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雨彭门(彭德怀家风家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滕叙兖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以全新的视角去研究和描写彭德怀人生的传记文学作品。作者滕叙兖通过多次采访由彭德怀一手抚养成人的七位侄儿侄女,获得关于彭总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迹和生活细节。同时还采访了不少熟悉彭总的老将军、老干部,收集和研究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及已发表过的有关作品。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以文学艺术为载体,着力刻画以彭德怀为中心人物的彭氏家族两代人在半个世纪里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风雨人生故事。

内容推荐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彭德怀元帅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坎坷多舛的命运感动了几代中国人,他的高尚品格和坚贞气节也教育了几代中国人。迄今为止,关于彭总的文艺作品(包括纪念文集)是新中国将帅文艺作品中数量最多和影响最大的。

该书与以往出版的关于彭德怀的传记作品有所不同,它不是面面俱到地去描写彭总的一生,没有重复彭总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大场面,也没有追述庐山会议上蒙冤受属的复杂情节,而是把彭总当成平常人,寻觅他与两任妻子及七位侄儿侄女之间的真情,在彭家人家庭生活的细微处用笔,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力求走进彭德怀丰富的内心感情世界里,还原出一位对中国革命事业铮铮铁骨和对亲朋晚辈拳拳慈心的真实可亲的彭老总,再现他为真理为人民不借毁灭自己的富有人格魅力的英雄形象。

该书史料丰富,史实准确,言必有据;且格调高昂,文笔流畅,生动感人。其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及许多首次披露的史实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全书40万字,共分30章,并附有60余幅彭家人提供的相关历史照片。

我们谨以这部新书来缅怀伟大的民族英雄彭德怀元帅。学习彭总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崇高品德和坦荡无私、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有着毋庸置疑的现实意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梦里寻他千百度

1大嫂回来了

2湘阴洒泪别

3十载寻夫路

4破镜终难圆

第二章 血洗彭家双烈士

1手足情深

2乌石火种

3夜半枪声

4遥悉噩耗

第三章 漫漫长夜风雨狂

1颠沛流离

2彭起超流浪他乡

3一块猪肉

第四章 天降亲人盼黎明

1不速之客

2见到王震司令员

3三个孩子要参军

4龙三嫂“疯了”

第五章 宝塔山下教子篇

1伯伯的批评

2伯伯的训斥

3不能特殊化

4核桃树下

5代表伯伯去绥德

第六章 雏燕高飞向北京

1走出彭家老屋

2到武汉读书

第七章 融融父爱化春雨

1团聚的日子

2出征前的伯伯

3伯伯从前线回来了

第八章 万水千山总关情

1派代表看望家乡人民

2意外的“客人”

3回国治病

第九章 凯旋归来喜团聚

1欢庆胜利时的心境

2轻车简从视察哈军工

3永福堂里喜团聚

4心事浩茫

第十章 铁面伯伯慈父心

1伯伯身边的“小兔”

2彭起超的军衔

3彭梅魁的第一件家当

4彭爱兰的新衣

5批评了“半个女儿”

6又来了个女儿左太北

第十一章 跃进声中走四方

1松江畔激情满怀

2高原行喜忧参半

3回延安火冒三丈

第十二章 “请为人民鼓咙胡”

1路上救了一棵古树

2寒夜下田查产量

3那个无眠的夜晚

4乌石小学“开笼放雀”

5彭老总的“八不准”

6挑起孕妇的担子

7老红军的小诗

第十三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1“我现在很思念刘坤模同志”

2率团出访东欧

3庐山云雾

第十四章 秋风秋雨愁煞人

1庐山归来的那一天

2送彭钢上大学

3彭起超与伯伯的一夕谈

4彭梅魁最后一次走进永福堂

第十五章 吴家花园种田翁

1搬离中南海

2寻觅伯伯的踪影

3可爱的老农民

4历史的抉择

第十六章 忧国忧民赤子心

1伏案疾书驳谬误

2“彭老头儿是好人”

