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曾有过“万里长征”的壮举,也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由于当时革命的艰难困苦,以及连年的战争毁坏,到今时今日留下的文字记载甚少。本书是中央红军的一位干部在当年于每天的行军中留下的真实的记录,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中华儿女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征日记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萧锋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曾有过“万里长征”的壮举,也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由于当时革命的艰难困苦,以及连年的战争毁坏,到今时今日留下的文字记载甚少。本书是中央红军的一位干部在当年于每天的行军中留下的真实的记录,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中华儿女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作者参加长征、在那个极端艰苦的岁月里写的。本书记下了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1月作者亲身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本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本次是为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重新改版推出,以馈读者。 目录 前言 一 离别苏区上征途 二 突破敌人封锁线 三 周副主席到我团 四 进击全州渡湘江 五 袭占黎平到贵州 六 抢占乌江进遵义 七 八过赤水甩敌人 八 佯攻贵阳逼昆明 九 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民区 十 强渡大渡河,抢夺泸定桥 十一 翻过雪山到懋功 十二 毛儿盖见朱总司令 十三 六天六夜过草地 十四 批判张国焘,继续再北上 十五 哈达铺听毛主席报告 十六 过西兰公路,跨六盘山 十七 到达陕北吴起镇 十八 直罗镇打歼灭战 十九 参加东征抗日先锋军 二十 西征路上战“三马” 二十一 迎接二、四方面军会师 二十二 决战山城堡,再上新征途 附 萧锋同志生平 后 记/萧南溪 试读章节 九月二十四日 晴 午前到南沟,打了两家土豪。他们把粮食和猪都藏在洞里,农民带我们去,捉回四头猪,挑回七千多斤麦子,分给农民两千斤,发动农民组织起来,打土豪建政权,组织红色游击队同国民党干。 晚上到工兵连参加战士座谈会。严雄政委讲,我听了传达,毛主席的讲话总结了将近一年来白区斗争的经验。打到陕北去,有个希望,对全连鼓舞很大。长征是大海游泳,不知翻了多少跟头,喝了多少口水。但我们跟着毛主席终于游过来了!战士胡卿汉说,如果张国焘不另搞一套,我们早到陕北了,该有多好!二排长崔洪才说,我看张国焘怕苦,总想打回四川老根据地去,哪能打回去?九班小刘说,我就是吃不惯这地方的小米,一顿饭把牙齿缝都塞满了。有白面也不会做,光吃糊糊疙瘩。炊事班长老罗说,前十一个月的白区行动,我们炊事员可急坏了,锅未架好,脚又要走;饭刚煮好,连队又要出发,战士们连吃顿饱饭的时间都没有。一班老崔说,我们这次大出征,从南到北,是次大野营,大翻地,大播种,把中国人民都翻醒了!途中,我们有许多阶级兄弟掉队牺牲了。我们连从江西出发时是一百五十人,现在只有七十多人了。连部小林最后发言。他说,不管东南西北,党中央、毛主席到哪,我们就跟到哪。吃小米、大米都是小理,能抗日救国,打出个新局面,这才是根本大理。我们要的是共产主义。 听了战士们的发言,我既感动,又高兴。我们战士的觉悟真高呀! 同一军团政治部民运部萧克(后改名萧望东)、朱尊彬等同志打了两家土豪,搞到些烟叶和香烟,送给军团的一些首长。这些同志过雪山草地连烟也抽不上。打土豪得来的五只鸡、四只猪,用来改善部队的生活,让大家吃饱,好继续北上。邓小平部长的公务员是四川人,会炒辣子鸡,大家吃了都称赞炒得好! 下午,各团传达哈达铺会议精神,要求大家鼓起劲来再走七百里,到陕北去! P111-112 序言 我是1927年秋参加革命的,并当了江西泰和县游击队队长。1928年春游击队收编为红军,从此我就成了一名红军战士,随红军转战到了赣南闽西。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一、二、三次“围剿”,使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包括江西的瑞金、会昌、安远、寻乌、信丰、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广昌、黎川和福建的长汀、永定、上杭、龙岩、连城、清化、宁化、归化、建宁、泰宁等二十一个县城的广大地区,人口约二百五十万人;主力红军已发展到五万余人。在这块红色区域内,建立了江西、福建两省苏维埃政府和县、区、乡政权,人民翻了身,分配了土地,改善了生活,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 为了巩固和发展革命的胜利成果,加强对全国革命根据地的统一领导,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的叶坪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工农劳苦大众建立全国性政权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尝试,它给全国人民,特别是根据地人民带来了翻身求解放的希望,它鼓舞和动员了千百万根据地的军民积极投入保卫红色政权和根据地建设的伟大革命斗争。 1933年二三月间,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灵活地运用毛泽东的正确作战原则和前三次反“围剿”的经验,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而且把中央苏区与闽赣苏区连成一片,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也迅速壮大,已发展到八万多人。至此,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三个省苏维埃政权,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但是,当时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从1931年1月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起,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了党中央;也万万没有想到,不久这条“左”倾路线就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贯彻。