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桥桃园/经典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废名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废名的小说非同一般。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初用本名“冯文炳”发表《竹林的故事》等的那个时期(自1926年后始用笔名“废名”),相对来说,他是以家乡淳朴的人物为蓝本所写。仁慈勤劳而被流言击伤的洗衣妇(《浣衣母》)、唱木头戏为生而爱门前柳树的老爹(《河上柳》)、种菜打鱼之家出来的文静美丽少女三姑娘(《竹林的故事》)、相依为命的种桃父女(《桃园》)、采菱角的聋子长工(《菱荡》)等等,构成了他最初的“乡土世界”。废名的意义,当时表现为对写实的“乡土小说”的冲击,也是对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的补充。化外的田园风光,加上凄美的情调,影响深远。

内容推荐

  本书只选小说,其实废名的诗歌、散文与小说都是一体。尤其是《桥》,经常被选入各种散文集子。短篇选自各集。北方谚语云,“后后有席”,“好饭不怕晚”,等待不是没有补偿的。相信包含了废名全部已发表稿和未刊稿的全集,一定会提供后人真实了解到一个完整的废名,了解他一生将现代文学“中国化”的持续的、不管不顾的努力。

目录

导言/吴福辉

第一卷 上篇

第一回

金银花

史家庄

落日

万寿宫

闹学

芭茅

狮子的影子

“送牛”

“松树脚下”

习字

“送路灯”

瞳人

第一卷 下篇

“第一的哭处”

“且听下回分解”

日记

棕榈

沙滩

杨柳

黄昏

灯笼

清明

路上

茶铺

花红山

天井

今天下雨

八丈亭

枫树

梨花白

故事

桃林

第二卷

水上

钥匙

荷叶

无题

行路

萤火

牵牛花

莫须有先生下乡

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浣衣母

竹林的故事

河上柳

桃园

菱荡

毛儿的爸爸

四火

文公庙

试读章节

一天,先生被一个老头子邀出去了,——这个老头子他们真是欢迎,一进门各人都关在心里笑。先生刚刚跨出门槛,他们的面孔不知不觉的碰在一块,然而还不敢笑出声,老四探起头来向窗外一望,等到他戏台上的花脸一般的连跳连嚷,小喽哕才喜得发痒,你搓我,我搓你。读国文的数“菩萨”,读四书的寻“之”字,罚款则同为打巴掌。小林老四呢,正如先生替戏台上写的对子:“为豪杰英雄吐气”。

小林的英雄是楚霸王。先生正讲到《纲鉴》上楚汉之争。

他非常惋惜而且气愤,所以今天先生的不在家,他并不怎样的感到不同。

“小林,我们一路到万寿宫去捉羊好吗?”老四忽然说。

小林没听见似的,说自己的话:

“学剑不成!”

“总是记得那句话。”

“我说他倘若把剑学好了,天下早归了他。”

老四瞪着眼睛对小林看,他不懂得小林这话是怎么讲,却又不敢开口,因为先生总是夸奖小林做文章会翻案。

“他同汉高祖挑战,射汉高祖没有射死,射到他的脚上。倘若他有小李广花荣那样高的本事,汉高祖不就死了吗。”

老四倒得意起来了,他好容易比小林强这一回——

“学剑?这个剑不是那个箭,这是宝剑,——你不信你问先生。”

小林想,不错的,宝剑,但他的心反而轻松了许多。这时他瞥见王毛儿坐在那里打瞌睡,连忙对老四摇手,叫老四不要作声。

P18

序言

把废名(冯文炳)选进这套带点普及意味的现代作家精品集,实在是一种冒险。废名,自然够得上一个“精”字,但他又是出了名的难读的作家。周作人当年作为师辈最早对他表示赏识:北京大学英文系一毕业,便推荐他留校在中文系任教;所出的书,有一本算一本,《竹林的故事》、《桃园》、《枣》、《桥》、《莫须有先生传》,一律都是周作人写的序跋。周作人在序跋中承认:“废名君的文章近一二年来很被人称为晦涩。据友人在河北某女校询问学生的结果,废名君的文章是第一名的难懂”。但周认为,“晦涩”的原因实有两种,一是“思想之深奥或混乱”,一是“由于文体之简洁或奇僻生辣”,废名正属于后者。而对于后者,周认为是代表了一种文体发展的“趋势”的。(见《(枣>和<桥)的序》)究竟“趋势论”的说法有多少道理,因不在本文论题之内姑且略去不讲。既然是文体造成的难读,那自然是可以作为多元之一元存在的。如果说废名的文体太“先锋”了,那么,20世纪的“先锋文学”到了21世纪的今天,有没有逐步被大家接受的可能呢?只要这个文体的试验是有支持力的,是有“五四”与“传统”作为双重渊源的。说到底,毕竟人们的阅读习惯既需要迁就、迎合,也需要培育、提升呵。

