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集文学家、思想家、学问家于一体的文化巨人,他的身上纠结着古今中西多重文化因缘,本书是中国鲁迅学史上首部系统、深入论述鲁迅与先秦文化深层关系的专著。不仅集以前这一课题研究之大战,而且整体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把鲁迅与先秦文化的关系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无疑是中国鲁迅学史上首部系统、深入论述鲁迅与先秦文化深层关系的专著。不仅集以前这一课题研究之大战,而且整体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把鲁迅与先秦文化的关系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相应地推动了系统性的鲁迅文化思想研究,为进一步准确理解鲁迅的文化战略,思维方式,艺术特征以及《故事新编》等具体作品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开拓了又一令人神往、大可开发的思维空间。作者知识面很广,对先秦文化典籍功底深厚,对西方现象学、解释学也有独到的领悟。论著结构宏大,论述清晰,文笔畅达,应属博士学位论文中的上乘之作。
总序/1
序/姚春树/1
导言:鲁迅思想中的"复古"维面/1
第一章:"新生"祈愿中的文化归源之思--鲁迅与先秦文化关系总论/7
第一节 鲁迅与先秦文化关系之事实描述/8
(一)鲁迅受先秦文化影响的几点印证/8
(二)鲁迅一生对先秦文化的自觉探索/18
第二节 追寻民族"新生"的鲁迅文化思想/30
(一)民族"新生":鲁迅文化思想的终极母题/30
(二)生命本位主义的文化哲学观/35
(三)中国人生命形态的文化病症/41
(四)走向"新生"的文化发展战略/45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民族"新生"活源的开启/50
(一)民族"新生"思想的内在困境/50
(二)先秦文化的双重开端性与文化"再开端"/54
第二章: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再造--鲁迅与先秦神话/61
第一节 鲁迅的神话学思想/62
(一)鲁迅对神话的科学解释/62
(二)鲁迅对神话的哲学解释/67
(三)神话与宗教、文艺的关系/71
第二节 鲁迅对中国神话的研究/75
(一)古代神话的搜集与整理工作/75
(二)先秦神话的几个重要代表作/80
(三)中国神话无长篇巨制的根源/85
第三节 鲁迅对先秦神话的创造性转换/90
(一)再造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努力/90
(二)女娲:民族原初生命力的神话原型/92
(三)羿:民族原初生命力的耗散/99
(四)大禹:"中国脊梁"人物的历史出场/105
第三章:民族原创性观念的价值重估--鲁迅与先秦思想/111
第一节 鲁迅对先秦思想的总体把握/112
(一)对先秦思想总体格局的认识/112
(二)重估先秦思想的价值根据与方法论原则/118
第二节 孔孟批判: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压抑/124
(一)鲁迅对孔孟的基本态度/124
(二)孔子批判的主要针对面/127
(三)孟子批判的主要针对面/143
第三节 老庄反思:本真生命的阐扬与误释/155
(一)鲁迅对老庄的基本态度/155
(二)老庄反思的几个针对面/159
(三)鲁迅对庄子思想的暗中汲取/170
第四节 墨子再发现:"中国脊梁"人物的精神品格/178
(一)鲁迅对墨子思想的认同感/178
(二)对兼爱非攻思想的汲取和升华/183
(三)"中国脊梁"人物的生命形态/191
第五节 韩非之"毒":世态人心的冷眼直观/201
(一)鲁迅与韩非关系的微妙性/201
(二)韩非对鲁迅的潜在影响/204
第四章:民族古老"心声"的现代回响--鲁迅与先秦文学/217
第一节 鲁迅对先秦文学内在精神的洞识/218
(一)文学作为民族的"心声"/218
(二)鲁迅的先秦文学史叙述/223
第二节 庄子散文:"师心使气"的自由之境/236
(一)鲁迅对庄子散文艺术的体认/236
(二)庄子"师心使气"的诗学境界/240
(三)鲁迅文章"师心使气"的表现/252
第三节 屈原楚辞:"发J愤抒情"的生命绝唱/261
(一)鲁迅对屈原文学成就的评价/261
(二)鲁迅对屈原"发愤抒情"传统的发扬/268
(三)鲁迅旧体诗对屈辞的吸收融化/277
第四节 先秦寓言:一种艺术思维原理/285
(一)先秦寓言与寓言思维/285
(二)鲁迅创作中的寓言思维/293
第五章:民族"新生"母题的深层建构--《故事新编》与先秦文化/305
第一节 《故事新编》的文化寓言叙事/306
(一)"文化寓言小说"的独特创制/306
(二)《故事新编》对先秦文化的整体隐喻/312
第二节 民族"新生"母题的复调式呈现/323
(一)民族"新生"母题的建构意向/323
(二)"油滑"叙事对"新生"母题的反讽/333
(三)"古今杂糅"叙事的文化战略寓意/342
结语未可轻忽的思想遗产/349
参考书目及论文索引/352
后记/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