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共分三辑,分别收录了巴金对自己生活创作的回忆,自己的文学思想,与其他作家交游往来的回忆文章,以及有关作家的文艺思想等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写作生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巴金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该书共分三辑,分别收录了巴金对自己生活创作的回忆,自己的文学思想,与其他作家交游往来的回忆文章,以及有关作家的文艺思想等等。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生活与创作”收录了巴金回忆自己生活创作和部分阐述自己思想的文章三十九篇;第二辑“文坛交游”收录了巴金与其他作家交游往来的回忆文章十四篇;第三辑“文艺杂论”是有关作家文艺思想的文章十六篇。 目录 代前言:一点记忆一点感想 ——悼念巴金先生 第一辑 生活与创作 最初的回忆 家庭的环境 信仰与活动 小小的经验 纪念我的哥哥节录 海行 一月十五日 狭的笼 到了法国 巴黎 我底眼泪 写作生活底回顾节录 谈《新生》及其它 关于《激流》节录 关于《海底梦》节录 给E.G 《爱情的三部曲》总序 关于《神·鬼·人》 短简 在广州 在轰炸中过的日子 桂林的受难 关于《火》 关于《龙·虎·狗》节录 谈谈《第四病室》 知识分子 衷心的祝贺 怀念萧珊 十年一梦 《随想录》总序 重来马赛 探索 访问广岛 与意大利留学生玛尔格丽达谈自己的创作 和木下顺二的谈话 《序跋集》序 三访巴黎 和日本《朝日新闻》驻上海特派员田所的谈话 “干扰” 文学生活五十年 《巴金全集》代跋 ——致树基 最后的话 《巴金译文全集》序 《巴金译文全集》代跋 ——致树基 告别读者 第二辑 文坛交游 纪念一个友人 写给彦兄 纪念终一兄 怀蠡兄 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 衷心感谢他 关于丽尼同志 纪念雪峰 怀念老舍同志 悼念茅盾同志 怀念方令孺大姐 怀念马大哥 怀念从文 怀念曹禺 怀念振铎 第三辑 文艺杂论 灵魂的呼号 我希望能够不再提笔 雄壮的景象 关于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意见 给法国明兴礼博士的信节录 谈我的散文 谈我的短篇小说 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 文学的作用 探索之三 给《复仇及其它短篇小说》法译者的一封信 灌输和宣传探索之五 《探索集》后记 祝《萌芽》复刊 致《十月》 一封回信 《巴金写作生涯》编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这孩子本来是给你的弟妇的,因为怕她不会好好待他,所以如今送给你。” 这是母亲在她的梦里听见的“送子娘娘”的说话,每当晴明的午后母亲在她的那问屋子里做着针线时,她常常对着我们弟兄姊妹或者还有女佣在场叙说这个奇怪的梦。 P3 “第二天就把你生下来了。” 母亲说着这话时,就抬起她的圆圆脸,用那爱怜横溢的眼光看我,我那时站在她的身边。 “却想不到是一个这样淘气的孩子!” 母亲微微一笑,我们也都微笑。 母亲是爱我的。虽然她有时候笑着说我是淘气的孩子,可是她从没有骂过我。她使我在温柔和平的空气里度过了我的幼年时代。 一张温和的圆圆脸,被刨花水抿得光滑的头发,常常带着微笑的嘴。淡青色湖绉滚宽边的大袖短袄,没有领。 我每次回溯到我的最远的过去,我的头脑里就浮现了母亲的面颜。 我的最初的回忆是不能够和母亲分离开的。我尤其不能够忘掉的是母亲的温柔的声音。 P4 序言 巴金以101岁高龄告别人世,不少媒体来电采访。我读巴金的书很早——还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我和哥哥在太原读中学一年级时,我哥哥回家结婚,走前给我留下二十块钱,我除了在小饭馆改善生活和吃零嘴之外,到一个体育用品公司去胡乱买书,那时候对新文学一点都不了解,只是盲目买书,在买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看见巴金的《灭亡》——小开本,封面是黑、白、红三种颜色,因为封面对照分明,书名也很醒目,我便花七毛钱买了一本。我自青年时代以后,便被卷入时代的风浪中,颠沛流离,屡陷囹圄,饱经忧患,自顾不暇,尤其在1955年的“胡风冤案”后,被监禁及监督劳动二十余年,当年读《灭亡》时什么印象,也全都忘了。 “文革”结束之后,“胡风集团”冤案尚未彻底平反,但我已被解除监督,恩准回复旦中文系,发配资料室,在监督下工作。这时中国社科院牵头要编辑一套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丛书,复旦承担了其中的《巴金研究资料》,由我主编。