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王枕边书--帝鉴图说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作者 (明)张居正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帝王术不是宗教、不是哲学,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政治,它解释的是用权之术:如何获得权力,并且掌握和运用好它;如何合情合理超越伦理道德,拓宽权力空间;如何有大作为而不殃及民生……

本书运用中国历史上一百多个正反两、万面的实例,揭示了帝王术的奥妙之处和无奈之举,堪称[帝王通心术大全]。现代人要想看清历史,洞悉社会,本书是不可或缺的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帝王治国的首选法术、深得人心的号召力、拒绝无用的奢华、最早的官员教科书等内容。该书先呈现原典、注释,然后,再用白话文的形式提供译文。

目录

上篇:圣哲芳规

01.任贤图治——“无为而天下治”的谜底/2

02.谏鼓谤木——虚己纳言/4

03.孝德升闻——帝王治国的首选法术/6

04.揭器求言——广开言路,下情上达/8

05.下车泣罪——为君之道以德化人/10

06.戒酒防微——见微而知著的智慧/12

07.解网施仁——深得人心的号召力/14

08.桑林祷雨——人有善心天必从之/16

09.德灭祥桑——不可一日不修德/19

10.梦赍良弼——精诚所至的奇迹/21

11.泽及枯骨——为仁者止于仁/23

12.丹书受戒——在“诚敬”、“公义”上下功夫/25

13.感谏勤政——得道者多助/28

14.入关约法——当以宽仁为贵/30

15.任用三杰——领导的艺术在于用人恰当/32

16.过鲁祀圣——“名人效应”连皇帝也不能免俗/36

17.却千里马——拒绝无用的奢华/38

18.止辇受言——人君之德莫贵于听言/40

19.纳谏赐金——直言减少过失/42

20.不用利口——重实际而不重言语/44

21.露台惜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46

22.遣幸谢相——不以私害公/48

23.屈尊劳将——重其权而优其礼/51

24.蒲轮征贤——为治者不在多言/54

25.明辨诈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56

26.褒奖守令——抓住关键就能事半功倍/58

27.诏儒讲经——最早的官员教科书/60

28.葺槛旌直——拥有非比寻常的肚量/62

29.宾礼故人——礼贤下士为王者风范/64

30.拒关赐布——赏罚做到情理分明/67

31.夜分讲经——充实智慧大脑惟有持之以恒地学习/69

32.赏强项令——规章制度神圣不可侵犯/71

33.临雍拜老——崇尚教化感动人的心/73

34.爱惜郎官——用人授权事关重大/75

35.君臣鱼水——特殊人才必须特殊礼待/77

36.梦裘示俭——欺骗也要讲点专业精神/79

37.留衲戒奢——节制俭者才可保基业长久/81

38.弘文开馆——治乱用武治平以文/83

39.上书粘壁——时时警惕意志的懈怠/85

40.纳箴赐帛——当以诚恳的态度对待持不同意见者/87

41I纵鹊毁巢——不相信虚妄之事/90

42.敬贤怀鹞——公事私事要分清楚/92

43.览图禁杖——处罚要慎之又慎/94

44.主明臣直——事情学会从反面来看/96

45.纵囚归狱——报德者无所不用其情/98

46.望陵毁观——知错悔改及王者气度/100

47.撤殿营居——恰到好处地施以恩惠/102

48.面斥佞臣——对阿谀奉承的小人要深以为戒/104

49.剪须和药——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106

50.遇物教储——后代培养在于言传身教/108

51.遣归方士——惟节慎于饮食起居,才可定固精神/110

52.焚锦销金——对于容易沉溺之物志不可不坚/112

53.委任贤相——知人善任可不劳而治/114

54.兄弟友爱——共富贵却不共权力/116

55.召试县令——领导术实为治人之术/118

56.听谏散鸟——不贵异物而贱用物/120

57.啖饼惜福——福分因爱惜而得以长久/122

58.烧梨联句——对倚重的人才关怀入微/124

59.不受贡献——控制欲望如堤防溃决/126

60.遣使赈恤——用财之道在于薄于自奉、厚于恤民/128

61.延英忘倦——为君之道大于勤奋/130

62.淮蔡成功——保持清醒的决断力/132

