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晚清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铁碗女人,然而,在女人地位不如男人的封建社会,作为女人的慈禧又是怎么一步步走上权利的最高峰?她究竟出生何地?她能有如此个人成就,又是什么环境造就她的呢?在她登上权利的颠峰之后,她又是如何生活?她的儿媳儿子的死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系列引人好奇的疑问,本书都将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慈禧十大谜案破解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徐彻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慈禧太后是晚清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铁碗女人,然而,在女人地位不如男人的封建社会,作为女人的慈禧又是怎么一步步走上权利的最高峰?她究竟出生何地?她能有如此个人成就,又是什么环境造就她的呢?在她登上权利的颠峰之后,她又是如何生活?她的儿媳儿子的死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系列引人好奇的疑问,本书都将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内容推荐 有清一代之女后,前有孝庄,后有孝钦,皆以才色闻,而孝钦尤过之。顾孝庄能招降洪承畴,善驭多尔衮,卒令八龄幼主入主中原,开一统之盛治。孝钦则初平发捻,定回苗,知人善任,几若凌驾孝庄。本书既是大众的,也是学术的,适合广大读者阅览,也是清史研讨所不可少的参考,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清史读物。该书向读者展示的是晚清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铁碗女人慈禧的秘史。 目录 引言 第一个谜案 慈禧究竟出生何地之谜 一 内蒙说 二 安徽说 三 浙江说 四 甘肃说 五 山西说 六 北京说 第二个谜案 慈禧得到咸丰宠幸之谜 一 追求声色的咸丰帝 二 抱负远大的那拉氏 [附录] 同治帝是否为慈禧所生之谜 第三个谜案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之谜 一 巧妙地躲过了钩弋之祸 二 幸运地得到了上方印鉴 三 秘密地谋求了恭王配合 四 假意地作出了屈服姿态 五 果断地发动了辛酉政变 六 宽容地处治了顾命大臣 第四个谜案 宠监安得海的伏诛之谜 一 安得海恃宠而骄 二 安得海伏诛始末 三 安得海伏诛异说 第五个谜案 同治皇帝死亡原因之谜 一 同治帝病逝经过 二 同治帝死因四说 [附录] 慈禧儿媳阿鲁特氏皇后死亡之谜 第六个谜案 慈安太后突然死亡之谜 一 野史的猜测记載 二 日记的权威记录 三 慈安的死因分析 第七个谜案 与恭亲王奕关系之谜 一 重用恭王奕 二 剥夺奕要职 三 罢黜奕各职 四 重新起用奕 第八个谜案 慈禧儿媳珍妃死亡之谜 一 光绪的大婚 二 珍妃的遭遇 三 珍妃的死因 第九个谜案 与太监李连英关系之谜 一 李连英身世的民间误读 二 李连英身世的真实情况 三 慈禧宠信李连英的原因 第十个谜案 光绪皇帝死亡原因之谜 一 被害死亡说 二 正常病死说 慈禧太后个人档案 慈禧太后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慈禧究竟出生何地,一直扑朔迷离,不得其解。关于慈禧的出生地,目前存在六说,即内蒙说、安徽说、浙江说、甘肃说、山西说、北京说。现在我们试作破解。 一 内蒙说 内蒙说,是指慈禧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即清代山西的绥远城。清代山西的绥远城,民国时改归内蒙古。 内蒙说源于呼和浩特市的一个民间传说。据说,慈禧的父亲惠征,当年曾经担任山西归绥道的道员。归绥道的驻地在归化城,即现在的呼和浩特市。传说呼和浩特市有一条落凤街,慈禧就出生在这条街道的道员府中。还传说,慈禧年幼时,有个乳母叫逯三娘,是个回民,她曾领着慈禧到归化城边玩耍。 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根据文献确凿无误的记载,惠征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闰四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宣布任命其为山西归绥道道员的。此时惠征45岁,慈禧已经15岁。惠征在归绥道任上3年。