1931年11月,在中央代表团的主持下,召开了赣南会议,会上批评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富农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1932年10月,又召开了宁都会议,排挤和打击革命根据地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撤销了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和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指导下,党的白区工作遭到严重的损失,致使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机关在上海无法立足,不得不于1933年1月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博古等主要领导人来到了瑞金。从此,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全面推行“左”倾路线。在政治上他们反对所谓“罗明路线”,撤了罗明的职,把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打成所谓“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一大批的党、政、军干部被打击和撤换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否定毛泽东正确路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影响,为推行其“左”倾冒险主义扫清障碍。 在苏区经济政策上,他们开展“查田运动”,推行“左”倾关门主义,搞什么“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把地主和富农扫地出门。这样,就使地主和富农处于对立状态,他们被扫地出门后,组织还乡团、挨户团、靖卫团等与地方封建反动势力勾结起来,专门对付苏区和红军;他们不许同白区有任何来往,把中央苏区搞成一个孤立的区域,使苏区人民无法同白区人民进行经济交流,这只能有利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致使苏区严重缺盐、缺布。 在军事上,他们推行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1933年10月从苏联来了个德籍军事专家李德,他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博古如获珍宝,倍加重用,委为军事顾问,把军事指挥大权交给了这位毫无中国革命实践的李德。在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时,他们先是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采取什么“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堡垒对堡垒”、“两个拳头打人”等不切实际的错误方针。当遇到挫折时,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致使红军伤亡惨重,节节败退,根据地连连失守,日益缩小。 后来我在学习《毛泽东选集》的时候才了解到,当时毛主席曾建议,似主力向湖南前进,不是经过湖南向贵州,而是向湖南中部前进,调动江西敌人至湖南而消灭之。但博古、李德不听,这样,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就最后断绝,剩下长征一条路了。于是,党中央和红军总部不得不离别了用鲜血换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率主力红军和后方机关八万六千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本《长征日记》,就是我参加长征时期在这个极端艰苦的岁月里写的。它记下了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1月我亲身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这段时间的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受到许多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欢迎,他们纷纷来信要求重版,这给我很大的鼓励。我又对这本《长征日记》进行一些必要的核实和修订,希望上海人民出版社在适当的时候能够重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这也是我所要了却的一个心愿。 萧锋 1986年8月1日于北京 后记 我父亲萧锋的《长征日记》于1979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再版,其间印过3次。该书的发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在国内曾被列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物,同时远销日本、德国等地。人们普遍认为,它既是长征的真实反映,又是我党、我军、我们中华民族革命史珍贵的研究资料,更是一本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2006年10月,时逢长征胜利70周年,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按1996年版再次推出此书,对于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鼓舞全国人民斗志,关心下一代,激励后来人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构建和谐社会,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本书再版时,仍以我父亲生前自己写的引子作前言,并再次将我父亲一生记日记的情况给读者做个介绍。 我父亲原名萧忠渭,字凌川。1916年2月生于井冈山下一个长工的家庭,他从小要过饭,放过牛,做过裁缝。1927年9月,毛泽东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给广大劳苦大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年冬,年仅12岁的他,毅然扔掉裁缝剪子,参加了革命。刚参加革命,组织就安排他当泰和县游击队队长。那时,战斗频繁,经常要向上级写战斗报告,而我父亲是个穷孩子,没上过一天学堂,这些文字工作均由他的战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萧曼玉同志担任。萧曼玉是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在吉安白鹭中学上学。她是游击队的文书,朝夕帮助忠渭识字、学文化。继尔,又提醒他每天要把火热的战斗生活写下来,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学文化的成果,而且可以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他认真听从了,并也坚持下来了。