63.论字知谏——凡事都是从心里做出来的/135

64.屏书政要——第一要紧的事是查辨身边的君子和小人/137

65.焚香读疏——用人先要敬人/139

66.敬受母教——时刻保持警醒、畏惧之心/141

67.解裘赐将——对属下做到体其情厚其赏/143

68.碎七宝器——崇尚朴素乃为爱惜福禄/145

69.受言书屏——寡欲爱民为致治之上要/147

70.戒主衣翠——防微杜渐才不会泛滥成灾/149

71.竞日观书——三者资学问以成大业/151

72.引衣容直——非凡之人必具非凡之量/153

73.改容听讲——做人做到细微处/155

74.受无逸图——每目不忘警示提醒/157

75.不喜珠饰——法制禁令莫如以身示范/159

76.纳谏遣女——改过不容半点含糊/161

77.天章召见——偏听则暗/163

78.夜止烧羊——戒开奢侈之风/165

79.后苑观麦——体察万物、感同身受/167

80.轸念流民——革除弊政以民意为先/169

81.烛送词臣—_君使臣以礼,臣事上以忠/171

述语/173

下篇:狂愚覆辙

01.游畋失位——父祖之德泽不足恃/180

02.脯林酒池——纵欲将付出惨痛的代价/182

03.革囊射天——无法可以不要无天/184

04.妲己害政——良好的德行胜于能力/186

05.八骏巡游——成败得失之机可畏/188

06.戏举烽火——举动不谨则后患无穷/190

07.遣使求仙——过于沉溺一事物易失去理智/192

08.坑儒焚书——知识越多越反动/194

09.大营宫室——民心向背乃天命去留所系/197

10.女巫出入——祸福无常,惟人自招/199

11.五侯擅权——厚期恩赉,不任以事/202

12.市里微行——贵贱有体,勿自轻其身/205

13.宠昵飞燕——意志薄弱者常惑于声色/207

14.嬖佞戮贤——宠信佞幸必遭祸患/209

15.十侍乱政——不能使权力火去控制/211

16.两邸鬻爵——贪婪无度导致混乱/214

17.列肆后宫——不知敬畏、反省的恶果/216

18.芳林营建——不为不急之务劳师动众/218

19.羊车游宴——逆境好走,顺境难行/220

20.笑祖俭德——俭,德之共;侈,恶之大/222

21.金莲布地——能载舟也能覆舟/224

22.舍身佛寺——不可以私情废公事/226

23.纵酒妄杀——欲望的放纵会销蚀才智/228

24.华林纵逸——胸无大志必走向堕落/230

25.玉树新声——切忌踏入追求感官享乐的陷阱/232

26.剪彩为花——多行不义必自毙/234

27.游幸江都——富而不骄才为明智之主/236

28.斜封除官——做点标志以便后人废除/238

29.观灯市里——遭忧患当知戒慎/240

30.宠幸番将——健全的机制比人的忠诚更重要/242

31.敛财侈费——治乱兴亡只在奢俭一念/244

32.便殿击球——赏罚有节,喜怒有常/247

33.宠信伶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49

34.上清道会——人必先自欺然后才会被人骗/251

35.应奉花石——经营一家亡了一国/253

36.任用六贼——辨察忠奸,太平可以长保/255

述语/259

试读章节

黄帝被称为华夏始祖,尧、舜、禹、汤更被称为远古圣人,万世楷模。然而这些圣人所处的时代还都是原始社会,权力的构成也不过是松散的各原始部落联合体。无论称“帝”称“皇”还是称“天子”,都与后来的帝王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国历史才进入真正的帝王时代。

尧、舜时帝位是由各部落首领共同推选产生的,也就是民主选举制,而不是家族世袭制。基本权力依然掌握在各部落首领手上,所谓“帝”不过是管理、协调各部落之间的关系而已。“解”中说“古今称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斯任贤图治之效也”,这不过是后世人过誉之词。尧舜的权力很有限,他想过多干涉各部落的事也不能,只能“垂衣裳”,“天下治”还是各部落自己治理得当。当然尧舜管理协调整的功劳也不是说一点都没有,只是远没有后人想像的那样重要。

尧、舜、禹、汤被称为“圣人”,他们的言行被奉为“万世帝则”,不过是后代儒家为了打造一个完美的帝王管理模式,在这些人连同他们的时代身上运用丰富的想像力,虚拟出的一个远古“乌托邦”,和希腊神话中的“黄金时代”差不多。

“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以一人治之”,这才是本节的要旨,明代早就是一人一姓的天下了,事情太多,一人自然管理不过来,就要找些好的管家和能干的奴仆,主人就可优游无事、饮酒赏花了。可惜神宗皇帝长大后只记住后节,把前面忘了。

