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东北抗日联军军史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枫//胡凤斌//刘强敏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陆续占领了东三省,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东三省的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为全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北抗日联军军史》丛书就是反映这一段历史的具体内容和斗争过程的,本丛书至今已三易其稿,此次修订再版,资料更加翔实,内容更加丰富、具体,整套丛书共分八册,总计二百余万字,既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又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是系列之一。

内容推荐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简称抗联三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一支英勇顽强的抗日武装部队,它的发展经历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等几个时期,涌现出了赵尚志、张寿(李兆麟)、冯仲云、金策等一批著名的抗日将领。该军最后与抗联第六、第九、第十一军一起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

抗联三军,于1933年由13名同志创建游击队起家,到1937年迅猛地发展成一支拥有6 000余人的抗日劲旅,成为北满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核心;游击根据地从发祥地珠河县三股流一小块地方,发展到松花江下游两岸的广阔区域。其活动范围遍及北满(系指哈尔滨以北、松花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从小兴安岭以东的国境线,到小兴安岭以西的黑嫩平原,到处都留下了抗联三军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的足迹。

抗联三军与抗联其他各军互相配合,在山林险峻、冬季奇寒、冰雪连天的恶劣自然环境中,在日伪军残酷“讨伐”封锁,生存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用钢铁般的意志力,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1938年后,历经挫折,顽强苦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配合苏联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打败了日本侵略军,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目录

第一章 珠河游击队的创立和哈东游击区的形成

(1931年9月至1934年12月)

 第一节 珠河地区的形势和人民反日斗争的兴起

一、珠河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

二、珠河地区人民反日斗争的兴起

 第二节 珠河游击队的创立和游击根据地的形成

一、党创立抗日武装的斗争

二、珠河反日游击队的诞生

三、珠河反日游击队的初期活动,联合反日方针的

提出与反日联合军司令部的建立

四、订立对日作战协定,共同打击敌人

 第三节 哈东游击区域的扩大和农村游击根据地的建设

一、哈东支队的成立与初期活动

二、反击敌特破坏和分裂活动的斗争

三、哈东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四、冲破日伪军冬季大“讨伐”

第二章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建立和哈东游击区的扩大

(1935年1月至1936年7月)

 第一节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建立及其抗日游击斗争的开展

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建立

二、反敌人春季“讨伐”斗争的胜利,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的建立

三、东征牡丹江沿岸,司令部返回珠河游击区

 第二节 珠河根据地的破坏,主力部队向松花江下游地区转移

一、日伪军夏季大“讨伐”,珠河根据地遭到破坏

二、主力部队开始转移,开辟下江新的游击区

三、主力部队到达勃利,青山里会议确定第三军活动的方针

四、第二、第三团在珠河老区坚持斗争,牵制敌人,配合主力部队转移

 第三节 建立汤旺河后方根据地,扩大抗日游击区

一、第三军主力部队与汤原游击总队会师,共同建j汤旺河后方根据地

二、司令部率队向西远征,扩大新的游击区

三、第三军先后建立六个师,活跃在北满二十余县

第三章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组成和北满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1936年8月至1937年12月)

 第一节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组成及其发展

一、贯彻《八一宣言》精神,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组成及其发展

二、召开珠汤联席会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提出开辟新游击区的方针

 第二节 抗联第三军第一次西征,开辟新的游击区

一、日伪加紧对三江地区抗日运动的镇压

二、冲破敌人“围歼”计划,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进军

三、冰趟子战斗,歼灭大量日伪军

四、龙门战斗后突破敌人围追堵截,胜利返回汤原根据地

五、抗联第三军各留守部队分头出击,配合主力部队远征

 第三节 “卢沟桥事变”后抗联第三军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斗争

一、“卢沟桥事变”爆发,东北地区掀起新的抗日斗争浪潮

二、抗联第三军英勇出击,配合全国抗战

三、整饬军纪,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章 实行战略转移,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1月至1942年8月)

