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这是陶渊明为官一旬即解服归田,酷爱菊花,淡泊于官场,表现的逍遥洒脱...从“柴米油盐酱茶”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茶乃普通百姓之日用;更别说是那些文人稚士了...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本书通过一篇篇通俗有趣的小故事,从一个侧面来展示了我们中华茶文明史,并从中折射出的一个民族的性格、内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痴/饮食闲话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竞鸿//吴华 |
出版社 |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这是陶渊明为官一旬即解服归田,酷爱菊花,淡泊于官场,表现的逍遥洒脱...从“柴米油盐酱茶”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茶乃普通百姓之日用;更别说是那些文人稚士了...可见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本书通过一篇篇通俗有趣的小故事,从一个侧面来展示了我们中华茶文明史,并从中折射出的一个民族的性格、内涵…… 内容推荐 “柴米油盐酱茶”普通百姓之日用也;“琴棋书画诗酒茶”,文人稚士修心养性之品位也。茶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龙井、碧螺春的由来,品茶、斗茶的历史,南国功夫茶、北京大碗茶的内涵……本书都将为您娓娓道来。 林林总总的茶文化,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文明史,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理、性格…… 目录 神农——茶的发现者 制茶师祖杨太白君 周武王茶称贡品 蜀王封邑名“葭萌” 以茶为廉 王褒《僮约》武阳买茶 称诸葛亮为“茶祖”的传说 张飞与湖南擂茶 孙皓赐茶代酒 “水厄”与“酪奴” 隋文帝饮茶治头痛 武则天茶喻祸福 李白与仙人掌茶 陆羽与《茶经》 辨水谷帘泉 煎茶圣手 良马千匹换《茶经》 “陆卢经品”与“陆卢遗风” 诗僧皎然乐咏茶 “水递”惠民山泉 “齐山云雾”六安茶 “旦尽卢仝七碗茶” 饮茶行家白居易 “皮陆”茶诗千古传 茶痴皇帝 “茶博士”品鉴茶茗 王安石品茶鉴水 醉翁之意亦在茶 “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谜、茶诗与茶联 苏学士鉴水梦泉 奇茶·妙墨·美德 东坡巧设提梁壶 分宁茶客黄庭坚 范仲淹与《斗茶歌》 武夷精舍隐“茶仙” “易安居士”角茶助学 桑苎家风竟陵翁 “不是名泉不合尝” 杨万里嗜茶如命 文思因茶而泉涌 虞塞妙诗颂龙井 “铁笛道人”夜梦茶 绝俗清雅的“清泉白石茶” 朱元璋与灵山茶 太祖斩婿缘私茶 一瓯足可通仙灵 唐伯虎诗画写茶情 竹符调水 “青藤道士”以扇赌茶 张岱与“兰雪茶” 茶情偶记 御笔亲题“碧螺春” “君不可一日无茶”’ 荷露煮香茗 蒲松龄路设大碗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 郑板桥茶结良缘 “过江不愧真名士” 袁枚品茶武夷山 才情茶思写红楼 曹雪芹与品香泉 纪晓岚茶谜救亲家 “国饮”、治国与茶道 毛泽东两辞赠茶 茶诗颂龙井 总理的龙井茶情 “元帅诗人”与“竹叶青” 吴昌硕戒毒嗜茶 鲁迅与《喝茶》 郭沫若与茶 巴金与工夫茶结缘 《茶馆》与“老舍茶馆” 梁实秋饮茶有秘传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金庸茶馆” 陈香梅的中国茶情 试读章节 “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如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 “白云峰下两旗薪,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表现了对福建的壑源茶的推崇备至。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旗枪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此阙《水调歌头》(另说作者为葛长庚或白玉蟾)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极为生动传神。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这首《西江月》词提到以谷帘珍泉煎烹龙焙绝品,乃是人间茶品之极致。 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他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好茶还须好水配,“活水还须活火烹”。其中《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诗中谈论煎茶要注意火候的问题,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可谓观察细致周密。其描述茶、茶汤、茶具及茶效,一气呵成,引人人胜。 苏东坡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器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苏东坡对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苏轼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脾胃不知。肉在齿问,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多才多艺的苏东坡,他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 P93-9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