3一分小麦试验田

第十七章 忍看亲朋蒙劫尘

1急风骤雨下的彭家围子

2彭起超的感情重创

3彭康志下放回家

4彭爱兰举家南迁

第十八章 “戴罪”返里五十天

1初到长沙

2故乡亲情如春潮

3面对敏感问题

4赶集

5开荒

6为侄儿侄媳主婚

7衷曲凄婉山风疾

第十九章 寒雨未歇又来风

1雷霆之怒

2八万言书

3难断鱼水情

4中央专案组两下湘潭

第二十章 夫妻分梨肝肠断

1庐山泪

2裂痕

3分梨

第二十一章 患难更觉亲情真

1流芳百世的伟人照

2“你代表我去看看肖克同志!”

3彭钢给伯伯织毛衣

4伯伯关心正祥和康白的婚事

5左太北和黄岁新看望彭伯伯

6客从故乡来

7诗赠李志强

第二十二章 手稿秘藏灶下坛

1托付

2灶脚下的秘密

3龙国英病逝

第二十三章 天际偶现一线光

1“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2乍暖还寒

3告别挂甲屯

第二十四章 山高雾重川江巡

1彭梅魁到成都探视伯伯

2婉拒彭真的好意

3山雨欲来

4彭康白的大串联

5给彭起超写回信

6“要警惕敌人”

第二十五章 悲歌一曲冲霄汉

1江青下达“揪彭”指令

2最后一次敬礼

3有了伯伯的消息

4惨绝人寰的大批斗

第二十六章 大喊百声心无愧

1残酷隐秘的突击审讯

2特殊的“战场”

3什坊院轶事

4“九一三”那个夜晚

第二十七章 冤海滔滔说株连

1两个女“走资派”

2彭家围子的“围剿战”

3两湖兄妹的苦日子

4贵州深山里的彭正祥

5苦心保护侄女和部下

第二十八章 癌魔袭来气若虹

1彭梅魁两下湖南

2见到病中的伯伯

3手术前后

第二十九章 刚风劲节垂千秋

1病房小聚

2最后的怒吼

3他在冬目的下午走了

4火化“王川”

第三十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

1泪洒人民大会堂

2手稿交给了胡耀邦

3代表伯伯看望肖克将军

4感动中国的《彭德怀自述》

5魂归乌石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湘江,犹如奔腾在楚天之下的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向北而去,它刚刚绕过了巍峨的南岳衡山,就在千年古城湘潭的沃野平畴上舒展身姿,悠闲地环顾着这片热土上的青山翠峦。涛声入耳,似在发问:那西南方向80里处的高峰就是南岳七十二峰中的乌石峰吧?

正是,那座凌空飞峙、挺拔入云的高峰正是湘潭境内有名的乌石峰。峰顶有座麻石垒成的方形庙宇,粗实古朴,唤作乌石祠,祠堂大门两侧有清人所书对联:“乌飞将近月,石乱欲撑天”,上下联首正好合成“乌石”二字。这座祠堂供奉的神主是一位元末农民起义军的英雄,姓易名华,十里八乡的农民以英雄的官职称其“易参政”,人民祈求易参政在天之灵能保土护民,故数百年来这里信众络绎不绝,香火缭绕不断。

乌石峰下,有一个不大的村寨唤作乌石寨,村寨东边紧挨着大山脚下的缓坡地上散布一些破烂的农舍,人们叫这个小山村“彭家围子”。公元1898年10月24日,即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九月初十,一声响亮的婴啼声,从彭家围子一家茅草屋的柴门里传出来,按照彭氏宗族的辈序,祖父为长孙取名清宗,字怀归,号得华。

男婴的降生给贫苦的农家带来了喜庆,母亲请算命先生给孩子算命,那先生掐一指算,说须把孩子的生辰八字贴到祠堂里的钟上,让人撞击以求神仙保佑,方能使孩子逢凶化吉,长大成人。于是,彭得华的名字和生辰八字“戊戌九月初十寅时”被彭家贴在乌石祠的铜钟上,孩子的乳名便叫“钟伢子”。湘音中“钟”与“真”谐音,后来,人们就叫这个孩子“真伢子”。