 第一节 松花江下游地区局势的变化

一、赵尚志过界赴苏,肇兴镇战斗失利

二、下江地区形势急剧变化,抗日游击战争进入困难时期

 第二节 北满省委第八次常委会议,抗联第三军第二次西征

一、抗联第三军大量减员,缩编部队准备西征

二、北满抗联各军分批西征,完成战略转移

三、第三军留守部队的“反讨伐”斗争

四、赵尚志率队返回东北,攻打乌拉嘎金矿取得胜利

 第三节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组成和黑嫩地区游击战争的发展

一、北满临时省委第九次常委会,提出了依托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

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组成

三、抗联第三军军部会议,总结建军以来的重要经验和教训 

四、黑嫩平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开展

五、中共吉东、北满省委代表联席会议,提出抗联部队收缩的方针

六、第三路军所属部队缩编,黑嫩平原游击战争的发展   

 第四节 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一、第三路军面临严重的困难局势

二、保存实力,准备反攻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大事记

(1931年9月至1942年lO月)

后 记

试读章节

二、珠河地区人民反日斗争的兴起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残酷统治下,哈东一带工农群众乃至部分地主富农饱尝着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争取生存空间、权利和自由,富有反抗精神的珠河地区广大民众,不甘忍受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蹂躏,纷纷自发地组织起反日武装。一时间民团、山林队、义勇军、大刀会、红枪会等群众性的反日武装遍地兴起。其中,红枪会的发展最为广泛。据1933年5月23日《满委××巡视珠河报告》中说:“红枪会在苇河、珠河、五常等县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又据1933年9月2日,中共满洲省委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红枪会的群众十之八九都是工农劳苦群众。中东路东线工人几乎完全加入了反日的红枪会,这充分表现出反日运动中无产阶级是站在领导的最前线的。这些红枪会平时是一支在业的工农军,一旦与日军打仗时,他们又都成了战斗员。尤其是中东路的工人,他们一方面做工,一方面用轮流分班的方式去参加作战。沿中东路差不多有两三万人的数目。”“红枪会在一面坡附近苇沙河这些地方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打了许多仗。结果是日本军队损失了两旅人,枪械子弹、铁甲车等都失掉了。红枪会得了五千六百支以上的步枪、十二挺机关枪、两乘铁甲车。红枪会群众作战的英勇确实令日本帝国主义无法应付,不久前在东线阿城打败了日本军队,把日本的军队赶到铁甲车上面,用斧子、铁锤捶击铁甲车。”当时日本侵略者惊呼:“红枪会为中国的铁孩子”,成了“共产匪和反满抗日匪的后备力量”①。珠河伪县署屡次遭到红枪会与反日义勇军的袭击。1932年2月,县城曾一度被义勇军杨耀钧率领的队伍攻克和占领。日伪统治者不得不将其县署办事机关由珠河街暂时迁到一面坡。

珠河人民自发的反日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但是,从主观上说,这些斗争还存在着许多弱点,如成分复杂、要求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指导思想等。有的还没有完全脱离地主、富农和旧军官的影响,甚至有的领导权还掌握在这些上层人物的手中。所以,他们的活动未能真正走到健康的反日轨道上来。在客观上,还有强大的敌人残酷镇压与屠杀,所以,这些群众的反日组织存在的时间不长就溃散了。但是,英勇顽强的珠河地区人民反日斗争的怒火是扑不灭的,一场新的、更大规模的武装抗日斗争,在珠河地区人民中间孕育着。同时,东北的抗日斗争也亟待着强有力的统一领导的出现。P4-5