P003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被封为郑国公并任命为宰相的魏征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辞职,唐太宗对魏征推心置腹地说:“我在仇敌中把你选拔出来,委任你掌管国家中枢要害部门,你见我有过错,没有不劝谏的。你难道没看见黄金在矿石之中,没有什么可贵;经过高明的冶炼工匠锻造加工成为器皿,就被人们视为珍宝。我正好将自己比为未经冶炼加工的金矿,把你当作高明的冶炼工匠。你虽然有病,还未衰老,怎能中途告退哪?”魏征便撤回了辞呈。

贤哉太宗,不愧为帝王中的圣者!一句话道出了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真谛,生而为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更不存在生而为圣人的可能性。无论尧、舜、禹、汤还是周公、孔子。孔子号称“生而知之者”,但还是要向老子学习,还是要读《易》,而且“韦编三绝”,这就说明他老人家还是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才成为最伟大的教育家,百代帝王师。

圣人们之所以为“圣”,就在于不以“圣”自居,欢迎、鼓励甚至如唐太宗一样重金奖励臣下指出自己的种种缺点,逐条加以改正。瑕疵尽去,自然就是纯金美玉,也就成为凡人中的圣人了。

帝尧是古圣人中的第一位,他为广求直言,不仅立谏鼓,而且设谤木,就是打消人们的一切顾虑,不仅劝谏有功,诽谤也无罪,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到臣民们对自己的看法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圣人也就是这样慢慢冶炼打造出来的。

P005

序言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一直相当重视教育,这也是奉行两千年之久的儒家文化传统所决定的,而帝王和皇室成员更是把教育视为头等大事,这本《帝王枕边书——帝鉴图说》,就是明朝万历初年首辅大学士张居正(1525~1528)专门为小皇帝朱翊钧一人编撰的教科书,堪称“帝王教科书”。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从明朝万历年间一直到清末,此书有多种版本问世,在民间广为流传,而皇室更是把此书作为太子和诸王的必修教材,流风所及,日本也于安政五年(1853)翻刻此书,可见此书影响之久远。

所谓“帝鉴”就是取历代帝王兴亡的史实为借鉴,也是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为教育小皇帝如何成为一位万民拥戴、名垂青史的贤君明主;为使小皇帝能更好地理解,每一课前加一幅体现故事情节的插图,所以又称之为“图说”;而在每个史实后面,又用当时的白话文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使此书做到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隆庆六年五月二二十六日,明穆宗病逝于乾清宫,遗命由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第二年改元万历。

明朝的制度规定:皇帝幼小,要由先皇指定的大臣辅政,不允许母后临朝称制,以防止出现吕后、武则天这样的事例。心机深沉、饶有智谋的张居正借政权混乱之机,联合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和神宗母亲李太后,驱逐了首辅大学士高拱,张居正便一跃而成为首辅大学士,他和李太后、冯保构成了万历初年三角形的政治权力格局,而实际大权便执掌在张居正手中。

神宗开经筵,张居正以首辅大学士知经筵事,遂又成为帝师。神宗幼小,李太后对他管束很严,她和神宗同住,对榻而枕,稍不听话便“召便长面数之”,也就是罚他长时间跪着责骂他。张居正每逢小皇帝不服管教,便告知冯保,冯保转告太后,太后便对神宗大加责罚。所以神宗对张居正也极为畏惧,表面上对张居正恭敬之至,他赐给张居正的书札,称“元辅张少师先生”,不敢直呼其名,以示尊崇。然而师徒间的仇恨种子却已种下。

张居正饶智谋,善权术,所以冯保、李太后“俱德居正”,李太后也“尊礼居正甚至”。所以张居正十年秉政,无人掣肘,得以尽情施展他的治国方略,而十年之内,国富民强,海内升平,不能不说是张居正的社稷大功。

然而张居正使用的并不是他应该有的权力,而是玩弄权术得来的。国学大师钱穆说张居正弄权,就是为此,而内外大臣也有不少人认为他过于专权,反对者不少,虽在当时被他凭借君权强行压下,却在他死后留下祸根。

张居正弄权十年,权力和地位都达到了巅峰,他死前已晋位至太师,而明朝文臣生前加太师的只有他一人,弄权太过也是他的致命弱点。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亡。亲政后的神宗便在身边宦官的怂恿下,驱逐冯保,削去张居正的官职和谥号,尽反张居止所实施的政策,正所谓“人亡政息”。

张居正的家人历遭家产抄没之祸,子孙零落,惨不堪言,为自己十年弄权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此书在今天依然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梁启超说一部二十五史就是帝王的家谱,还只是个比喻。而此书确确实实是一部中国帝王简史,更是历代封建社会的缩影,对我们了解、认识古代社会的进程有很大的帮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