在大清国的京城里因为维新变法而政局动荡,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变法图强而血洒市井的年代里,伴着乌石祠的雄浑钟声,“真伢子”渐渐长大了。,“真伢子”8岁的时候,母亡父病,家贫如洗,半岁的幼弟饿死,家中七八十岁的伯祖父、祖母和6岁的大弟、3岁的二弟,啼饥号寒,彭家陷入绝境。倔强的“真伢子”跟祖母去讨米要饭,只一天,就无法忍受财主的辱骂,第二天说什么也不去了。他砍柴、捉鱼、放牛,后来去当窑工、堤工,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少年时代。1916年春,青年彭得华为了逃避官府和劣绅的迫害,亡命他乡,投湘军当兵。1922年春,他回乡娶妻刘坤模,那年夏天,在投考湖南陆军讲武堂时改名彭德怀。

1928年初,已是湘军团长的彭德怀由段德昌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是年7月22日,彭德怀和滕代远、黄公略一起,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从此,彭德怀义无反硕,投身到激烈的革命战争之中,他和家里人也失去了一切联系。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战不过彭德怀,转而残酷地迫害他家乡的亲属。乌石寨被他们骂成“赤匪老巢”,专设了一个侦察所,严密监视彭家的一举一动。1929年冬,国民党湖南省何健政府派兵到乌石寨,包围了彭家老屋,把彭德怀的弟弟彭金华和彭荣华两家人全都赶出屋门,查抄两家的财产,随后贴上左右交叉的大封条。寒冬腊月,彭家人东躲西藏,流浪他乡,襁褓中的孩子也要和大人一起风餐露宿,饱尝惊吓之苦。一年后,两家人才悄悄回到彭家围子,从后门打了个洞,暗中进出老屋。

从此,彭家两代人的命运已完全和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彭德怀的光辉而悲壮的一生联系在了一起,两代人的血泪人生和血脉亲情共同演绎出半个多世纪的悲欢离合、感天动地的传奇故事。P2-4

后记

我上小学的那年,正是朝鲜半岛炮火连天的1951年,尽管我的家乡大连市金县与朝鲜半岛隔着一片浩瀚的黄海,可战争的火药味还是刮到了我们这里:别说城市了,连农村小镇都实行灯火管制,每天晚上,父亲都按着政府的要求,用黑布帘把窗户挡得严严实实;机关、学校和干家万户的窗户上都贴满了纵横交叉的细纸条儿,以防敌人扔炸弹时玻璃破碎伤着人……就在那个难忘的年月里,我这个淘气的顽童第一次听父兄说起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大名。

大概是在1958年,二哥从北京回家探亲,有一天,他神秘地对父母说,他见到彭德怀元帅了。二哥是个解放军科技干部,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有一次彭德怀元帅视察他们的单位,二哥还和元帅说话了呢。

“他穿着一身旧军装,光着头,态度非常和蔼,仔细了解我们的工作,还问我是哪里的人,结婚没有?”二哥告诉父母,“彭元帅对我这个小中尉可亲切啦!”

我真羡慕二哥,从此,我格外留心报纸上关于彭德怀的消息。

1959年深秋时节,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见老师们聚堆儿瞎议论,一个老师含含糊糊地说,没看国庆节的照片吗?现在国防部长换成林彪元帅了,彭德怀可能犯错误了,要不怎么报上再也不见他的人影了呢?

当时我心里空落落的不是个滋味,彭德怀元帅怎么啦?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农村小镇,我一个毛头小子不知道该去问谁。紧跟着农村开始困难起来,报纸上天天喊“继续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金桥”,可就是大家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转过年,公社食堂黄了,不少人家揭不开锅,我家的好几位长辈在浮肿了一阵后鱼贯也似地走了,入土为安了。上高中的时候,老师领着我们上山下海弄吃的,什么“增粮法”、“瓜菜代”,还是经常饿得头发晕,在三年困厄的日子中,我有时也会想起彭德怀元帅,现在他在哪里呢?