序言

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东北抗日联军军史》丛书,就是反映这一段历史的具体内容和斗争过程的。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下,一些抗日志士,相继组建了以爱国的东北军官兵为主体,有工人、农民、学生以及各地方民团、保安队、警察、红枪会、大刀会、反日山林队等参加的抗日部队。他们有的称义勇军,有的称救国军,有的称自卫军,等等,统称为东北义勇军(人数最多时达到30多万)。他们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掀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日斗争高潮,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但义勇军的斗争,由于种种原因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其大部被迫退入苏联境内或中国关内,余部仍在东北各地坚持抗日斗争,后来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以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先后组织的十几支反日游击队(也称工农义勇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北义勇军的斗争遭受挫折后,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继续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并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联合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组成了人民革命军(或反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到1936年,响应“八一宣言”的号召,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共十一个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第二军军长王德泰,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后为许亨植),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后为李延平),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后为柴世荣),第六军军长夏云杰,第七军军长陈荣久(后为李学福、崔石泉、景乐亭),第八军军长谢文东(后叛变),第九军军长李华堂(后叛变),第十军军长汪亚臣,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撤销,相继成立了南满、吉东、北满三个省委,为了统一领导,抗联各军也相应地成立了三个路军。第一路军包括第一军、第二军,总指挥杨靖宇、副总指挥王德泰、副总指挥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第二路军包括第四军、第五军、第七军、第八军、第十军和王荫武的救世军、姚振山的义勇军,总指挥周保中、副总指挥赵尚志、参谋长崔石泉;第三路军包括第三军、第六军、第九军、第十一军,总指挥张寿X、政委冯仲云(后为金策)、参谋长许亨植。1937年抗日高潮时期,队伍发展到3万余人,游击区扩大到70余县。

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进行了极为英勇顽强的斗争,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警,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积极配合了全国抗战。但是,东北抗联面对的是比自己强大几十倍、上百倍的日本关东军和满洲国伪军警及日伪在东北日益强化的法西斯式殖民统治。在敌人残酷的连续不断的大规模围剿下,1938年至1939年东北抗联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东北抗日联军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整训部队,为最后胜利作准备,从1940年后陆续进入苏联境内。1942年成立抗联教导旅,旅长周保中、政治副旅长张寿X、参谋长崔石泉。教导旅在进行整训的同时,派出几十支小部队回东北开展抗日活动,直至1945年9月全国抗日战争胜利。

对于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党和人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正如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中指出的:“前东北地下党组织之党员与抗联干部同志们,在党中央领导与抗日救国的总的政策之下,曾在极艰难复杂环境中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进行了长期的残酷的英勇斗争,曾得到东北人民的爱戴。‘八一五’东北光复初期,又协同苏联红军及八路军、新四军作战,最后击败日寇,解放了东北。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的一部分。”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史,记录着中朝两国共产主义者和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这支抗日军队实质上是中朝两国人民的联合部队。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领导的抗日部队就是这支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崔庸健(崔石泉)、金策、许亨植、李红光、李学福等朝鲜同志,还在抗日联军其他部队中担任重要领导工作。中朝两国同志亲密地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这是朝鲜共产主义者、朝鲜人民给予中国人民的宝贵的国际主义援助。

这套丛书至今已三易其稿。东北三省地方党史研究部门早在1959年就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核实和研究工作,并于1963年编写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至第七军历史资料(草稿)。因“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使这项工作中断了10余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东北三省的研究部门又开始了东北抗日联军军史的研究工作。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反复查证核实,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由时任《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总编室主任王景同志主持,副主任王承礼、温永录、金宇钟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审刘文新等同志负责组织,编辑出版了一套八册(第八至第十一军为一册)100余万字的丛书。

这次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文化生活编辑室主任刘海滨同志倡议,并组织原作者(经原作者同意更换了部分作者)重新修订再版了该丛书。这次修订再版,资料更加翔实,内容更加丰富、具体,字数增加了一倍左右。整套丛书最后由原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金宇钟(研究员)审阅定稿。

这套丛书是东北三省党史研究部门多年研究的成果,它既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又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在这套丛书的整个编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了东北三省党史研究室、档案馆和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单位和抗联老同志的大力支持,特此一并致谢!

后记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修订版)一书,是在1986年8月出版的刘枫著《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基础上,经刘枫同志同意由刘强敏、胡凤斌修改、补充编写而成的。第一、第二章由刘强敏执笔,第三、第四章由胡凤斌执笔。

本书是以党内有关历史文献和东北地下党及东北抗日联军老同志的访问录、回忆录为基础,参考了大量敌伪报刊和档案资料以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关资料编写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原书作者、原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枫,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云桥等的指导和帮助,成稿后得到专家金宇钟的审阅和修改,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此书无论是对抗联第三军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的探索,还是对某些历史问题的阐述,都努力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但是,由于史料的局限和笔者水平有限,不当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2005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