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著作别集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周振甫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修辞学史大全。从先秦到现代,关于修辞学史的发展变化点点滴滴尽情展现;从名家大师到无名文士,对修辞学作出贡献的先贤圣人尽囊其中;书中引用的古文精粹原汁原味,而周先生的点评更是精辟独到,一针见血。

内容推荐

《周振甫著作别集》系列汇集了周先生的《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七种专著,其中《陶渊明和他的诗赋》写作时间较早,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性的陶渊明大讨论期间。该书对陶渊明的评价很高:“渊明高洁的人格,真挚的感情,开拓了诗的境界,揭开了自然的秘密,这些通过他朴素的语言和多样的风格表现出来,具有极高的成就。正如萧统说的,他的诗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从他在创作上的成就看,他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为同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目录

前言

中国修辞学的开创期

先秦

儒家的修辞说

孔子

《春秋》三传和《国语》

孟子 

荀子 

《易传》

《周礼》和《礼记》

墨家的修辞说

墨子 

墨辨 

道家的修辞说

老子 

庄子 

法家的修辞说

韩非 

纵横家的修辞说

苏秦 张仪

两汉

西汉的修辞说

《毛诗序》 

董仲舒 

司马迁 

刘向 

扬雄 

东汉的修辞说

王充 

王逸 

中国修辞学的成熟和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隋

曹丕 曹植 

陆机 陆云 

左思 挚虞 

葛洪 李充 

刘义庆 

范晔 

沈约 

刘勰全面的修辞说

钟,嵘 

裴子野 

萧子显 

萧统 

萧纲 萧绎 

颜之推 

王通 

唐代

唐初史书中的修辞说

初唐四杰

陈子昂

刘知畿论史文的修辞

李-峤

王昌龄

皎然

《文镜秘府论》谈唐人论修辞

殷瑶

李白

杜甫

柳冕

韩愈

李翱

柳宗元

白居易 元稹

皇甫浞孙樵

杜牧李商隐

皮日休陆龟蒙

司空图

景淳

文或

刘昀

欧阳炯牛希济

北宋

柳开 王禹傅

穆修 尹洙

梅尧臣

欧阳修

苏洵

曾巩

司马光

王安石

刘放

沈括

苏轼

苏辙

黄裳

魏泰

李之仪

黄庭坚

刘奔

吕南公

秦观

张耒

陈师道

晁说之

范温

蔡启

吴开

王直方

蔡僚

惠洪

许频

叶梦得

吕本中

邵博

严有翼

张表臣

叶真

中国修辞学的成立和发展期

南宋

张戒

黄彻

陈骥

王灼

陈善

胡仔

曾季狸

陈严肖

葛立方

吴沆

洪迈

吴曾

陆游

周必大

杨万里

朱熹

吕祖谦

叶适

孙奕

王林

敖陶孙

姜夔

严羽

罗大经

李涂

刘克庄

赵与就

俞文豹

史绳祖

谢枋得

周密

范唏文

张炎

沈义父

金元

赵秉文

王若虚

元好问

陈绎曾

刘祁

郝经

方回

盛如梓

刘埙

杨载

范柠

陆辅之

吴师道

辛文房

傅若金

陈秀民

陶宗仪

明代

宋濂

苏伯衡

瞿佑

朱权

方孝孺

高棅

李东阳

俞弁

陈霆

都穆

李梦阳

王廷相

徐桢卿

何景明

杨慎

谢榛

归有光

唐顺之

茅坤

徐渭

王世贞

王世懋

李贽

焦竑

屠隆

汤显祖

胡应麟

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钟惺

谭元春

李腾芳

艾南英

陆时雍

费经虞

陈子龙

清代

钱谦益

朱鹤龄

金人瑞

毛宗岗

吴伟业

黄宗羲

李渔

归庄

顾炎武

侯方域

施闰章

尤侗

王夫之

周容

毛先舒

魏禧

汪琬

贺贻孙

贺裳

吴乔

叶燮

朱彝尊

王士祯

田雯

邵长蘅

何焯

赵执信

顾嗣立

方苞

沈德潜

李绂

唐彪

张谦宜

叶矫然

刘大槐

曹雪芹

脂砚斋

袁枚

先著 程洪

纪昀

赵翼

姚鼐

翁方纲

章学诚

恽敬

张惠言

焦循

方东树

梁章钜

邓廷桢

周济

潘德舆

姚莹

包世臣

陈仅

龚自珍

何绍基

黄蓼园

刘熙载

俞樾

谭献

施补华

冯煦

现代

林纾

陈廷焯

沈祥龙

