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曾是希特勒的保镖(1940-1945)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第三帝国“最后见证人”的口述史——《我曾是希特勒的保镖》。作者罗胡斯·米施在23岁那年被选为希特勒的贴身保镖,时隔61年,88岁的他终于同意将他所知道的一切公诸于世。

米施在书中告诉读者,就在1940年到1945年间,从柏林的总理府到希特勒的私人住宅,从“鹰巢”、“狼穴”到纳粹总部,他在5年当中日夜守在希特勒身边,直至第三帝国的灭亡。1945年4月30日,他是亲眼目睹独裁者希特勒及其情妇爱娃自杀的寥寥数个目击者之一,也见证了希特勒最后的生日、宣传部长戈培尔夫妇与6个孩子们的最后告别……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罗胡斯·米施曾是希特勒的贴身保镖,1940年到1945年间,从柏林的总理府到希特勒的私人住宅,从“鹰巢”、“狼穴”到纳粹总部,他在5年当中日夜守在希特勒身边,直到第三帝国灭亡。他目睹了纳粹大小头目的许多活动,见证了许多历史时刻,也了解希特勒不少秘密,其中包括这个大独裁者与情妇爱娃的私生活……

希特勒自杀后,米施是最后一个离开地堡的德国军人之一。战后,他在苏联被关押了9年,释放回国后隐居一隅。现在,89岁的米施成了那段历史最后一个活的见证人。

本书由法国《世界报》记者尼古拉·布尔西耶文字整理。

目录

前言

我的自述

第1章 愉快的童年

第2章 当 兵

第3章 鲜花之战

第4章 总理府

第5章 与希特勒初次相遇

第6章 希特勒在家和外出的日子

第7章 亲 信

第8章 伯格霍夫

第9章 “我的元首”

第10章 爱娃·布劳恩的盛会

第11章 没有问题

第12章 地 堡

第13章 希特勒闭门不出

第14章 “美利坚”号

第15章 赫斯驾机出走

第16章 狼 穴

第17章 狼 人

第18章 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19章 “良好祝愿”

第20章 “非雅利安”女厨

第21章 英国炸弹,苏联炮兵

第22章 天主教徒爱娃·布劳恩

第23章 1944年7月20日

第24章 迷 宫

第25章 在总理府的最后几个星期

第26章 潮湿而令人不爽

第27章 希特勒的生日

第28章 “战争结束了”

第29章 “人们期待着”

第30章 被 俘

第31章 战后生活

附 录 书中人物传略

试读章节

  第十七章 狼人

  大概是在1942年年中,希特勒的司令部搬到了乌克兰的文尼察地区(把希特勒的司令部迁往前线的决定是在6月底做出的。7月16日,希特勒首次直接从东普鲁士的“狼穴”飞到这里。该司令部位于基辅西南200公里处)。正是在这里,在一个崭新地方,在这些受到严寒侵袭的新木屋里,希特勒将和他的东普鲁士司令部共度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

我们要陪同希特勒前往乌克兰。突击队小组从柏林起飞,大约提前一小时乘坐“秃鹰”到达。这架飞机是希特勒调来的。这样,我们便可以准时到达现场,迎接希特勒的到来,因为他乘坐的飞机比我们的飞机要大,速度也更快。

乌克兰司令部设在一片林区中,大部分是木屋,唯一的地堡供希特勒的随从及亲信在受到空袭时使用。希特勒本人有自己的碉堡,实际上那是一座更大的木屋。他有一间工作室、一间带壁炉的客厅、一间厨房、一间冲凉房、一间侍从房和一间经过简单布置的卧室。

如同在希特勒的其他前线司令部一样,我们是四至六名突击队员轮流值班,但似乎更灵活一些。在这里也一样,我们用不着看管电话总机,主要任务是表明我们时刻待在希特勒身边。一天24小时,我们中总有人在他身边待命,不是跟在他后面就是守在他的门前,一旦出现情况便立即作出反应,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实际上,我们在司令部中值班的人还不如在外面闲逛的人多。

我经常听到有人对这里的设施和严寒的气候提出批评,但对我来说,这里的条件和环境还是很不错的。我们有的是自由时间,生活条件不好,这并不是大问题,反正我已习惯了乡村生活。

在没有活动的时候,我们常常借一辆汽车,开到离司令部约6分钟远的一个农场。当地居民们仍留在自己家里,他们没有被德国军队赶出家园。我们在那里交换东西,我让未婚妻格尔达给我寄些食用盐和毛衣针,然后用它们去换葵花油,有时换一只鹅。第二天,再将这些东西以包裹形式,通过我们的邮政飞机寄往柏林。