显然,慈禧没有可能诞生在归化城。 当然,这个传说并不完全是捕风捉影。因为惠征上任,确实携带家眷,慈禧确实曾在归化城生活过3年。此外,慈禧的外祖父惠显,从道光十一年(1831)至道光十七年(1837),任归化副都统,所以,慈禧同归化城的确有些渊源。以上的传说,也许来源于此。 二 安徽说 安徽说是流传最广的说法。这是说慈禧出生在安徽芜湖。 《满清外史》记道: 那拉氏者,惠征之女也。惠征尝为徽宁池太广道,其女生长南中。少而慧黠。娠艳无匹侪,雅善南方诸小曲。凡江浙盛行诸调,皆琅琅上口,曲尽其妙。于咸丰初年,被选入圆明园,充宫女。是时英法同盟军未至,园尚全盛,各处皆以宫女内监司之。那拉氏乃编入桐阴深处。已而洪杨之势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奕詝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辄携妃嫔游行园中,闻有歌南调者,心异之。越日复往,近桐阴深处,歌声又作,因问随行内监以歌者何人。内监以兰儿对。兰儿者,那拉氏之小字也。宫中尝以此名呼之。奕詝乃步入桐阴深处,盘踞炕上(凡园内各处皆设炕,备御座也)曰:“召那拉入。”略诘数语,即命就廊栏坐,命仍奏前歌。良久,奕詝唤茶。时侍从均散避他舍,那拉氏乃以茶进,此即得幸之始也。或曰,奕詝得屡听歌声,及内监所对之言,均那拉氏贿赂所使。盖宫殿深邃,非有内侍牵引,必不能至。故那拉氏不吝金钱,卒以达其目的云。 以上这段话,说慈禧“雅善南方诸小曲。凡江浙盛行诸调,皆琅琅上口,曲尽其妙”。而且,正因为擅唱南方小曲,意外地得到了咸丰帝的青睐,并受到宠幸。慈禧既“雅擅南方诸小曲”,且由此得到咸丰帝的宠幸,又“生长南中”,有的学者就认为慈禧生在南方。又根据其父惠征当时任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道员的衙署在安徽芜湖,因此断定慈禧出生在安徽芜湖。 其实,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道光二十九年(1849)闰四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宣布任命慈禧的父亲惠征为山西归绥道的道员。他在归绥道任上恪尽职守,受到好评,遂于咸丰二年二月初六日(1852年3月26日)被咸丰帝调任至更为重要的安徽徽宁池太广道。 咸丰二年(1852),慈禧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并且已经入宫,被册封为兰贵人。档案记载,咸丰二年(1852)二月初八、初九两天,清宫挑选秀女,慈禧被选中。二月十一日,敬事房太监传达上谕,封慈禧为兰贵人,并于五月初九日进宫。 慈禧进宫后,惠征才携家眷赴任。到任的时间应该是同年的七月。在咸丰三年(1853)以前,安徽分为南北两道。北道下辖凤阳府、庐州府、颍州府、滁州府、六安府、泗州府等地,兼管凤阳关;南道下辖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广德州等地,兼管芜湖关。徽宁池太广道为南道,所属5府1州28县。全省51县,南道占多数。这个地方比起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来,因地处江南,更加富庶,也更加重要。这一调动说明道光帝对他的信任。 但好景不长。当时洪秀全率领几十万太平军,顺长江直下,势如破竹。九江、安庆告急。太平军很快攻克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被杀。惠征押解一万两银子辗转逃到镇江的丹徒镇,操办粮台,以待援兵。咸丰帝派出刑部左侍郎李嘉端担任安徽巡抚,并密令查拿逃跑官员。李嘉端按照上谕的命令,参奏了临阵脱逃的官员。同时,也对惠征附片上奏。其中参道: 惠征分巡江南六属,地方一切事务责无旁贷,何以所属被贼蹂躏,该道竟置之不理?即使护饷东下,而两月之久。大江南北并非文报不通,乃迄今并无片纸禀函,其为避居别境己可概见。除由臣另行查办外,所有芜湖道员缺紧,要相应请旨迅赐简放,以重职守。 咸丰帝奕詝于三月二十六日(5月3日)看到这一奏片后,大为愤怒,当天发出廷寄上谕:“惠征身任监司,于所属地方被贼踩蹦,何以携带银两印信避至镇江、泾县等处?”又问:“该二员(按:李嘉端在同一夹片中还参劾了安徽学政锡龄)究竟现在何处?该抚所闻逃避处所是否确实?仍著查明据实具奏。惠征业已开缺,著即饬令听候查办。”并于三月二十六日(5月3日)发布上谕:“安徽徽宁池太广道员缺,著龄椿补授,钦此。”惠征被罢官后,便一蹶不振,得了重病。没过几个月,于咸丰三年六月初三日(1853年7月8日),病死在江苏镇江,终年49岁。 慈禧不仅不是生于安徽芜湖,而且终生没有到过南方。 三 浙江说 此说是由一篇文章引起的。1993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史界新发现,慈禧生于浙江乍浦》。