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吃上海小菜吗?如果是,那就选择本书吧。只要你拥有它,你不必跑到饭店,只需花一点时间看看、学学,就能在自家吃上美味上海菜肴。它介绍了每道菜的特点、原料、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你,相信,无需多久,你的美梦就能成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海特色菜/中国地方特色菜书系 |
分类 |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
作者 | 梁永祥 |
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喜欢吃上海小菜吗?如果是,那就选择本书吧。只要你拥有它,你不必跑到饭店,只需花一点时间看看、学学,就能在自家吃上美味上海菜肴。它介绍了每道菜的特点、原料、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你,相信,无需多久,你的美梦就能成真。 目录 鲍汁宝塔肉 004 东瀛过桥鱼 005 大厨火焰烧腩肉 006 迷宗香糯东坡肉 007 鲍汁花菇扣鹅掌 008 秘制南非鲍 009 沙酱银鳕鱼 010 金瓜鱼米盅 011 东洋锅仔咖喱虾 012 蟹黄龟茸蛋 013 金童玉女扣 014 布袋藏珍 015 果味培面鱼 016 至尊金汤翅 017 夏威夷木瓜炖雪蛤 018 一桶天下 019 蟹粉豆腐包 020 象形小南瓜 021 蜂巢玉米烙 022 富贵双方 023 佛瓜橄榄鱼 024 古典鸡炖鲍 025 糟熘虾脯 026 百粒香芋球 027 酥盒龙虾粒 028 上汤鱼翅面 029 香煎富贵鱼 030 乾隆手撕鸭 031 绿茸虾泥 032 日式烧汁牛排 033 酒仙子虾蛤 034 砂锅伊面蟹 035 圆笼粉蒸羊排 036 豇豆千层肉 037 烟肉鹅肝卷 038 西洋方味蟹 039 鲍鱼仔炒年糕 040 忌士煽鳜鱼 041 金牌烤鳗 042 酱爆蜗牛 043 锅烧鳗鱼 044 焗印尼草虾 045 品客银鳕鱼 046 美极鸭下巴 047 糟熘鲈鱼片 048 翠衣苹果卷 049 板栗烧河蟹 050 蟹肉鸡汁豆腐 05l 法式扇贝王 052 苔菜鳗鱼卷 053 川香鲈鱼 054 毛蟹烧年糕 055 虾蟹黄金卷 056 杞红明鲈鱼 057 八宝酱年糕 058 网香银鳕鱼 059 麦片虾 060 酥皮罐子虾 061 阿黄鱼肚鲜 062 法式焗口蜗牛 063 苔香焗草虾 064 木瓜炖雪蛤 065 茶香河虾仁 066 西式鹅肝酱 067 韩式刺身牛肉 068 酥皮银鳕鱼 069 古法烙白玉 070 金瓜牛肉粒 071 金沙焗青蟹 072 粽香肋排 073 棕叶蒸糯米虾 074 鸡汁银鳕鱼 075 蟹粉豆腐 076 上海炒蟹糊 077 白玉花菇 078 脆皮乳鸽 079 火焰寸心骨 080 咸肉千张煲 081 水晶虾仁 082 熏干腊肉 083 酒糟丸子烧河虾 084 石烹彩珍珠。085 沙姜金钱肚086 脆妙金三角 087 稻草扎肉 088 熘三白 089 金沙虾球 090 古法焗草虾 091 滋滋肥牛卷 092 玉汁酿虾胶 093 虾茸土司卷 094 素菜牛角包 095 熏肉白花卷 096 熘黄花蟹 097 脆衣黄鱼卷 098 特色鱼面筋 099 鸳鸯蟹粉鱼翅盅 100 太极鸡粥羹 101 下贝银丝蔓 102 葡汁焗草虾 103 泰式八爪鱼 104 杏仁仙人球 105 蛋黄蒸鱼夹 106 川香肉酱蟹 107 网香鱼块 108 蟹粉鱼肚 109 剁椒鱼头 110 京葱牛筋煲 111 滑炒鳜鱼面 112 汲汁煎牛排 113 申城虾爆鳝 114 煎焗猪手 115 脆皮凤尾虾 116 雪花冬瓜方 117 火焰烧肉 118 试读章节 蜂巢玉米烙 形似蜂巢,口感酥脆。色泽鲜艳。 蜂巢玉米烙是宴席中常配小吃,经济实惠。原料: 玉米粒 吉土粉 生粉 鸡蛋 糯米粉调料: 白糖 植物油制作过程: 1.把吉士粉、生粉、鸡蛋、糯米粉调成糊状,加入白糖、玉米粒待用。 2.锅置火上,放入植物油烧至八成热时将调制好的糊均匀地倒入油锅中,炸成蜂巢状。 3.炸成后捞出,沥尽油,装盘。注意事项: 所用玉米粒应是新鲜的嫩玉米,若玉米太老则做不出鲜香的口感,也不鲜嫩。P022 序言 “吃什幺”和“怎么吃”的问题,始终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相生相伴。事实上,从“茹毛饮血”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演化过程,正是人类与自然最为漫长的历史“磨合期”,同时,这也是人类从野蛮向文明转化的标志之一。 “吃什么”的问题解决之后,“怎么吃”就成了问题的精要。孙中山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初叶,就把中国烹调技艺的进步与文明的成熟,联系到了一起,他说“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厚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是表明文明进步之深也。” 中国烹饪之术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然而,长久以来这种精湛技艺所带来的无尽享受,绝非大多数布衣庶民可以分享。直到最近二十多年以来,随着国运的昌盛,大多数中国人,才延续了一条从吃得到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吃得好到吃得精,乃至“吃”出“文化”的饮食路线。这不仅反映出只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人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才会日益强烈,同时,也折射出民众对烹调技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的物候条件摧生出各具地域特色的菜品烹制原料,而各地不同的风土民情、口味喜好和烹饪技法,更成就了多种多样、风味迥异的地方特色菜品。特别是在“饮食文化”已成为“时尚”被广大民众追捧的今天,各地的烹坛名家们,更是把各自的地方特色菜品搅动得风生水起,精品叠出。这些菜品已成为镶嵌在中华饮食文化长链上的粒粒明珠。 我们把这些作品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来,辑录成册,以《中国地方特色菜书系》为丛书之名付梓刊行,奉献给大家,其目的就是记录一种文明,并使之撤播四海,永续传承。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可资研习与借鉴的典范,使中华精湛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得以宏扬光大。是为序。 2004年10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