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古玩业内必读文献,首部系统理论著述。六十年来不断被解读的经典,在书画和器物的源流枝蔓中品味传统文化的氤氲气息。收藏爱好者入门时,它是系统了解传统古玩业的学习宝典;文史知识爱好者休闲时,它是品评中旧传统文化神秘处的独特窗口;文博专业研究者更新梳理时,它是总结一个时期多个社会行业的资料宝库;古玩鉴定专家们著述时,它又是经典论述的引证资源和著述方式的有益参考。本册是其中的文玩分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玩指南--文玩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赵汝珍 |
出版社 | 辽宁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古玩业内必读文献,首部系统理论著述。六十年来不断被解读的经典,在书画和器物的源流枝蔓中品味传统文化的氤氲气息。收藏爱好者入门时,它是系统了解传统古玩业的学习宝典;文史知识爱好者休闲时,它是品评中旧传统文化神秘处的独特窗口;文博专业研究者更新梳理时,它是总结一个时期多个社会行业的资料宝库;古玩鉴定专家们著述时,它又是经典论述的引证资源和著述方式的有益参考。本册是其中的文玩分册。 内容推荐 本书选编了赵汝珍《古玩指南》系列中的“古钱币”“古代兵器”“古代农器”和“古代度量衡器”的内容。本册是其中的钱币分册。 古代的商业、生产及军事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联的内容,相关的器物对人们了解古代更真实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但除了古钱以外,相对于古玩行业的传统类目而言,这方面受到收藏界的关注并不多,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著述也就更难得一见。 本书将为古代礼会生活研究者及对这些小类日收藏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系统的帮助。 本册是其中的文玩分册。 目录 出版说明 《古玩指南》再版自序 《古玩指南续编》自序 《古董辨疑》自序 第一章 砚 第二章 古砚辨 第三章 古墨 第四章 彩墨 第五章 各代名纸 第六章 毛笔 第七章 笔格 第八章 古书 第九章 碑帖 第十章 古帖辨 后记 试读章节 唐宋之时所用之砚,种类最多。除特制之瓦砚外,并多有以秦汉砖瓦为砚者。除瓦砚外,石砚之用亦由此时肇始。夫以石为砚,以前即有行之者。如伍缉纵征记》载:鲁之孔庙有石砚一块,制作古朴,盖孔子所用物也。秦汉之时以石为砚者,亦时见记载。何得谓石砚之创于唐?不知唐代以前之石砚并无砚形,亦非特制,即普通之石片临时捡取以应用者,用毕则弃之。所谓用之则藏,舍之则弃,实系用石磨墨,非石砚也。故今日时见唐代以前之瓦砚,未闻有唐以前之石砚也。盖在唐代之前,端、歙均未发现。所用以作砚者,均系普通之石片,质地既不佳妙,作工亦不精良。既不如瓦砚之适用,又不如瓦砚之美观。唐时端歙二石,始相继发现。社会人士,始知石砚之适用、石砚之可宝。遂均努力于砚石之开发,及石砚之精制。故石砚之真正启用,实从此肇端也。唯以砚石之产生,均块,制作古朴,盖孔子所用物也。秦汉之时以石为砚者,亦时见记载。何得谓石砚之创于唐?不知唐代以前之石砚并无砚形,亦非特制,即普通之石片临时捡取以应用者,用毕则弃之。所谓用之则藏,舍之则弃,实系用石磨墨,非石砚也。故今日时见唐代以前之瓦砚,未闻有唐以前之石砚也。盖在唐代之前,端、歙均未发现。所用以作砚者,均系普通之石片,质地既不佳妙,作工亦不精良。既不如瓦砚之适用,又不如瓦砚之美观。唐时端歙二石,始相继发现。社会人士,始知石砚之适用、石砚之可宝。遂均努力于砚石之开发,及石砚之精制。故石砚之真正启用,实从此肇端也。 P1-2 序言 本编于九月二十三日第一次出版,原印五百部,未兼旬即完全售罄。此种结果绝非本编之成功,乃证明社会人士对于古;玩著述需要之迫切也。