文中称,慈禧的父亲惠征在道光十五年(1835)至道光十八年(1838)间,曾外放到浙江乍浦,任正六品的武官骁骑校。而慈禧恰恰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因此,文中说慈禧的出生地在浙江乍浦,具体出生地点为“浙江平湖市乍浦城内的满洲旗下营”。这篇报道又说,现今的浙江乍浦老人中,仍然有一些关于慈禧幼年的传说。此篇报道的特别之处是,它抓住了慈禧出生的时间道光十五年(1853)这个关键点。因此,很有一点迷惑性。但是,这篇报道与史实有三点不合。 其一,时间不对。查惠征的履历,惠征道光八年(1828)24岁为笔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京察,30岁定为吏部二等笔帖式。道光十九年(1839)35岁升为八品笔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39岁定为吏部一等笔帖式。笔帖式是满文书官的称谓,是部院等衙门的低级官员,做些抄写和拟稿的工作,相当于后来的文书。显然,这段时间,惠征一直在北京部里担任笔帖式,没有外放到地方为官。 其二,官职不合。此时惠征一直担任笔帖式等低级的文职官吏,不会一下子担任相当于中级武职官员的骁骑校。 其三,品级不符。惠征当时担任的笔帖式是八品,而骁骑校是正六品。 很明显,慈禧出生于浙江乍浦说是子虚乌有的。P3-7 后记 《慈禧十大谜案破解》就要同读者见面了。 我想借此机会谈谈对慈禧太后的评价问题。从70年代末读硕士研究生开始,我就对研究慈禧太后产生了兴趣。那时围绕着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等问题,相继发表了一些论文。后来就出版了有关慈禧太后的一些著作,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出版了4部关于慈禧太后的著作。它们是:《慈禧大传》(1994年,辽沈书社),《正说慈禧》(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慈禧画传》(2006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一个真实的慈禧太后》(2007年,团结出版社)。和慈禧太后有关的,还出版了关于光绪皇帝的2部著作:《光绪帝本传》(1996年,辽宁古籍出版社),《正说光绪》(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我不想为慈禧太后翻案,但是我想实事求是地评价慈禧太后。在长期研究慈禧太后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对慈禧太后的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将慈禧太后脸谱化、妖魔化和随意化。对慈禧太后实行的是一点论,一棍子打死。从想当然的概念出发,历史事实为先决的概念服务,往慈禧太后的身上泼了许多污泥浊水。想丑化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是从生活细节丑化他。譬如,说慈禧太后与假太监安得海有染,说慈禧太后与假太监李连英有染,说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说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绪皇帝,等等。但是,历史事实并不是这样。当然,有些事是慈禧太后干的,如逼死皇后阿鲁特氏,害死珍妃等。但是,不是所有的坏事都是她干的。我主张对慈禧太后也要两点论。慈禧太后做过一些坏事,也做过一些好事。她做的坏事我们要批判,她做的好事我们要肯定。慈禧太后是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世界级的历史人物。我们对她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刚刚开始。 就说到这里。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我要—— 感谢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先生。没有他的慧眼识珠,决策拍板,本书难以很快出版。 感谢中华书局汉学编辑室主任李晨光先生,编辑孙文颖女士。他们给予本书很多指导,使本书精益求精,质量大有提高。 感谢我的夫人陈孟楣女士。她在文字的润色和照片的选择上,出力甚多,使本书更臻完善。 感谢校对师、设计师、发行师。他们付出了宝贵的辛勤劳动,使本书增光添彩。 谢谢! 徐彻 于沈阳丁斋 2007年7月1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