郑文焯

陈洵

陈衍

况周颐

俞陛云

梁启超

王国维

杨树达

俞平伯

中西修辞学的结合期

唐钺

王易

陈望道

钱钟书

试读章节

《易经》的卦爻辞,它的创作较早,当在商周之际。但《易传》的创作,当在战国时代。在《易传》以前,虽然已经有了各种修辞手法,也讲到了各种修辞理论,也谈“为命”,“行人子羽修饰之”(《论语·宪问》),但还没有提出“修辞”这一词来。到《易传》的《乾》卦:“子日: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个“修辞”是指什么呢?唐孔颖达正义:“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修辞”指修治文教,文教指文化教育,这里也包括文辞在内。因此,这里的“修辞”虽不同于我们讲的“修辞”,它的范围所指更广,但也包括我们讲的“修辞”在内,所以并不妨碍用它来指修饰文辞。这样建立在立诚上的修辞,要求辞令合于真实的情意,先要求情意真诚,这是儒家讲的修辞。

《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这段话讲易学。但这里讲的“微显阐幽”,正是修辞中的婉曲手法;“断辞则备”,正是修辞中求明断的手法。“称名小,取类大”,从小事物中透露重大意义。“其旨远,其辞文”,就文饰的辞(不直说)中寄托着深远的意义。“其言曲而中”,语言随着事物变化曲折而皆合。“其事肆而隐”,其事显露而含意隐微。这也同婉曲的风格有关。

《孟子》里讲“知言”,《系辞下》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人情不同,其辞各异。将要背叛的人,他的话不免惭愧;中心疑惑的人,他的话不免枝蔓不定;善人的辞质直,故话少;内心烦躁的人话多;诬罔善人的人,话说得浮滑;失意的人话说得枉屈。这样讲辞,结合“修辞立其诚”来说,只有做好立诚工作,才能做好修辞工作,避免“辞惭”、“辞枝”、“辞游”、“辞屈”了。

《系辞上》:“子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里在讲易理,也讲到语言不能把情意完全表达,提到“立象以尽意”,是讲易象。这里也接触到比喻、比拟等,通过比喻或比拟的事物来表达情意的修辞手法了。

P18-19

序言

周振甫先生1916年六岁入私塾,开始识字,1917年入初小读书,当时初小是四年,1922年毕业。其间有一位在报馆工作的唐剑花先生,下午无事,就给周先生讲《西游记》、《古文观止》,还把教别人唐诗的讲稿给周先生看。当孩童在嬉游玩耍、大人已经熟睡时,周先生则躲在堆放杂物的阁楼里,偷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小说和其他的古文读本。周先生从小成为一个书痴,大概是受了唐先生的影响。

周先生1925年入平湖稚川初中,作文是全班第一,深受老师和校长的赞赏。毕业后曾到上海、平湖的营造厂、钱庄学业三年。1931年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专是一所专门培养国学人才的学府,学校有不少名师,在近代的文化教育史上颇有影响。周先生跟随当时著名的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即钱钟书先生的父亲),学习章学诚的《文史通义》。钱基博先生讲课的方法,不同于当时的一般老师。他是从《文史通义》中出题目,让、学生下课后自己去读书,按题目写笔记,培养学生认真读原著、独立思考的能力。讲课时,用的是一本《<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的讲义,专讲他研究《文史通义》的心得体会,而且在课前就印发给学生研究。此事隔了半个多世纪,当时上课的情景,周先生还记得非常清楚,印象十分深刻。周先生跟随钱基博先生学习的时间,虽不到两年,但获益匪浅,为周先生日后潜心诗文、整理典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钱基博先生对周先生也很器重,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周先生晚年,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论史家部次条别之法》。这篇论文可以看做是周先生对无锡国专读书生活的回顾,也是补交给钱基博先生的一篇毕业论文。论文集中研究章学诚的“史家部次条别之法”的学说,将《文史通义》,包括《校雠通义》中的有关内容钩稽出来,作了一次系统的阐述,对我国古代学术研究中的优良传统,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中也可窥见周先生一生潜心诗文、整理典籍所遵循的正确道路。