1963年初秋,面黄肌瘦的我迈进哈军工的大门,尽管不喜欢吃东北高梁米,可头一个月,我的体重就增加了10多斤。部队院校的生活待遇真好,政治思想工作也抓得很紧,各级领导干部经常作政治报告,言必称“林总”,说他的“四个第一”是如何的高举了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是同“彭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做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个时候,我的头脑里跟着冒出一个小问号,彭德怀他究竟错在哪里?但这种可怕的念头决不可以张口说出来。

那年春天,全院学习空军经验,其中一条是天天大搞卫生。有一次,我们班去系里的资料室清理旧资料,无意中我看到彭德怀任国防部长时的讲话汇编,他都说了一些什么?好奇心驱使着我,我双手神速卷起这本小册子,悄悄躲到没有人的地方,偷偷翻看起来,没有想到身后有眼,学员队的领导发现了我的越规行为,不仅挨了一通批评,还让我在周六的班务会上当众作检查。

1966年冬,文化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我们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打起背包,到湖南、江西革命老区步行大串联。在井冈山、兴国和瑞金等地,我们访问过许多老红军,请他们讲述当年中央红军反围剿的故事。老红军们讲着讲着,会情不自禁地提起彭德怀来,他们对能征善战的三军团长彭老总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我当时暗自惊讶:原来老区的人民还记得彭德怀的历史功绩啊。

转过年的夏天,各地武斗愈演愈烈,为躲避在学校里打派仗,我们几个同学结伴跑到北京看热闹,消磨时光。有一天在街上碰到游斗走资派的车队开过来,高音喇叭里传来声嘶力竭的呼喊:“打倒里通外国的老修正主义分子彭德怀!”“彭德怀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跟着人流拥向车队,只见最前面的那辆大卡车上,一群红卫兵押着一位老人,他身着黑色的衣服,脖子上吊着大牌子,烈日下,他高高地昂着头,我还来不及看清老人的表情,大卡车就开过去了。

他就是彭德怀吗?我伸着脖子,望着远去的车队,心里一阵阵战栗……

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1978年年底,广播里传来中央为彭德怀和陶铸平反昭雪的消息以后,我才能够和所有的普通中国人一样,获得公开谈论彭大将军的自由。

多年来,凡是描写彭德怀的书我都去买来看或设法借来看,随着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对他的崇敬之情也与曰俱增。然而,真正重新认识他和深入研究他,进而萌生写一本关于他的书的想法却是在2000年以后。那个时候,因为笔者正在撰写《哈军工传》一书,采访过许多了解彭德怀的哈军工老将军、老教授,特别是在多次采访两位哈军工老学长、彭德怀的嫡亲侄子——彭起超和彭正祥的时候,许多鲜为人知的彭德怀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发现,尽管关于彭老总的文艺作品(包括各种纪念文集)是迄今为止新中国将帅文艺作品中数量最多和影响最大的,但是,仍有不少关于他的重要史实被人们遗漏或忽视,对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坎坷多舛的命运的史学研究远未完结。正如((彭德怀传》一书的后记中所说:“……我们也相信这仅仅是第一部《彭德怀传》,后来者将会以更高更广的历史视野写出一部又一部更透辟、更深蕴丰满的《彭德怀传》来。”

笔者不才,虽然没有续写《彭德怀传》的更高更广的历史视野和治史水平,但不辞浅陋,愿意做一个认真研究彭德怀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后来者”。

