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开掘生命之泉/戎装院士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志军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形式,介绍了著名细胞生物家——吴祖泽院士的工作和生活,对作者和主人公都是一个考验。

内容推荐

在伟大祖国欢庆56岁华诞之即,在吴祖泽院士迎来70岁生日之时,作者终于完成了《开掘生命之泉》的写作,三年以来复杂、焦虑的心情,随着这本传记最后一个字的完成,终于变得清澈、宁静了。

1994年,作者刚调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吴祖泽院士被任命为该院院长。1995年,作者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与了对他的典型宣传。1999年,总后勤部组织人员撰写反映总后院士群体形象的集子——《二十四颗星的故事》,作者有幸受领了吴祖泽院士撰写一万字通讯的任务,也就是在这次采访中,奠定了作者要给吴院士定传记的决心。这个心愿直到2002年5月才得以实现。

吴志军是一位学新闻出身的作者,却自来有一种对文学的钟情和追求。所以在写新闻报道的同时,竟在短短几年内出版了三本长篇纪实文学。文学关键是对人的观察和研究,这部传记《开掘生命之泉》正是这样。主人公吴祖泽院士是一位著名科学家,作为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排头兵,40个春秋忘我工作、不懈探索,取得令世界医学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以传记文学的形式来一表现一个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对作者和主人公都是一个考验。可喜的是作者吴志军和传主吴祖泽都经受住了考验,一支朴实无华的笔对一颗宽容、平静的心,于是,读者看到了一部真实的人物传记。真实是最重要的,也唯有真实才会存永。

目录

开篇 奏响生命的乐章 

第一章 少年立志

第二章 青岛求学

第三章 携笔从戎

第四章 神圣使命

第五章 与血液结缘

第六章 科技创新 造福人类

第七章 全军最高医学研究机构的掌舵人

第八章 乐为人梯育后人

第九章 科学研究与产业化

第十章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后记

试读章节

吴祖泽的父亲在家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祖父去世后,家境清寒,15岁的父亲告别亲人,只身到上海外滩一个叫五洲大药房的地方当学徒,以期养家糊口。

幸运的是,吴祖泽的父亲遇上了一个好的老板,他的名字叫项松茂。

项先生是上海五洲大药房总公司总经理,浙江鄞县人。他早年深感华商经营西药实际是代外国人推销贩卖药品,受其经济侵略,作为中国药商应以西药进化、人民健康为己责,于是,自制国货新药,以挽回权利。因此创办了五洲皂药厂,开创了为国人自营具有近代化规模的制皂和制药两大企业。

五洲固本皂药厂的产品代替了包括日本药品在内的一部分进口西药,并远销海外。

“九一八”事变前,项先生即加入上海市各界反日会,开展抵制日货运动。1931年“九一八”后,他组织五洲固本皂药厂的职工成立抗日义勇军一营并自任营长,聘教官每天进行1小时军训,由此即遭到日本特务监视。次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包围北四川路五洲药房支店,并绑架11名店员。项松茂以大无畏精神,挺身去日本戒严区交换职员,也被日军绑架。他威武不屈,于1932年1月31日,与11名职工同时遭日军杀害。项先生殉难后,其妻子继任五洲大药房总公司总经理。

项松茂先生不但是个爱国实业家,而且为人开明,非常关心年轻学徒的成长进步。

虽然当时吴祖泽的父亲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项先生却鼓励父亲学写字、学英语,在这样的环境下,吴茂瑾长进很快,他不仅练了一手好毛笔字而且英文字也写得很好。

回忆到这里,吴祖泽院士风趣地说:

“我女儿的字比我写得好,就因为她从小跟着爷爷生活,得到了真传。”

吴祖泽的父亲做了几年学徒后,20岁时回到家乡小港娶妻生子。

吴祖泽在家排行老三,前面有两个姐姐,后相继得了肺病病故。

抗日战争前,吴祖泽的父亲一直是一个人在上海五洲大药房和华成药房工作。

1937年,日军侵入浙江一带,为了安全,父亲决定全家迁往上海。那时吴祖泽的父亲已经从学徒工升到职员,在经济上也有了把全家搬到上海的可能。

两岁的吴祖泽,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来到了大上海。

懂事以后,他不仅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而且在这里立下了一生的志愿……因此,吴祖泽对于上海这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有不可割舍的情愫。

P13-14

后记

在伟大祖国欢庆56岁华诞之即,在吴祖泽院士迎来70岁生日之时,我终于完成了《开掘生命之泉》的写作,三年以来复杂、焦虑的心情,随着这本传记最后一个字的完成,终于变得清澈、宁静了。

1994年,我刚调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吴祖泽院士被任命为该院院长。1995年,我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与了对他的典型宣传。1999年,总后勤部组织人员撰写反映总后院士群体形象的集子——《二十四颗星的故事》,我有幸受领了为吴祖泽院士撰写一万字通讯的任务,也就是在这次采访中,奠定了我要给吴院士写传记的决心。这个心愿直到2002年5月才得以实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八个字的涵义,在这三年传记的写作过程中,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虽然每次采访结束后,吴祖泽院士都会以长者的宽容说:“不着急,慢慢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焦虑越来越强烈,我特别想早日完成传记的写作,让广大读者与我共享吴祖泽院士科研上的丰硕成果,工作中兢兢业业的精神以及为人师表的严谨宽厚和无私……

2005年11月18日(农历10月19日),是吴祖泽院士七十岁生日,他谢绝亲朋好友和学生们祝寿的提议,到研究生队为在读的博士、硕士们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并把自己近50年宝贵的科研积累编辑成册的《吴祖泽院士科技文选》赠送给学生们。吴院士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在座学子们的阵阵掌声。

这本传记终于与您见面了,我内心的感受是复杂的。我只想把最想说的话告诉您:感谢军事医学科学院各级领导多年来对我的培养;感谢贺福初院士在百忙中亲自对书稿进行修改;感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领导的支持;感谢吴祖泽、朱克琴夫妇在传记写作过程中的鼎力相助;因为这本传记是用业余时间完成的,我还要特别感谢丈夫张军华先生和爱女张雨晨小朋友给我时间与情感的大力支持!

由于我在阅历、经历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势必造成传记写作的缺憾,但我始终在努力弥补。尽管觉得它不够完美,但我还是要把它作为一份生日礼物,送给我景仰并崇拜的人——70岁的吴祖泽院士,祝他健康快乐每一天!

2005年11月19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