实际上,自废名一出现,历来的评论家就曾给予好评。赞美词语之多,之超前,比说他难懂更有过之无不及。如刘西渭(李健吾)便说:“我每次想到废名先生,一个那样和广大读众无缘的小说作家,我问自己,是否真就和海岛一样孤绝。”“有的是比他通俗的,伟大的,生动的,新颖而且时髦的,然而很少一位像他更是他自己的。凡他写出来的,多是他自己的。他真正在创造”。(《(画梦录>——何其芳先生作》)鹤西曾说过:“一本小说而这样写,在我看来是一种创格。”(《读<桥>与(莫须有先生传>》)而朱光潜竟赞废名的《桥》道:“它表面似有旧文章的气息,而中国以前实未曾有过这种文章。”“它的体裁和风格都不愧为废名先生的特创。”(《桥》)从“创造”、“创格”和“特创”这些用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同时代人如何将他看成一个奇特的存在。说起奇特,废名其人面相便奇,看照片正是“额如螳螂,相貌奇古”(周作人语)。行事独来独往,信禅、打坐、发功,在北大与同乡熊十力论佛谁也说服不了谁竟至于扭打,一时传为笑谈。废名本质上是个诗人,但也写散文小说。假若在过去斗争的年代,一部分人可能无心来细细阅读废名的文章的话,到了现在和平的时代,我们应该有耐心来看看他究竟为中国文学创造些什么了吧。

因为本书体例上的限制,只选了废名的小说。他的小说非同一般。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初用本名“冯文炳”发表《竹林的故事》等的那个时期(自1926年后始用笔名“废名”),相对来说,他的以家乡淳朴的人物为蓝本所写的短篇小说,一般还不难理解。废名出生在湖北黄梅县城关小南门内一个三代同堂的殷实人家。城外离家如此之近,从小这些山青水秀和秀水青山养育的人物就注入了他的胸中,成为他全部文学的出发地和归宿。仁慈勤劳而被流言击伤的洗衣妇(《浣衣母》)、唱木头戏为生而爱门前柳树的老爹(《河上柳》)、种菜打鱼之家出来的文静美丽少女三姑娘(《竹林的故事》)、相依为命的种桃父女(《桃园》)、采菱角的聋子长工(《菱荡》)等等,构成了他最初的“乡土世界”。这时候他小说的人物性格尤其是命运,是清晰的,只是以后发展到极致的冲淡的、宁静的抒情风格,已经显露无遗。废名的意义,当时表现为对写实的“乡土小说”的冲击,也是对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的补充。化外的田园风光,加上凄美的情调,影响深远。以至于后来的沈从文、汪曾祺说起受到废名的影响来,举出的例子都不是《桥》,不是《莫须有先生传》,反是这一批二十年代的作品。

《桥》和《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都是三四十年代他没有写完的长篇诗化小说。称诗化小说,可以有别于早期的抒情体。这是他的代表作,难读晦涩的正是它们。就是他自称的用写唐人绝句的办法来写的小说:没有了故事,甚至没有了刻痕清晰的人物性格,有的只是充满诗境、画意、禅趣的一个个场景,是由场景的颗颗珍珠串联起的流光溢彩的小说项链。《桥》写了十年,才完成第一卷的上下篇和第二卷的个别章节,好在是片断性的结构,随时都可以起笔,也随时可以终止。一般认为,第一卷的上篇写故乡山水、小林与琴子两小无猜的情趣最是神来之笔。到十年后长大,下篇小林从外面读书后转回,琴子之外插入表妹细竹,一直到第二卷,都是三人游玩,故事越来越淡,场景的象征、隐喻意义越来越神秘难解。我们能感受到的是:私塾读书的枯燥和玩耍的欢乐,童男女习字、玩灯影、看鬼火的情趣,少女棕榈树下梳头的诗意,唱命画、送牛定亲、送路灯等民俗,落日、浣衣、观夜花等景象,真是诗一样的田园牧歌画面。这里的禅意可能不是每一个读者所能领悟,但单纯的宁静的生命跃动,文字的喻象之美,意念的跳跃和留空白的笔意运用,是细心读的人总能够领略一二的。“莫须有先生”的系列,“下乡”是在废名数次卜居北京西山乡间经历的基础上杜撰的自传体小说。这是中国的堂·吉诃德在乡村的遭遇,貌似流水账一般的记述,却是“笔下放肆”(卞之琳语),加入了荒诞与讽刺。“坐飞机”是抗战回乡避乱的经验,也是自传性质。他抗战复员回北京真的坐了飞机。这里增加了一些实在的内容。不过如按周作人读“莫须有先生”的心得来讲,事情又复杂了。先是读完了要写序,居然几天写不出,“摊开纸笔,亦殊茫然”;后来写是写了,写的是此作“可以旧式批语评之曰,情生文,文生情”;再隔若干天重读一遍,突然大彻大悟此书为“语录”,为“言行录”,“语录中的语可得而批评之,语录中的心境——‘禅’岂可批评哉”(均周作人语)。这又归入难解一路。如是多义,则不妨说任谁都可根据自己的生命经验与知识体系加以阐释。一个废名,可以有一百种阐释了。

本书只选小说,其实废名的诗歌、散文与小说都是一体。尤其是《桥》,经常被选入各种散文集子。短篇选自各集。《桥》的版本我参用了吴晓东细读此长篇所出版的专著《镜花水月的世界》,那里第一次刊登了第二卷已经发表的各节。《莫须有先生下乡》选自《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则选自《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听说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教师正在编废名的全集,编得很细,也就编得慢。北方谚语云,“后后有席”,“好饭不怕晚”,等待不是没有补偿的。相信包含了废名全部已发表稿和未刊稿的全集,一定会提供后人真实了解到一个完整的废名,了解他一生将现代文学“中国化”的持续的、不管不顾的努力。

吴福辉

2006年5月1日“劳动”至零时2分于京城小石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