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民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本书着重表现了高崇老在西安事变和抗战时期这段坎坷、光辉历程中的革命精神和高风亮节,史料翔实,性格逼真,读来感人至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北魂(纪念高崇民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 |
分类 | |
作者 | 杨哲民//鲁煤 |
出版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崇民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本书着重表现了高崇老在西安事变和抗战时期这段坎坷、光辉历程中的革命精神和高风亮节,史料翔实,性格逼真,读来感人至深。 目录 前言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八集 第九集 第十集 第十一集 第十二集 第十三集 第十四集 第十五集 第十六集 第十七集 第十八集 第十九集 第二十集 第二十一集 第二十二集 第二十三集 第二十四集 第二十五集 第二十六集 第二十七集 第二十八集 后记 试读章节 [北平,欧美同学会的一个偏僻院落里,阎宝航在那里包了一个房间。房间的墙上挂着“‘九·一八’两周年国耻纪念日”的横幅,下边并排挂着岳飞和关公的画像。屋中摆着两张大圆桌,有二十多人围桌而坐,桌子上只有茶壶和茶杯,气氛庄严肃穆。高崇民正站着讲话。 高崇民:同乡们!朋友们!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的两周年,我们选在这个国耻纪念日,也是我们东北人的亡省亡家纪念日,来举行“复东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激励我们自己,永远不要忘了国恨家仇!现在,首先让我们对在日寇铁蹄下受苦受难的,东北三千万骨肉同胞,表示深切的思念,和一定要去解救他们的决心。请大家起立,向东北方向三鞠躬。鞠躬!鞠躬!再鞠躬!请坐下。 高崇民:今天,我们还请来两位尊神:岳飞和关公,和我们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岳飞是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他为我们树立了“精忠报国”的光辉榜样。关公为了光复汉室,跟刘备、张飞结义桃园,誓同生死。我们为了复土还乡,也要团结一心,誓同生死。同时,为了实现我们的目的,我们必须卧薪尝胆,准备长期苦斗。现在就让我们在岳飞和关公面前,喝苦胆水宣誓。 [阎宝航举起猪苦胆让大家瞧了瞧。卢广绩端上两大海碗白开水,阎宝航用刀划破苦胆,往两碗白开水中各滴进若干。然后他二人各端一碗,给每个人面前的茶杯里倒上若干。 高崇民:请大家起立,面向岳飞、关公宣誓!(右手举拳) [众相随举拳。 高崇民:团结一心,誓死救国! 众人:团结一心,誓死救国! 高崇民:不达目的,永不罢休! 众人:不达目的,永不罢休! 高崇民:举杯! [大家一起举杯,一饮而尽。 P58-59 序言 电视剧《东北魂》所表现的主人公高崇民(1891-1971年),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生前曾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1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冤死于秦城监狱。 电视剧《东北魂》是以高崇老1934年写的一篇文章《东北魂》而命名的。在这篇文章中,他历数了日俄帝国主义对东北四省的侵略,谈到了东北之收复,“东北有魂,东北不亡”,东北收复之日即中华民族复兴之时,东北魂“行将感动全国,为全国人民收复东北之前驱,全国动员以之感动世界,世界必予吾国人以奋斗之机会。”意思是说,东北人失去东北,不管谁不要东北,东北人民也要坚决收复东北;东北人应成为收复东北之先驱,但仅是东北人不行,必须全国总动员以感动世界。他特别表示了决心:“凡东北人,无论何时何地,应先负收复东北之决心与责任。”这篇文章在当时的东北中学校刊上连载,在青年中反响颇大。 高崇老在抗击日本侵略的十多年的奋斗中,正如他在《东北魂》中所说的那样,以抗日救亡、收复故园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坚持抗战,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日本入侵、大敌当前的危机时刻,国民党蒋介石仍然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去南京请愿,当面质问蒋介石,为什么不出兵收复东北!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出版《活路》小册子,广泛宣传联共抗日,多次遭到蒋介石的通缉。他在北平、西安、重庆领导“东北救亡总会”工作,向延安和敌后输送了大批青年。他在张学良身边,辅佐张学良逼蒋抗日,发动西安事变,从而促成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掀起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他被国民党软禁在重庆五年,为了抗日救亡,历尽千辛万难,坚持出版《反攻》刊物,和蒋介石作坚持不懈的斗争。 我认识高崇老是在抗战时期的成都,那时我因宣传抗日而被学校开除,生活没有着落,我想到延安去,参加真正抗日的队伍。是高崇老从成都带我到西安,又送我到延安的。他是我崇敬的领导,后来我和他的长子高存信同志结婚,他成为我的公公。在他逝世后,我为他编撰了《高崇民诗文选集》《高崇民传》《忆高崇民》《高崇民画册》四本书。我对他的了解极深,极深。记得他在重庆被软禁时写过的一首诗:“满目青山在,风烟渡碧流,阴寒酷于冷,人立大江头。”他在自注中说:“第一句是胜利在望;第二句是艰苦奋斗;第三句是环境恶劣;第四句是意志坚决。”这充分体现了他那种立场坚定、坚毅不拔、铮铮铁骨、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 在十年浩劫的1968年10月1日,未接到登天安门城楼观礼的请柬,他预感到厄运即将来临,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告诉了我们情况的严重性。我宽慰他说:“风物长宜放眼量。”