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1957年的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朱地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自从破坏了开门整风已经初步形成的“自由批判”的政治空气,实际上就逐步转上了与这个科学目标背道而驰的轨道,直至将中国导入十年动乱之中。毛泽东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也没能盼到他所设想的这种政治局面。这也许正是1957年事件的悲剧意义所在。

为什么一个正确的命题,最终却带来了一个不幸的结果?《1957年的中国》将从历史的源头谈起,以廓清这段历史之谜!

内容推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中,1957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共和国的政治经历了一场由和风细雨到急风暴雨的大转折,从此中国政治背离了中共八大规定的路线,逐渐重新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这种翻云覆雨的变化,其中原因,至今仍然令一些人迷惑不解,于是,众说纷纭,产生了种种假设、推断或臆测。

作者将在本书中领导我们一起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目录

引 言 1957年事件的历史渊源/1

第一章 历史“周期率”/1

一、中共诸君能跳出这周期率吗?/1

二、“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7

三、“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17

第二章 全国执政的考验/29

一、“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29

二、“把党放在群众的切实帮助与监督之下”/42

1.全国执政地位提出的新问题/42

2.“内外夹攻”思想的实践与发展/46

三、“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53

第三章 知识分子问题/62

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62

二、为民主党派监督执政党创造政治条件/73

第四章 内部矛盾/79

一、“去年这一年是多事之秋”/79

二、“我们要是不愿意陷到这样的泥坑里去的话……”/85

三、“党中央的意见就是不能收,只能放。”/90

四、毛泽东发表“2·27”讲话/102

第五章 发动开门整风/113

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宣讲内部矛盾问题/113

1.毛泽东继续阐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13

2.刘少奇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几个重要观点/118

3.周恩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路/120

4.邓小平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29

二、“早春确是已经过了时了”/132

1.一次别开生面的政协会议/1 32

2.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热潮/140

3.党内存在的消极抵触情绪/150

三、中共中央发布“4·27”指示/153

1.中央整风部署的变化/153

2.“4·27”指示的制定及其突出贡献/157

第六章 鸣放高潮/162

一、“几年来都想整风,但找不到机会,现在找到了。”/162

1.毛泽东号召党外民主人士帮助共产党整风/162

2.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督促各级党组织实行开门整风/166

3.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于“鸣”“放”问题的引导/170

二、“在我们这个社会中造成自由批判的环境和习惯”/174

1.各种鸣放座谈会/175

2.报纸杂志的争鸣文章和采访报道/181

3.以整顿三风为主题的文学作品/185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192

1.对于党和政府关系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193

2.关于党群关系方面的尖锐批评/195

3.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方面的批评和建议/202

4.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的批评与建议/205

5.对于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中“左”的偏差的批评/208

第七章 几起风波/211

一、“左叶事件”真相/2ll

二、北京大学:“五一九运动”/218

三、“匿名信事件”/222

四、“六六六会议”/229

第八章 急剧转弯/235

一、改变整风主题:一个渐进的两难的抉择过程/235

1.5月中旬,毛泽东开始关注事态的变化/235

2.“五一九”运动后,毛泽东作出改变整风主题的决策/238

3.各种鸣放形式成为“引蛇出洞”的手段/242

二、“他们违背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诺言”/243

三、大转弯的几个促成因素/253

1.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254

2.为了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秩序/256

3.为了维持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257

第九章 急风暴雨/260

一、遭到反击的典型右派言论/260

二、“工人说话了”/27l

三、“其源盖出于章罗同盟”/274

四、“还需要几个月深入挖掘的时间”/280

第十章 重返“主题”?/288

一、“共产党继续整风,各民主党派也已开始整风”/288

二、第二次“鸣放高潮”/293

三、以“双反”为纲/299

1.“反浪费”的提出/299

2.“反保守”的提出/302

3.“拔白旗、插红旗”活动/310

结束语 结论与启示/316

一、1957年事件的历史结论/316

二、坎坷新路的历史启示/321

后记/334

试读章节

1945年7月1日至5日,受中共中央邀请,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了延安。回到重庆后,黄炎培发表了《延安归来》一文,叙述了他访问延安的感受。其中一段写道:“有一回,毛泽东问我感想怎样?我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不说,所亲眼看到,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的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这段话是一位老资格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在饱经世事沧桑之后,向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袖明确而尖锐地提出的一个重大而发人深思的问题。黄炎培所提到的“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引自《左传·庄公十一年》,原句为:“禹汤罪己,其兴也浡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这句话用了“禹之下车泣囚”、“汤之桑林自祷”等典故,说明由于夏禹和商汤勇于承担责任,他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夏桀和商纣将过错全推给自己的部下,并用严厉的刑法惩罚下属,导致众叛亲离,他们就很快地垮掉了。黄炎培将这两句话用在同一对象身上,则说明了这样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阶级集团,没有任何一个政党,乃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跳出由兴旺走向衰败的周期。

P1-2

后记

1992年,我在导师金春明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写作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民主新路的探索与1957年整风》。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在我的论文的基础上加以充实、修订而完成的。

1995年,我将论文的部分内容重新编写,以《1957:大转弯之谜》为书名,交山西人民出版社、书海出版社出版。当时,国内关于1957年事件的著作还很罕见,所以,那本书出版后,曾引起一些对1957年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士的关注。但遗憾的是,当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那本书打乱了我的论文的逻辑安排,删除了部分论理性较强的段落,所以我一直不太满意。从那以后,修订这部书稿,重新出版,就成为我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多年来,我一直关注1957年事件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地在充实修订我的这部书稿。

非常感谢我的母校延安大学,把我的这个课题列入到重点学科研究项目中;也非常感谢华文出版社,没有他们的热情支持,这本书的出版可能仍是我难以实现的夙愿。

此外,我也向书中所引历史图片的作者表示感谢,并请摄影作者与出版社联系,即致稿酬。

                     作 者

                2004年12月于大有北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