有了彭家两位老学长彭起超和彭正祥的热情鼓励和大力帮助,笔者决定尽快动笔。2004年7月,我首先北上湖南湘潭,到乌石峰下拜谒彭德怀墓,参观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那天晚上在彭康志家住了一宿,采访彭康志和颜莲英夫妇。彭康志是个地道的老农民,一口浓重的湘潭土话让我两耳吃紧;在长沙市,两次造访彭爱兰和陈明玉夫妇,彭爱兰回忆起伯伯时不禁痛哭失声;之后我赴京,在彭正祥和孙雪燕夫妇的引见下,先后采访了彭梅魁和张春一夫妇、彭康白和王素红夫妇以及彭钢将军。本来还想去采访被彭德怀视为亲生女儿的黄岁新大姐,遗憾的是黄大姐重病,我不能见她。一年以后,联系到黄大姐的儿子张忠和女儿张献华,在他们热情的支持下,获得黄大姐的有关照片。

2005年11月,左太北学姐南下广州,参观黄埔军校遗址,其间到深圳参观游览,使我有机会采访到她。左大姐满怀深情流着热泪回忆起自己在彭伯伯身边生活的日子,许多重要史料首次披露于世。

在与七位由彭德怀一手抚养成人的侄儿侄女们的多次深谈中,笔者逐渐形成《风雨彭门》一书的创作思路:这本书要与以往出版的关于彭德怀的传记作品有所不同,它不是面面俱到地去描写彭总的一生,书中没有彭总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大场面,也没有追述庐山会议上蒙冤受屈的复杂情节,而是把彭总当成一个平常人,在彭氏家风家事的细微处用笔,通过描述彭总与两任妻子及八位侄儿侄女之间的亲情故事和家族两代人的喜怒哀乐,力求走进彭德怀丰富的内心感情世界里,还原出一位对中国革命事业铮铮铁骨和对亲朋晚辈拳拳慈心的真实可亲的彭老总,再现他为真理为人民不惜毁灭自己的富有人格魅力的英雄形象。

彭德怀晚年的人生悲剧是国人尽知的,无须讳言。在写到本书最后几章的惨痛文字时,笔者常搁笔沉思。

当《风雨彭门》即将付梓之时,我被两个噩耗惊呆了:彭正祥学长于2005年7月2曰病逝,彭梅魁大姐于2005年9月13日病逝。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彭家竟一连走了两个人。

一年前,在宣武医院的病床上,中风的彭正祥口辞含混地告诉我,彭钢已从外地回到北京,他已经帮我联系好了,让我择日登门去采访她;在朝阳区一处极其普通的老式职工宿舍里,身患严重哮喘病的彭梅魁大姐,在老伴儿张春一的搀扶下,吃力地向我讲述当年保存伯伯手稿的细节……在她溘然长逝的前几个月,还在病榻上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撰写文章,重新抄录彭德怀手稿中关于百团大战的一章。

几年来,在同彭家人的接触中,笔者深切感受到他们各家人始终牢记伯伯的教诲,保持艰苦奋斗、庄敬自强、老实做人的家风,以自己高洁纯正的品行而无愧于伯伯的英名。可以说,彭门两代皆忠良,万古云霄留清名。

笔者除了衷心感谢彭家人和左太北学姐以及黄岁新大姐家人的鼎力相助外,还要感谢彭德怀的众多老战友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彭德怀的文史研究者,如王焰、景希珍、朱开印等老前辈以及肖铁肩、林杰、鄢光润、郭云梦等学者,他们的回忆文章和研究成果是笔者不可缺少的宝贵的参考史料。最后,笔者还要感谢林晓霖、杨昂岳、杨小斌、朱柏青等学长在拙著修改和出版过程中的大力帮助。

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本书必定有不少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是所至盼。

笔者谨以这部书来缅怀伟大的民族英雄彭德怀元帅。学习彭总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崇高品德和坦荡无私、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有着母庸置疑的现实意义。  当年,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在朝鲜前线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后曾激动地说:“拿他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来说,拿他的保卫祖国的功勋来说,我们在他面前实在太渺小了。一身简单的军服,一张朴实的工人脸,他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

诚如巴老所言,在彭德怀元帅的面前,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仰望明镜,俯首沉思。

作者

2005年深秋于深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