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这代人--且回望我心中收藏的岁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凌武宝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总是在一定时代中生活的,每个人走过的岁月无不或多或少,或浅或深地留有时代特有的印痕。其实,作者凌武宝在写作每篇文章时,作为指导思想,注意到了将说事融人时代色彩中。倘若以全面一些的要求衡量,本书的内容无疑是个体的、点点滴滴的。尽管如此,他还是仗着胆,试图以“小”扩“大”、以个别反映一般,采用了《我们这代人--且回望我心中收藏的岁月》的书名。

内容推荐

《我们这代人--且回望我心中收藏的岁月》的作者凌武宝是一位生于1940年的老人写的,记叙了其生活、工作、学习的轨迹,读私塾、看广场戏、“四清”运动中作为工作队队员下乡、“文革”中的乡下生活、一家三代9人同挤狭小房子达20年之久、被人说“你这一辈子也买不起彩电了”,结婚当日夫妇俩同上菜场买菜,等等,这些场景会如放电影般呈现在你面前。平凡真实的生活中带有时代印记,很有意义。  

《我们这代人--且回望我心中收藏的岁月》作者紧密结合时代,回望了珍藏在心中的岁月,写就了这些文章。文章并非简单记事,有思考,有拓展,有体悟,并不乏诗情,可使人感受到作者那时工作及生活的时代气息。

目录

使幼年惊恐的图景

童年磕头记叙

私塾,我仍心存感念

我的小学生活:稚嫩而红火

童年嬉游的快乐,没有被阻碍

儿时看戏

“唱迎新天,向往明天”的歌声

解放初期对劳苦者的印象

争取入团D

共青山之恋

先鸣放后教育

那些时,不可能有例外

故乡行中的同学聚会

高考杂忆

水陆兼程中我的两个第一次巧

汗拌砂石路伸长——对大学时劳动的回念及联想

这话题太沉重——我们班上有两起悲情事件

穿得军装留影忙

“四清”运动中农村经历记

回城但见乱纷纷,连续乱纷纷

她和他消瘦了一圈Ⅲ

明信片写好就整装上路

山中岁月散记(一)

山中岁月散记(二)

春节归途:艰辛加兴奋

一位工人师傅怀念他,读懂他

脚未踏实地录

道路阻且长畅行总可期

感悟诗文话退休

说我母亲

明确其本来的劳动者身份

岳母的一言一行

“文革”中有两种势力对岳父作用

老派相恋

低调的结婚进行曲

两地书信情思,一路迎送诗情

哎,房子,房子

同一屋檐下0

“你这一辈子也买不起彩电了”——电视机,我的“记忆档案”

芭蕉扇的回忆

我的收藏不值钱

旅途小事未能忘 

河的名字叫串场

天空行

大漠行

大海行

感怀三首

试读章节

共青山之恋

进校园后,两个戴着胸卡负责接待的学生志愿者便迎了上来,招呼我们,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看到他们稚嫩活泼的脸庞,立刻不自觉地想起我的年少时光,青涩年华。那是50多年前,与他们一般年龄,也是这里的学生,读书、劳动、嬉游、锻炼身体。

这是2007年金秋十月,我们回中学母校参加建校80周年庆典活动。母校现在有两个校区,除我们上学时的老校区外,还在2004年建成了现代化、信息化和园林化堪称一流的新校区。在新校区进行的庆典活动结束以后,我与王瑞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老校区去。

老校区与新校区一样,同样有浓浓的庆典气氛,欢迎的横幅、橱窗的书画、路旁的盆花,还有欢快的迎宾乐曲。特别是两位小校友的亲切和热情,使我心生感动。与他们交谈了一会儿以后,我们说:“谢谢了,你们忙吧,我们自己看看吧。”我们漫步于梧桐辉映的校园主道,碧波荡漾的少先湖畔,我们探视了座座绿色围绕的旧楼新屋,瞻仰了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旧址正北楼和刘少奇政委的半身塑像。最后,我们向共青山迈进。

盐阜大地,一马平川,哪里有山?我说的共青山,是我们在校时的人造山,是用泥土和碎砖乱瓦堆叠起来的。按一般概念,此山不能算山,而是一个土坡,约有30多米高吧。但有谁又能以高度严格区分何谓山何谓土坡呢?几十年来,共青山,我们就认定是山,是我们怀念母校、怀念年少学生时光的标志性景观。

未上山就见山上山下郁郁葱葱,上山下山人群来来往往。人群皆为历届回归校友,许多人和我一样,鬓发白了。还有学生志愿者穿梭其间。正是,校友毕至,少长成集,同行的谈笑风生,陌生的对视含笑。与我和王瑞华交谈的七八个校友,他们是同班同学,是从全国各地相聚而来的,他们也曾参加过堆叠共青山的劳动,他们笑言大家不但是校友,而且是共建共青山的战友。登共青山,摄影留念是不可少的,大家都端起相机,背景是山顶的纪念亭和镌刻“共青山”三字的石碑。我想,大家在登山与摄影过程中都会回忆起叠建共青山的往事。