在编辑过程中,巴金著译目录中二三十年代的有些宣传“安那其”的文章是否收入,不得不当心——因为当时“文革”刚结束,人们对现代历史的复杂性还没有那么高的认识水平,多少年的老习惯便养成一批专门找茬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系的总支负责人同意以不收为宜,但为了尊重历史,我想还是请巴金自己决定,于是由当时在复旦中文系读书的巴金的儿子——后来也成为作家的李晓,联系好见面的时间,去武康路巴金的寓所拜访。 翻翻日记,这次会面是1980年3月13日。那天下午,我冒雨偕两位年轻同事坐公共汽车去武康路巴金的寓所访问。巴金住的是一座花园洋房,我们进门时,他已在门厅相候,见到我首先说:“多少年不见了。”坐定后,我问候了他的健康,他说:“我的身体不如你。”巴金家的客厅很大,他妹妹为我们倒上茶。我当时抽烟,巴金看我拿出香烟,说:“你看,我现在不抽烟,忘了给你准备烟了。”于是招呼他妹妹拿了一包当时的高级香烟——中华烟下来,而我那时只抽得起一毛二分钱的勇士牌。他说起“文革”中的1967年,他被揪到复旦批斗,住在六号楼。他把被批时间、开批斗大会时间、准许回家时间都记得很清楚。对收他的早期政治理论文章,他说怕有人又说他宣扬什么主义。说起1962年他写的《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他说“文革”开始,他就把它烧了,但在写字间烧错了,把他在上海文代会上的开幕词当作这篇文章烧了。后来稿被抄出,被当作他的罪证到处印发。他也赞成在专集中收原文。他谈了关于他的一些书的译本问题,表示愿意把外文译本借给我们,说着就动身去楼上捧出一摞书,共五本:三本法文,一本英文,一本德文。他那月二十日去日本,四月底回来,约好回来时再看他的著译书籍部分的目录。这次访问约费时一时许,我们告辞而去。此后在八十年代中,我们夫妇到华东医院看望施蛰存、陈子展两位先生,听说巴金也在医院疗养,便赶去探望。巴金的弟弟陪着他,对他说:“老哥,你不要担心,人家知识分子照样写作、教书。”但巴金心事很重的样子,一直沉默,一言不发。告辞时我说:“李先生,我走了。”他想起来,但站不起来,他弟弟和侄女把他扶起,把我们送到门口。 说起来,我和巴金也就这么两次直接交往。巴金辞世,我也收到了讣闻,但我年已九十,不能去参加追悼会。一些年轻朋友说,就写篇文章作为悼念吧。但写什么呢?我的日记在1981年6月2日记着,我的一位青年朋友当天下午送来一张当年5月25日的日本《朝日新闻》(夕刊),那上面有该报上海特派员田所的巴金访问记。其中巴金对记者说:“批判胡风那时,由于自己的‘人云亦云’,才站在指责胡为反革命的一边。现在他已恢复了名誉,并没有所谓反革命的事实。我对于自己当时的言论进行了反省。必须明白真相才能行动。”这是我见到的第一个为自己在“反胡风”运动中的错误向国外发表声明的中国作家,其实运动当时,那样的人在中国如恒河沙数也。 十卷本的《巴金译文全集》出版后,我特意去买了一套。这里面收有巴金未译完的赫尔岑的不朽巨著《往事与随想》。赫尔岑的这部回忆录,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真实的书,不朽的书,它将永远存在——巴金大约就是在这部书的启发下,写出了晚年的主要作品《随想录》,在这部书里,他把自己多年的曲折经历和痛苦忏悔写了下来。关于这本书,我在1987年为《巴金年谱》写的序言中这么说过—— 老托尔斯泰说:“人一生的幸福是能为人类写一部书。”我在生命的暮年时刻,有幸读到巴金先生用他颤抖的手,蘸着自己的血和泪所写的那部大书——《随想录》——这部在内容和意境上远远超过了卢梭的《忏悔录》的巨著,感到无比的慰藉和兴奋。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灵魂里淌着血的负伤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它既是中国良心的真实表露,也是人类理性胜利的生动记录。 如今巴金已经告别人世,人世的是是非非,纷纷扰扰已经不能再打扰他分毫,愿他的灵魂安息吧! 2005.10.22 后记 这本书是二十多年前,我和李辉等人在贾植芳先生的指导下研究巴金的副产品,原来的书名为《巴金写作生涯》。编这本书的日寸候,巴老的《随想录》正在陆续发表,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编选了巴老早期的自述文章,并汇集在当时刚发表的一些谈创作的文章编成此书。岁月更替,时光流转,二十多年仿佛弹指一挥间,当年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如今已是年过半百之人;更令人感到悲伤的是为大家所敬仰的巴金先生也永远离开了我们。正是为了缅怀巴金先生,更好的理解他的创作和思想历程,出版社决定重版这本书。根据出版社的建议,现将书名改为《我的写作生涯》,我们还简单调整了一下篇目,主要是删去了原书附录中所收的扬风等人的三篇文章,调换了正文中个别文章,并增补了《巴金全集》和《巴金译文全集》的两组“代跋”。在《随想录》写作完成之后,巴金先生的主要精力是在编辑这两套全集上,在他为这两个全集所写下的“代跋”中,回顾了自己一生走过的道路,总结了自己的创作得失,这是研究他创作的极其珍贵的资料,理应收入本书。 最后,还应当感谢陆正伟先生,他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陈思和 于上海 2005年12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