渐渐的,日记成了萧忠渭形影不离的伙伴,伴着他写完了风风雨雨的64年革命生涯。据我所知,我父亲是目前我们军队中坚持记日记最长的一位将领,他的日记,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完好的一部。他常对人们说:“看到伟大的革命事业,火热的战斗生活,目睹无数革命先烈和同志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想到牺牲的妻子、战友曼玉的临终嘱托,就有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鼓舞和鞭策着自己笔不停地写,不管工作怎样忙,战争环境多么残酷,只要不死,还有一口气,就要用自己的心血记录下去。”他的日记,有的是在露营中、月光下写的;有的是在激烈战斗中分成几次写完的;还有些的是在突围过程中,趴在死去的同志身边,含着泪水记下的。 在腥风血雨的年代,坚持写日记不容易,保存日记更是不容易。为了保存这些日记,萧忠渭同他后来的妻子贡喜瑞(我母亲)花了不少的心血。那时,他们南征北战没有定处,将日记分成两个包袱分别携带在身上,每当危急时刻,他们宁愿甩掉衣物、马匹和食物也要把日记保存下来。 在“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我父亲的日记也险遭厄运,少数不明真相的同志,在个别人的煽动下,借口日记里记有贺龙同志的事迹,对我父亲进行围攻、并扣上了“黑日记”的帽子,扬言要查封、销毁。就在这个时候,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听了当时北京部队郑维山司令员的汇报后指出:“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有记日记的自由,不得随便查抄。涉及到某些人的问题,可由组织封存。”总理的指示,像寒冬中的太阳,温暖了我们的心;像久旱的及时雨,挽救了日记的厄运,也更加鼓舞了我父亲坚持写日记,并抓紧整理出版自己日记的愿望。因为,这日记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记录了自己从小裁缝参加革命后,指挥并参加过1 365次战斗,成为将军的奋斗史。热情歌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中,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伟大的革命实践和丰功伟业。记述了许许多多亲人、战友为革命献身的动人事迹。同时,也用朴素的语言,客观的事实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对革命造成的严重损失,等等。 我父亲从小放牛,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但他聪明好学,参加革命后,一有机会他就要求到“列宁团校”、党校学习,使他的革命理论水平和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日日夜夜坚持写日记的毅力,以及在他步入老年后身体欠佳,带着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体仍孜孜不倦地修订整理日记和材料的认真精神,是常人所不及的。他开始记日记,是用当时的土草纸和五颜六色的包装纸写的。1937年,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他才拿到笔记本(战利品),花3个月的功夫,凭着惊人的记忆,将污渍斑斑、字迹模糊的原始记录重新誊抄、修改了一次。1945年2月,他又借在延安养伤的机会,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找有关领导和战友核实,对长征日记和其他日记又作过一次较大的补充和整理。全国解放后,特别是70年代,我父母4次南下,自费乘火车、汽车,重上长征路,采访旧战场的当事人近300人次,又对日记中的人名、地名、事件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修订和整理,并将这些资料打印成册,装订成了十一大部日记,约300万字。此外,还整理了20多部书稿资料,约1000多万字。1984年7月1日,我父母将1945年整理的原始日记无偿地献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长征日记》虽是我父亲64年日记中很短的一部分,然而它是记录中国革命大事件的精华所在。这本日记,选用的是从1934年10月16日红一方面军离别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起,到1936年12月23日山城堡战斗总结会议止所写的日记。那时,他先是担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党总支书记(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处主任),遵义会议后,被调到红一师政治部任巡视团主任,到懋功后,被调到红一军团直属队任党总支书记。1935年12月中旬,他奉命到红一师三团任政委。这两年时间里的战斗历程,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 70年前,我父亲这一代红军战士,怀着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憧憬,凭着对共产党、对革命事业的忠心,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指引下,用两只铁脚板硬是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如今,时代前进了,但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不能丢。为了社会主义强国早日实现,我们仍然要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靠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途上,奋勇向前。 1996年的版本,是我父亲生前对原出版的《长征日记》进行修改后的版本,其中更正了一些阴历和阳历日期的差异,对长征中的几次重大事件做了补实。在那个版本中,我们只对文字中的病句和错字作了更动,并对重复太多的语句加以删除。并得到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宣传部的支持以及邱锋、梁葆真等同志的帮助。同时,我们在那个版本中还增加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迟浩田同志给我父亲的题词,这也是人民军队对他革命的一生所作的精辟总结。 此次重新推出,得到了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单位领导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萧锋独生女儿:萧南溪 2006年4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