我的母校江苏省盐城中学诞生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1927年。风雨沧桑,新中国成立前,曾经战火纷飞,曾经辗转迁徙,在艰苦的环境里艰苦办学,形成了,读书战斗、生产劳动的革命学风,培养了坚毅耐苦、不畏艰劳的革命精神,这是我们母校的宝贵传统,我们在校学习时受到了教育与薰陶。我们同学回忆起来,感到非常欣慰。战乱之后,200亩校园一片废墟。在校园进行全面规划与布局以后,全校师生参加了大搞建校的劳动,其中一个重大项目,就是结合清理整个校园,结合开辟运动场地,将校园中碎砖乱瓦散乱泥土集中起来,堆垒成小山。此规划中的小山坐落在规划中运动场的东北侧。1955年春,校团委发出号召以后,全校师生就立刻积极响应,教务部门就做出了精心安排。当时,劳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每周有两节劳动课,如在校内种蔬菜搞卫生,到农村帮春种秋收,到城郊疏河平地等。自叠山以后,这两节劳动课便多用于“造山”运动了。到周末,还安排各班级轮流义务劳动。日复一日不断,人人倾心投入,只见校园日渐平整清洁起来,山体平地而起,日渐变阔升高起来。

年轻气盛,热情满腔,一是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平地叠山令人新奇渴望。我们的叠山劳动场面非常火热,没有机具,连手推车也没有,运送砖土全用箩筐担抬,挖土扒泥全用铁锹钉耙。人多往往工具不够,不能坐等,有些同学直接用手挖运大块,有些同学用麻袋甚至脱下外衣装运碎块。山如海,海不辞涓涓细流,山不辞块块粒土。担也好,挖也好,因每个人的动作是快节奏的,容易累,所以要轮换着做。重的事情总是你争我抢,争到的事情总是不愿让给别人,铲几下再铲几下吧,抬一筐再抬一筐吧。抬筐时,体强的总是照顾体弱的,将杠棒上的绳子向自己这边移。有位同学在描述垒山场景的作文中有句话:“我未争到铁锹。”老师评说,用“争取”的“争”字,表达出了一番辩理过程。比“拿”有力度,比“领”有起伏,比“抢”有秩序,比“发”有层次,大有“推敲”韵昧。真是劳动热情自然地造就了文墨字……

P45-46

序言

年轻时,不太注意日子过得快慢,觉得后面的岁月还很长。可现在觉得日子要快多了,似乎地球的转速比以前要快多了。我讲不清是何道理,兴许因衣食无忧,天天有白米饭好吃;兴许渐人老境后,希望未来的时空仍然是宽广的。岁月走过,大概人们都会回望,有一种所谓怀旧感,年轻人少一些.上了年纪后容易多一些。

我自认是一个多感情的人,是常有怀旧情结的,或静思时,或与亲友的交谈中。退休后,有时间自主安排,想写点回忆性文字,但顾虑难有精彩。我过去的岁月,没有戏剧般的曲折,没有揪动人心的悲苦,也没有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我欣赏也相信何其芳的诗句:“去过平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生活是多么广阔》)。的确,“睁大你的眼睛”是重要的,会使人在平常的日子里得到深层体悟,从个人有限空间里拓宽精神境界。我生于1940年.好几十年的经历总还留有一些岁月印痕:时间上,从抗日烽火年代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今;空间上,幼少时在家乡成长,19岁时从家乡出发,在多地学习、工作、生活过。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我们共和国的胜利与辉煌,曲折与风雨。我想,只要对身边寻常的事物,对人们熟知的事物,静心回思,着意领悟,还是可以写出几篇文章的。于是,我有了一种冲动,一种试将脑际中片断记忆以及纸张上的片存记录遣上笔端的冲动。

文章写了,说实话,汇集后难以确定书名。思忖许久,并得到编辑董汉玲女士及同仁们的提示,拟将小我“岁月”与大“时代”联系在一起为好。人总是在一定时代中生活的,每个人走过的岁月无不或多或少,或浅或深地留有时代特有的印痕。其实,我在写作每篇文章时,作为指导思想,注意到了将说事融人时代色彩中。倘若以全面一些的要求衡量,本书的内容无疑是个体的、点点滴滴的。尽管如此,我还是仗着胆,试图以“小”扩“大”、以个别反映一般,采用了本书的书名。

有文章介绍,说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有些怀旧记忆即使最初使人落泪,但最终留下的只是快乐和好心情。以我个人体味,有这么个情况。不仅如此,我主观地还想延伸些,我想把我的这些文章,作为微薄的精神财富奉献给读者,推介给我的后辈们,以回思与理解我们生活过的年代。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前进,我们当然不能回归过去。但过去与现在是紧密相连的,现在是过去的继续与发展。回思过去,理解过去,对珍视现在、展望未来应是有益的。

2013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