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追梦大飞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编著的《追梦大飞机》生动记录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五周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在飞机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适航取证等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坚持中国特色,走市场化、集成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自主发展道路,全力打造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大型客机,全面反映公司和有关参研单位干部职工“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心路历程、精神风貌和坚实足迹。

内容推荐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编著的《追梦大飞机》以参研团队集体讲述的形式反映我国大飞机项目五年来的发展历程。讲述者中有设计师、工程师,有指挥员、试飞员,有亲历者也有见证者。故事虽细微朴素,见证的却是一个民族对梦想的坚定和对未来的执着。研制一款国际标准的民用飞机,风险大,任务重,周期长,挑战多,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

《追梦大飞机》是一本纪实文学。

目录

序/金壮龙

梦想启航

 起飞,大飞机梦/郭耀平

 喜看蓝图变现实/史坚忠

 设计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客机/吴光辉

 亲切的关怀,不竭的动力/左 实 张晓鸣

蓝图描绘

 精心“谋划”,开启未来/马恒儒

 设计研发“龙头舞动”/郭博智

 民机客服从零起步/徐庆宏

 预先研究新“引擎”/秦福光

 全面改制,脱胎换骨/徐 蒙 谢金晶

 试飞能力建设初展翅/马恒儒

 这就是我们在美国的家/刘文恭

创业征程

 春天的故事/周启民 王君君 赵金凤

 梦想从北京起步/李海琼

 美丽温榆河/巢沧海

 孵化民族蓝天梦的“摇篮”,王新帅

 念兹在兹“四千亩”/王绍杰

 突破复合材料/刘卫平

 十年终圆一个梦/陈金荣

支线展翅

 我和ARJ21首飞蓝天/赵 鹏

 被珍藏的集体记忆/罗荣怀

 中国民机产业的“开路者”/张正国

 雄鹰战高寒/杜春江

 穿云钻雾追冰层/郭宗磊

 御风而行:大侧风试飞纪实/刘济美

 跟随新支线南征北战/戴晏清

干线攻坚

 “大飞机”上天还需迈过几道坎/高 路

 以人为本的科技与美学融汇/贾远琨

 大型客机启动用户诞生记/田 民

 攻克大型客机研制的“关键技术关”/陈迎春

 集成全球智慧/陶志辉

 从“开拖拉机”到“开小轿车”的跨越/喻 媛

 试飞攻坚战已打响/王 蒙

国家使命

 张彦仲: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新起点/陈伟宁

 大飞机拉动力/徐英

 联合工程队中的北航人/杨超 鲍蕊

 “这是我们洪都的荣誉”/杨力平

 特种所巧解“泡沫难题”/郝磊 李建军

梦想之队

 人才队伍从哪里来/庄浩刚

 构筑“梦想舞台”/燕 桦

 南非,我来了/马 菲

 归逢其时/徐吉峰

 追寻美丽“中国梦”/陈逸潇

 谢里:“认准了中国的大飞机”/喻媛

 老赵和小肖/原 野 侯福生”

 我的两个徒弟/杨喆伦

安全至上

 解密大型客机适航审定/柏 蓓

 直面挫折和苦痛/陈 勇

 失速8220次……/苏先凯

 记FAA两次“影子审查”/杨 飞

 当飞机遇上飞乌/李 娜

 攻关前起落架应急放/王新帅

 57秒安全撤离/蒋颖

 吴坚:公众安全利益第一/柏 蓓

航空报国

 让共同的情怀成为共同的血脉/薛 利

 我庆幸我回来了/任 和

 一群“上海人”的回家梦/卯 丁

 我打下了全机对接第一个铆钉/蒋魁盛

 不老传说/李悦

 起航,乘清正之风/楼雄心

为梦翱翔

 瞄准商业成功/吴 跃一293

 我乘ARJ21漫步云端/王 倩

 伴着“大飞机梦”成长/陆晓华

 永不放弃/顾建民

后记/贺东风

试读章节

百年来,翱翔蓝天是中华民族坚守不渝的梦想,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风雨难蚀的希冀。