他笑了,笑中满含着自信,说道:“你们要记住三条:第一,我一生中最敬仰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们的崇敬我是绝不动摇的。我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第二,你们的爸爸不是叛徒,也不是特务,这一点你们可以放心;第三,我这个人什么时候死、在哪儿死都行,但我决不自杀。”他随手拿起他七十五岁寿辰(1966年11月14日)写的一首诗给我们看: “三十年来沐党恩,追随革命作新人。光明伟大千秋业,期与儿孙步后尘。” 他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把对党的一片赤诚和对儿女的期望凝聚在诗中,留给了我们。 果不出他所料,在那年的10月8日,他被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为特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宁肯自己受皮肉之苦,也决不屈从专案人员的诱供、逼供。他始终坚持不作伪证、假证、不陷害好人的原则,对所谓的“东北叛党集团”问题,无论受到怎样刑讯、威吓和逼供,他始终矢口否认,不畏强暴,坚持真理,为中央澄清这一案件和挽救一大批东北老干部的政治生命立了头功。他对林彪、康生一伙凭空捏造罪状、诬陷他的老战友、老朋友十分痛恨,在他写的一份材料中连写了四个“伤”字,抒发了发自心底的对祖国前途的忧伤。他认为林彪一伙不会长久当道,他们不会有好下场。他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坚持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于1979年4月2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为高崇民举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并公开了高崇民秘密的中国共产党员身份。 在电视剧本《东北魂》即将出版的时候,回忆起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心中感慨万分。 电视剧《东北魂》剧本凝聚了作家鲁煤和杨哲民同志八年心血。鲁煤是高崇老在重庆年代的老部下,对高崇老感情很深。他和杨哲民精心研究了高崇老丰富的生平事迹,在电视剧中着重表现高崇老在西安事变和抗战时期这段坎坷、光辉历程中的革命精神和高风亮节,史料翔实,性格逼真,读来感人至深。 我之所以邀请二位作家撰写此剧并策划出版此书,就是寄托我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和哀思,就是要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把他追求真理、献身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传承给后人,使子孙后代知道我们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时刻警剔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抵御一切霸权主义,努力构建我们强大、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 2005年3月 后记 1944年至1946年,我和鲁煤都是在战时陪都重庆上学的流亡学生,都是刚刚二十岁左右的青年。那时高崇民同志已经年过半百,是投身革命斗争几十年的老同志。那时鲁煤参加了他领导的秘密革命团体,从事民主活动。但我们对他丰富的生活斗争经历,所知甚少。至于围绕在他周围的,构成他人生舞台的那些共产党方面的、民主人士方面的、国民党反动派方面的,诸多上层军、政要人,距离我们就更加遥远了。因此,五十年后,当白竟凡同志邀请我们,为高崇民同志写一部传记体的电视剧时,最初我们觉得这实在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但我们终于接受了这一邀请。原因是: (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们决心投奔解放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大业。这一决心的形成,其中就有来自高崇民同志的谆谆教导;最后是经阎宝航同志为我们牵线搭桥才得以实现的。我们对这些前辈革命者和引路人,始终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我们对抗日战争年代,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绝大多数炎黄子孙老老少少,都是那样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奋斗,是永远不能忘怀,也永远不敢忘怀的。而高崇民同志在那个时代中的斗争精神和经历,就像一滴水之于大海,处处闪耀着大海的光芒。因此,我们觉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它再现出来,以告慰于逝者的在天之灵并激励现在和将来。 (三)我们虽然不熟悉高崇民同志本人的生活斗争历史,但我们也经历了他曾经历过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疾风暴雨。从我们的角度,也曾深切而具体地感受着那个大时代的体温和脉搏,以及它的形形色色。这就使我们与高崇民同志的生命及经历能够相通。 于是我们就大胆地拿起笔来。 《东北魂》一剧的创作,始于1995年,完成于2004年。虽然用了八年的时间,作品依然未能达到我们自己的理想。由于这八年,正是我们从七十多岁向八十多岁走来的日子;由于我们经济上的拮据,缺少为完成这一题材应该进行的实地调查和采访;由于在这八年里,个人生活又遭遇诸多坎坷,致使身心日益疲惫。有幸的是,剧本完稿时正迎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让它作为我们向这一伟大节日的献礼吧。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两位党史专家席宣和张培森同志。他们在有关党史方面,给了我们无比热情的帮助,对本剧提供了宝贵意见和重要党史资料。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剧本的策划者白竟凡同志。她给我们送来关于高崇民同志的大量历史资料,并自始至终关心和支持着我们的工作。 杨哲民 2005年2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