1932年周先生因生计而辍学,考入上海开明书店校对《辞通》,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编辑生涯,直到1989年以80岁高龄退休。所以周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编辑,从不以专家学者自居。

在上海开明书店期间,周先生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班固》、《东汉党锢》、《严复思想述评》等专著,《中国学术思想演进史》等论文,以及为数不少的诗文鉴赏、散文随笔和古体诗词。

1951年,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合并,在北京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周先生入文学编辑室。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周先生的主要论著包括:为臧克家先生的《毛主席诗词讲解》作注释,撰写《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怎样阅读》、《习作评改》(与吕叔湘合著)、《通俗修辞讲话》等专著,并在报刊上陆续发表古典诗词的阅读和赏析的文章。

周先生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负责编辑古典文学。当时,古典文学的书出得不多,工作时间没有编书任务时,周先生就想替出版社做点事。于是开始编撰《诗词例话》,到1961年,就把书写成了。在60年代,那时专谈艺术的书还很少,所以《诗词例话》一出,竟成为一本享誉海内外的畅销书,累计印数达七十多万册。周先生是个老实人,他认为这本书是在工作时间写成的,尽管印数惊人,他却未取稿酬。

《诗词例话》的成功,说明广大读者迫切需要这样的书。周先生也没有辜负读者的鼓励和期望,先后又写出《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其中《文章例话》仅一次印刷就达20万册。“例话”系列是广大读者需要的产物,也是周先生几十年潜心诗文、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产物。所以“例话”系列,不但深受读者的欢迎,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周先生著作的季进先生说:“我以为,周先生之所以获得巨大的声誉,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以一百多万字的著作,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文的评析系统。他以《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等‘例话’系列为核心,兼以理论专著的评析(《<文心雕龙>注释》、《钱钟书<谈艺录>读本》)、具体作家的评析(《李商隐选集》、《鲁迅诗歌注》)、专题史的评析(《中国文章学史》、《中国修辞学史》)。‘例话’系列既涵括了后者的某些内容,又以后者为基础;后者既是‘例话’系列的补充,又是‘例话’系列的深化。仔细考察一下周先生‘例话’以外的著作,就会发现它们与‘例话’系列有着精神上的高度一致。它们总是那么深入浅出,驾轻就熟,引领读者进入神奇的诗文世界。”“他的《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等系列著作,循循善诱,被推举为现代史上读诗论文方面最为理想的自学读本。”对周先生的“例话”系列,从理论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深入的阐述,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校对做起——自学成才的国学编辑名家周振甫》)

《周振甫著作别集》系列汇集了周先生的《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学风格例话》、《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陶渊明和他的诗赋》七种专著,其中《陶渊明和他的诗赋》写作时间较早,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性的陶渊明大讨论期间。该书对陶渊明的评价很高:“渊明高洁的人格,真挚的感情,开拓了诗的境界,揭开了自然的秘密,这些通过他朴素的语言和多样的风格表现出来,具有极高的成就。正如萧统说的,他的诗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从他在创作上的成就看,他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为同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版社不愿意出版。这次编入别集,是首次出单行本。《中国文章学史》1994年出版后,周先生曾对书中的一些错字作了订正,但未再版,这次编入别集,用的就是周先生生前的修订本。《周振甫著作别集》选编仓促,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