2006年1月5日,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金壮龙在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这是中国在1985年“运十”项目终止后,时隔二十多年再一次公开宣布要自主研制大飞机。一石激起干层浪,大飞机由此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必须要上大飞机

进入21世纪,为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为主线的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大型客机项目被提上了日程,中华民族再次吹响了向“现代工业之巅”进发的号角。

2001年4月,以“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为代表的二十多位院士向中央建言,希望国家重视对大型飞机的研制。

2003年春,王大珩再次上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份建议中,他恳切陈词,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大飞机”。当年5月25日,温家宝看望了王大珩,并表示:“王老最近就加快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给我写了一份建议,今天我专门来听取您的意见。”

2003年6月,国家正式启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编制工作。同年11月开始成立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专项论证组。“大飞机专项”是第一个也是论证最为艰苦的一个“重大专项”。

“大飞机专项”论证组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担任专家组长,参与者包括上海航空学会理事长、上海航空公司顾问薛德馨,北京大学教授路风,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王超平,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等国家部委、航空工业系统、高校的专家。

此次论证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要不要上大飞机项目。专家组赴上海、西安等地考察后,经过近八个月论证,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上马大飞机。

在这份报告的推动下,大飞机立项形势逐渐明朗。

成立项目筹备组

2006年2月9日,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大型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在随后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郑重宣布中国将启动大型飞机项目研制。为细化方案,2006年7月,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等,再次组建专家论证组对大飞机项目进行论证。  2006年7月17日,论证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论证委员会由两院院士顾诵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彦仲担任主任委员。论证委员会由19位成员组成,包括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第二集团高层和有关经济学家、技术专家,以及南方航空公司的代表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相关负责人。

2006年8月17日,国务院成立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曾培炎副总理担任组长,张平副秘书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马凯、徐冠华、楼继伟、张云川、周济、曹健林、潘云鹤、杨元元、陈进玉等人。

整个论证期间,中央对大飞机项目“抓得非常紧”,论证委员会每周汇报一次工作。从2006年7月中旬开始,各相关部委就开始进行实际方案汇报。

经过数月论证,2007年1月,近三万字的论证报告最终形成。2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听取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的汇报。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要求尽快开展工作。

至此,大型客机项目正式立项,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组织实施阶段。

公司有了“大名”

2007年8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第192次常委会,听取国务院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平作的《关于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有关情况的汇报》。中央对大型客机重大专项作出了具体部署。会议决定,成立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任命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为筹备组组长,罔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洪飚为副组长。

这一人事安排令业内外瞩目:中央任命一位中央委员、国家正部级干部担任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组长,三位副组长都是国家副部级干部,其中两位是中央候补委员。

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被赋予的三大使命是:筹备成立大型客机股份公司,研究航空工业体制改革,推进科研项目尽早实施。

筹备组领导随即指示,尽快着手成立筹备组办公室及可行性深化研究、项目公司方案、政策与改革、科研项目四个专题研究组,要求办公室及专题组人员迅速抽调到位。经过认真遴选,分别从国家部委机关,以及北京、上海、西安、沈阳等地的航空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抽调99位专家、学者担任筹备组成员。P5-7

序言

前不久,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公司)举办了纪念公司成立五周年图片展。我和同事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内部展览,在一张五年前的照片前,我们不约而同停留下来。照片记录了五年前我们参加项目启动时的瞬间。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是一段短暂的时光,但对2008年5月11日成立的中国商飞公司和实施的大型客机项目来说,却是至关重要、只争朝夕的五年。

五年前,为了实现民族梦想和国家战略,我们从祖国四面八方集结在黄浦江畔。五年来,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团结一心,心无旁骛,紧盯ARJ21—700飞机取证交付和C919大型客机首飞等重大目标节点,凝聚人才队伍,探索发展道路,建设能力平台,开展项目研制。