盖购阅诸君十分之十对于本编之内吞并不明悉,只凭标名以购买。设作者为骗术家,托此美名以欺世,则此计可谓售矣。唯作者自认非骗者,亦非藉此以图利,因社会如此之欢迎,非唯不以为欣幸,反感觉十二分之愧怍。盖作者初未料及社会人士对于古玩如此之重视,故仓卒成书,冒昧问世。在作者原意以为汇论古玩从无专书,用抛砖引玉之方法诱起考古大家之注意,本编仅为引子,是非美恶固无重大关系。故编述时并未十分努力,着手于去年十月,完竣于今年三月,前后仅半年。且系公余之后抽暇为之,实际所用之时间更为有限,所有内容仅取之既有之参考书及记忆之事例,并未多方考求,以致取材简略,叙述凌乱,甚且舛错失实,诸所不免,殊觉愧对读者诸君之热诚,嗣后必特别研讨,以期集述较善之著录用副同好者之雅意。 唯编述本书有困难之点二:一、凡中国考古诸书皆为过去文字,其词句多估屈聱牙,今人不易诵读,作者又不敢擅为变易以掠古人之美。故本编中凡文字艰涩之处皆引用古书之原文,务希阅者耐心读之,切勿疑及作者之故为高深也。二、本编最重要之特点在揭穿伪作古玩之黑幕,唯作伪之术由来已久,已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之职业,虽受骗者不少,然因此赖以为生者亦有多人。作者站在发扬古玩立场上极应全盘照直披露,以肃清整理国故之障碍,但为人道计,似又不便直接揭穿以剥夺彼辈一线之生机,故关于作伪之举例率多隐约言之,会心人于字里行间亦可求得其买况,切勿疑及作者调查之不实也。又考古一道尽入知为难事,作者不才,斗胆出此,其舛错处、误解处、缺略处、简陋处自知非鲜,读斯编者均系古玩之同好,其维护发扬古玩之责任与作者等,亦即纠正本书之责任与作者等。如每一读者指正一处,合千人即为千处,然后聚千人之所长,再编为千人合著之《古玩指南》,其必真可谓为名实相副之《古玩指南》,是诚古玩界前途之最大期待也。作者不敏,愿与读者诸君共勉之。 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赵汝珍识 后记 《古玩指南》正式出版时,赵汝珍称之为“编述”之作,表明总结并继承了业内人士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优秀的成果,所谓的“不略古人之美”之意。今天,在我们重新整理这部凝聚了前人大量智慧的著述时,也希望最大程度上传承这些成果。全书的整理正是秉承了这种思路,坚持“述而不作”的原则,尽量将原汁原味的《古玩指南》呈现给读者。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古玩指南》、《古玩指南续编》及《古董辨疑》的重新整理工作。这是一个趣味和痛苦交织的过程,赵氏提供的大量系统知识本身就很有意思,他的行文又时时夹杂着个人的表情,完全像一个行业的痴迷者坐在你的对面讲话,所以充满了趣味;男一方面,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言正在向白话过渡,赵氏无疑也受到各种语言方式的影响,加之全书的专业性较强,对其进行合理的标点颊费工夫,而选取合适的图片进行说明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努力揣测原作意图来确定具体的结构编排和选取图片标准,实在可以算得上是反复斟酌取舍的痛苦过程了。不过,当整理完毕的图文版书稿放在案头时,一切都变成了惬意的回味。当然,还有一丝等待读者检验的惶恐。 需要提到的是,在本书的编辑整理过程中,本社的李英健总编和许大庆老师提出了整个系列图书的策划方案并给予了很多具体的支持。此外,我们也参考并使用了部分出版物的图片资料。这些都是本书能够顺利出版的必要条件,在此,应该向所有付出工作的人们表示感谢。 虽然新版的《古玩指南》对最新的鉴定和行业发展提供的原创性成果有限,但我们深信,没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过程,也就永远没有“述而作”的创新。 希望读者能够喜欢这本“亦新亦古”的小书! 编者 2005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