乌克兰司令部被希特勒命名为“狼人”。当时,一名“老人”向我解释了希特勒为何有用“狼”字的怪癖,几乎什么地方都套用。他告诉我,这一习惯可以上溯到希特勒执政前的20世纪20年代。当时,希特勒刚刚在德国某城出席完一个重要会议,当时天色已晚,随行人员想尽快找到一家酒店,以便“领袖”能够早点休息。但是,他们屡次碰壁,一些老板借口说没床位,另一些则含蓄地说,出于政治原因,不愿让国家社会党的领袖住进来。这种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并非所有人都是纳粹的支持者,而且远非如此!但那天晚上,天太晚了,护送他的一名成员提议说,不要再用希特勒的名字登记酒店了,有人建议用“狼人”的化名,这个名字博得了“领袖”的欢心(1919年至1920年,当希特勒出任国防军情报员时,也许选择了“狼人”这个名字·他喜欢如此称呼自己,因为这个化名让人联想到力量并且与“阿道夫”有种模糊的亲子关系),由此传了下来。

沃尔夫斯堡(下萨克斯州城市,始建于1938年由多个公社汇集而成,目的是要安置汽车厂工人)就是大众汽车城,是第一个使用希特勒化名的地方。接着,许多司令部也陆续采用这一名字,第一个司令部是用“狼谷”,它位于法国和比利时边境附近(1940年6月初,希特勒将他的司令部搬到比利时的布吕利-德佩斯)。接着, “狼穴”和“狼人”又出现在东部战场。这个名字似乎与希特勒的形象很贴切,所以一位名叫威尼菲雷特·瓦格纳的女亲信有时毫不犹豫地在小范围内称他为“狼”。

“狼穴”后来成了狼人的败北司令部。正是在这里,人们经历了最初的艰难时刻,战斗屡战屡败,来自前线的坏消息没完没了。电报像雪片般飞到这里,传来敌人将轰炸德国城市的坏消息。我不知道消息的真假,只感到一部重型压路机正向我们滚来,不可能停息的火轮正猛烈地向我们滚来。但希特勒的这种恐惧感不会流露出来,起码不会在我面前流露出来。在木屋里、小路和公共场合,人们能隐约感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当然,有时会发生激烈的争执,彼此意见不和,会面不欢而散,但也仅此而已。尽管灾难已经初显,但在当时,我们只能隐约见其轮廓,我从未见到过真正歇斯底里的场面。  我仍记得希特勒和国防军高级指挥官之间的一次激烈争辩。我不清楚是什么事,总之,下午两点左右我在值班,房间的门没关严,里面正在开会。将军们刚一离开,希特勒的办公室里便立即传出悦耳的音乐。我朝窗户里看了一眼,希特勒正倒在一张椅子上,完全沉浸在留声机播放的旋律和歌声中。他显得筋疲力尽,黯然神伤,与此前不久刚刚发生的激烈争吵形成强烈反差。这时,侍从离开了木屋。我立即向他打听这首希特勒正在聆听的歌曲是谁唱的。他告诉我说,唱歌的人叫约瑟夫。施密特(歌剧男高音,1904年生于罗马尼亚,父母是东正教犹太人,他曾是犹太弥撒唱经班成员,1925年在柏林学习声乐,并很快成为电台节目著名人物,因其异乎寻常的音色以及在音乐剧中的出色表演而在德国名噪一时,并受到高度评价。1933年,他逃离了纳粹德国。他的唱片依然在德国唱片架上销售。直到1938年,“亮音小男人”1942年死于瑞士某难民营中)。

初秋时节,希特勒离开“狼人”,到柏林作短暂停留(1942年9月28日到10月4日)。这次出行前不久,我记不得具体的时间了,我目睹了一次希特勒平时常常克制的、但有时也会做出的冷冰冰的举动。(记不清更准确的日期)。那天,为了避免太阳直射,他站在离屋子不远的一棵树下阅读文件。当时天气很热,在离他仅几米远的地方,站着一名传令官,名叫弗里茨·达格斯,曾经是马丁·鲍曼的副官,他两手放在背后,耐心地等待着希特勒发话。我和往常一样,离他并不太远。这时,一只苍蝇飞过来,打扰了希特勒的阅读。苍蝇开始围着他转。希特勒显然很烦,用纸卷在空中划动着,试图将它赶走,但徒劳无益。苍蝇不断地飞来飞去。这时,弗里茨·达格斯笑了,甚至笑出了声,虽然他仍站在那里,手一直放在背后,目不斜视,但他显然很开心。希特勒发现了,口气严厉地对他说: “如果你不能让一只昆虫远离我,这意味着我不需要这样的传令兵!”希特勒没有直言要赶他走,但达格斯已经明白了一切。几小时后,他已收拾好行囊。我想他一定是被送到了前线。

P99-10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27:21