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经典的奠基之作、四书之首,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历代中国人,处于整个中国文化的权威地位。历代中国人也都以自己的理解去诠释《论语》的思想精义,使这部经典长盛不衰。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陈出新,力图用最简洁、最通俗的语言配以最具收藏价值的古图,挖掘出《论语》的精神内涵,携读者一起与古代圣贤交流智慧体验,探究为人处世之道。
七大类别,图文双壁,疏理中国传统脉络,百部巨著,气势恢弘,独创图典文化高峰。《论语》是了解孔子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学习做人的一本入门书。在我们学做人和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今天仍然是中国人的一本必读书。读过《论语》的人也许会有这样的印象,就是通过孔子和其弟子的日常言行,那些原本抽象难解的“仁”、“礼”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人生观,一下子变得让人清晰,变得明朗。
【原文】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日:"主忠信,徙义,①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②"
【注析】
①徙义:向义靠扰。徙,迁移。
②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见《诗·小雅·我行其野》。
原意是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译文】子张问如何提高品德修养、辨别是非疑惑的能力。先生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品德修养的方法啊。喜欢一个人就希望他长寿,憎恨一个人就恨不得他快点死去;既想让他活着,又恨不得让他立即死去,这就是迷惑啊。就如《诗经》所说‘尽管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啊。’"P128
《论语》是孔子的门人、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一部文集,内容包罗万象,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论语》传世两千多年,对于中华文化乃至历史、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经典著作,其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关于教育、关于学习的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也正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用意所在。
本书在白话译文上力求顺畅、完整、合理,同时又保持《论语》中对话的原汁原味,不失其整体性。同时,我们在书中插配了"七十二贤人"肖像画和"孔子圣迹图",与论语中的故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并附有相关的人物介绍,方便读者了解时代和人物背景,理解原文,力图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文字上的双重享受。
谨以此书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