五年过去了,公司研制能力有了显著改观。今天,我们拥有了一个能覆盖民用飞机研发设计、总装制造、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适航取证、供应商管理等核心价值链的基础平台,初步建立起一支能覆盖各专业门类、总量达8000人的员工队伍。ARJ2l-700飞机经受住了首飞、试验、试飞等严峻考验,正向投入航线运营加速推进。C919大型客机在举国之力的推动下,正在实现由概念向实体的关键跨越。

经过五年创新创业创造,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方针,“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径,以及“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正显现成效。在实践中,也初步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制造商一供应商”发展模式,构建了“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联合中航工业,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我国民机产业体系。

五年攻坚,澎湃的创业激情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从业责任。民用飞机事业只有坚定地践行“安全至上,客户为本,自主创新,合作共赢”理念,才能稳固而长久。五年艰辛,也使我们对“发展大型客机是一项异常艰巨的长期任务,每走一步都会很艰难”,有了更深的认识,深感研制一款国际标准的民用飞机风险大、任务重、周期长、挑战多,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时刻提醒我们自己做好“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思想准备。

观展归来,心绪久不平静。忽然想到,如果能动员公司设计、制造、试飞等一线科研人员写出这五年各自所经历的故事,对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一件很生动也很有意义的事。但也担心,让这些从事空气动力学、工程设计制造的专业人员提笔著述,是否有让“武将绣花”为难之意;加之,公司型号研制正处于“深水区”攻坚阶段,时间也是个问题。

未料,提议得到大家积极响应。短短一个多月,收到两百多篇来自公司和参研单位的文章。这些来自一线的朴素短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公司建设和项目发展历程。当中既包括了ARJ21—700首飞等重大成功,也包含了像2.5G静力试验等挫折和考验,更有不少平凡中见感动的故事,读来倍感亲切,深受鼓舞。五年锤磨,同志们梦想之心依然、热爱之情日深。

一位长期关注项目发展的友人阅后,竭力建议将其修订出版,让社会共享。理由是:让中国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是国家的意志、民族的梦想和人民的期盼,大飞机的故事应当是全社会的故事;当前,我国民用航空工业正处于一个新时期,全社会对航空、对项目的了解和理解,对大飞机事业持久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有了现在这本书。

为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分享现代航空文明,真诚感谢并期待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我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心怀梦想,奋勇前行!

金壮龙

2013年7月1日于上海

后记

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大型客机项目实施的五年,是国家意志、民族梦想空前集结凝聚的五年。

五年来,中央下决心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民用航空工业发展,中央和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股东单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参研单位和国内外供应商等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自主发展民用飞机成为坚定的国家意志和广泛的社会共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环境。

大型客机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是一个具有高度集成性的现代战略产业。要开创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新篇章,必须举全国之力、聚民族之智。五年来,无论ARJ21—700飞机、C919大型客机研制还是中国商飞公司发展建设,都相继取得一些重要进展,这是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参研单位和供应商团结协作的结果,也是与社会各界热切的关注和热情的支持分不开的。对此,我们谨向一直以来给予关心、关注、支持、帮助的社会各界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项目实施和公司成立五年之际,为总结和梳理走过的历程,回应和满足社会关切,我们发动编辑了本书。在组稿和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与帮助。

大型飞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彦仲院士,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审查组组长吴坚同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洪都、中航工业西飞、中航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等为本书的组稿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人民日报》沈文敏、新华社贾远锟、《经济日报》李治国、《解放日报》徐蒙、《文汇报》张晓鸣、《中国民航报》柏蓓、《第一财经日报》陈姗姗、《劳动报》郁中华等记者对本书的组稿、编辑工作给予了热忱帮助。

文汇出版社竺振榕责任编辑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为便于读者了解有关背景,本书还收录了新华网、《财经国家周刊》、《中国民航报》等有关文章。

在此,谨向以上机构和个人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成书仓促,疏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正。

贺东风

2013年7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