难得!

于是,就有了这本旨在普及佛教知识的《周叔迦说佛》。

《周叔迦说佛》的所有文字都从《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中选取,我们仅从编辑的角度做了如下的工作:

1.按照普及佛教和佛学基本知识、有益大众的原则选取了十多万字,再按照从有形(物化的寺院、像塑等)到无形(精神的佛法等)顺序对选取的文字进行分类,重新编排章节。

2.根据文字内容重新拟定了章节的标题。

3.根据图书的定位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节选,如《佛学答问》。

4.对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了合并和删减。如本书的《说大藏经》就是将《法苑谈丛》中的《佛教文化艺术》中的“大藏经”一节与《漫谈大藏经》合并删减成的;《说文艺》的“变文与宝卷”一节就是将《法苑谈丛》的《佛教文化艺术》中“变文宝卷”一节与《漫谈变文的起源》删减合并成的;《说佛画》也是由《法苑谈丛》的《佛教文化艺术》中的“佛画”一节与《漫谈佛画》删减合并成的,等等。

5.全书的主体内容是以《法苑谈丛》为主而又力求弥补其不足,将全集中的《佛学答问》节选一部分过来,又增加了周叔迦先生关于佛法、佛教徒方面的论著,这样,就将佛教最重要的佛、法、僧三个方面都涵括了。

6.为方便读者的阅读,全书插入200多幅图片。这些图片,有的与相对应的文字直接相关,有的则是作为背景图片,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佛教的相关背景知识。

虽然我们做了以上的编辑加工工作,即对相关文字进行节选、删除重复和合并同类,但所有文字保持原状,没有对文字内容本身做任何的改动。

承蒙周绍良先生生前慨然应允,使得我们编辑出版这样一本惠及大众的佛教普及著作的设想得以顺利实现,又蒙白化文先生欣然写出前言,也为本书的早日面世给予了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5年10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佛教徒只有公愤而无私怨,有人侵犯了自己个人的利益是不生气动怒的,更不会记恨与报复,看见别人比自己才大或是钱多,或是名高,或是位尊,只有代他欢喜而绝无忌妒之心。对人对社会总是时时存心要成全他,使他能常常进步,绝不存破坏的心理。

——周叔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